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存储腔的组合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9768发布日期:2018-10-02 20:0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包装,特别是一种具有存储腔的组合瓶盖。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果汁、茶等饮料由于其固有特性,具有不易保存的特点。为了延长保存期限,往往需要在饮料中加入防腐剂,这种方式不利于消费者的健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一种能够储存固体粉末或茶叶或单独储存液体的瓶盖问世,饮用前,消费者取出瓶盖中储藏的固体粉末或茶叶,即泡即饮。然而,现有的瓶盖具有以下的缺陷:饮用前,取出固体粉末或茶叶,再进行浸泡,操作不便;瓶盖上的储物筒与瓶盖分离,需要单独对废弃的储物筒进行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存储腔的组合瓶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存储腔的组合瓶盖,包括:储物盖,储物盖包括存储腔壁和储物盖壁,存储腔壁中形成存储腔,存储腔壁底面用于与薄膜配合以密封存储腔,储物盖壁环设于存储腔壁的外侧,储物盖壁设有第一连接螺纹,存储腔壁设有第二连接螺纹,第一连接螺纹与第二连接螺纹的旋向相反,第二连接螺纹的螺距大于第一连接螺纹的螺距;切割器,切割器包括膜切刀,切割器与储物盖通过第二连接螺纹相连;第一止旋部,第一止旋部用于阻止切割器与储物盖之前形成一致性的转动,使储物盖旋转时,切割器朝向或背离薄膜移动。

茶叶或饮料的固定粉末、单独储存的液体等能够被置于存储腔中,并通过薄膜实现密封,在需要饮用时,通过切割器刺破薄膜,茶叶或饮料的粉末、单独储存的液体进入水中,即泡即用。通过上述结构,切割器刺破薄膜的过程是这样实现的:切割器置于瓶口中,且瓶体中具有用于支撑切割器的部件,以阻止切割器掉入瓶体。饮用前,消费者旋转储物盖,使储物盖远离瓶体,由于第一止旋部的作用,储物盖会相对于切割器旋转。又由于第二连接螺纹的旋向与第一连接螺纹相反,且第二连接螺纹的螺距大于第一连接螺纹的螺距,因此,在旋转储物盖,使储物盖远离瓶体时,切割器将会靠近储物盖,且切割器靠近储物盖的速度大于储物盖远离瓶体的速度,使膜切刀靠近并刺破薄膜,存储腔中的茶叶或粉末、液体进入瓶体中。继续旋转储物盖,消费者拧下储物盖时,切割器随储物盖一起与瓶体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二连接螺纹为多头螺纹,第二连接螺纹的螺距为第一连接螺纹的螺距的3-20倍。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切割器迅速靠近储物盖以实现切割,还能够使在储物盖离开瓶体时,切割器与储物盖能够实现稳定的连接,以便于取下切割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盖主体,储物盖与瓶体通过盖主体相连,切割器能够置于盖主体中;盖主体与储物盖通过第一连接螺纹相连,盖主体上设有开口,盖主体上设有第二止旋部,第一止旋部与第二止旋部在连接状态下能够阻止切割器相对于瓶体旋转。

通过上述的结构,通过盖主体连接储物盖与瓶体,同时,切割器置于盖主体中,盖主体底板上的弹性支撑为切割器提供弹性支撑力,以防止切割器掉入瓶体中,并在切割器组装时起限位作用,可以减小瓶体的加工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止旋部为滑槽,第一止旋部沿切割器的轴向方向分布,第二止旋部为与第一止旋部适配的滑条。

通过上述的结构,第一止旋部与第二止旋部配合时,切割器无法相对于盖主体及瓶体旋转,而可以相对于盖主体及瓶体轴向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盖主体包括外壁和盖主体架,外壁与盖主体架相连,外壁用于与瓶口相连,第二止旋部设于盖主体架内侧,开口设于盖主体架上。

通过上述的结构,外壁用于与瓶口相连,外壁上可以设置螺纹、卡扣等连接结构。盖主体架用于容纳切割器、实现对切割器的旋转止动,对盖主体上各个部分所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合理的分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盖主体架包括若干个筋条和底板,筋条与底板相连,若干筋条沿盖主体的圆周方向分布,开口设于底板上。

通过上述的结构,消费者在打开瓶盖后,盖主体架一直留在瓶口,粉末、茶叶或饮用水能够穿过各个筋条之间的缝隙及底板的开口,既不影响粉末与饮料的混合,又能够留出足够大的缝隙,使消费者能够顺利喝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开口周围设有弹性支撑,弹性支撑用于支撑切割器。

通过上述的结构,切割器置于盖主体架中时,弹性支撑能够实现对切割器的支撑,在安装储物盖时,便于存储腔壁上的外侧螺纹与切割器内侧螺纹嵌合和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二连接螺纹设于切割器内壁,第二连接螺纹与膜切刀之间形成环形凹槽,存储腔壁能够置于环形凹槽中。

