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703发布日期:2019-02-10 23:5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充气包装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用于提供包装缓冲的缓冲部件以及用于包装缓冲运输净化器的充气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成为商品运输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很多生产者来说,线上销售流量占据其总销售流量的很大一部分比重。与传统的销售模式相比,购物者来自五湖四海,商家需要单独地把商品寄送到单独的购买者手上,而不再是统一运输到经销单位。如此模式导致了商品运输过程不能统一管理,也加长了商品在路途上的时间和距离。更进一步地,当下快递的模式,导致快递员不能针对不同的商品,采取特殊的搬运方式,庞大的工作任务下,通常搬运快递的过程时不能小心地搬运快递物品。因此在利用快递运输一些易碎品,贵重品如家电,玻璃制品时,防护包装尤为重要。良好的缓冲防护装置可以有效的减震缓冲,防止被快递的物品因为外力的冲击被震动损坏或者被碰撞变形。

传统的缓冲保护包装有纸团,泡沫,气泡纸等缓冲装置。纸团缓冲效果较差,需要较多的纸张才能达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同时,纸张造价较高,不便于批量生产用来包装的纸张。泡沫的缓冲的效果较好,但是其造价昂贵,增加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泡沫重量较大,增加了运输负担。由于泡沫不能折叠,其占地面积较大,卖家为了包装物品,需留出很多空间储存泡沫,增加了卖家的储存成本。汽泡纸的缓冲效果较差,并且不适应于大型家电。

在包装保护净化器时,因该类净化器形状的特殊性,其顶部出风口处的显示屏与控制部从出风口处向上延伸而成,因而所述显示屏与控制部暴露在所述净化器机体外部,不受所述净化器机体的壳体保护。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与控制部具有较多的电子线路和电子元件,所述显示屏的屏幕也较为脆弱。所以为了保证所述净化器尤其是其顶部的显示屏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需加强对所述显示屏处的缓冲保护。

通常的,销售商选用传统的泡沫包裹所述净化器作为缓冲防震装置,如上文所述的泡沫种种的缺点,如造价较高,重量较大,增加了运输成本。进一步地,泡沫占地面积较大,不方便运输与储存。

市面上还采用一种充气气囊作为缓冲装置,所述充气气囊在为充气状态时为一片式多层塑料膜,其体积很小,重量极轻,十分方便携带储存。在需要使用该充气气囊时,从进气口充气使所述充气气囊内部充满气体而膨胀。通常的,该充气气囊自围绕形成一包裹空腔,可将被运输物品放到该空腔内。但是由于该净化器体积较大,与其顶部显示屏的特殊形状,因此传统的充气气囊并不适配用来包装保护所述净化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缓冲部件能够提供多段面的缓冲,并且适合于环绕在一包装物品的周围,以对所述包装物品提供周向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上下两部环体,分别保护所述净化器的顶部和底部,以更有效地保护所述净化器并且节省包装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上下两部环体,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将充气后所述上下环体套在所述净化器顶部和底部即可匹配,操作过程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适配于净化器,其重点保护所述净化器顶部的显示屏和控制部,防止所述净化器顶部的显示屏和控制部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顶部环体的侧边由充气片折叠成具有一空腔的立体柱构成,增大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顶部环体的体积,利用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本身气囊和所述立体柱空腔增大所述顶部环体的体积,以增强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部环体由两片气片对折拼装而成,在其折叠处附近的气柱部分未接入充气通道,使其未为充气状态,方便所述气片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部环体由两片气片对折拼装而成,在其折叠处附近设置为宽度较小的密集小气柱,通过改变各密集气柱间的角度,弯折所述气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状态为片状塑料膜,其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储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在需要使用时,通过进气口注入气体使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膨胀即可使用,操作简单节约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在需要使用时,通过进气口注入气体使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膨胀,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自动封闭,不需要使用者密封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上下两部环体分别由多个充气柱排列组成,所述充气柱在充气前通过一充气道连通,使用者可分别通过设置在上下两部环体的两个充气口向所述上下两部环体充气,从而不需要多次充气,步骤繁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缓冲部件及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上下两部环体分别由多个充气柱排列组成,所述充气柱在充气后相互独立不再连通,当个别充气柱漏气时,不会影响其它的气柱的气密性。

