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箱用超声波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1444发布日期:2018-11-07 19:4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箱用超声波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垃圾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垃圾箱用超声波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垃圾箱用的是不防水分离式探头超声波,此超声波在户外寿命只有1年,且不防水防污等,只能用于实验室环境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箱用超声波监测系统,解决防水超声波的探头的盲区过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箱用超声波监测系统,该系统包含多路超声波传感器,信号接收电路,控制电路和数据输出电路;

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含电阻R20,电阻R25,电阻R28,电阻R30,电阻R36,电阻R40,电阻R42,电容C16,二极管D6,三极管Q3和变压器T1;

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端TI、TS之间串联设置有电阻R30和电容C16,且电阻R30和电容C16之间接地,电阻R40并联设置在电容C16的两端,且所述电阻R40的两端还连接在所述变压器T1的输入端;

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端TI、TS之间还设置有电阻R28,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端TI通过电阻R20连接至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Y;

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6的正负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通过电阻R25连接至电源,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设置有电阻R42,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36连接至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X。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包含电阻R1,电阻R3,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15,电容C3,电容C7,三极管Q1和比较器U2A;

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电阻R1、电阻R10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VCC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5,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连接至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比较器U2A的输出端;

所述比较器U2A的电源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比较器U2A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9连接至VCC,所述比较器U2A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6和电容C7的并联接地。

进一步,该监测系统还包含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整个电路供电。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数据输出电路之间还设置有二级放大电路,所述二级放大电路由两级NE5532运算放大器构成。

进一步,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数量为4路,且超声波传感器的数量与信号接收电路的数量对应。

进一步,每路超声波传感器包含两个超声波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垃圾清运的效率,实时掌握垃圾箱的填满状态,用超声波测距的方式监测垃圾箱内垃圾的填满比例,能有效的遏制垃圾箱的环境中的恶劣环境,应用创新的双探头技术能够将有效的距离从原来的200mm降低到100mm以内,并且能够更灵活的判断。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接收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数据输出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垃圾箱用超声波监测系统,该系统包含多路超声波传感器,信号接收电路,控制电路和数据输出电路,超声波传感器的数量为4路,且超声波传感器的数量与信号接收电路的数量对应,每路超声波传感器包含两个超声波探头。

如图2所示,信号接收电路包含电阻R20,电阻R25,电阻R28,电阻R30,电阻R36,电阻R40,电阻R42,电容C16,二极管D6,三极管Q3和变压器T1。

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端TI、TS之间串联设置有电阻R30和电容C16,且电阻R30和电容C16之间接地,电阻R40并联设置在电容C16的两端,且电阻R40的两端还连接在变压器T1的输入端。

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端TI、TS之间还设置有电阻R28,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端TI通过电阻R20连接至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Y。

变压器T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6的正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通过电阻R25连接至电源,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设置有电阻R42,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36连接至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X。

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包含电阻R1,电阻R3,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15,电容C3,电容C7,三极管Q1和比较器U2A;

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电阻R1、电阻R10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VCC和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5,三极管Q1的基极还连接至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比较器U2A的输出端;

比较器U2A的电源端通过电容C3接地,比较器U2A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9连接至VCC,比较器U2A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6和电容C7的并联接地。

该监测系统还包含供电模块,供电模块用于为整个电路供电。

控制电路与数据输出电路之间还设置有二级放大电路,二级放大电路由两级NE5532运算放大器构成。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输出电路,其中,双四选一模拟开关CD4052与信号接收电路连接后通过控制电路以及二级放大电路后与数据处理模块STM8S103连接,最后由数据处理模块STM8S103进行数据输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