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货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6681发布日期:2018-11-02 23:5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运货物的货框,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货框。



背景技术:

传统货框大多为固定的长方体框式结构,在不使用时比较占存储空间,增加了仓储成本,不便于收存。CN201415785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货框,其结构较复杂,折叠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货框,其结构简单,折叠收存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板、上座框、左翻转片、右翻转片、前折叠片、后折叠片;所述前折叠片包括第一上片和第一下片,第一上片的下端与第一下片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后折叠片包括第二上片和第二下片,第二上片的下端与第二下片的上端相铰接;所述上座框包括左框体、右框体、前框体、后框体;所述左框体与左翻转片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右框体与右翻转片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前框体与第一上片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后框体与第二上片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底座板设有前边沿和后边沿,前边沿与前框体相对应,后边沿与后框体相对应;所述第一下片的下端与前边沿相铰接;所述第二下片的下端与后边沿相铰接;还包括可锁定左翻转片垂直状态的第一碰卡机构、可锁定右翻转片垂直状态的第二碰卡机构,所述第一碰卡机构设于左翻转片的下端部与对应位置底座板之间,所述第二碰卡机构设于右翻转片的下端部与对应位置底座板之间。

其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的货框结构,由底座板、上座框、左翻转片、右翻转片、前折叠片、后折叠片六个部件组成,本货框结构有常态货框状态和折叠状态两种使用状态。成常态货框状态时,左翻转片、右翻转片、前折叠片、后折叠片构成货框的四个竖向侧板,左翻转片与右翻转片的下端是自由端,两个自由端此时与底座板相接触,左翻转片与右翻转片的四个竖向侧边分别抵靠相邻的前折叠片与后折叠片的对应侧边,锁定前折叠片与后折叠片成垂直状态,由此保持常态货框结构的稳固。在需要折叠时,首先将左翻转片与右翻转片的下端(自由端)分别向货框内部方向上翻至水平状态,前折叠片与后折叠片的锁定状态解除,前折叠片与后折叠片可向内侧折叠,折叠操作带动上座框下落,此时,左翻转片、右翻转片、前折叠片、后折叠片四个部件分别变换成水平状态并保持在上座框与底座板之间,整体结构为片块状的折叠状态。折叠成片块状,收存极为方便。当需要打开成常态货框状态时,手持上座框向上用力提起,同时左右手拇指辅助位于上部的左翻转片与右翻转片向下翻转,前折叠片、后折叠片随即变换结构成垂直状态,左翻转片与右翻转片分别将前折叠片与后折叠片的垂直状态锁定,由此变换成常态货框状态。第一碰卡机构和第二碰卡机构的设置,可增强货框状态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改进是,所述前折叠片左右两侧边设有一对加强柱,所述后折叠片左右两侧边设有一对加强柱。四个加强柱的设置,增加了产品整体结构的强度。

另一种改进是,还包括设于前边沿和后边沿的限位垂直边。这种结构,可限制左翻转片与右翻转片的翻转角度,保持左翻转片与右翻转片的下端在货框内侧翻转,实现整体结构更稳固的效果。

