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送盒送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8362发布日期:2018-12-05 19:1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送盒送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送盒送盖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送盒送盖机构是一种新型的自动设备系统,结构新颖、操作简便灵活、高效、是适用性强的多用途自动设备,将需要用的盒或盖放置进机械槽内,机械便能自动完成整个流水线的操作,从而达到自动送盒送盖的状态,在现代生活以及工业中使用的频率都较高;现有的自动化设备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送盒送盖机构效率低下,而且工作量大,最严重的是危险性高,在通过人工取分盒盖时,难免不小心会被机械误伤,发生意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送盒送盖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送盒送盖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送盒送盖机构,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调速器,所述调速器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分盒气缸,所述分盒气缸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拖盒气缸,所述拖盒气缸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夹子气缸,所述夹子气缸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盖框,所述盖框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卡位气缸,所述调速器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待取盒位。

优选的,所述减速电机控制夹子气缸、拖盒气缸、卡位气缸和分盒气缸。

优选的,所述盖框由卡位气缸控制,且卡位气缸和夹子气缸相互作用。

优选的,所述夹子气缸通过分盒气缸和拖盒气缸同时作用,夹住盒子。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由调速器调节运转速度,且所述卡位气缸和拖盒气缸同时作用。

优选的,所述调速器由减速电机控制,且减速电机和调速器相互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自动送盒送盖机构,只需要人工往放盒、盖框放置若干个盒、盖,最少可放置二十张盒或盖,然后卡位气缸会伸出放置盒就直接落入流水线,其次分盒气缸和托盒气缸升起,就可以使夹子气缸夹住最下方的盒子边,再由卡位气缸和拖盒气缸进行收缩,然后卡位气缸再次推出,然后分盒气缸进行收缩,这样就完成取出一个盒子至流水线的过程,最后夹子气缸会打开,再开启减速电机,盒子就会直接传送至待取盒位处,这时候电机停止,如此就完成了整个自动送盒送盖机械的运作,机构的占用空间小,而且不集尘,配套应用灵活,工作效率高,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送盒送盖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送带;2、减速电机;3、调速器;4、分盒气缸;5、拖盒气缸;6、夹子气缸;7、盖框;8、卡位气缸;9、待取盒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送盒送盖机构,包括传送带1,传送带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2,减速电机2控制夹子气缸6、拖盒气缸5、卡位气缸8和分盒气缸4,减速电机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调速器3,调速器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分盒气缸4,分盒气缸4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拖盒气缸5,拖盒气缸5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夹子气缸6,夹子气缸6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盖框7,盖框7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卡位气缸8,调速器3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待取盒位9。

减速电机2控制夹子气缸6、拖盒气缸5、卡位气缸8和分盒气缸4;盖框7由卡位气缸8控制,且卡位气缸8和夹子气缸6相互作用;夹子气缸6通过分盒气缸4和拖盒气缸5同时作用,夹住盒子;传送带1由调速器3调节运转速度,且所述卡位气缸8和拖盒气缸5同时作用;调速器3由减速电机2控制,且减速电机2和调速器3相互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动送盒送盖机构,传送带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2,减速电机2控制夹子气缸6、拖盒气缸5、卡位气缸8和分盒气缸4,通过机械性的方式,控制盒或盖的自动化配送,减速电机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调速器3,减速电机2和调速器3相互作用,减小了操作的危险性,使机械运作效率更高,而且操作灵活,调速器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分盒气缸4,分盒气缸4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拖盒气缸5,拖盒气缸5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夹子气缸6,夹子气缸6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盖框7,盖框7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卡位气缸8,调速器3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待取盒位9,此机械设备占用空间小,生产成本底,使用效率,相对于传统自动化设备更方便,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