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老化机的灯管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924发布日期:2019-01-18 19:5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用于老化机的灯管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管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老化机的灯管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灯管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老化试验,为了减少人力成本,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老化机,将灯管安装于老化机的输送线上,通过对输送线上的灯管进行通电,从而实现对灯管的检测。

一般的灯管只需要进行3分钟的老化检测即可,对于短时间的老化检测,通过一条水平的输送线输送灯管即可。但是,对于需要进行1个小时甚至长达4个小时的灯管进行老化检测,若只是通过一条水平的输送线输送灯管,则会导致输送线过长,需要占用较长的场地。若是将灯管进行多层输送,则现有技术的输送线不能满足灯管的定位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老化机的灯管输送装置,解决用于长时间老化检测的老化机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老化机的灯管输送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

安装于机架上的输送链,其至少部分呈上下迂回状排布,上下层输送链之间通过传送轮进行转向;

安装于输送链上且用于定位灯管的锁紧组件;

以及导电组件,锁紧组件上的灯管通过导电组件通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输送链包括输入链部和迂回链部,所述输入链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段和爬升段,所述水平段与爬升段的下端连接,所述爬升段的上端和迂回链部的顶层连接,所述迂回链部的底层和水平段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输送链沿水平段、爬升段和迂回链部的方向输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平段为灯管输入区,所述迂回链部在底部倒数第二层且远离水平段的一端为灯管输出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于输送链上的固定板以及安装于固定板两端的锁紧座,所述锁紧座包括用于定位灯管引脚的灯头卡座以及防止灯管脱落的防脱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脱件至少包括设于卡位槽上方的防脱盖板,所述防脱件可沿灯管的轴向或者灯管的输送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防脱盖板位于灯头卡座的正上方或者偏离灯头卡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脱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沿灯管输送方向设置的U形导向槽,所述输送链的入口端设有与U形导向槽相适配的开盖导轨,所述开盖导轨用于驱动所述防脱件向偏离灯头卡座的方向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于支撑部上,所述弹簧对支撑部施加向灯头卡座方向的弹簧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灯头卡座安装于固定板上,所述灯头卡座设有用于定位灯管引脚的卡位槽,所述卡位槽内设有与导电组件电连接的导电弹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导电导轨以及与锁紧组件固定连接的弹性导电部,所述弹性导电部通过弹性件与导电导轨接触。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老化机中传送灯管的输送链的至少部分设置为迂回状,此时,输送链呈上下多层排布。在相同的水平占用空间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可以提供输送线路更长的灯管输送线,便于实现灯管长时间的老化检测,还可以节省设备占用空间,从而减少灯管老化的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老化机的灯管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灯管输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脱件处于防脱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附图1至附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老化机的灯管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输送链2、锁紧组件3和导电组件4。

所述输送链2安装于机架1上,输送链2的至少部分呈上下迂回状排布,上下层输送链2之间通过传送轮进行转向。即所述输送链2的至少部分是呈上下多层排布的,相邻层之间的其中一端通过传送轮5过渡连接。

所述锁紧组件3安装于输送链2上,所述锁紧组件3用于定位灯管。需要进行灯管老化检测时,先将灯管定位在锁紧组件3上,以使灯管有序的沿着输送链2传送。

锁紧组件3上的灯管通过导电组件4通电。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组件4对锁紧组件3上的灯管进行通电,从而实现对灯管的老化检测。工作时,可以通过控制导电组件4的通断来控制灯管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将老化机中传送灯管的输送链2的至少部分设置为迂回状,此时,输送链2呈上下多层排布。在相同的水平占用空间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可以提供输送线路更长的灯管输送线,便于实现灯管长时间的老化检测,还可以节省设备占用空间,从而减少灯管老化的检测成本。

作为输送链2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链2包括输入链部21和迂回链部22,所述输入链部21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段211和爬升段212,所述水平段211与爬升段212的下端连接,所述爬升段212的上端和迂回链部22的顶层连接,所述迂回链部22的底层和水平段211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输入链部21和迂回链部22实现输送链2的封闭连接,从而便于实现老化机的自动老化检测。

