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曳引电梯轿厢紧急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1349发布日期:2019-01-08 22:13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曳引电梯轿厢紧急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曳引电梯的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曳引电梯轿厢紧急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曳引电梯中,安全制动系统是一个强制安装的安全装置,现有的安全制动系统包括用于感测轿厢的运行速度的限速器、用于在轿厢出现超速移动时对电梯实现强制性制动的制动装置,限速器通常包括一个主动轴,主动轴上设置滑轮,用于牵引轿厢的钢丝绳绕设在滑轮上。当轿厢升降时,钢丝绳通过滑轮带动主动轴转动;当轿厢超速升降时,限速器感测到主动轴的转速而动作,从而带动制动装置动作以制动轿厢,进而确保电梯的安全。在电梯的国家安全标准中规定,当轿厢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115%时,限速器应当起动,从而带动制动装置制动轿厢或者对重。制动装置分为轿厢制动和对重制动两种,根据不同的安全要求可单独采用也可同时采用,当轿厢在导轨上超速移动时,制动轿厢的制动装置通过对导轨的钳制产生的摩擦力来制动轿厢。而制动对重的制动装置通过对连接对重的钢丝绳的钳制产生的摩擦力来制动对重,进而实现轿厢的制动。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渐进式安全钳”,其公告号为CN2288164Y,包括具有弾性元件的钳座体、与电梯的导轨接触的一个、或两个制动元件,钳座体采用简支梁形式的平板弹簧与制动元件相配合,简支梁形式的平板弹簧是矩形等截面。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对弹力的调节稳定、准确、安全,对导轨的损伤小、井可安置在直梁下端内侧或下梁端部等特点。

然而上述制动装置存在如下缺陷:首先,由于制动元件中位于轿厢导轨一侧的是一个在上下方向上无法移动的付楔块,只有另一侧的一个主楔块可上下移动。当轿厢超速下降时,相应的感应机构可驱动主楔块竖直移动而靠近付楔块,从而对位于主、付楔块之间的轿厢导轨进行挤压而形成摩擦阻力,进而实现轿厢的紧急制动。也就是说,在紧急制动时,两个楔块的制动面相对轿厢导轨会有一个不对称的横向移动,由于轿厢导轨是固定不动的,因此安全钳在制动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横向的移动从而对其安装固定形成困难。其次该安全钳只能对轿厢的快速下移起到紧急制动作用,但是无法对冲顶的轿厢起到紧急制动作用。也就是说,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需要设置两套方向相反的安全钳,从而造成整体结构的复杂,同时不利于安装和维护。其次,安全钳在整个制动过程中,主楔块无法得到持续的作用力,也就是说,主楔块是依靠与付楔块之间相互贴靠的角度较小的斜面形成的自锁作用保持在制动位置的。当轿厢导轨的尺寸有变化或误差时,会影响安全钳的制动效果,并且在后续维护时难以使自锁的主楔块复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梯轿厢制动装置所存在的无法对轿厢的快速升降同时实现紧急制动、以及难以实现对中制动的问题,提供一种曳引电梯轿厢紧急制动装置,可对轿厢实现双向紧急制动,因而有利于简化制动系统的结构,同时可实现对中制动,避免制动装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横向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曳引电梯轿厢紧急制动装置,包括基座,在基座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钳体、以及弹性定位装置,所述钳体通过可感测轿厢移动速度的感应机构与轿厢的移动速度相关联,所述钳体上设有至少上、下两个挡块,在钳体内可移动地设有左右两个内楔块,所述内楔块相对的平面为用于制动的制动面,内楔块相互远离的外侧面为向外倾斜的内驱动斜面,两个内楔块的内驱动斜面呈八字形布置,在内楔块的外侧设有可移动的外楔块,外楔块的内侧面为与内驱动斜面配合的外驱动斜面,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限定内楔块、外楔块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弹性定位装置使内楔块的内驱动斜面和外楔块的外驱动斜面相互靠近,并且内楔块的大端与外楔块的大端在上下方向上相互远离,限位机构使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限位在初始位置,此时两个内楔块的制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制动系统设置在轿厢的导轨处,具体包括左右两个内楔块以及两个外楔块,在两个内楔块相对的一侧设置用于夹持轿厢导轨的制动面,当左右两个内楔块的制动面夹持轿厢导轨时,即可实现轿厢的制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内、外楔块的大端分别位于上下两侧,而弹性定位装置使内楔块的内驱动斜面和外楔块的外驱动斜面相互靠近,因此,在内、外驱动斜面的作用下,内、外楔块向着各自的大端一侧移动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远离,此时的限位机构则使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限位在一个相互远离的初始位置。我们知道,由于内、外驱动斜面相互贴合,因此,当内楔块沿着外楔块的外驱动斜面移动时,一方面会有一个上下方向的纵向移动,另一方面会有一个左右方向的横向移动。当轿厢以正常速度升降时,感应机构不会触发钳体动作。当电梯出现故障使轿厢快速升降时,感应机构则可通过使钳体向上或向下移动。这样,钳体上的挡块即可驱动内楔块移动而靠近外楔块,或者驱动外楔块移动而靠近内楔块,在相互贴合的内、外驱动斜面的作用下,两个内楔块横向地向内移动而相互靠近并夹持轿厢的导轨,从而实现对轿厢的双向制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实现对轿厢的双向制动,以避免轿厢出现冲顶和蹲底的安全故障,有利于简化制动系统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右两个内楔块是对称布置的,因此,当钳体上下移动时,可使左右两个内楔块同步对称横向移动,确保制动装置的制动中心不变,因此,在紧急制动时可避免制动装置出现横向位移,进而可使制动装置与轿厢可实现简单的固定连接。特别是,钳体通过可感测轿厢移动速度的感应机构与轿厢的移动速度相关联,因此,当轿厢被彻底制动前,钳体可始终得到一个作用力,使其保持在制动位置,因此,我们可相应地增加内、外驱动斜面的倾角,从而避免内、外楔块之间出现自锁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可感测轿厢移动速度的机械式速度传感装置、由机械式速度传感装置驱动的输出轴,在所述钳体上的侧面设有驱动滑块,一驱动摆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驱动摆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驱动滑块相铰接。

