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力施工中的人工挖孔桩提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2942发布日期:2018-10-26 21:4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提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力施工中的人工挖孔桩提土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是用人力挖土、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人工挖孔桩一般直径较粗,最细的也在800毫米以上,能够承载楼层较少且压力较大的结构主体,目前应用比较普遍。桩的上面设置承台,再用承台梁拉结、连系起来,使各个桩的受力均匀分布,用以支承整个建筑物。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而成的桩。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土打入桩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锥冲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节省。从而在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提土及倒土工作一般是两个施工人员相互配合完成,具体流程为,一个人负责利用提土器提土,另一个人负责倒土,在提土过程中,当装满土的桶到达坑口时,施工人员需要将提土装置固定住,以便负责倒土的施工人员将土倒掉,这样的效率极低。另外,提土装置一般体积较大,这使得在施工现场的运输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力施工中的人工挖孔桩提土装置,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电力施工中的人工挖孔桩提土装置,其包括带有缆绳的的滚筒,滚筒水平设置,滚筒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第一滚轴可转动的依次穿过连接块和第一安装块后与一把手连接;连接块和第一安装块均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二滚轴可转动的贯穿第二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方铰接有支撑腿;

连接块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棘轮,棘轮固定套接第一滚轴上,棘轮与一棘爪配合,棘爪与一圆杆垂直连接,圆杆可转动地穿过连接块与一拨块连接,拨块位于一安装槽内,安装槽位于连接块内,拨块通过一弹簧与安装槽槽壁连接。

本发明中,通过人工摇动把手使第一滚轴转动,滚筒随之转动,滚筒上的缆绳收紧,位于挖孔桩内的盛土装置与缆绳连接,缆绳收紧,盛土装置就上升,然后将盛土装置的土倒掉。通过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的设置,实现滚筒的水平转动,滚筒与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的转动连接均通过轴承实现,这样滚筒的转动十分稳定。两个支撑板与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对应螺接,这便于拆卸,使提土装置可以分为两大整体,便于运输;支撑板下方铰接支撑腿,这使得支撑腿可以在运输时收紧,也可以在使用时打开,既方便使用,效率高,又方便运输。

棘轮和棘爪的配合,使得滚筒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这能防止在提土过程中操作不慎使滚筒的回转,这样,在提土过程中可以休息,也能省力。棘爪与圆杆垂直连接,圆杆可转动地穿过连接块与一拨块连接,拨块通过一弹簧与安装槽槽壁连接,这使得可以人工拨动拨块的方式,使得滚筒可以回转,这样,盛土装置又能重新放入到挖孔桩内;拨块位于安装槽内,这能有效地保护拨块,也能防止异物对拨块的转动产生影响。

作为优选,支撑板下方固定设有两块倾斜的限位板,支撑腿位于两块限位板中间,支撑腿可转动与对应的限位板贴合,支撑腿和限位板上设有对应的固定孔,一第一紧固螺钉可穿过所述对应的固定孔将支撑腿固定在限位板上。

本发明中,两块倾斜的限位板对支撑腿的转动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支撑腿只能展开一定的角度,另外,展开后,限位板能对支撑腿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支撑腿支撑时的稳定性。第一紧固螺钉可穿过所述对应的固定孔将支撑腿固定在限位板上,这能进一步提高支撑腿支撑时的稳定性,从而能稳定地提土。

作为优选,第一滚轴轴头上设有方形的凸块,所述把手可拆卸地套在凸块上。

本发明中,所以把手可拆卸地套在凸块上,这样能对把手进行有效地保护,而且便于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包括套块,套块设有套孔,套孔与凸块配合;套块径向与一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与一手持杆铰接。

本发明中,套孔的形状为方形,这样填在凸块上时不会有相对滑动。套块、连接杆和手持杆均为把手的结构。

作为优选,连接杆内设有容纳腔,手持杆铰接在容纳腔内,容纳腔一侧设有卡槽,当手持杆与连接杆垂直时,手持杆一杆头转入卡槽内并由卡槽抵住;手持杆所述杆头和卡槽上均设有对应的限位孔,一第二紧固螺钉可穿过所述对应的限位孔将手持杆所述杆头固定在卡槽内。