其中,所述输送链2沿水平段211、爬升段212和迂回链部22的方向输送。此时,所述水平段211为灯管输入区,所述迂回链部22在底部倒数第二层且远离水平段211的一端为灯管输出区。本实用新型将位置相对较低的水平段211作为输入端,从而便于灯管的自动上料,此外,将迂回链部22的倒数第二层远离水平段211的一端设置为灯管输出区,便于灯管的自动下料。

参见附图4和附图5,所述锁紧组件3包括固定于输送链2上的固定板31以及安装于固定板31两端的锁紧座,所述锁紧座包括用于定位灯管引脚的灯头卡座32以及防止灯管脱落的防脱件33。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通过在灯头卡座32的基础上增加锁紧座用来防止灯管在输送过程中由于脱落而摔坏甚至是砸坏其他灯管,从而用于提高灯管老化时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防脱件33至少包括设于卡位槽上方的防脱盖板331,所述防脱件33可沿灯管的轴向或者灯管的输送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防脱盖板331位于灯头卡座32的正上方或者偏离灯头卡座32。

为了实现防脱件33的自动打开,所述防脱件33还包括支撑部332,所述支撑部332设有沿灯管输送方向设置的U形导向槽333,所述输送链2的入口端设有与U形导向槽333相适配的开盖导轨5,所述开盖导轨5用于驱动所述防脱件33向偏离灯头卡座32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开盖导轨5与U形导向槽333之间的配合驱动防脱件33移动,当所述防脱件33靠近开盖导轨5并随后向开盖导轨5移动时,所述开盖导轨5会插入U形导向槽333,此时,所述支撑部332会偏离灯头卡座32,当所述防脱件33远离开盖导轨5后,所述防脱件33会由于下述弹簧的弹力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设置其他结构使防脱件33自动复位)至支撑部332与灯头卡座32相抵。本实用新型通过防脱件33和输送线自身的结构驱动所述防脱件33移动,无需其他的外力即可实现防脱件33移动,其结构简单。

其中,所述开盖导轨5包括沿灯管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导入段51、平直段52和导出段53,所述导入段51和导出段53为由平直段52向灯管方向倾斜的结构。通过设置倾斜的导入段51和导出段53作为开盖导轨5插入U形导向槽333或者脱离U形导向槽333的过渡部位,从而提高防脱件33移动的稳定性。此外,所述开盖导轨5上优选安装有导向轮54,当所述定位组件经过导向杆5时,所述导向轮54会嵌入U形导向槽333内,以使所述防脱件33沿着开盖导轨5移动。

作为防脱件33复位的优选方案,所述锁紧组件3还包括弹簧34,所述弹簧34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31上,另一端固定于支撑部332上,所述弹簧34对支撑部332施加向灯头卡座32方向的弹簧34力。此结构结合上述开盖导轨5结构可以实现锁紧件的自动移动,便于灯管自动移送至灯头卡座32上。当锁紧组件3中的防脱件33被开盖导轨5驱动至偏离灯头卡座32时,灯管可以定位在灯头卡座32上,当锁紧件远离开盖导轨5时,所述防脱件33通过弹簧34的弹簧34力自动回位至与灯头卡座32紧贴,从而实现防脱件33的自动移动,便于灯管自动移位至输送链2上。其中,所述固定板31上优选设有用于对防脱件33进行导向的导向轨道35。

其中,所述灯头卡座32安装于固定板31上,所述灯头卡座32设有用于定位灯管引脚的卡位槽321,所述卡位槽321内设有与导电组件4电连接的导电弹片(附图未显示)。所述导电弹片优选为铜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弹片夹紧灯管引脚,对灯管起到一定的夹紧作用,还可以通过导电弹片实现灯管的通电。

参见附图2,所述导电组件4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的导电导轨41以及与锁紧组件3固定连接的弹性导电部42,所述弹性导电部42通过弹性件与导电导轨41接触。其中,所述导电导轨41与外部通电,所述导电导轨41优选为铜条。所述弹性导电部42与铜条接触时,与弹性导电部42对应的锁紧组件3上的灯管通电。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件将弹性导电部42抵向导电导轨41上,从而提高灯管通电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弹性导电部42的下端安装导电轮,通过导电轮与导电导轨41接触可以降低摩擦力,从而提高弹性导电部42与导电导轨41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导电导轨41可以按照使用要求进行分段安装,相邻段的导轨之间使用绝缘材料连接,可在灯管老化过程中分区通电,各区通电电压可根据需要分别调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