驱动摆臂可方便地将输出轴的摆动转换成驱动滑块的移动,进而可带动钳体上下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机械式速度传感装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特别是,在电梯出现停电故障时,依然可保持其正常动作。

作为优选,在基座上同轴地设有上下两个竖直的矩形插接孔,在矩形插接孔内适配有导向条,上下两个导向条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横向的滑动条,上下两个滑动条分别抵靠驱动摆臂与驱动滑块的铰接轴上下两侧,所述导向条上套设有钳体复位弹簧。

滑动条与导向条相交成T字形,并且导向条适配在矩形插接孔内,因此可避免滑动条和导向条的转动,上下两个钳体复位弹簧可通过滑动条使驱动摆臂与驱动滑块的铰接轴定位在中间位置,进而通过驱动滑块使钳体弹性地处于中间的初始位置。当从动轴通过驱动摆臂的摆动带动驱动滑块移动、进而带动钳体上下移动时,驱动摆臂与驱动滑块的铰接轴可在上下两个滑动条之间横向移动,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作为优选,在基座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方形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内设置具有所述矩形插接孔的卡接套,所述导向条适配在对应一侧卡接套的矩形插接孔内,卡接套外侧面的中部设有外凸的轴肩,卡接套位于轴肩外侧部分的外侧壁为适配在对应的卡接孔内的正四棱柱面,卡接套位于轴肩内侧部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螺母,所述钳体复位弹簧一端抵压对应一侧的滑动条,另一端套接在对应一侧的卡接套上并抵压调节螺母,在正四棱柱面的四个边角处设有过渡圆柱面,在过渡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卡接套伸出所述卡接孔的外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由于卡接套位于轴肩外侧的外侧壁为适配在对应的卡接孔内的正四棱柱面,因此可有效地避免卡接套产生转动。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在正四棱柱面的四个边角处设有过渡圆柱面,相应地,我们可以在基座的方形卡接孔的边角处设置对应的圆角,从而便于卡接孔的加工,同时方便锁紧螺母讲卡接套固定在基座上。通过改变调节螺母在卡接套上的位置,我们可方便地调整钳体复位弹簧的预紧弹力,从而可确保钳体准确地定位于中间的初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正面左侧的上下两个定位卡板、设置在基座正面右侧的上下两个定位卡板,上下两个定位卡板之间即形成可容置内、外楔块的滑动空间,当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初始位置时,上部的定位卡板抵靠对应一侧的外楔块大端的端面,下部的定位卡板抵靠对应一侧的内楔块大端的端面。

