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纱落纱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6599发布日期:2019-01-22 20:5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筒纱落纱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纱落纱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络筒机或转杯纺纱机生产的筒纱经过运输带输送至车尾,然后装入筒纱筐内,由人工转运到下道工序,以达到周转的目的。然而,由于筒纱落入筒纱筐时会受到撞击和挤压,容易导致纱型破坏;另外,筒纱的传统输送模式用工量较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低。随着纺纱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逐步采用筒纱输送线将筒纱转运到下道工序。筒纱运输装置将筒纱传送至包装线接口时往往会出现摆放角度不对的问题,需要将横放的筒纱翻转成站立状态,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翻转,浪费劳动力,容易造成筒纱碰撞变形,影响后序生产。现有专利,一种筒纱翻转装置(专利号:201521077939.4),公开了一种将纱筒从横放状态翻转为站立状态的翻转装置,该翻转装置包括翻板、托板和往复运动的顶块,翻板与托板转动连接,驱动装置带动翻板和托板转动实现纱筒的翻转,该种结构设置在平面的传送带上,顶块上推翻板和托板,合拢翻板和托板以夹紧筒纱,进而翻转筒纱,结构较为复杂,翻板和托板与传送带之间容易出现误操作,造成筒纱卡位或滚动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传递筒纱的同时将筒纱从横放状态变为站立状态的筒纱落纱接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筒纱落纱接口装置,包括翻正机构、带动所述翻正机构翻转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翻正机构后方的运输带,所述翻正机构包括两组呈直角设置的翻转支架,所述翻正机构具有接住筒纱的第一状态和在所述驱动机构作用下转动将所述筒纱放在运输带上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翻正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转轴和安装板,两组所述翻转支架呈直角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推动所述安装板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转动,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两根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两端的支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之间设有供承载筒纱的托手穿过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小于筒纱的宽度。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杆的距离大于所述运输带的宽度,所述支杆的最低位置低于所述运输带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气缸和连接所述气缸和安装板的连接座,所述气缸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带下方设有用于带动所述运输带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位置低于所述支杆的最低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传动组件和用于安装所述转动电机和所述传动组件的固定板,所述转动电机上设有转动轮,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运输带传动连接的传动轴,设置在传动轴一端的传动轮以及连接所述传动轮和转动轮的传动带。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带的侧面设有用于调整运输带松紧的松紧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为表面圆润光滑的柱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翻正机构处于接住筒纱的第一状态时,与所述筒纱接触的翻转支架斜向上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接口装置,可接住筒纱,并通过翻正机构和驱动机构将横向放置的筒纱转向并送至运输带上,使运输带上的筒纱处于站立状态,而后翻正机构回到初始位置,继续承接筒纱,持续作业,代替了人工翻纱,结构简单,效率高,且不会对筒纱造成损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夹住筒纱的问题,同时实现100%翻转筒纱,不会出现误操作导致翻转不成功或筒纱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纱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纱接口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纱接口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纱接口装置与翻转装置的联合使用示意图;

图5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纱接口装置的包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机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翻正机构;11、翻转支架;12、安装座;13、转轴;14、安装板;15、支杆;16、间隙;

20、驱动机构;21、固定架;22、气缸;23、连接座;24、活塞杆;

30、运输带;31、上表面;32、转动组件;321、转动电机;322、传动组件;323、固定板;324、转动轮;325、传动轴;326、传动带;33、松紧机构;331、转辊;332、固定块;333、调节杆;334、弹性件;

40、筒纱;

50、翻转装置;51、夹持机构;511、夹臂;512、夹紧气缸;513、水平基板;52、升降机构;53、旋转机构;54、对中机构;541、转盘;542、转盘固定组件;543、鱼眼轴承组;544、鱼眼轴承;545、支架;546、横梁;547、中心轴;

60、移位装置;61、第二运输带;

70、套膜装置;

80、整列装置;81、第三运输带;

