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扎丝捆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5365发布日期:2018-11-09 22:45阅读:3539来源:国知局
自动扎丝捆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扎丝捆绑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行业钢筋工程占有很大比重,钢筋绑扎工作主要由人工采用钢筋绑钩工具绑扎,由于人工绑扎钢筋效率低、速度慢,且需要绑扎钢筋量较大,难免出现跳扎、漏扎、及无法保证扎丝捆绑节点稳固等问题。因为绑扎不到位导致各工种在钢筋网片上穿插施工作业时钢筋变形、节点松动、移位等系列问题,从而影响钢筋的整体美观和整个建筑的工程质量。另外由于人工绑扎效率低导致每层施工作业时间增加,从而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施工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自动扎丝捆绑机;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自动扎丝捆绑机,包括右端用于与驱动电机/板子/风马达的旋转卡头连接或人工驱动的旋转主轴、设置在旋转主轴左端的旋转架、设置在旋转架左端且用于插入交叉后的钢筋捆绑丝与待紧固件之间间隙的L型捆绑头、设置在旋转主轴上的滑移齿轮、固定在驱动电机/板子/风马达的外壳体上的固定支架、纵向滑动在固定支架上的拨叉、设置在拨叉上端的手动握柄、设置在旋转架上的导向座、在导向座内旋转且与旋转主轴平行的直线丝杠、设置在直线丝杠尾端且用于与滑移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设置在直线丝杠头端且在固定支架上纵向滑动的丝母座、设置在丝母座头端的山字型压座、三个分别竖直设置在山字型压座头端左侧的下压弯辊、以及两个分别竖直设置在旋转架头端左侧的固定压弯辊;

固定压弯辊位于相邻的两个下压弯辊之间的间隙内,L型捆绑头的竖直立杆位于固定压弯辊的左侧,L型捆绑头的竖直立杆的轴心线位于该两个固定压弯辊的对称中心面上,山字型压座位于固定压弯辊的右侧。

在旋转主轴与旋转架之间设置有离合器。

在旋转架上设置有平衡块。

在拨叉的右端面与固定支架的对应左侧面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截取后一定长度的钢筋捆绑丝从待紧固件左侧穿过并绕道待紧固件后,将钢筋捆绑丝的两个头进行交叉;然后,将L型捆绑头的竖直立杆插入钢筋捆绑丝交叉点与待紧固件之间的间隙内,并将钢筋捆绑丝的两个头分别绕过对应的固定压弯辊右侧,然后从对应的下压弯辊外端露出,从而实现定位。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使用方法进行紧固。

第一种方案,手握住旋转架,断开离合器(电磁离合器或手动机械式离合器等),通过手动握柄-拨叉将滑移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通过动力源驱动电机/板子(电板子/风板子)、电马达、风马达或通过手动扳手,驱动旋转主轴-滑移齿轮-从动齿轮-直线丝杠在导向座内旋转-丝母座沿着纵向向左移动,从而使的下压弯辊向左移动到固定压弯辊的左侧,从而使得钢筋捆绑丝的两头压弯成圆弧型,从而避免两头直立外露,划伤人们的衣服或皮肤,从而更加精细化标准化作业。然后翻转旋转主轴,使得下压弯辊向右离开。

第二种方案,拨叉将滑移齿轮与从动齿轮分离,通过手动扳手,旋转直线丝杠旋转;采用丝杠丝母可以增加输出力矩,减少动力源的输出力负荷;

压弯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拨叉将滑移齿轮与从动齿轮分离,旋转主轴-旋转架-固定压弯辊与L型捆绑头旋转,实现将待紧固件自动捆绑。

也可以是,手动握柄-拨叉将滑移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丝母座左移动与旋转架旋转同时进行,利用差速啮合齿轮与丝杠螺距,实现在捆绑的同时实现将钢筋捆绑丝的两头压弯成圆弧型。

