一种双容腔保温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6145发布日期:2018-09-25 20:3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容腔保温包。



背景技术:

保温包有刚性的和柔性的两种。传统的柔性保温包一般包括包体和包盖,所述包体包括内袋、外袋和保温层,所述内袋设有上部开口且具有一定容积的容腔,所述外袋设有上部开口且具有比内袋更大的容腔,所述内袋位于开口处端沿与外袋位于开口处端沿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设于内袋与外袋之间用于在内袋和外袋之间起隔热和保温作用,为了使保温包的保温性好,减小包体与包盖之间的间隙热交换,所述包盖与包体一体设置,所述包盖上设置开口且开口处设置防水拉链,本申请人于2015年7月16日申请此保温包专利,其专利申请号为201520517125.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保温隔热包,由于包盖上设置开口用于取放物品,包盖处不能设置厚度较大的保温层,因此保温效果一般,并且防水拉链所能打开的大小有限,取放物品难度大。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申请人进一步改进,在包盖内设置保温材料,所述包盖由上盖、下盖和保温材料层组成,上盖和下盖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包盖保温材料层设于上盖和下盖之间,包体和包盖一般通过拉链或者卡扣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温层具有一体相连的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和下侧壁使得整个保温包外形较为规整,制作比较方便,本申请人于2015年11月25日申请了此保温包专利,其专利申请号为201520950684.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环保保温隔热包,其为一个容腔的保温包,在使用中,放入不同食物容易产生气味混杂,或者放置干湿度不同食物,影响食物的品质,因此,需要研发一款双容腔且相互隔离、互不透气的新型保温包。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容腔保温包,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保温包的容腔少,气密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容腔保温包,包括活动连接的包体和包盖,所述包体包括内袋、外袋和保温层,所述包盖包括上盖、下盖和盖体保温层,所述盖体保温层包括左保温层和右保温层,所述下盖包括左下盖和右下盖,所述左下盖和右下盖的边沿分别与上盖的内表面焊接,所述左保温层设置于上盖与左下盖之间,所述右保温层设置于上盖与右下盖之间,所述左下盖与右下盖一体连接,所述保温层包括具有一体相连的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下侧壁以及中侧壁,使其围成两个具有一定容积且相互隔绝的容腔,所述内袋包括左内袋和右内袋,其分别设置在两个容腔内,所述左内袋和右内袋一体连接,所述外袋套设在保温层上,所述左内袋和右内袋靠近中侧壁的一边沿分别焊接设置有左连接袋和右连接袋,所述左连接袋和右连接袋分别与左下盖和右下盖的边沿焊接,所述左内袋和右内袋其余各边分别与外袋的内表面焊接,所述上盖的中部与外袋固定连接,形成双边独立翻盖。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袋和右连接袋之间设置有中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左保温层和右保温层与上盖之间均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外袋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容纳袋。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双容腔保温包,改变了现有市场上保温包结构以及生产方法,通过焊接设置,减少上盖、左下盖、右下盖、外袋、左内袋和右内袋的焊接,与以往的缝线连接相比,提升连接处的密封性,减低连接处的热交换,使得保温性能更好,保温层包括具有一体相连的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下侧壁以及中侧壁,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容腔,使得保温层的结构规整,左内袋和右内袋靠近中侧壁的一边沿分别焊接设置左连接袋和右连接袋,且左连接袋和右连接袋分别与左下盖和右下盖的边沿焊接,使得两容腔的完全隔绝,并且可以单独取放物品,减小包盖开启时的热量散失,增加了保温包的保温性能,两个单独的容腔使得存放的物品减小与容腔内的空气接触,进而减小物品的散热,有利于保温;进一步的,左连接袋和右连接袋之间设置有中保温层,减小容腔之间的热交换,可以分别放置冷、热不同的物品与两个容腔内,使得保温包的应用范围广,并且加强保温包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体与包盖盖合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体与包盖打开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温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至图5,一种双容腔保温包,包括相互配合的包体1和包盖2,所述包体1包括内袋11、外袋12和保温层13,所述包盖2包括上盖21、下盖22和盖体保温层23,所述盖体保温层23包括左保温层231和右保温层232,所述下盖22包括左下盖221和右下盖222,所述左下盖221和右下盖222的边沿分别与上盖21的内表面焊接,所述左保温层231和右保温层232与上盖21之间均设置有隔板3,所述左保温层231设置于上盖21与左下盖221之间,所述右保温层232设置于上盖21与右下盖222之间,所述左下盖221与右下盖222一体连接,所述保温层13包括具有一体相连的前侧壁131、后侧壁132、左侧壁133、右侧壁134、下侧壁135以及中侧壁136,使其围成两个具有一定容积且相互隔绝的容腔4,所述内袋11包括左内袋111和右内袋112,其分别设置在两个容腔4内,所述左内袋111和右内袋112一体连接,所述外袋12套设在保温层13上,所述左内袋111和右内袋112靠近中侧壁的一边沿分别焊接设置有左连接袋5和右连接袋6,所述左连接袋5和右连接袋6分别与左下盖221和右下盖222的边沿焊接,所述左连接袋5和右连接袋6之间设置有中保温层7,所述左内袋111和右内袋112其余各边分别与外袋12的内表面焊接,所述上盖21的中部与外袋12固定连接,形成双边独立翻盖,其余边沿通过防水气密性拉链8连接,所述外袋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容纳袋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双容腔保温包,改变了现有市场上保温包结构以及生产方法,通过焊接设置,减少上盖21、左下盖221、右下盖222、外袋12、左内袋111和右内袋112的焊接,与以往的缝线连接相比,提升连接处的密封性,减低连接处的热交换,使得保温性能更好,保温层13包括具有一体相连的前侧壁131、后侧壁132、左侧壁133、右侧壁134、下侧壁135以及中侧壁136,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容腔4,使得保温层13的结构规整,左内袋111和右内袋112靠近中侧壁136的一边沿分别焊接设置左连接袋5和右连接袋6,且左连接袋5和右连接袋6分别与左下盖221和右下盖222的边沿焊接,使得两容腔4的完全隔绝,并且可以单独取放物品,减小包盖2开启时的热量散失,增加了保温包的保温性能,两个单独的容腔4使得存放的物品减小与容腔4内的空气接触,进而减小物品的散热,有利于保温;左连接袋5和右连接袋6之间设置有中保温层7,减小容腔4之间的热交换,可以分别放置冷、热不同的物品与两个容腔4内,使得保温包的应用范围广,并且加强保温包的保温性能。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