为达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缓冲部件,其包括至少一气片,所述至少一气片包括多个气柱,所述至少一气片在各个所述气柱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沿至少一列折叠线被翻折后使所述多个气柱形成多段面,并且所述至少一气片经弯折后呈一多边形环体状,以适合于在充气后包装于待包装物品的周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气片包括一第一气片和一第二气片,其被热封连接以形成整体的环状气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气片包括单个气片,其一体地延伸以形成整体的环状气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气片在弯折处具有充气量减小的气柱,从而使对应的所述气片适于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气片在弯折处具有一完全密封线,其使弯折处的至少一气柱的至少一部分不能充气,从而使对应的所述气片适于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气片在弯折处具有一完全密封线,其使弯折处的至少一气柱的至少一部分不能充气,从而使对应的所述气片适于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完全密封线设置在沿其中一列所述折叠线延伸的方向上并使所述弯折处的至少一气柱形成的一外段面的部分能够充气而剩余部分不能充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件是用于包装在所述待包装物品上部的一上缓冲部,其中所述至少一气片在各个所述气柱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沿一列、两列、三列或四列或折叠线翻折使所述多个气柱分别形成两段面、三段面、四段面或五段面,其中形成所述五段面时,所述气片包括四个段面形成一四边形柱体和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四边形柱体的一外段面气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件是用于包装在所述待包装物品下部的一下缓冲部,其中所述至少一气片在各个所述气柱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沿一列翻折线翻折使所述多个气柱分别形成一侧环壁和一下环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缓冲部沿至少一列弯折线弯折,并且所述下缓冲部包括至少一斜向热封线,其倾斜延伸于对应的所述弯折线的两侧并且用来形成呈三角形的不充气的折叠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气片具有一总进气道,以向各个所述气柱充气,其中所述气片沿所述总进气道的长度延伸方向四次弯折而呈一四边形环体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片包括多个气室层,其经热封形成所述多个气柱,并且还包括一止回阀,其包括多层阀膜,以用于向所述多个气柱充气并且充气结束后自动封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其应用于包装一净化器,其包括:

一上缓冲部,所述上缓冲部包括至少一气片,所述至少一气片包括多个气柱,所述至少一气片在各个所述气柱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沿至少一列折叠线被翻折后使所述多个气柱形成多段面,并且所述至少一气片经弯折后呈一多边形环体状,以适合于在充气后用于包装该净化器的上部;

一下缓冲部,所述上缓冲部与所述下缓冲部相互独立,两者配合以保护缓冲所述净化器,其中所述下缓冲部包括至少一下部气片,所述至少一下部气片沿一列翻折线被翻折后形成一体连接并呈预设角度的一侧环壁和一下环壁,以适合于在充气后用于包装该净化器的下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净化器顶侧中央具有一凸起部分,所述上缓冲部围绕在所述凸起部分周围并被支撑在该净化器的上部。所述上缓冲部的上表面不低于该凸起部分的上表面。该净化器底面支撑在所述下缓冲部的下环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制作过程未充气状态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充气膨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结构A-A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充气膨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上缓冲部结构B-B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充气膨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上缓冲部一种结构C-C处的剖面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上缓冲部一种结构C-C处的剖面图。

图9为第四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充气膨胀后的截面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另一种上缓冲部制作过程未充气状态平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下缓冲部气片平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下缓冲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应用示意图。