平衡块调节旋转时候的动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佳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待紧固件;2、钢筋捆绑丝;3、驱动电机/板子;4、旋转主轴;5、离合器;6、旋转架;7、L型捆绑头;8、滑移齿轮;9、固定支架;10、复位弹簧;11、手动握柄;12、拨叉;13、直线丝杠;14、从动齿轮;15、导向座;16、丝母座;17、山字型压座;18、下压弯辊;19、固定压弯辊;20、平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扎丝捆绑机,包括右端用于与驱动电机/板子3/风马达的旋转卡头连接或人工驱动的旋转主轴4、设置在旋转主轴4左端的旋转架6、设置在旋转架6左端且用于插入交叉后的钢筋捆绑丝2与待紧固件1之间间隙的L型捆绑头7、设置在旋转主轴4上的滑移齿轮8、固定在驱动电机/板子3/风马达的外壳体上的固定支架9、纵向滑动在固定支架9上的拨叉12、设置在拨叉12上端的手动握柄11、设置在旋转架6上的导向座15、在导向座15内旋转且与旋转主轴4平行的直线丝杠13、设置在直线丝杠13尾端且用于与滑移齿轮8啮合的从动齿轮14、设置在直线丝杠13头端且在固定支架9上纵向滑动的丝母座16、设置在丝母座16头端的山字型压座17、三个分别竖直设置在山字型压座17头端左侧的下压弯辊18、以及两个分别竖直设置在旋转架6头端左侧的固定压弯辊19;

固定压弯辊19位于相邻的两个下压弯辊18之间的间隙内,L型捆绑头7的竖直立杆位于固定压弯辊19的左侧,L型捆绑头7的竖直立杆的轴心线位于该两个固定压弯辊19的对称中心面上,山字型压座17位于固定压弯辊19的右侧。

在旋转主轴4与旋转架6之间设置有离合器5。

在旋转架6上设置有平衡块20。

在拨叉12的右端面与固定支架9的对应左侧面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0。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截取后一定长度的钢筋捆绑丝2从待紧固件1左侧穿过并绕道待紧固件1后,将钢筋捆绑丝2的两个头进行交叉;然后,将L型捆绑头7的竖直立杆(图中表示的位置)插入钢筋捆绑丝2交叉点与待紧固件1之间的间隙内,并将钢筋捆绑丝2的两个头分别绕过对应的固定压弯辊19右侧,然后从对应的下压弯辊18外端露出,从而实现定位。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使用方法进行紧固。

第一种方案,手握住旋转架6,断开离合器5(电磁离合器或手动机械式离合器等),通过手动握柄11-拨叉12将滑移齿轮8与从动齿轮14啮合,通过动力源驱动电机/板子3(电板子/风板子)、电马达、风马达或通过手动扳手,驱动旋转主轴4-滑移齿轮8-从动齿轮14-直线丝杠13在导向座15内旋转-丝母座16沿着纵向向左移动,从而使的下压弯辊18向左移动到固定压弯辊19的左侧,从而使得钢筋捆绑丝2的两头压弯成圆弧型,从而避免两头直立外露,划伤人们的衣服或皮肤,从而更加精细化标准化作业。然后翻转旋转主轴4,使得下压弯辊18向右离开。

第二种方案,拨叉12将滑移齿轮8与从动齿轮14分离,通过手动扳手,旋转直线丝杠13旋转;采用丝杠丝母可以增加输出力矩,减少动力源的输出力负荷;

压弯后,在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拨叉12将滑移齿轮8与从动齿轮14分离,旋转主轴4-旋转架6-固定压弯辊19与L型捆绑头7旋转,实现将待紧固件1自动捆绑。

也可以是,手动握柄11-拨叉12将滑移齿轮8与从动齿轮14啮合,丝母座左移动与旋转架6旋转同时进行,利用差速啮合齿轮与丝杠螺距,实现在捆绑的同时实现将钢筋捆绑丝2的两头压弯成圆弧型。

平衡块20调节旋转时候的动平衡。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在一一举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