上下两个定位卡板可方便地限定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的初始位置,并且下部的定位卡板抵靠对应一侧的内楔块大端的端面,因此,当钳体向下推挤外楔块从而使内楔块向内侧移动时,可避免内楔块与定位卡板相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钳体的上部设有左右两个所述的挡块,所述钳体的下部设有左右两个所述的挡块,在挡块的中间设有滑动槽,所述定位卡板滑动地位于对应的滑动槽内。

由于基座上的定位卡板滑动地位于钳体上对应的滑动槽内,从而使钳体与基座构成可靠的滑动连接,使钳体可相对基座上下移动。与此同时,挡块被滑动槽以及适配在滑动槽内的定位卡板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因此,当钳体上下移动时,可确保与内楔块或者外楔块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使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而钳制轿厢导轨。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应使上部挡块的下侧边与上部定位卡板的下侧边齐平,相应地,部挡块的上侧边与下部定位卡板的上侧边齐平。这样,当开始移动钳体时,即可使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进而使内楔块向内移动而钳制轿厢导轨。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定位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外楔块复位弹簧、以及若干异形拉簧,外楔块复位弹簧下端抵压基座,上端抵压对应一侧的外楔块的小端,从而使外楔块的大端抵靠对应一侧上部的定位卡板,所述异形拉簧呈左右往复折返的蛇形,在异形拉簧的两端弯折形成插接段,在内、外楔块的表面分别设有插接孔,所述异形拉簧两端的插接段分别插接在内、外楔块的插接孔内,异形拉簧使内楔块位于抵靠下部的定位卡板的初始位置,此时内楔块上的插接孔高于外楔块上对应的插接孔。

我们知道,当通过一个拉簧使内、外楔块在横向上相互靠近而形成一个挤压力时,在内驱动斜面和外驱动斜面的作用下,内楔块会相对外楔块在纵向上移动,使内楔块的大端远离外楔块的大端并抵靠定位卡板而处于初始位置。而现有的拉簧通常呈圆柱形,当我们将拉簧设置在内、外楔块的表面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设计了蛇形的异形拉簧,从而使异形拉簧呈扁平状,可显著地缩小其占据的空间,方便安装使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对轿厢实现双向紧急制动,因而有利于简化制动系统的结构,同时可实现对中制动,避免制动装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横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钳体复位弹簧分解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机械式速度传感装置的一种侧向剖视图。

图5是机械式速度传感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1、机架 11、限位套 2、主动轴 21、滑轮 211、滑移槽 22、甩锤 221、搭接端 222、第一斜面 23、弹簧座 24、铰接连杆 3、输出轴 31、限位块 311、第二斜面 32、调速弹簧 33、搭接套筒 34、驱动摆臂 4、机座 41、卡接套 411、轴肩 42、锁紧螺母 43、调节螺母 44、定位卡板 45、外楔块复位弹簧 46、异形拉簧 5、钳体 51、挡块 511、滑动槽 52、限位挡块 53、驱动滑块 54、导向条 541、滑动条 55、钳体复位弹簧 6、内楔块 61、制动面 62、内驱动斜面 7、外楔块 71、外驱动斜面 8、制动卷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曳引电梯轿厢紧急制动装置,其适用于在曳引式电梯的轿厢出现快速升降时的紧急制动,以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具体包括基座4、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正面的钳体5、以及弹性定位装置,钳体通过可感测轿厢移动速度的感应机构与轿厢相关联,也就是说,当轿厢以正常速度升降时,感应机构不会驱动钳体动作;当轿厢因电梯出现故障导致快速升降时,感应机构动作,从而带动钳体上下移动。

在钳体的正面至少设置上、下两个挡块51,在钳体上由上、下挡块构成的移动区域内可移动地并排设置左右两个内楔块6,内楔块相对的内侧平面为用于制动轿厢导轨的制动面61,内楔块相互远离的外侧面为从上至下向外倾斜的内驱动斜面62,从而使两个内楔块的内驱动斜面呈正的八字形布置。也就是说,内楔块为上端小、下端大的楔形件。此外,在内楔块的外侧设置可移动的外楔块7,外楔块上靠近内楔块的内侧面为与内驱动斜面配合的外驱动斜面71,从而使外楔块为上端大、下短小的楔形件。