图14A、14B和图14C为本实用新型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止回阀的结构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具有未充气状态和膨胀状态两种状态。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包括多个缓冲部件,例如包括一上缓冲部10和一下缓冲部20,所述上缓冲部10和所述下缓冲部20相互独立,分别用来包装所述净化器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缓冲部10由至少两气片拼装而成,或一个气片形成。在这个示意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缓冲部10由两气片一第一气片11和一第二气片12对折拼装而成。所述第一气片11和第二气片12形状结构相同,在此以第一气片11为例,介绍所述气片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制作过程未充气状态平面图。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未膨胀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气片,参照图14A所示,所述第一气片11包括一第一气室层111和一第二气室层112,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一第二气室层112互相叠合,并被热封线热封连接。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一第二气室层112组成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充气后的两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片11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和至少一隔离线114,所述充气单元在这个实施例中优选为气柱113。所述隔离线114把所述气片分隔成所述多个气柱113。具体地,通过在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12叠合后,均匀地设置热封线作为所述隔离线114,使所述第一气片11在被充气后,形成所述多个气柱113。

每个所述气柱113进一步具有一气柱腔1131和一进气口1132。所述气柱腔 1131与所述进气口1132连通,所述第一气室层11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 112叠合后被所述隔离线114分隔后形成的所述气柱113内腔即为所述气柱腔 1131,所述进气口1132与所述气柱腔1131连通。所述第一气室层11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12叠合后,通过热封技艺将其在所述隔离线114上热封。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气片11还包括一总进气道116,所述总进气道116 连通所述气柱113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总进气道116向每个所述气柱113的进气口注入气体。所述总进气道116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片11的顶部,其垂直于所述气柱113并位于所述气柱113的所述进气口处。

所述总进气道116具有一进气道入口,并被设置有至少一进气道热封线1162。所述进气道热封线1162其为边界热封线,其热封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12,形成所述总进气道116的通道。

所述进气道入口形成与所述总进气道116一端口,其与外界大气联通,通过该端口利用气泵或其它物品向所述第一气片11注入气体。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进气道入口被设在所述总进气道116一端,其另一端被密封,以使气体注入各个所述气柱113。

为了将所述气片从未充气状态转变成膨胀状态,需要从所述总进气道116的所述进气道入口注入气体,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154向所述每个气柱113上的进气口充气,使得所述气柱113膨胀。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所述气柱113被所述隔离线114分隔,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154向每个所述气柱113注入气体,在所述气柱113被注入气体膨胀后,根据上述原理因所述止回阀的止回作用气体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1154回流所述总进气通道,每个所述气柱113成为独立密封的个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充气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气片11还包括至少一折叠线118,所述折叠线118与所述总进气道116平行。所述折叠线118为一热封线,在热封时用点线于所述折叠线118位置粘接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12,使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12部分粘接但并不在所述折叠线118 上密封所述气柱113,使得所述气柱113被所述折叠线118分隔的各段气柱113 都可以被注入气体而膨胀。

图3为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结构A-A处的剖面图,如图所示为了翻折所述气片使之形成一柱体结构,所述折叠线118最优被设为4条,所述4条折叠线118具有一定间隔地被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气片上。依次通过所述折叠线118向内翻折所述气片,所述气片形成一四边形柱体。在折叠后所述气片被所述折叠线118分隔成五段面,以形成所述四边形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气片具有一外段面气片,所述外段面气片由所述气柱113末端止回阀一侧气柱113排列,并由一所述折叠线118分隔所述气柱113形成。所述外段面气片自所述气片弯折成的所述四边形柱体延伸,并包裹所述四边形柱体,以加强所述四边形柱体的强度,提升其缓冲体积。

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结构相同,在制作过程中,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处于未充气状态,将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 12分别弯折,所述弯折处形成一弯折线117。进而将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的进气道入口所在的一端重叠,将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 12总进气道116密封的一端重叠。将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两侧的隔离线分别热封叠合,使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侧边两两连接,形成一具有呈四边形的环状气片,即两个所述气片11和12经连接和各自经弯折后呈一多边形环体状,优选是呈四边形环体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的弯折线117处附近的气柱 113上具有一完全热封线1156。所述完全热封线1156被设置在所述弯折线117 附近的至少一气柱113,以二到四个所述气柱113数量为优选。

