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8527发布日期:2018-11-27 23:5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滑输送带。



背景技术:

防滑输送带主要应用在烟草、物流、包装、印刷、食品、木材等行业,其输送角度通常在在17°以上,能较好的阻止物料在输送带上滑落,带动板的排列方法主要有普通人字形、外凸人字形、横格、圆钉形等类型;以往的防滑输送带的底部结构固定不变,无法调节输送角度,且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适用范围较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旋转和多级升降功能的撑脚组件,能根据需要调节输送角度,降低了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极大地扩大了适用范围,且操作简单方便的防滑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滑输送带,包括左梁、右梁、撑脚组件、上横管、下横管、挡板、护罩、侧板、电机、第一带轮、皮带、支架、支柱、分隔条和输送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梁的外侧侧面上固定有两个撑脚组件,所述撑脚组件包括撑板、转动板、内管、升降块、外管、底板、第一螺钉、顶紧螺钉和第二螺钉;所述撑板固定在左梁的外侧侧面上,所述撑板的下端固定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内侧通过第二螺钉连接在升降块的外侧;所述转动板的外侧平面上开设有两个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圆弧槽,两个所述圆弧槽的圆心均与第二螺钉的中心相互重合,两个所述圆弧槽中均穿插连接有一个第一螺钉,两个所述第一螺钉的螺纹端分别穿过两个圆弧槽并分别拧入到升降块外侧的对应位置处的螺纹孔中,所述转动板能围绕第二螺钉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升降块插入连接在内管上端外侧的对应滑槽中,所述升降块能上下移动,所述内管的下端外侧套设连接有外管,所述外管与内管能实现上下相对滑移;所述外管的外侧还插入连接有两个顶紧螺钉,两个所述顶紧螺钉的螺纹端均顶紧在内管的下端外侧;所述外管的下端固定有底板;所述左梁和右梁的上侧侧面上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右梁的外侧侧面上也固定有两个撑脚组件,所述右梁上的两个撑脚组件与左梁上的两个撑脚组件相互对应配合,所述左梁和右梁上的同侧的撑脚组件中的撑板之间均固定有一个上横管,所述左梁和右梁上的同侧的撑脚组件中的外管之间均固定有一个下横管。

优选地,所述右梁的外侧中部开设有第一插槽和两个第二插槽,两个所述第二插槽分别对称地分布在第一插槽的上下两侧;所述左梁的结构和尺寸与右梁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优选地,所述右梁的外侧侧面上还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固定有水平分布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穿过侧板并插入固定在第一带轮的一侧端面中心,所述第一带轮位于侧板的外侧;所述侧板的外侧还固定有护罩,所述护罩位于第一带轮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皮带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带轮上,所述皮带的另一端与输送带组件相连,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从动辊、第一盖板、第二盖板、输送带、带动板、主动辊、第二带轮、第三螺钉和移动板组件;所述主动辊的两端外侧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移动板组件,所述移动板组件包括移动板、挡块、轴承、滑块和第四螺钉,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向外形成有插板,所述插板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两个内螺纹孔,两个所述内螺纹孔中均螺接有一个第四螺钉。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和第一轴孔中嵌入固定有轴承,所述主动辊的两端分别穿插连接在两个移动板组件中的轴承中;所述主动辊的一端外侧还套设固定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位于挡块的外侧和第一带轮的上方,所述皮带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带轮上;所述皮带和第二带轮均位于护罩的内侧。

优选地,其中一个移动板组件中的移动板上的所述插板插入到右梁一端的第一插槽中并能沿第一插槽来回移动,所述插板上的两个第四螺钉均顶紧在第一插槽的底面上,所述挡块的内端抵住右梁一端外侧。

优选地,所述主动辊的两端外侧还均设置有一个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位于第二带轮的内侧;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三轴孔套设在主动辊的外侧,所述第一盖板的内侧平面上分别通过一个第三螺钉固定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插入连接在两个第二插槽中,所述第一盖板能随着挡块的移动而沿两个第二插槽滑动。

优选地,所述输送带套设在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侧并位于左梁和右梁之间,所述输送带的外侧表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带动板排列,每个所述带动板排列包括18个等间距分布的带动板,所述带动板与输送带的外侧表面相互垂直分布。