还有,我们需要在基座上设置用于限定内楔块、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限位机构,而弹性定位装置一方面使内楔块的大端与外楔块的大端在上下方向上相互远离,另一方面使内楔块的内驱动斜面和外楔块的外驱动斜面相互靠近,此时的限位机构使内楔块的大端位于最下端的初始位置,外楔块的大端则位于最上端的初始位置,相应地,两个内楔块的制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电梯的轿厢可自由升降。当主动轴的转速达到或超过额定转速时,感应机构动作,从而带动钳体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如果钳体向上移动,则钳体下部的挡块向上推动内楔块,从而使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的同时,使内楔块向内侧横向移动,此时两个内楔块相互靠近而进入钳制轿厢导轨的制动状态。如果钳体向下移动,则钳体上部的挡块向下推动外楔块,从而使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的同时,进而使内楔块向内侧横向移动,此时两个内楔块相互靠近而进入钳制轿厢导轨的制动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在钳体的左右两侧设置贴靠相应一侧的外楔块的限位挡块52,从而可限制外楔块向外侧移动。另外,我们可在外楔块与限位挡块之间以及内、外楔块的内、外驱动斜面之间设置滚针排,从而可减小相互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内、外楔块之间出现卡死的自锁现象,有利于在电梯故障解除后紧急制动装置的复位。

为了确保在电梯停电时能正常起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感应机构包括可感测轿厢移动速度的机械式速度传感装置、由机械式速度传感装置驱动的输出轴3,在钳体的侧面设置一个驱动滑块53,并在输出轴和驱动滑块之间设置驱动摆臂34,驱动摆臂的一端径向地连接在输出轴上,驱动摆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驱动滑块相铰接。当轿厢快速升降时,机械式速度传感装置驱动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驱动摆臂摆动,进而通过驱动滑块带动钳体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于驱动摆臂在上下摆动时会使驱动滑块形成一个横向的位移,因此,我们可在钳体的背面设置一个横向的滑槽,驱动滑块适配在滑槽内。当驱动摆臂上下摆动时,即可通过与其铰接的驱动滑块带动钳体上下移动。与此同时,驱动滑块可在钳体背面的滑槽内形成一个左右的横向移动。

为了使钳体能可靠地定位在中间的初始位置,我们可在基座上同轴地设置上下两个竖直的矩形插接孔,在矩形插接孔内适配有导向条54,上下两个导向条相互靠近的内端设置横向的滑动条541,导向条与滑动条连接成T字形,上下两个滑动条分别抵靠驱动摆臂与驱动滑块的铰接轴的上下两侧,导向条上套设有钳体复位弹簧55,钳体复位弹簧的内端抵压滑动条。上下两个钳体复位弹簧通过滑动条使驱动摆臂与驱动滑块的铰接轴定位在中间位置,进而通过驱动滑块使钳体弹性地处于中间的初始位置。当驱动摆臂的摆动带动驱动滑块移动、进而带动钳体上下移动时,驱动摆臂与驱动滑块的铰接轴可在上下两个滑动条之间横向移动,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为方便安装,我们可在基座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方形的卡接孔,卡接孔内设置卡接套41,该卡接套的内孔即为与对应一侧的导向条滑动连接的矩形插接孔。如图3所示,卡接套外侧面的中部设置外凸的轴肩411,以便于卡接套装配时的轴向定位。卡接套位于轴肩外侧部分的外侧壁为适配在对应的卡接孔内的正四棱柱面,在正四棱柱面的四个边角处设置过渡圆柱面,并在过渡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卡接套伸出卡接孔的外端螺纹连接一个锁紧螺母42,从而将卡接套固定在基座上。加工时,我们可使卡接套位于轴肩外侧部分先制成一个外螺纹柱,然后在外螺纹柱上切削处四个扁势,四个扁势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此外,卡接套位于轴肩内侧部分为外螺纹柱,并螺纹连接两个调节螺母43。当我们转动抵靠钳体复位弹簧的调节螺母时,即可调节钳体复位弹簧的预紧弹力,从而可确保钳体准确地定位于中间的初始位置。然后再拧紧另一个调节螺母,使两个调节螺母紧紧贴靠在一起而形成自锁,避免调节螺母的自行松动。