所述环状气片在充气后,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的所述弯折线 117处,所述气柱113内部气压过大阻碍弯折,特在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的弯折处的所述外端面气片处的所述折叠线118处设置所述完全热封线1156,所述完全热封线1156在第一排所述第一折叠线118处通过热封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12密封起来,使所述弯折线117处的气柱 113在翻折成所述四边形柱体的部分处于未充气膨胀的状态,其内气压较小,从而不会阻碍所述四边形柱体弯折线117处的翻折,而外端面仍然可充气,从而保证环绕方向外端面仍然可以提供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在通过所述总进气道116向所述气片注入气体时,所述完全热封线1156隔离密封了弯折线117附近所述外段面气片上的所述气柱113,使得气体只能进入所述外段面气片,而不会进入其余段面,从而在所述弯折线117附近的所述气柱113内的其余段面内不会充入气体。

所述未充气的气柱113的存在使所述气片在所述弯折线117处气压较小,结构压力降低,从而不会堵塞所述总进气道116,防止所述气体难以冲入所述气片,从而防止使得所述上缓冲部完全膨胀困难。在所述气片被注入气体后,所述未充气片段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向所述四边形柱体气柱113两侧伸展,以减小对所述四边形气柱113翻折时的阻碍。

如图10所示,根据一个变形,所述小型气柱113'密集性的设计使得所述弯折线117附近的隔离线更密集,从而通过多次弯折所述隔离线即可在所述弯折线 117附近弯折所述气片。进一步地,所述弯折线117折附近的小型气柱113'内气体较小,气压较低,在弯折动作时,对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 112因压力产生的阻力较小,从而使得所述气片在所述弯折处可以顺利弯折。即在各个所述气片11和12环绕方向的弯折处形成了充气量减小的气柱,其可以通过设置热封线、热封块的方式来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在气柱113内设置多条隔离线来实现,所述小型气柱113'的直径小于其他的所述气柱113的直径,从而使得所述气柱 113在所述弯折线117附近翻折而产生的重叠区域不阻碍重叠动作。所述小型气柱113'排列所形成的小型气柱113'列的长度,其根据实际所述气片的大小和所述气柱113的直径决定,从而能使得所述气片在所述弯折线117处顺利弯折。

在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通过所述弯折线117翻折后,将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中的所述总进气道116密封的一端通过所述隔离线连接。将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中的所述总进气道116中的进气道入口一端的所述隔离线热封,并使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的总进气道116口平齐,从而可以通过所述总进气道116口同时向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注入气体,使得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同时充气膨胀。

参照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下缓冲部气片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下缓冲部20包括一下部气片21,所述下缓冲部20由所述下部气片21翻折形成。所述下部气片21结构和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 相同,但所述下部气片的所述气柱113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上的气柱113长度不是必须相同的。具体的,所述下缓冲部由所述下部气片环绕形成一环体,所述环体侧边由所述下部气片构成,所述环体中部具有一空腔。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下缓冲部20也可以通过多个气片拼接而成。所述下缓冲部的所述环体的大小和所述空腔的大小根据所述净化器底座的尺寸而被设置,使得所述下缓冲部可以良好地适配与所述净化器。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下缓冲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下部气片21包括至少一下部隔离线213和至少一下部弯折线212,所述下部隔离线213隔离所述气柱113,使得所述气柱113 独立地排列在所述下部气片21上。所述下部弯折线212优选的具有三条,在通过在将所述下部气片21翻折成所述下缓冲部20时,通过所述下部弯折线212 对折所述下部气片21,所述下部气片21被分成两面段,再通过剩下的所述下部弯折线212分别对折所述两面段,并将所述两侧边的末端上的所述下部隔离线 213通过热封或者其它连接方式固定起来,从而所述下部气片21形成环体状的所述下缓冲部20。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气片21具有一上下翻折线211,通过所述上下翻折线 211所述下部气片21可被上下翻折,从而形成一具有两个相对垂直环壁的环体。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相对垂直的环壁包括一侧环壁214和一下环壁215,所述侧环壁214和所述下环壁215相互垂直,并由所述下部气片21沿所述上下翻折线211翻折成两部分而形成。具体地,所述下环壁215为四面段作为侧边连接形成一水平放置的四边形环体,所述侧环壁214为四面段作为侧边连接形成一与所述下环壁垂直或近似垂直的环壁。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应用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将所述净化器30放置在所述下环壁215的上面,由所述下环壁215 支撑所述净化器30,此时所述侧环壁214包裹所述净化器30的部分侧壁,以进一步地起到缓冲固定的作用。所述净化器30上部中央位置具有凸起部分31,其可以是对应净化器的显示屏和控制部,所述上缓冲部10环绕在所述凸起部分31 并被支撑在所述净化器30顶部,并且所述上缓冲部10的上表面10不低于所述凸起部分31的上表面。