9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筒纱落纱接口装置包括翻正机构10和带动翻正机构10翻转的驱动机构20,翻正机构10包括两组呈直角设置的翻转支架11,翻正机构10具有接住筒纱的第一状态和在驱动机构20作用下转动将筒纱放在第一运输带30上的第二状态。筒纱从自动运输机构上落入到翻转支架11上,翻正机构10转动,将横向放置的筒纱翻正站立在运输带30上,自动运输机构与翻转支架11的配合方式可以为,翻转支架11上设有供自动运输机构的托手穿过的间隙16,带有筒纱的托手穿过间隙16,又由于筒纱的宽度大于间隙16的宽度,因此筒纱留在翻转支架11上,完成接纱。本实施例的翻转角度为90°,角度可有适当前后浮动,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而翻转支架11的具体结构有多种,可为带间隙16的板状结构,或爪式结构,本实施例中,翻正机构10包括安装座12,安装座12包括转轴13和安装板14,两组翻转支架11呈直角设置在安装板14上,驱动机构20与安装板14转动连接,推动安装板14以转轴13为中心转动,翻转支架11包括两根设置在安装板14两端的支杆15,支杆15之间设有供承载筒纱的托手穿过的间隙16,间隙16的宽度小于筒纱的宽度,带有筒纱的托手穿过间隙16,又由于筒纱的宽度大于间隙16的宽度,因此筒纱留在翻转支架11上,完成接纱。

更具体地说,支杆15的形状可为表面圆润光滑的柱状结构,防止戳伤筒纱表面,支杆15两根为一组,两根为一组,两组支杆中的一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另一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同时,为了防止筒纱从支杆15上掉落,翻正机构10处于接住筒纱的第一状态时,与筒纱接触的翻转支架11斜向上设置,且驱动机构20马上工作,带动筒纱转正,上述功能可依靠机械结构、传感器或内置程序实现。

而带动翻正机构10翻转的驱动机构20包括固定架21、设置在固定架21的气缸22和连接气缸22和安装板14的连接座23,气缸22与固定架21转动连接,气缸22与连接座23转动连接。固定架21与机架相固接,气缸22可相对于固定架21转动,气缸22的活塞杆24与安装上的连接座23转动连接,活塞杆24伸缩以带动翻正机构10转动,为了实现筒纱的100%翻正,翻正机构10的翻转支架11绕安装座12翻转180°,因此,运输带30的宽度要小于翻转支架11之间的间隙16,即小于属于同一翻转支架11的两个支杆15之间的距离,且支杆15的最低位置要低于运输带30的上表面31,当带动筒纱翻正的支杆15经过运输带30时,低于运输带30的上表面31,将携带的筒纱放置在运输带30的上表面31,支杆15可等筒纱向前运动后回转复位,或,放置筒纱后直接继续原方向转动,旋转至起始位置。