为了确定内、外楔块的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正面左侧的上下两个竖直布置的定位卡板44、以及设置在基座正面右侧的上下两个竖直布置的定位卡板,上部的定位卡板的下侧边与下部的定位卡板的上侧边之间即形成可容置内、外楔块的滑动空间。当然,左右两侧上部的定位卡板的下侧边等高,左右两侧下部的定位卡板的上侧边等高,从而使左侧的内、外楔块的初始位置与右侧的内、外楔块的初始位置一致。当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初始位置时,上部的定位卡板的下侧边抵靠对应一侧的外楔块大端的端面,下部的定位卡板上侧边抵靠对应一侧的内楔块大端的端面。

此外,钳体的上部设置左右两个所述的挡块,钳体的下部设置左右两个所述的挡块,在挡块的中间设置与定位卡板的宽度适配的滑动槽511,左侧上部的定位卡板滑动地位于左侧上部的滑动槽内,左侧下部的定位卡板滑动地位于左侧下部的滑动槽内,相应地,右侧上部的定位卡板滑动地位于右侧上部的滑动槽内,右侧下部的定位卡板滑动地位于右侧下部的滑动槽内。当钳体上移时,钳体下部的挡块向上驱动抵靠基座下部的定位卡板的内楔块,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两个内楔块相互靠近而进入制动状态;当钳体下移时,钳体上部的挡块向下驱动抵靠基座上部的定位卡板的外楔块,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两个内楔块相互靠近而进入制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应使上部的挡块的下侧边与上部的定位卡板的下侧边齐平。

由于基座上的定位卡板滑动地位于钳体上对应的滑动槽内,从而使钳体与基座构成可靠的滑动连接,使钳体可相对基座上下移动。与此同时,挡块被滑动槽以及适配在滑动槽内的定位卡板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因此,当钳体上下移动时,可确保与内楔块或者外楔块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使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而钳制轿厢导轨。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应使上部挡块的下侧边与上部定位卡板的下侧边齐平,相应地,部挡块的上侧边与下部定位卡板的上侧边齐平。也就是说,当由上下两个定位卡板构成的限位机构所限定的移动区域和由上下两个挡块构成的移动区域在上下方向上使一致的,内楔块的大端同时抵靠下部的挡块和定位卡板的上侧边,外楔块的大端同时抵靠上部的挡块和定位卡板的下侧边。这样,当开始移动钳体时,即可使内、外楔块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进而使内楔块向内移动而钳制轿厢导轨,避免钳体出现空行程。

为了使内外楔块能可靠地定位在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定位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外楔块复位弹簧45、以及设置在内、外楔块之间的若干异形拉簧46,其中的外楔块复位弹簧可采用圆柱形压簧,外楔块复位弹簧下端抵压基座,上端抵压对应一侧的外楔块下部的小端,从而使外楔块的大端抵靠对应一侧上部的定位卡板。此外,异形拉簧由一根弹簧钢丝在同一平面内经左右往复折返后形成蛇形,在异形拉簧的两端弯折形成垂直于异形拉簧所在平面的插接段。相应地,在内楔块的正面和背面、以及外楔块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插接孔,异形拉簧一端的插接段插接在内楔块的插接孔内,异形拉簧另一端的插接段插接在对应的外楔块的插接孔内,从而在内、外楔块之间形成一种拉力,进而使内楔块位于抵靠下部的定位卡板的初始位置。当然,此时内楔块上的插接孔应高于外楔块上对应的插接孔,使得由异形拉簧形成的对内楔块的拉力可产生一个向下的分力,确保内楔块定位于抵靠下部的定位卡板的初始位置。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速度传感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上的主动轴2、与主动轴同轴布置的输出轴3、以及设置在输出轴和主动轴之间的离心式离合结构,主动轴上键连接一个滑轮21,用于牵引轿厢的钢丝绳绕设在滑轮上。当轿厢升降时,钢丝绳即可带动滑轮转动,进而带动主动轴转动,并且主动轴的转动与轿厢的升降速度成线性关系。