本发明中,手持杆铰接在连接杆内的容纳腔内,这使得手持杆可以与连接杆合二为一,使本来的垂直状态变为重合状态,减小了空间,便于把手的输送,增加了把手的安全性。手持杆与连接杆为垂直状态时,可以通过第二紧固螺钉固定,这时,把手的转动十分稳定,不会受到铰接的影响。通过卡槽的设置,能有效地支撑手持杆所述杆头,使手持杆与连接杆为垂直状态时,这便于第二紧固螺钉的固定。

作为优选,容纳腔内设有夹子,手持杆可卡进夹子内。

本发明中,夹子的设置使得手持杆与连接杆为重合状态时,手持杆不易从容纳腔掉落。

作为优选,手持杆上可转动的套接有套筒。

本发明中,套筒的设置,使得在转动手持杆时,只需握住套筒转动,就能实现,这样,手与套筒相对静止,手上不会相对滑动,防止转动对手掌造成伤害。

作为优选,第一安装板下方的支撑腿和第二安装板下方的支撑腿分别设有通孔和对应的螺孔,一加强杆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孔连接。

本发明中,通过加强杆的设置,能进一步提高支撑腿之间的稳定性,而加强杆穿过通孔与螺孔螺接,这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用于电力施工中的人工挖孔桩提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棘轮和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连接块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连接杆和手持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连接杆和手持杆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施工中的人工挖孔桩提土装置,包括带有缆绳的的滚筒110,滚筒110水平设置,滚筒11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滚轴111和第二滚轴112,第一滚轴111可转动的依次穿过连接块170和第一安装块121后与一把手连接;连接块170和第一安装块121均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31上;第二滚轴112可转动的贯穿第二安装块122,第二安装块122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32上,第一安装板131和第二安装板132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支撑板140上,支撑板140下方铰接有支撑腿150;

连接块170内设有安装腔171,安装腔171内设有棘轮210,棘轮210固定套接第一滚轴111上,棘轮210与一棘爪220配合,棘爪220与一圆杆230垂直连接,圆杆230可转动地穿过连接块170与一拨块240连接,拨块240位于一安装槽250内,安装槽250位于连接块170内,拨块240通过一弹簧260与安装槽250槽壁连接。

通过人工摇动把手使第一滚轴111转动,滚筒110随之转动,滚筒110上的缆绳收紧,位于挖孔桩内的盛土装置与缆绳连接,缆绳收紧,盛土装置就上升,然后将盛土装置的土倒掉。通过第一安装块121和第二安装块122的设置,实现滚筒110的水平转动,滚筒110与第一安装块121和第二安装块122的转动连接均通过轴承实现,这样滚筒110的转动十分稳定。两个支撑板140与第一安装块121和第二安装块122对应螺接,这便于拆卸,使提土装置可以分为两大整体,便于运输;支撑板140下方铰接支撑腿150,这使得支撑腿150可以在运输时收紧,也可以在使用时打开,既方便使用,效率高,又方便运输。

棘轮210和棘爪220的配合,使得滚筒110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这能防止在提土过程中操作不慎使滚筒110的回转,这样,在提土过程中可以休息,也能省力。棘爪220与圆杆230垂直连接,圆杆230可转动地穿过连接块170与一拨块240连接,拨块240通过一弹簧260与安装槽250槽壁连接,这使得可以人工拨动拨块240的方式,使得滚筒110可以回转,这样,盛土装置又能重新放入到挖孔桩内;拨块240位于安装槽250内,这能有效地保护拨块240,也能防止异物对拨块240的转动产生影响。进一步的,安装槽250槽口设有槽盖,进一步提高对拨块240的保护。

就现有的棘爪棘轮机构而言,通常是在棘爪的转动轴处套设一扭簧以提供棘爪的回复力;一方面棘爪棘轮的配合部会因长期使用而产生磨损,另一方面扭簧也会因长期使用而致使金属疲劳;这无疑就会导致现有的棘爪棘轮机构在经历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较大的配合误差,在该配合误差达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于会导致现有的棘爪棘轮无法进行较佳配合。而本实施例中的棘爪棘轮机构,是通过弹簧260依次带动拨块240和圆杆230的方式间接地向棘爪提供回复力的,这就使得在出现因棘轮210和棘爪220间存在磨损、弹簧260出现金属疲劳等原因而导致的棘轮210和棘爪220间出现无法进行较佳配合的状况时,能够便捷地对弹簧260进行更换,从而能够及时、便捷地对本实施例中的棘爪棘轮机构进行维护,以保证本实施例的人工挖孔桩提土装置的正常使用。

