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紧下松培养基的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927发布日期:2018-12-11 20:1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紧下松培养基的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基处理设备,特别是指一种上紧下松培养基的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菌菇类培养采用培养基进行培养,而且圆柱状培养基居多,但是由于结构的影响,导致培养基内部尤其是中底部很难接触到空气,而且吸水性也不好,所以需对培养基进行钻孔,但在钻孔的过程中也让整个培养基压的非常紧,密度非常大,尤其是培养基中底部的密度更大,这不利于培养菌的均匀快速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紧下松培养基的提升机构,以克服现有的培养基在钻孔时培养基尤其是中底部密度过大导致培养菌生长不均匀不快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紧下松培养基的提升机构,包括曲柄、连杆、打孔装置、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曲柄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打孔装置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的转动通过所述连杆的传动带动所述打孔装置做上下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打孔装置的下端设置打孔端,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打孔装置做旋转运动。

优选的,上述打孔装置包括连接件、竖直轴,所述竖直轴的中部设有与连杆件连接的凹槽,所述连接件一端设置与所述连杆连接的圆柱轴,所述圆柱轴的另一端设置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壁设置向内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竖直轴凹槽适配,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配合带动竖直轴上下运动,以及实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竖直轴的相对转动。

优选的,上述竖直轴的的上端设置从动齿轮端,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上端也设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端配合的主动齿轮端,通过所述主动齿轮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端的啮合实现所述竖直轴的旋转。

优选的,上述主动齿轮端的厚度大于等于培养基的高度。

优选的,打孔端包括钻头。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紧下松培养基的提升机构曲柄连杆带动打孔装置的上下运动,通过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打孔装置转动,实现对培养基的打孔功能,同时在打孔完后,钻头能旋转的往上拔出培养基,原本因为钻孔而被压实的培养基中底部,由于钻头的搅动和往上带动,培养基的中底部变稀松,密度变小,而培养的上部则变的更紧密,这使得培养基的上部培养菌因接触空气较多而能快速的生长,而中底部因为密度变小变稀松使空气更容易进入,处于培养基中底部的培养菌也能实现快速的生长,从而使整个培养基的培养菌能实现均匀快速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直轴与连接件连接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上紧下松培养基的提升机构,包括曲柄1、连杆2、打孔装置3、转动驱动装置4,所述连杆2的一端与所述曲柄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打孔装置3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1的转动通过所述连杆2的传动带动所述打孔装置3做上下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打孔装置3的下端设置打孔端31,优选为钻头314,所述转动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打孔装置3做旋转运动。

其中,上述打孔装置3包括连接件31、竖直轴32,所述竖直轴32的中部设有与连杆件连接的凹槽321,所述连接件31一端设置与所述连杆连接的圆柱轴311,所述圆柱轴311的另一端设置圆环312,所述圆环312的内壁设置向内的凸起313,所述凸起313与所述竖直轴32的凹槽321适配,所述连接件31通过所述凸起313与所述凹槽321的配合带动竖直轴32上下运动,以及实现所述连接件31与所述竖直轴32的相对转动。上述竖直轴32的的上端设置从动齿轮端322,所述转动驱动装置4的上端也设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端322配合的主动齿轮端41,通过所述主动齿轮端41与所述从动齿轮端322的啮合实现所述竖直轴32的旋转。上述主动齿轮端的厚度大于等于培养基的高度。所述曲柄1既可以手动驱动,也可以采用机器驱动,实现自动化操作。

当竖直轴32处于最高处时,竖直轴32的从动齿轮端322与转动驱动装置4的主动齿轮端41脱开,竖直轴32的钻头也离开了培养基,随着曲柄1的转动,经过连杆2的传动和连接件31的作用,使竖直轴32沿直线向下运动,当竖直轴32运动到较低处时,从动齿轮端322与主动齿轮端41啮合,转动驱动装置4驱动竖直轴32开始旋转,钻头314也开始进入培养基进行打孔,当曲柄1旋转到最低处时,竖直轴32也运行到最低处,打孔已完成,此时,由于打孔对培养基产生向下的压力,导致培养基的密度从上至下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底部的培养基密度很大,空气难以进入,不利于中底部的培养菌的生长;曲柄继续旋转,竖直轴32在曲柄1的带动下往上运行,钻头314也往上运行,此时由于从动齿轮端322与主动齿轮端41仍未脱开,钻头314仍处于旋转的状态,钻头314的转动使得中底部的培养变得稀松,同时钻头314往上运动将带动培养基往上走,直至钻头314的尾端离开培养基,形成培养基上紧下松的状态,钻头314离开培养基后,从动齿轮端与主动齿轮端脱开,竖直轴32也运行到最高处,准备下一个打孔动作。本实用新型使得培养基的上部培养菌因接触空气较多而能快速的生长,而中底部因为密度变小变稀松使空气更容易进入,处于培养基中底部的培养菌也能实现快速的生长,从而使整个培养基的培养菌实现均匀快速的生长。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