所述下缓冲部20还包括至少一斜向热封线216,所述斜向热封线216被设置在分别倾斜延伸于下部弯折线212的两侧并位于在所述下缓冲部20的下部弯折线212处的附近的2到4个的所述气柱113上,所述斜向热封线216延伸于所述弯折线附近的至少一所述气柱113末端,通过热封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12密封起来,使所述弯折线处的气柱113在翻折成所述环体的部分处于未充气膨胀的状态,其内气压较小,从而不会阻碍所述环体对下部弯折线 212处的翻折,优选地,所述斜向热封线216自所述下部弯折线212一位置向两侧延伸到具有所述斜向热封线216末端的所述气柱113尾部,以适应所述下部气片在翻折后,所述未膨胀区折叠部分216a的类三角形形状,即形成三角形的不充气的折叠部分。

进一步地,在通过所述总进气道116向所述气片注入气体时,所述斜向热封线216隔离密封了弯折线附近所述气柱113所述止回阀一侧的气体,使得气体只能进入所述止回阀所在的所述气柱113段内,而不会进入其余段面,从而在所述弯折线附近的所述气柱113内的其余段面内不会具有气体。

所述完全密封线1156的存在使所述气片在弯折线处气压较小,结构压力降低,从而不会堵塞所述总进气道116,防止所述气体难以冲入所述气片,从而防止使得所述下缓冲部20完全膨胀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与所述上缓冲部相同的是,所述下部弯折线212附近的气柱 113可设置为宽度较小的密集小型气柱,用来替代所述斜向热封线216密封所述气柱113。所述小型气柱截面直径远远小于所述气柱113,所述小型气柱与所述气柱113结构一样地被所述隔离线分隔。同样地,所述小型气柱113'的进气口和所述总进气道116相连通。

所述小型气柱密集性的设计使得所述下部弯折线212附近的隔离线更密集,从而通过多次改变所述隔离线之间的角度即可在所述对下部折线附近弯折所述气片。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弯折线212附近的小型气柱内气量较小,气压较低,在弯折动作时,对所述第一气室层11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12因压力产生的阻力较小,从而使得所述气片在所述弯折处可以顺利弯折。

为实现所述气柱113的密封功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片11还包括一止回阀115,所述止回阀115被设置于每个所述气柱113,并从所述气柱113上的进气口1132附近向所述气柱另一端延伸出一预设距离。

参照图14A为实用新型净化器充气缓冲包装装置的气柱止回阀一种结构的截面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止回阀115包括一第一阀膜1151,一第二阀膜1152和一耐热层1159。所述第一阀膜1151与所述第二阀膜1153相互叠合,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层11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12之间,所述耐热层1159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第二阀膜1152之间,防止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第二阀膜 1152之间被热封粘连。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变形中,两个所述阀膜1151和 1152也可以延伸至两个气室层111和112的外部,以形成所述总进气道116。

参照图14B为实用新型净化器充气缓冲包装装置的气柱止回阀一种结构的截面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止回阀115包括一第一阀膜1151,一第二阀膜1152,一止回膜1153和一耐热层1159。所述第一阀膜1151与所述第二阀膜1153相互叠合,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层11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12之间,所述止回膜 1153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之间,所述耐热层1159 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止回膜1153之间,防止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第二阀膜1152之间被热封粘连。

