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9791发布日期:2019-04-03 00:5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管纱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后续需要进行整理包装,因此,在前序工作中需要将堆放杂乱的管纱进行整理,并且整理的统一性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包装的效率。

传统的,通过人工进行管纱整理,手动将摆放杂乱的管纱拿取后按一定的方向和间隔距离摆放到输送带上,由于管纱存在大小头的区别,且为保证包装时码放合理,因此,需确保管纱大小头摆放的统一性,人工摆放虽能确保大小头摆放的统一性,但是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以设置检测装置和调整装置分别对传输带上的管纱的大小头进行检测和调整,当检测管纱的大小头存在颠倒情况时,通过调整装置对管纱的大小头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传输带上的所有的管纱的大小头的摆放方向均一致,实现了管纱大小头调整的全自动化操作,不仅效率大大提升,还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更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检测装置和调整装置,检测装置和调整装置均设置有传输带的传输路径上,且沿着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上,调整装置位于检测装置之后,并且检测装置位于传输带的上方,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覆盖传输带的传输面,调整装置设置于传输带的下方,调整装置为伸缩装置,且调整装置的伸出方向为伸出传输面的方向。

上述的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其中,调整装置包括驱动缸和顶块,驱动缸的驱动轴上固定有顶块,顶块的上端面在初始状态时位于传输面下方。

上述的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其中,驱动缸垂直于传输面设置,且驱动缸的伸出方向为垂直于传输面的方向。

上述的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其中,驱动缸为气缸、液压缸或电缸中的一种。

上述的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其中,检测装置为光感传感器。

上述的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电气连接于传输带的驱动器、检测装置以及调整装置上。

上述的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其中,传输带呈并列型设置,传输带包括两分传输带,两分传输带并列且间隔设置,检测装置和调整装置均设置于两分传输带的间隔内。

上述的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其中,两分传输带的间隔距离小于管纱的小头的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检测装置、调整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实现了对传输带上的管纱的大小头进行调节,实现了将堆放杂乱的管纱摆放呈大小头方向一致的状态,便于后续的包装加工,整个过程从识别到调整均为全自动化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更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中:1、传输带;2、检测装置;3、调整装置;31、驱动缸;32、顶块;4、管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包括:检测装置2和调整装置3,检测装置2和调整装置3均设置于传输带1的传输路径上,且沿着传输带1的传输方向上,调整装置3位于检测装置2后,便于实现先检测后调整,结构更合理,并且检测装置2设置有传输带1的上方,便于对传输带1上的输送面上的管纱4的大小头进行检测,同时,调整装置3设置于传输带1的下方,更加具体的,调整装置3设置于传输带1的传输面的下方,并且,调整装置3为伸缩装置,调整装置3的初始状态时位于传输面的下方,调整装置3的伸出方向为伸出传输面的方向,保证了通过调整装置3的快速伸出,实现对管纱4的一端的快速顶起,从而实现管纱4在传输带1上的掉头,从而实现管纱4大小头的调整,实现了全自动化整理,效率更高,劳动力需求成本更低,更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具体的,调整装置3包括驱动缸31和顶块32,驱动缸31的驱动轴上固定设置有顶块32,在初始状态下,顶块32的顶面位于传输带1的传输面的下方,优选的,驱动缸31垂直于传输面设置,且驱动缸31的伸出方向垂直于传输面的方向设置,保证了顶块32能最大限度的于管纱4接触,实现对管纱4的快速顶起,从而实现管纱4的快速掉头,达到快速调整的目的。

更加具体的,设置有一电气连接于传输带1的驱动器、检测装置2以及调整装置3上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检测装置2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分辨出管纱4的大小头状态,并且控制调整装置3进行动作实现管纱4大小头的调整,同时,控制传输带1的驱动器,实现相邻管纱4间隔的控制,从而实现对传输带1上的管纱4的统一性摆放,自动化程度更高。

更加具体的,与检测装置2和调整装置3配合使用的传输带1呈并列型设置,传输带1包括两分传输带,两分传输带并列且间隔设置,检测装置2和调整装置3均设置于两分传输带的间隔内,保证了检测装置2和调整装置3均能对处于传输带1正中心上的管纱4进行整理,且管纱4也不会在整理过程中从传输带1的边沿处滑落,同时设定两分传输带的间隔距离小于管纱4的小头的直径,保证了管纱4能限于两分传输带的间隔之间而不会从间隙内掉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检测装置2为光感传感器,检测装置2的检测范围覆盖传输带1的传输面,且检测装置2的发射端位于传输带1的散发,接收端位传输面的下方,能实现对管纱4大小头的快速检测,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缸31为气缸、液压缸或电缸中的一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合理的动力源,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纱大小头调整机构,包括位于传输带1的传输路径上的检测装置2和调整装置3,且调整装置3位于检测装置2之后,同时,检测装置2的检测范围覆盖传输带1的传输面,调整装置3为伸缩装置,且调整装置3的伸出方向为伸出传输面的方向;通过检测装置2检测位于传输带1上的管纱4的大小头的方向,并通过调整装置3的快速伸出对管纱4进行顶起,从而实现管纱4大小头的掉头操作,从而达到对管纱4大小头调整的目的,且为全自动过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更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