优选地,所述上横管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上侧均固定有一个支柱,每个所述支柱的上端均固定在分隔条的下侧侧面上,所述分隔条位于两个带动板排列之间,所述分隔条的位置与两个带动板排列之间的间距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撑脚组件具备旋转和多级升降功能,能根据需要调节输送角度,降低了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极大地扩大了适用范围,且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板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盖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板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板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防滑输送带,包括左梁1、右梁13、撑脚组件、上横管3、下横管7、挡板11、护罩14、侧板15、电机16、第一带轮19、皮带21、支架33、支柱34、分隔条35和输送带组件;左梁1的外侧侧面上固定有两个撑脚组件,撑脚组件包括撑板2、转动板4、内管5、升降块25、外管6、底板8、第一螺钉9、顶紧螺钉10和第二螺钉26;撑板2固定在左梁1的外侧侧面上,撑板2的下端固定有转动板4,转动板4的内侧通过第二螺钉26连接在升降块25的外侧;转动板4的外侧平面上开设有两个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圆弧槽41,两个圆弧槽41的圆心均与第二螺钉26的中心相互重合,两个圆弧槽41中均穿插连接有一个第一螺钉9,两个第一螺钉9的螺纹端分别穿过两个圆弧槽41并分别拧入到升降块25外侧的对应位置处的螺纹孔中,使得转动板4能围绕第二螺钉26旋转一定角度;升降块25插入连接在内管5上端外侧的对应滑槽中,使得升降块25能上下移动,内管5的下端外侧套设连接有外管6,外管6与内管5能实现上下相对滑移,从而实现了内管5的伸长和缩短功能;外管6的外侧还插入连接有两个顶紧螺钉10,两个顶紧螺钉10的螺纹端均顶紧在内管5的下端外侧,从而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外管6的下端固定有底板8;右梁13的外侧侧面上也固定有两个撑脚组件,右梁13上的两个撑脚组件与左梁1上的两个撑脚组件相互对应配合,左梁1和右梁13上的同侧的撑脚组件中的撑板2之间均固定有一个上横管3,左梁1和右梁13上的同侧的撑脚组件中的外管6之间均固定有一个下横管7;左梁1和右梁13的上侧侧面上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挡板11;右梁13的外侧中部开设有第一插槽131和两个第二插槽132,两个第二插槽132分别对称地分布在第一插槽131的上下两侧;左梁1的结构和尺寸与右梁1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右梁13的外侧侧面上还固定有侧板15,侧板15的内侧固定有水平分布的电机16,电机16的转动轴穿过侧板15并插入固定在第一带轮19的一侧端面中心,第一带轮19位于侧板15的外侧;皮带21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带轮19上,皮带21的另一端与输送带组件相连,输送带组件包括从动辊12、第一盖板17、第二盖板18、输送带22、带动板24、主动辊23、第二带轮20、第三螺钉31和移动板组件;主动辊23的两端外侧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移动板组件,移动板组件包括移动板27、挡块28、轴承29、滑块30和第四螺钉36,移动板27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第一轴孔273,移动板27的一端向外形成有插板271,插板271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两个内螺纹孔272,两个内螺纹孔272中均螺接有一个第四螺钉36;移动板27的外侧固定有挡块28,挡块28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第二轴孔281,第二轴孔281和第一轴孔273中嵌入固定有轴承29,主动辊23的两端分别穿插连接在两个移动板组件中的轴承29中;其中一个移动板组件中的移动板27上的插板271插入到右梁13一端的第一插槽131中并能沿第一插槽131来回移动,插板271上的两个第四螺钉36均顶紧在第一插槽131的底面上,从而实现了定位作用,挡块28的内端抵住右梁13一端外侧,实现了限位作用;同理,另一个移动板组件也按此方法装设在左梁1的一端;主动辊23的一端外侧还套设固定有第二带轮20,第二带轮20位于挡块28的外侧和第一带轮19的上方,皮带21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带轮20上;主动辊23的两端外侧还均设置有一个第一盖板17,第一盖板17位于第二带轮20的内侧;第一盖板17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第三轴孔171,第三轴孔171套设在主动辊23的外侧,第一盖板17的内侧平面上分别通过一个第三螺钉31固定有两个滑块30,两个滑块30分别插入连接在两个第二插槽132中,使得第一盖板17能跟随挡块28的移动而沿两个第二插槽132滑动;同理,左梁1和右梁13的另一端也按此方法均连接有一个移动板组件,从动辊12也按此方法连接在两个移动板组件之间,两个移动板组件上也均按此方法设置有一个第二盖板18;输送带22套设在主动辊23和从动辊12的外侧并位于左梁1和右梁13之间,输送带22的外侧表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带动板排列,每个带动板排列包括18个等间距分布的带动板24,带动板24与输送带22的外侧表面相互垂直分布;每个上横管3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个支架33,两个支架33的上侧均固定有一个支柱34,每个支柱34的上端均固定在分隔条35的下侧侧面上,分隔条35位于两个带动板排列之间,分隔条35的位置与两个带动板排列之间的间距相互配合;侧板15的外侧还固定有护罩14,护罩14位于第一带轮19、皮带21和第二带轮20的外侧,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安装时,将每个撑脚组件中的底板8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由于转动板4与升降块25能相对转动、升降块25与内管5能相对升降移动、内管5与外管6能相对升降移动,从而使得撑脚组件能装设在任意高低不平或者有斜度的地面上,并都能在相应的调整之后使得左梁1和右梁13保持在特定的输送角度,大大扩大了适用范围,降低了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使用时,启动电机16,电机16的转动会通过带动第一带轮19和皮带21的传动带动第二带轮20转动,第二带轮20的转动带动主动辊23转动,进而通过输送带22带动从动辊12转动,最终实现了输送带22的运转,将物料放置到输送带22上并相应的分散在带动板24之间,带动板24会防止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产生滑动;通过调整左梁1和右梁13两端的移动板组件的固定位置向外或向内移动,就能实现对输送带22的张紧和放松,操作简单方便。

防滑输送带主要应用在烟草、物流、包装、印刷、食品、木材等行业,其输送角度通常在在17°以上,能较好的阻止物料在输送带上滑落,带动板24的排列方法主要有普通人字形、外凸人字形、横格、圆钉形等类型;以往的防滑输送带的底部结构固定不变,无法调节输送角度,且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适用范围较小;本实用新型的撑脚组件具备旋转和多级升降功能,能根据需要调节输送角度,降低了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极大地扩大了适用范围,且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