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速电梯主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1025发布日期:2018-12-07 22:48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速电梯主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电梯主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速电梯主机结构。



背景技术:

为适应现今楼房建设的高度增加速度,对于电梯主机的拽引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电梯主机为提高运转速度,开始减少齿轮结构,较多的采用高扭矩的马达直驱的结构。因为高速电梯主机运行时处于高转速的状态,其相对原有电梯主机的润滑、冷却需求也更高,一般涂油式的轴承与马达驱动轴的润滑形式在高速运行下失效速度快,无法适应工作需求。同时一般的机房空调或被动式散热等冷却方式也无法适应主机高速运转下快速产生的热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速电梯主机结构,通过该结构,可以减少电梯主机运行时的发热量,并且通过主动式的散热、冷却装置为其提供长期有效、免维护、效果好的散热和冷却效果。

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速电梯主机结构,包括外壳、嵌套于所述外壳的轴承座内的轴承、通过两端轴承设于所述外壳内的马达驱动轴,所述马达驱动轴端部设有绳轮,还包括冷却润滑系统,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包括设于所述马达驱动轴内的液管,所述液管包括轴向贯穿于所述马达驱动轴内的主管,所述主管于所述马达驱动轴两端设有与所述轴承相对位置对应的出入孔,所述轴承座内设有环形槽、连通所述环形槽于所述外壳外表面的通孔;所述冷却润滑系统还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通孔密封管连接,所述储液容器内设有马达泵;所述冷却润滑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

由此,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形成了“储液容器-密封管-通孔-轴承座环形槽-出入孔-主管-出入孔-轴承座环形槽-通孔-密封管-储液容器”的冷却润滑循环,储存于所述储液容器内的冷却润滑液通过所述马达泵的运转在该冷却润滑循环中循环,通过依次循环动作为所述马达驱动轴和轴承之间提供润滑,并且通过其循环流动带走所述主机运转产生的热量。同时,空心的所述马达驱动轴具有更低的惯量,在运转时自身消耗的马达动能也更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储液容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出液容器和回流容器,所述储液容器于所述回流容器间设有至少一根通液管。

由此,所述通液管连接所述出液容器和所述回流容器,从所述主机内流出的冷却润滑液进入所述回流容器,并经由所述通液管流动至所述出液容器并再次进入循环,所述通液管相对具有更大的散热表面积,使得不需要较长的冷却路径即可配合所述散热装置将冷却润滑液冷却至适宜的温度。多根所述通液管的设置便于提高流动性能和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通液管内设有滤网。

由此,冷却润滑液在流动循环的过程中会吸附溶入外界灰尘、马达驱动轴和轴承的磨损颗粒等杂质,所述滤网可将这类杂质滤除,从而避免其一方面混于冷却润滑液内导致其冷却润滑效果降低;另一方面防止硬质杂质损坏循环路径中的零部件导致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通液管两端设有快拆装置。

由此,通过所述快拆装置使得所述通液管可快速拆装,从而使得其在滤网长时工作过滤效果下降后便于更换,提高整个主机结构的便于维护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散热装置可拆连接所述储液容器。

由此,所述散热装置通过连接所述储液容器对其中的冷却润滑液进行降温冷却,其可拆连接便于提高其便于维护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主动散热部和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具有散热鳍的被动散热部。

由此,通过所述散热鳍使得所述被动散热部可通过流动的空气散发热量,在载荷较低时可断开所述主动散热部只从所述被动散热部散热,从而降低为散热而增加的能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主动散热部包括连接所述马达驱动轴的风扇和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风扇与所述被动散热部的热管。

由此,所述风扇受所述马达驱动轴的驱动运行为其所对准的所述热管降温,在所述被动散热部与所述热管形成温差后形成热量的流动,使得散热效果可主动的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轴承的轴瓦上设有油孔。

由此,所述油孔有利于冷却润滑液从所述环形槽内流入所述轴承内部,提高对其的润滑作用,也便于整个润滑冷却循环的液体通路的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轴瓦设有环绕于所述轴瓦壁面且连接所述油孔的油槽。

由此,所述油槽有利于冷却润滑液从所述油孔流入所述轴承内部后的扩散,提高对其的润滑作用,也便于整个润滑冷却循环的液体通路的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液管还包括以所述主管为中心扩散设于所述马达驱动轴内的分管。

由此,所述分管可以提高在所述马达驱动轴内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维护便利性强,冷却效果好,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承座处示意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1外壳,2轴承座,21轴承,211油孔,212油槽,3马达驱动轴,4绳轮,51主管,52出入孔,53环形槽,54通孔,55密封管,6储液容器,61马达泵,62出液容器,63回流容器,64通液管,641滤网,7散热装置,71主动散热部,711风扇,712热管,72被动散热部,721散热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超高速电梯主机结构,包括圆柱形的外壳1、嵌套于外壳1两端内侧的轴承座2内的轴承21、通过两端轴承21设于外壳1内的马达驱动轴3,马达驱动轴3端部设有用于牵引电梯轿厢的绳轮4,还包括冷却润滑系统,冷却润滑系统包括设于马达驱动轴3内的液管,液管包括轴向贯穿于马达驱动轴3内的主管51,主管51于马达驱动轴3两端设有与轴承21相应的位置对应的出入孔52,轴承座2内设有环形槽53、连通环形槽53于外壳1外表面的通孔54;冷却润滑系统还包括储液容器6,储液容器6与通孔54密封管55连接,储液容器6内设有马达泵61;冷却润滑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7。

本实施例中,储液容器6包括间隔设置的出液容器62和回流容器63,储液容器6于回流容器63间设有三根通液管64。

本实施例中,通液管64内设有两层的滤网641。

本实施例中,通液管64两端设有螺纹快拆装置,螺纹快拆装置外包裹有密封胶布。

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7通过铜卡扣卡接在储液容器6的通液管64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7包括主动散热部71和连接储液容器6的具有铜制的散热鳍721的被动散热部72。

本实施例中,主动散热部71包括连接马达驱动轴3的风扇711和两端分别连接风扇711与被动散热部72的热管712,热管712穿过被动散热部72并和散热鳍721连接。

本实施例中,轴承21的轴瓦上设有油孔211。

本实施例中,轴瓦的表面设有环绕于轴瓦壁面且连接油孔211的油槽212。

本实施例中,液管还包括以主管51为中心扩散设于马达驱动轴3内的分管。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