参照图14C为实用新型净化器充气缓冲包装装置的气柱止回阀一种结构的截面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止回阀115包括一第一阀膜1151,一第二阀膜1152和一耐热层1159。所述第一阀膜1151与所述第二阀膜1153相互叠合,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层11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12之间,所述耐热层1159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第二阀膜1152之间,防止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第二阀膜 1152之间粘连,所述止回膜115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室层112和所述第二阀膜 115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从所述进气口1132处向所述气柱腔1131内部延伸,所述止回膜1153在所述进气口1132处与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一同向所述气柱腔1131内部延伸,并通过热封在所述进气口1132处与所述第一阀膜1151或所述第二阀膜1152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具有一近边缘,其延伸与所述进气口1132处,并具有一远边缘,其延伸到所述气柱113内腔。优选地,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近边缘和远边缘的边界各自毗连。

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一气室层111相粘合。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12相粘合。

所述止回膜1153重叠与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近端,并在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止回膜1153直接形成一充气通道1154,并在所述止回膜1153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1155。

所述充气通道1154被排列形成用于向所述气柱113腔注入气体以填充所述气柱113。所述气柱113在被注入气体后膨,其内部气压升高,使所述第一阀膜 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1154。根据本实施例,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远端泄露时,所述气柱113腔内的气体会被导入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155,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154,以补充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 1152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所述充气通道1154具有两开放端,其中之一近开发端形成与所述第一阀膜 1151和所述止回膜1153的近边缘,以与所述充气通道1154连通。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远开发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远边缘,以与所述气柱113腔相连通。通过压缩气体向所述充气通道1154在所述进气口被引导进入所述气柱113腔。

在所述气柱113腔充满气体后,其内部的气压向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第二阀膜1152施加压力,从而密封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远边缘,并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远开发端。值得一提是,所述第一阀膜1151 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远端因为表面张力而密封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膜1153为塑料制成的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止回膜1153,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为聚乙烯膜。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阀膜1151的厚度。

特别地,所述止回膜1153的长度教小于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 1152的长度,从而所述止回膜1153在近端与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重叠时,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远端重叠。所述止回膜1153的长度被设定为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膜1153的近边缘在所述充气通路处毗连。更进一步地,所述止回膜1153被热封或粘结到所述第二阀膜1152近边缘处。

所述止回通道1155形成与所述止回膜1153与所述第二阀膜1152之间,其中所述止回通道1155具有一开放端和一封闭端,所述开放端面向所述气柱113 腔,所述封闭端面向所述充气通路。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154向所述气柱113 腔充气时,所述充气通道1154内的气体流向与所述止回通道1155内的空气流向相反。此时空气不会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155。相同地,在所述气体从所述止回通道1155泄露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155补充气压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154,从而防止所述止回通道1155漏气。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气体从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近开放端泄露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远开放端流向所述止回通道1155的远开放端,从而避免气体泄露至所述充气通路。进一步地,所述止回膜1153和所述第一阀膜1151由于表面张力紧贴在一起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154。

所述止回阀还包括两侧向密封线1157,其为第三密封接合处以将粘合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止回膜1153,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侧壁。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宽度由所述两侧向密封线1157界定。具体地,所述两侧向密封线 1157为两倾斜热封线,从而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宽度从所述充气通路各所述气柱113腔递减。换句话说,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近开放端为一较大的开放端其与所述充气通路相连通,而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远开放端为一锥形开放端与所述气柱113腔连通。所述锥形的充气通道1154进一步避免空气从所述气柱113 腔泄露到所述充气通路。

所述止回阀还包括一气体阻隔线1158,所述气体阻隔线1158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所述远端部处,以阻止所述充气腔内的空气直接返回所述充气通道1154。相应的,所述气体阻隔线1158为热封线,其将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第二阀膜1152的远端处密封,其中所述气体阻隔线 1158具有一非平滑阻隔面,如凸面状或v型面,已将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所述远开发端排列在一起。

