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双面胶的设备及粘贴双面胶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6464发布日期:2019-01-02 21:2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粘贴双面胶的设备及粘贴双面胶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面胶粘贴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粘贴双面胶的设备及粘贴双面胶的系统。



背景技术:

双面胶又称胶纸或胶带,主要是在某种基材的两面涂上胶水而做成的卷状产品,由离型纸、基材、胶粘剂等组成,广泛用于电子、汽车、家电、包装等行业。目前工厂里常采用人工手动粘贴的作业方式,一人贴双面胶,一人撕离型纸,两人配合完成工作,一方面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粘贴质量不稳定,主要体现在粘贴质量易受操作工情绪和精神状态波动的影响,极难满足工厂高产量的生产需求,以及对产品质量日益严格的生产要求。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贴双面胶的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粘贴效率低和粘贴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包括:工作台架,所述工作台架上安装有支撑架,所述工作台架上设置有沿X轴方向驱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沿Y轴方向驱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驱动的第三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方连接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定位工装;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上连接有与所述定位工装配合使用的贴胶机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定位工装之间连接有旋转工作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贴胶机构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导杆和与所述缓冲导杆配合使用的导轨;

所述缓冲导杆与所述贴胶机构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顶部设置有计量圆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贴胶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装载双面胶带的放胶轮、分离胶带和离型纸的压胶轮、卷绕离型纸的收料轮以及对胶带施加压力的保压机构;

所述保压机构将胶带压到工件上,通过工件的运动带动所述压胶轮转动,所述压胶轮通过双面胶带带动所述放胶轮转动;

所述放胶轮与放胶带轮相连,所述收料轮与收料带轮相连,所述放胶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收料带轮连接,所述放胶轮通过所述放胶带轮和所述收料带轮带动所述收料轮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于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气缸上安装有切刀。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贴双面胶的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粘贴效率低和粘贴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及粘贴双面胶的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包括工作台架,工作台架上安装有支撑架,工作台架上设置有沿X轴方向驱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上设置有沿Y轴方向驱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驱动的第三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上方连接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定位工装;第三驱动机构上连接有与定位工装配合使用的贴胶机构。由于设置三个方向的驱动机构,所以可以作为独立工作站作业,也可以输送线体和机械手集成作业;而且通过三个驱动机构控制贴胶机构进行贴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粘贴效率低和粘贴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还具有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稳定性高,易于维护的优点。

另外,贴胶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装载双面胶带的放胶轮、保持双面胶带与工件贴合的压胶轮、卷绕离型纸的收料轮以及对工件施加压力的保压机构;压胶轮将胶带压到工件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提供的动力带动压胶轮转动,压胶轮通过双面胶带带动放胶轮转动;放胶轮与放胶带轮相连,收料轮与收料带轮相连,放胶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收料带轮连接,放胶轮通过放胶带轮和收料带轮带动收料轮转动;保压机构固定在机架上,通过对工件持续施加垂直压紧力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使用时,通过第三驱动机构控制机架下降,压胶轮与定位工装上的工件接触产生相互运动,拉扯胶带放胶;从而胶带带动放胶轮转动,放胶轮带动同轴的放胶带轮转动,然后放胶带轮通过同步带带动收料带轮转动,最后收料带轮带动同轴的收料轮转动,即可实现贴双面胶的作业;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试困难和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系统,包括上述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由于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设置,所以粘贴双面胶的系统具有上述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所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粘贴效率低、粘贴质量不稳定、调试困难和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贴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贴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贴胶机构的主视图。

图标:

100-工作台架;200-支撑架;300-第二驱动机构;400-导轨;500-计量圆片;600-第三驱动机构;700-缓冲导杆;800-贴胶机构;900-定位工装;1000-第一驱动机构;

801-机架;802-收料轮;803-保压机构;804-压胶轮;805-切刀;806-放胶轮;807-收料带轮;808-同步带;809-放胶带轮;

8011-检测传感器;8031-压轮;8032-安装座;8033-缓冲件;8041-支撑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贴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贴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贴胶机构的主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包括:工作台架100,所述工作台架100上安装有支撑架200,所述工作台架100上设置有沿X轴方向驱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000,所述支撑架200上设置有沿Y轴方向驱动的第二驱动机构30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00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驱动的第三驱动机构6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000上方连接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定位工装900;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00上连接有与所述定位工装900配合使用的贴胶机构80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粘贴效率低和粘贴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000和所述定位工装900之间连接有旋转工作台;通过切换旋转工作台的角度可调整双面胶的粘贴角度,适用于双面胶带多角度的粘贴需求,根据工件设计相应工装可扩展设备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贴胶机构800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00连接,起到缓冲粘胶机构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件8033和与所述缓冲件8033配合使用的导轨400;所述缓冲件8033与所述贴胶机构80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00顶部设置有计量圆片500(即用于计量的圆片),可精确控制粘胶贴高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驱动机构600设置为可调行程气缸,气缸行程可调整,并可通过增减计量圆片500定量调整行程;可调行程气缸与导轨400组合成为直线运动机构。