第三种改进是,还包括可增强锁定左翻转片垂直状态的第三碰卡机构、可增强锁定右翻转片垂直状态的第四碰卡机构,所述第三碰卡机构设于左翻转片的竖向侧边与对应位置的加强柱之间,所述第四碰卡机构设于右翻转片的竖向侧边与对应位置的加强柱之间。第三碰卡机构和第四碰卡机构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成常态货框状态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种改进是,所述左翻转片的上侧部设有以利搬运的第一手持孔,所述右翻转片的上侧部设有以利搬运的第二手持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采用塑料材质注塑成型,变换结构方便快捷,10秒钟内即可完成结构转换,收存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常态货框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结构原理示意图(左翻转片与右翻转片上翻)。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右翻转片、前折叠片、后折叠片未显示)。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板1,上座框2,左翻转片3,右翻转片4,前折叠片5,后折叠片6,第一上片7,第一下片8,第二上片9,第二下片10,左框体11,右框体12,前框体13,后框体14,前边沿15,后边沿16,加强柱17,限位垂直边18,第一碰卡机构19,第二碰卡机构20,第三碰卡机构21,第四碰卡机构22,第一手持孔23,第二手持孔2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包括底座板1、上座框2、左翻转片3、右翻转片4、前折叠片5、后折叠片6;所述前折叠片5包括第一上片7和第一下片8,第一上片7的下端与第一下片8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后折叠片6包括第二上片9和第二下片10,第二上片9的下端与第二下片10的上端相铰接;所述上座框2包括左框体11、右框体12、前框体13、后框体14;所述左框体11与左翻转片3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右框体12与右翻转片4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前框体13与第一上片7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后框体14与第二上片9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底座板1设有前边沿15和后边沿16,前边沿15与前框体13相对应,后边沿16与后框体14相对应;所述第一下片8的下端与前边沿15相铰接;所述第二下片10的下端与后边沿16相铰接,还包括可锁定左翻转片3垂直状态的第一碰卡机构19、可锁定右翻转片垂直状态的第二碰卡机构20,所述第一碰卡机构19设于左翻转片3的下端部与对应位置底座板1之间,所述第二碰卡机构20设于右翻转片4的下端部与对应位置底座板1之间。

其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的货框结构,由底座板1、上座框2、左翻转片3、右翻转片4、前折叠片5、后折叠片6六个部件组成,本货框结构有常态货框状态和折叠状态两种使用状态。成常态货框状态时,左翻转片3、右翻转片4、前折叠片5、后折叠片6构成货框的四个竖向侧板,左翻转片3与右翻转片4的下端是自由端,两个自由端此时与底座板1相接触,左翻转片3与右翻转片4的四个竖向侧边分别抵靠相邻的前折叠片5与后折叠片6的对应侧边,锁定前折叠片5与后折叠片6成垂直状态,由此保持常态货框结构的稳固。在需要折叠时,首先将左翻转片3与右翻转片4的下端(自由端)分别向货框内部方向上翻至水平状态,前折叠片5与后折叠片6的锁定状态解除,前折叠片5与后折叠片6可向内侧折叠,折叠操作带动上座框2下落,此时,左翻转片3、右翻转片4、前折叠片5、后折叠片6四个部件分别变换成水平状态并保持在上座框2与底座板1之间,整体结构为片块状的折叠状态(参见图4)。折叠成片块状,收存极为方便。当需要打开成常态货框状态时,手持上座框2向上用力提起,同时左右手拇指辅助位于上部的左翻转片3与右翻转片4向下翻转,前折叠片5、后折叠片6随即变换结构成垂直状态,左翻转片3与右翻转片4分别将前折叠片5与后折叠片6的垂直状态锁定,由此变换成常态货框状态。第一碰卡机构19和第二碰卡机构20的设置,可增强货框状态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为实现本产品的翻转、折叠,从结构上分析容易看出:本货框成常态货框状态时的整体尺寸(长L、宽W、高H)关系需满足:L>2H;W>H。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改进是,所述前折叠片5左右两侧边设有一对加强柱17,所述后折叠片6左右两侧边设有一对加强柱17。四个加强柱17的设置,增加了产品整体结构的强度。

另一种改进是,还包括设于前边沿15和后边沿16的限位垂直边18。这种结构,可限制左翻转片3与右翻转片4的翻转角度,保持左翻转片3与右翻转片4的下端在货框内侧翻转,实现整体结构更稳固的效果。

第三种改进是,还包括可增强锁定左翻转片3垂直状态的第三碰卡机构21、可增强锁定右翻转片4垂直状态的第四碰卡机构22,所述第三碰卡机构21设于左翻转片3的竖向侧边与对应位置的加强柱17之间,所述第四碰卡机构22设于右翻转片4的竖向侧边与对应位置的加强柱17之间。第三碰卡机构21和第四碰卡机构22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成常态货框状态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种改进是,所述左翻转片3的上侧部设有以利搬运的第一手持孔23,所述右翻转片4的上侧部设有以利搬运的第二手持孔24。

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它同类结构的等效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