通过上述结构,在切割时,存储腔的腔壁能够被置于环形凹槽中,从而确保膜切刀能够对准存储腔壁底面,实现顺利的切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环形凹槽底部设有出水孔。

通过上述的结构,若在切割完成后,有少量的粉末或茶叶进入环形凹槽中,通过环形凹槽底部的出水孔,可以使水进入环形凹槽中,从而避免粉末或茶叶的浪费。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茶叶或饮料的固定粉末、液体等能够被置于存储腔中,并通过薄膜实现密封,在需要饮用时,通过切割器刺破薄膜,茶叶或饮料的粉末、液体进入水中,即泡即用,使饮品更加健康;

2.消费者在开瓶过程中,可以通过切割器与储物盖的联动实现切割,因此,消费者只需要一个开瓶操作,便于使用;

3.在开瓶完成后,切割器随储物盖一并被取下,便于使用,同时防止活动的切割器留存在瓶中,给饮用带来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瓶盖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物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物盖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割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主体的剖视图。

图标:1-组合瓶盖;11-储物盖;13-盖主体;12-切割器;111-储物盖壁;112-存储腔壁;113-存储腔;114-第一连接螺纹;124-第二连接螺纹;121-膜切刀;122-第一止旋部;123-环形凹槽;131-盖主体架;132-外壁;1321-筋条;1323-第二止旋部;1322-弹性支撑;1324-底板;125-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存储腔113的组合瓶盖1,包括:储物盖11,储物盖11包括存储腔壁112和储物盖壁111,存储腔壁112中形成存储腔113,存储腔壁112底面用于与薄膜配合以密封存储腔113,储物盖壁111环设于存储腔壁112的外侧,储物盖壁111设有第一连接螺纹114,存储腔壁112设有第二连接螺纹124,第一连接螺纹114与第二连接螺纹124的旋向相反,第二连接螺纹124的螺距大于第一连接螺纹114的螺距;切割器12,切割器12包括膜切刀121,切割器12与储物盖11通过第二连接螺纹124相连;第一止旋部122,第一止旋部122用于阻止切割器12与储物盖11之前形成一致性的转动,使储物盖11旋转时,切割器12朝向或背离薄膜移动。

茶叶或饮料的固定粉末、液体等能够被置于存储腔113中,并通过薄膜实现密封,在需要饮用时,通过切割器12刺破薄膜,茶叶或饮料的粉末、液体进入水中,即泡即用。通过上述结构,切割器12刺破薄膜的过程是这样实现的:切割器12置于瓶口中,且瓶体中具有用于支撑切割器12的部件,以阻止切割器12掉入瓶体。饮用前,消费者旋转储物盖11,使储物盖11远离瓶体,由于第一止旋部122的作用,储物盖11会相对于切割器12旋转。又由于第二连接螺纹124的旋向与第一连接螺纹114相反,且第二连接螺纹124的螺距大于第一连接螺纹114的螺距,因此,在旋转储物盖11,使储物盖11远离瓶体时,切割器12将会靠近储物盖11,且切割器12靠近储物盖11的速度大于储物盖11远离瓶体的速度,使膜切刀121靠近并刺破薄膜,存储腔113中的茶叶或粉末、液体进入瓶体中。继续旋转储物盖11,切割器12与储物盖11通过第二连接螺纹124实现连接,因此,消费者拧下储物盖11时,切割器12随储物盖11一起与瓶体分离。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第二连接螺纹124为多头螺纹,第二连接螺纹124的螺距为第一连接螺纹114的螺距的3-20倍。

使第二连接螺纹124的螺距为第一连接螺纹114螺距的3-20倍,能够使切割器12迅速靠近储物盖11以实现切割,还能够使在储物盖11离开瓶体时,切割器12与储物盖11能够实现稳定的连接,以便于取下切割器12。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还包括盖主体13,储物盖11与瓶体通过盖主体13相连,切割器12能够置于盖主体13中;盖主体13与储物盖11通过第一连接螺纹114相连,盖主体13上设有开口,盖主体13上设有第二止旋部1323,第一止旋部122与第二止旋部1323在连接状态下能够阻止切割器12相对于瓶体旋转。

通过盖主体13连接储物盖11与瓶体,同时,切割器12置于盖主体13中,盖主体13为切割器12提供支撑力,以防止切割器12掉入瓶体中,从而可以减小瓶体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第一止旋部122为滑槽,第一止旋部122沿切割器12的轴向方向分布,第二止旋部1323为与第一止旋部122适配的滑条。

第一止旋部122与第二止旋部1323配合时,切割器12无法相对于盖主体13及瓶体旋转,而可以相对于盖主体13及瓶体轴向滑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盖主体13包括外壁132和盖主体架131,外壁132与盖主体架131相连,外壁132用于与瓶口相连,第二止旋部1323设于盖主体架131内侧,开口设于盖主体架131上。