当主动轴的转速达到或超过一个额定值时,离心式离合结构即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主动轴和输出轴相接合,主动轴即可驱动输出轴同步转动;当主动轴的转速低于额定值时,离心式离合结构使主动轴和输出轴处于分离状态,此时主动轴空转,而输出轴则处于静止状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离合结构包括调速弹簧32、径向地设置在滑轮端面的甩锤22和弹簧座23、与输出轴相连接的限位块31,其中的甩锤和弹簧座适配在滑轮端面径向布置的滑移槽211内,该滑移槽可以是T形槽或燕尾槽,从而使甩锤和弹簧座可在滑轮的端面径向移动。此外,在甩锤和弹簧座之间设置铰接连杆24,铰接连杆一端与甩锤铰接,另一端与弹簧座铰接。而调速弹簧位于滑轮上设置弹簧座的滑移槽内,调速弹簧的内端抵压主动轴,外端抵压弹簧座,从而使弹簧座位于远离主动轴的初始位置,弹簧座通过铰接连杆使甩锤处于靠近主动轴的初始位置,此时的主动轴与输出轴处于分离状态。当主动轴的转动时,离心力使甩锤沿着滑移槽径向外移,甩锤通过铰接连杆使弹簧座径向内移,此时的调速弹簧被压缩;当主动轴的转速达到或超过额定转速时,离心力使甩锤沿着滑移槽径向外移至远离主动轴的终止位置,甩锤则通过铰接连杆使弹簧座径向内移至靠近主动轴的终止位置,甩锤的外端抵靠限位块,输出轴即跟随主动轴一起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我们可在滑轮的端面设置垂直交叉的十字形的滑移槽,相应地,在其中的一个滑移槽内设置2个所述的甩锤,并且2个甩锤对称布置在主动轴的两侧;相类似地,在另一个滑移槽内设置2个所述的弹簧座,2个弹簧座对称布置在主动轴的两侧,使甩锤和弹簧座围绕主动轴呈十字分布。当然,我们需要在每个甩锤与2个弹簧座之间分别设置所述的铰接连杆,4根铰接连杆铰接成菱形,并在弹簧座与主动轴之间分别设置所述的调速弹簧。为了使调速弹簧可靠定位,我们可在弹簧座靠近主动轴的内侧以及主动轴上靠近弹簧座的外侧分别设置定位凹槽,调速弹簧的外端位于弹簧做的定位凹槽内而抵压弹簧座,调速弹簧的内端位于主动轴的定位凹槽内而抵压主动轴。

更进一步地,甩锤远离主动轴的外端的两侧设置由内至外向外倾斜的第一斜面222,从而使甩锤的外端形成外大里小的燕尾状的搭接端221。而输出轴靠近主动轴一端设置一个搭接套筒33,在搭接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4个所述的限位块,并且4个限位块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限位块的两侧为与所述第一斜面适配的第二斜面311,从而使限位块呈燕尾状。当甩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滑移槽时,燕尾状的搭接段的第一斜面即可抵靠限位块的第二斜面,使输出轴与主动轴相接合。此时的搭接段与限位块形成一个倒勾结构,从而可避免因转速的下降导致甩锤的回缩,进而可实现轿厢的彻底制动。

为了实现安全钳制动时良好的缓冲效果,我们可使输出轴与搭接套筒形成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固定连接一个限位套11,从输出远离主动轴的一端伸入限位套内,并在输出轴与限位套之间形成空隙,输出轴伸入限位套的部分套设一个制动卷簧8,制动卷簧的一端与搭接套筒固定连接,制动卷簧的另一端与输出轴固定连接,该制动卷簧即构成阻尼弹簧,从而使主动轴和输出轴之间可形成弹性接合。

当轿厢超速升降时,滑轮与搭接套筒相接合,从而带动搭接套筒转动,此时搭接套筒通过制动卷簧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则带动钳体动作,二个内楔块夹持轿厢导轨,进而开始对轿厢导轨的制动。当滑轮继续转动时,由于从动轴此时无法转动,因此,滑轮和从动轴之间形成相对转动,制动卷簧被逐渐收紧或逐渐放松,相应地,滑轮通过制动卷簧传递给输出轴的扭矩逐渐增大,输出轴传递给钳体的作用力逐渐增大,进而使内楔块所形成的制动摩擦力逐渐增大,此时滑轮与钢丝绳之间形成静摩擦。当制动卷簧最终紧绕在从动轴上、或者紧贴在限位套的内侧壁上时,滑轮无法相对输出轴继续转动,钢丝绳与滑轮之间形成动摩擦,此时的滑轮通过输出轴向钳体输出最大的扭矩,安全钳对轿厢导轨的制动摩擦力达到最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基座上设置钳体和内、外楔块一侧称为正面,另一侧则称为背面,对于内楔块而言,其靠近对应的外楔块一侧为外侧,两个内楔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为内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