所述止回通道1155由空气填充,这样所述止回通道1155内产生补充气压以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154。特别地,所述第一阀膜1151和所述止回膜1153 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所述远开放端被密封。更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1155 内的补充气压越高,所述止回膜1153的密封效果越好。换句话说,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泄露以降低所述充气腔的气压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155以提高所述止回通道1155的气压。因此,所述充气压的总气压,即所述充气腔和所述止回通道1155的气压之和保持不变。这样,从所述充气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155 的空气会进入加强所述充气通道1154的密封效果。

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充气膨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上缓冲部10a和一下缓冲部 20,所述下缓冲部2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相同,在此不再累述。所述上缓冲部10a包括一第一气片11a和一第二气片12a,所述第一气片11a和所述第二气片12a对折拼装组成所述上缓冲部10a,所述第一气片11a和所述第二气片12a 对折拼装组成所述上缓冲部10a,所述气片结构和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气片基本相同。

参照图5为为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上缓冲部结构B-B处的剖面图。所述第一气片11和所述第二气片12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所述气柱113排列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气片上所述折叠线118最优被设为三条,所述三条折叠线118具有一预设间隔地被设置在所述气片上,依次通过所述折叠线118翻折所述气片,所述气片形成一四边形柱体119。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不具有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外段面气片,直接用所述四边形柱体119作为其所述上缓冲部10a的侧壁。

在制作过程中,所述第一气片11a和所述第二气片12a处于未充气状态,将所述第一气片11a和所述第二气片12a分别对折,所述弯折处形成一弯折线。进而将所述第一气片11a和所述第二气片12a的进气道入口所在的一端重叠,将所述第一气片11a和所述第二气片12a总进气道密封的一端重叠。将所述第一气片 11a和所述第二气片12a两侧的隔离线分别热封叠合,使所述第一气片11a和所述第二气片12a侧边两两连接,形成一具有四柱体面的环状气片,所述环状气片中部具有一由所述四柱体围成的空腔。

在使用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时,将所述上缓冲部10a的空腔套入所述净化器的顶部,所述四边形柱体119a包裹所述净化器部分侧壁,以保护所述净化器的显示屏和控制部。将所述下缓冲部20a的空腔套入所述下缓冲部20a空腔,并使用所述下环壁支撑所述净化器的底部,所述侧环壁包裹保护所述净化器部分侧壁,以进一步起到缓冲固定的作用。

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充气膨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上缓冲部10b 和一下缓冲部,所述下缓冲部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相同,在此不再累述。所述上缓冲部10b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所述上缓冲部10b包括一第一气片11b 和一第二气片12b,所述第一气片11b和所述第二气片12b对折拼装组成所述上缓冲部10b,所述气片结构和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气片基本相同。

所述第一气片11b和所述第二气片12b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所述气柱113b排列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气片上所述折叠线最优被设为两条,所述两条折叠线具有一预设距离间隔地被设置在所述气片上,依次通过所述折叠线翻折所述气片,所述气片形成一具有三侧壁的四边形柱体,所述四边形柱体空缺的侧壁可以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处于底面的侧壁,也可以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处于最外围的侧壁。

图7为为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上缓冲部一种结构C-C处的剖面图。图8为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的上缓冲部一种结构C-C处的剖面图。弯折线

图9为第四较佳实施例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上缓冲部充气膨胀后的截面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器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上缓冲部10c和一下缓冲部20,所述下缓冲部2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相同,在此不再累述。所述上缓冲部10c包括一第一气片11c和一第二气片12c,所述第一气片11c和所述第二气片12c对折拼装组成所述上缓冲部10c,所述气片结构和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气片基本相同。

所述第一气片11c和所述第二气片12c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所述气柱113c排列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气片上所述折叠线最优被设为两条,所述两条折叠线具有一预设距离间隔地被设置在所述气片上,依次通过所述折叠线翻折所述气片,所述气片形成一具有三侧壁的四边形柱体,所述四边形柱体空缺的侧壁可以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处于底面的侧壁,也可以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处于最外围的侧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