本实施例可选方案中,所述贴胶机构800包括机架801,所述机架801上设置有装载双面胶带的放胶轮806、保持双面胶带与工件贴合的压胶轮804、卷绕离型纸的收料轮802以及对工件施加压力的保压机构803;所述压胶轮将胶带压到工件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压胶轮804转动,所述压胶轮804通过双面胶带带动所述放胶轮806转动;所述放胶轮806与放胶带轮809相连,所述收料轮802与收料带轮807相连,所述放胶带轮809通过同步带808与所述收料带轮807连接,所述放胶轮806通过所述放胶带轮809和所述收料带轮807带动所述收料轮802转动。使用时,通过第三驱动机构600控制机架801下降,压胶轮804与定位工装900上的工件接触产生相互运动,拉扯胶带放胶;从而胶带带动放胶轮806转动,放胶轮806带动同轴的放胶带轮809转动,然后放胶带轮809通过同步带808带动收料带轮807转动,最后收料带轮807带动同轴的收料轮802转动,即可实现贴双面胶的作业;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试困难和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压胶轮804、放胶轮806、收料轮802在机架801上的位置相对不变,确保在无主动驱动情况下,三个轮之间的胶带不会因相对位置变化而松弛。

具体的,所述机架801上固定设置于摆动气缸,摆动气缸上安装有切刀805;当贴双面胶完成后,机架801上升,同时切刀805切断胶带,但能够保留离型纸。其中,摆动气缸通过控制器控制,进而控制切刀805的摆动,当机架801上升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切刀805旋转,将工件与压胶轮804之间的胶带切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保压机构803包括压轮8031、安装座8032和缓冲导杆700,所述缓冲导杆700位于所述安装座8032上;当粘胶结束后,贴双面胶机构上升时,保压机构803始终压住工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从而利于切胶;而且压轮8031始终压紧工件,对于轻薄的工件(如纸),可有效改善粘贴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作业过程中,胶带消耗,收料增多,放胶轮806与收料轮802之间的放胶带轮809和收料带轮807确保两者转速变化时始终保持胶带的张紧,即放胶带轮809和收料带轮807通过同步带808打滑的方式改变传动比,进而不会造成离型纸拉伸过度而断裂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放胶轮806与所述放胶带轮809之间连接有阻尼转轴;阻尼转轴的设置能够克服转动惯量与切断动作的拉力,确保胶带绷紧。

更进一步地,所述收料轮802与所述收料带轮807之间连接有单向轴承;所以收料轮802的运动能够限制为单方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放胶带轮809和收料带轮807的初始尺寸与传动比,随着双面胶胶盘的消耗,离型纸收集增多,在粘胶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放胶轮806转速增加,同时收料轮802转动单周收卷离型纸增多,离型纸收取绷紧程度增加,以离型纸受力为依据选取放胶带轮809与收料带轮807对应槽型,在离型纸绷紧过度时通过皮带打滑的方式改变传动比,能够防止离型纸拉伸过度而断裂。粘胶完指定长度的双面胶后,机架801上升,此时阻尼转轴确保无动力驱动的放胶轮806马上停止转动,使双面胶带在压胶轮804与工件之间拉紧出现空隙,并在切刀805将双面胶带切断时放胶轮806不转动,在此过程中,单向轴承使得收料轮802仅可往收紧离型纸的方向转动,避免无动力收料轮802在运动中反向打滑造成双面胶带松弛,影响贴胶质量。

本实施例可选方案中,所述机架801上设置有支撑架体8041,所述支撑架体8041上设置有与所述压胶轮804连接的转轴;因此方便压胶轮804的转动。

具体的,所述机架801上还设置有检测传感器8011,当出现故障时检测传感器8011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包括工作台架100,工作台架100上安装有支撑架200,工作台架100上设置有沿X轴方向驱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000,支撑架200上设置有沿Y轴方向驱动的第二驱动机构300,第二驱动机构300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驱动的第三驱动机构600;第一驱动机构1000上方连接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定位工装900;第三驱动机构600上连接有与定位工装900配合使用的贴胶机构800。由于设置三个方向的驱动机构,所以可以作为独立工作站作业,也可以输送线体和机械手集成作业;而且通过三个驱动机构控制贴胶机构800进行贴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粘贴效率低和粘贴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还可实现自动粘贴双面胶,无需人工撕离型纸,只需人工配合上下料及更换双面胶盘,具有工作效率高,通用性强,粘贴质量好,可满足工厂批量化生产产品自动化需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粘贴双面胶的系统,包括上述的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由于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设置,所以粘贴双面胶的系统具有上述粘贴双面胶的设备的所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粘贴效率低、粘贴质量不稳定、调试困难和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