外壁132用于与瓶口相连,外壁132上可以设置螺纹、卡扣等连接结构。盖主体架131用于容纳切割器12、实现对切割器12的旋转止动,对盖主体13上各个部分所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合理的分配。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盖主体架131包括若干个筋条1321和底板1324,筋条1321与底板1324相连,若干筋条1321沿盖主体13的圆周方向分布。

消费者在打开瓶盖后,盖主体架131一直留在瓶口,粉末、茶叶或饮用水能够穿过各个筋条1321之间的缝隙及底板1324的开口,既不影响粉末与饮料的混合,又能够留出足够大的缝隙,使消费者能够顺利喝水。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开口周围设有弹性支撑1322,弹性支撑1322用于支撑切割器12。

切割器12置于盖主体架131中时,弹性支撑1322能够实现对切割器12的支撑,在安装储物盖11时,便于存储腔壁112上的外侧螺纹与切割器12内侧螺纹嵌合和限位。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第二连接螺纹124设于切割器12内壁,第二连接螺纹124与膜切刀121之间形成环形凹槽123,存储腔壁112能够置于环形凹槽123中。

在切割时,存储腔113的腔壁能够被置于环形凹槽123中,从而确保膜切刀121能够对准存储腔壁112底面,实现顺利的切割。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环形凹槽123底部设有出水孔125。

若在切割完成后,有少量的粉末或茶叶进入环形凹槽123中,通过环形凹槽123底部的出水孔125,可以使水进入环形凹槽123中,从而避免粉末或茶叶的浪费。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还包括锁环,锁环设于盖主体13上,锁环通过连接筋与储物盖11相连。

锁环和连接筋可辅助消费者和商家确定该组合瓶盖1是否曾经被打开,从而保证饮用安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锁环还可以有其他多种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指示组合瓶盖是否曾被打开的功能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瓶盖1的工作原理在于:

使用时,将盖主体13连接于瓶体上,盖主体13架置于瓶口中,然后将切割器12装入盖主体13架中,使切割器12上的第一止旋部122与盖主体13架上的第二止旋部1323配合。使储物盖11与盖主体13相连。

茶叶或饮料的固定粉末、液体等能够被置于存储腔113中,并通过薄膜实现密封,在需要饮用时,通过切割器12刺破薄膜,茶叶或饮料的粉末、液体进入水中,即泡即用。通过上述结构,切割器12刺破薄膜的过程是这样实现的:切割器12置于瓶口中,且瓶体中具有用于支撑切割器12的部件,以阻止切割器12掉入瓶体。

饮用前,消费者旋转储物盖11,使储物盖11远离瓶体,由于第一止旋部122的作用,切割器12无法相对于瓶体旋转,因此,储物盖11也会相对于切割器12旋转。又由于第二连接螺纹124的旋向与第一连接螺纹114相反,且第二连接螺纹124的螺距大于第一连接螺纹114的螺距,因此,在旋转储物盖11,使储物盖11远离瓶体时,切割器12将会靠近储物盖11,且切割器12靠近储物盖11的速度大于储物盖11远离瓶体的速度,使膜切刀121靠近并刺破薄膜,存储腔113中的茶叶或粉末进入瓶体中。

继续旋转储物盖11,切割器12与储物盖11通过第二连接螺纹124连接,消费者拧下储物盖11时,切割器12随储物盖11一起与瓶体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瓶盖1的有益效果在于:

1.茶叶或饮料的固定粉末等能够被置于存储腔113中,并通过薄膜实现密封,在需要饮用时,通过切割器12刺破薄膜,茶叶或饮料的粉末进入水中,即泡即用,使饮品更加健康;

2.消费者在开瓶过程中,可以通过切割器12与储物盖11的联动实现切割,因此,消费者只需要一个开瓶操作,便于使用;

3.在开瓶完成后,切割器12随储物盖11一并被取下,便于使用,同时防止活动的切割器12留存在瓶中,给饮用带来安全风险;

4.第二连接螺纹124与第一连接螺纹114的螺距分配合理,既能够实现迅速切割,又可以使储物盖11离开瓶体时,切割器12能够稳定地连接在储物盖11上,避免切割器12遗失,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5.消费者在打开瓶盖后,盖主体架131一直留在瓶口,粉末、茶叶或饮用水能够穿过各个筋条1321之间的缝隙及底板1324的开口,既不影响粉末与饮料的混合,又能够留出足够大的缝隙,使消费者能够顺利喝水;

6.在切割时,存储腔113的腔壁能够被置于环形凹槽123中,从而确保膜切刀121能够对准存储腔壁112底面,实现顺利的切割;

7.若在切割完成后,有少量的粉末或茶叶进入环形凹槽123中,通过环形凹槽123底部的出水孔125,可以使水进入环形凹槽123中,从而避免粉末或茶叶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