除上述之外,本实施例的棘爪棘轮机构与现有棘爪棘轮机构的区别还在于,本实施例中,拨块240和弹簧260均安装在一安装槽250内,这就能够有效地对拨块240和弹簧260进行保护,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拨块240和弹簧260的使用寿命。此外,安装槽250的槽口处还能够设有槽盖,由于本实施例的人工挖孔桩提土装置使用环境一般较为恶劣,槽盖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止使用过程中异物进入安装槽250内,从而能够较佳地对安装槽250内的部件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40下方固定设有两块倾斜的限位板141,支撑腿150位于两块限位板141中间,支撑腿150可转动与对应的限位板141贴合,支撑腿150和限位板141上设有对应的固定孔,一第一紧固螺钉1411可穿过所述对应的固定孔将支撑腿150固定在限位板141上。

两块倾斜的限位板141对支撑腿150的转动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支撑腿150只能展开一定的角度,另外,展开后,限位板141能对支撑腿150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支撑腿150支撑时的稳定性。第一紧固螺钉1411可穿过所述对应的固定孔将支撑腿150固定在限位板141上,这能进一步提高支撑腿150支撑时的稳定性,从而能稳定地提土。限位板141相对竖直方向的倾斜角为35°,这能较佳地提高支撑腿150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轴111轴头上设有方形的凸块180,所述把手可拆卸地套在凸块180上。

把手的转动范围一般比第一滚轴111大,这有利于省力,所以如果把手直接连接在第一滚轴111上,那么把手容易与他物碰撞,所以把手可拆卸地套在凸块180上,这样能对把手进行有效地保护,而且便于运输。

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套块191,套块191设有套孔,套孔与凸块180配合;套块191径向与一连接杆192连接,连接杆192与一手持杆193铰接。

套孔的形状为方形,这样填在凸块180上时不会有相对滑动。套块191、连接杆192和手持杆193均为把手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92内设有容纳腔192a,手持杆193铰接在容纳腔192a内,容纳腔192a一侧设有卡槽192b,当手持杆193与连接杆192垂直时,手持杆193一杆头转入卡槽192b内并由卡槽192b抵住;手持杆192所述杆头和卡槽192b上均设有对应的限位孔,一第二紧固螺钉194可穿过所述对应的限位孔将手持杆192所述杆头固定在卡槽192b内。

手持杆193铰接在连接杆192内的容纳腔192a内,这使得手持杆193可以与连接杆192合二为一,使本来的垂直状态变为重合状态,减小了空间,便于把手的输送,增加了把手的安全性。手持杆193与连接杆192为垂直状态时,可以通过第二紧固螺钉194固定,这时,把手的转动十分稳定,不会受到铰接的影响。通过卡槽192b的设置,能有效地支撑手持杆192所述杆头,使手持杆193与连接杆192为垂直状态时,这便于第二紧固螺钉194的固定。手持杆193与容纳腔192a的铰接处位于容纳腔192a与卡槽192b的重合边处。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92a内设有夹子195,手持杆193可卡进夹子195内。

夹子195的设置使得手持杆193与连接杆192为重合状态时,手持杆193不易从容纳腔192a掉落。

本实施例中,手持杆193上可转动的套接有套筒193a。

套筒193a的设置,使得在转动手持杆193时,只需握住套筒193a转动,就能实现,这样,手与套筒193a相对静止,手上不会相对滑动,防止转动对手掌造成伤害。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31下方的支撑腿150和第二安装板132下方的支撑腿150分别设有通孔和对应的螺孔,一加强杆160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孔连接。

通过加强杆160的设置,能进一步提高支撑腿150之间的稳定性,而加强杆160穿过通孔与螺孔螺接,这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运输。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