对于运输带30的转动组件32,由于支杆15需经过运输带30的侧面,运输带30的转动组件32的位置也低于支杆15的最低位置,不与支杆碰触,更具体地说,转动组件32包括转动电机321、传动组件322和用于安装转动电机321和传动组件322的固定板323,转动电机321上设有转动轮324,传动组件322包括与运输带30传动连接的传动轴325,设置在传动轴325一端的传动轮以及连接传动轮和转动轮324的传动带326。且本实施例中采用运输带30为四辊运输带30,一侧设有三个转辊,其中一个转辊331穿出运输带30的侧面,为了方便调整运输带30的松紧度,运输带30的侧边设有用于调整运输带30松紧的松紧机构33,松紧机构33与该转辊331相连接,松紧机构33包括固定在运输带30侧面的固定块332,与转辊331相连接的调节杆333以及套设在调节杆333上的弹性件334,调节杆333穿过转辊331两端的轴部,末端设有限位块,弹性件334设置在轴部与固定块332之间,运输带30的侧板上设有供转辊的轴部前后移动的滑移槽,通过调节弹性件334的伸缩长度来调节三个转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运输带30的松紧度。本实用新型的落纱接口装置设置在机架90上,固定架21和固定板323与机架90固接。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落纱接口装置还可与后续工艺相关联,后续工艺包括翻转装置50、移位装置60、套膜装置70以及整列装置80,落纱接口装置可与筒纱自动运输装置对接,在自动接纱的同时,对横向放置的筒纱进行转向,使其竖直站立在运输带30上,而后站立状态的筒纱经运输带30运送至翻转装置50,翻转装置50间隔地对经过筒纱进行夹持翻转,使每个相邻的筒纱的摆放角度正好相反,经整列装置排列后筒纱侧面靠近或贴合,经过翻转装置50的筒纱在移位装置60的作用下,从运输带30转移至第二运输带61,而后输送至套膜装置,套膜装置对每个筒纱均进行套膜,完成套膜的筒纱运输至第二运输带61的末端,而后经整列装置移动到第三运输带81上,在第三运输带81上排列成矩阵后,由第三运输带81转移至转运设备上,再转运至另一包装工位进行包装称重等后续工序。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筒纱落纱接口装置可与翻转装置50共用一条运输带30,经翻正的筒纱经过翻转装置50,翻转装置50对一个筒纱进行翻转后,对后一个筒纱不进行操作,而后再对下一个筒纱进行翻转,这样间隔式地对筒纱进行翻转,可使筒纱的排列更加紧凑,上述功能可依靠机械计数结构、传感器或内置程序实现。具体的,翻转装置50包括夹持机构51、升降机构52、旋转机构53和对中机构54,夹持机构5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511以及驱动夹臂511的夹紧气缸512,夹臂511和夹紧气缸512设置在一水平基板513上,夹紧气缸512的末端与其中一个夹臂511相连接,气缸22杆与另一个夹臂511相连接,两个夹臂511在夹紧气缸512的作用下相对靠拢或分离,以夹紧或松开筒纱,对中机构54位于两个夹臂511的对称中心点,与两个夹臂511连接以保证夹臂511在水平方向移动距离一致,夹持机构51设置在运输带30两侧,升降机构52和对中机构54设置在运输带30下方。利用设置在两个夹臂511的对称中心点的对中机构54,保证两个夹臂511的位移一致,同时接触并加紧筒纱,保证了筒纱在水平方向上无位移,而后升降机构52抬升筒纱,旋转机构53将筒纱旋转180°,在升降机构52作用下下降,回到原位,夹臂511后退,松开筒纱,实现了自动化,仅改变筒纱的放置方向,不改变筒纱位置,避免了后需套膜工序中出现由于位置偏移导致的覆膜不准、漏膜的问题。

如图6所示,更具体地说,对中机构54的结构如下,包括设置在两个夹臂511的对称中心点的转盘541,转盘固定组件542以及两组连接转盘541和夹臂511的鱼眼轴承组,两组鱼眼轴承组关于两个夹臂511的中心点中心对称设置,转盘541与转盘固定组件542转动连接,鱼眼轴承组543包括两个鱼眼轴承544,其中一个设置在转盘541上,另一个设置在同侧的夹臂511上,两个鱼眼轴承通过连杆相连接。转盘固定组件54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架545和设置在两个支架545上的横梁546,支架545与水平基板513相固接,横梁上设有用于连接转盘541的中心轴547,中心轴547位于两个夹臂511的对称中心点上。当夹臂511水平运动时,转盘541跟随转动,但由于转盘541的中心轴547位置固定,夹臂511松开筒纱时,转盘541回转至原有角度,鱼眼轴承回位,两个鱼眼轴承的转动角度一致,因此夹臂511的移动距离也是一致的,筒纱被旋转后放下的位置与起始位置也是一致的,保证筒纱位置不偏移。

当需翻转的筒纱达到翻转装置50处,翻转装置50中的夹臂511在夹紧气缸512的作用下同时向筒纱移动,夹住筒纱,此时夹臂511通过鱼眼轴承带动转盘541转动,而后在升降机构52的作用下上升,在旋转机构53的作用下翻转180°,再在升降机构52的作用下下降至第一运输带30上,在通过夹紧气缸512放松夹臂511,此时鱼眼轴承回位,带动转盘541转动,由于转盘541的转轴13位置处于两个夹臂511的对称中心点,鱼眼轴承也中心对称设置,因此鱼眼轴承回位的位移与夹紧时的位移一致,夹臂511回位的位移与夹紧时的位移也一致,保证筒纱下降时回到初始位置,方便后续加工包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