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2404发布日期:2018-12-28 19:2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及横机。



背景技术:

后视镜加热功能是指当汽车在雨、雪、雾等天气行驶时,后视镜可以通过镶嵌于镜片后的电热丝加热,确保镜片表面清晰。

电加热后视镜的工作原理就是在两侧后视镜的镜片内安装一个电热片(电热膜),在雨雪天气时,车主打开后视镜电加热功能,电热片会在几分钟内迅速加热至一个固定的温度,一般在35℃至60℃之间,从而起到对镜片加热,除雾除霜的效果。

现有的用于汽车后视镜的电加热膜在制作过程中,通常是制作完成后,操作人员手动将完工的电加热膜放置在输送装置上运送到下一工序,手动操作加工效率低,且易造成电加热膜污染,需要对电加热膜进行二次或多次处理,降低加热膜的品质,不利于加热膜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该装置结构巧妙,能够有效保证加热膜的加工效率,缩短加工时间,且能有效保证加热膜的使用品质,保证加热膜的成品率,有利于该装置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包括安装台和吸气机构;所述安装台安装有移动机构及驱动所述移动机构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吸气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吸气机构包括吸头,所述吸头通过吸气管与外部设置的吸气装置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台呈侧边开口的中空结构,分为供所述移动机构安装的第一安装部及供所述驱动机构安装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设有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部内安装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部内设有滑轨和定位柱,所述移动滑块设有滑槽和定位通孔,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相适配,所述定位通孔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轨为两根,两根滑轨与所述定位柱在空间上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滑块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处设有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及移动管,所述移动管固设于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部分内嵌于所述卡槽;所述移动管呈中空的方管状,吸头固设于所述移动管的一端,吸气管穿设于所述移动管内与所述吸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板开设有呈条状的移动滑槽,所述移动管通过锁紧装置设于所述移动滑槽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紧装置为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所述移动板之间设有锁紧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通过使用吸气机构,待加热片加工完成后,通过吸气机构将加热膜吸取移动至输送装置上,对加热膜进行后续的操作,避免了加热膜与操作人员接触,降低了加热膜的污染率,能够有效保证加热膜的成品率,且能够有效保证加热膜的加工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该装置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中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中安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中移动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装台;11、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3、隔板 ;14、滑轨;15、定位柱;2、移动滑块;21、滑槽;22、定位通孔;23、卡槽;3、移动机构;31、移动板;32、移动滑槽;33、锁紧块;34、锁紧螺栓;36、移动管;4、驱动机构;5、吸气机构;51、吸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包括安装台1和吸气机构5,吸气机构5用来吸取制作完成的加热膜,避免加热膜与操作人员接触,为了便于对吸气机构5进行操作,实现吸气机构5的移动,还在安装台1上安装了供吸气机构5安装的移动机构3,驱动机构4驱动移动机构3移动实现吸气机构5的进给和退出。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以便驾驶员多角度观察,保证驾驶员及行人的生命安全。

在天气情况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后视镜上由于雨水或者雾气或者霜等,很难实现其作用,导致驾驶员不能观测到后方情况,易造成交通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加热后视镜的方式来使后视镜镜面清晰,后视镜加热功能是指当汽车在雨、雪、雾等天气行驶时,后视镜可以通过镶嵌于镜片后的电热丝加热,确保镜片表面清晰。

电加热后视镜的工作原理就是在两侧后视镜的镜片内安装一个电热片(电热膜),在雨雪天气时,车主打开后视镜电加热功能,电热片会在几分钟内迅速加热至一个固定的温度,一般在35℃至60℃之间,从而起到对镜片加热,除雾除霜的效果。

现有的用于汽车后视镜的电加热膜在制作过程中,通常是制作完成后,操作人员手动将完工的电加热膜放置在输送装置上运送到下一工序,手动操作加工效率低,且易造成电加热膜污染,需要对电加热膜进行二次或多次处理,降低加热膜的品质,不利于加热膜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本实施例中通过吸气机构5中的吸头51来拾取加热膜,避免操作人员与加热膜接触,吸头51可以采用硬质的橡胶材料制成,既能够保证吸头51的使用效果,避免吸头51变形,影响加热膜的质量,又可避免对加热膜造成划痕,影响加热膜的品质,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制成的吸头51能够有效保证吸气机构5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吸头51通过吸气管与外部设置的吸气装置连通,吸气装置可为结构简单的负压吸气装置,通过外界动力(气缸或者电机加活塞)等设备,再在吸气管与外界动力装置连接处设置单向阀,通过吸气管连接吸头51,对质量较轻的加热膜进行吸取并移动。

为了避免吸头51在移动过程中撞击,影响吸头51的使用寿命,还可在移动机构3与安装台1的连接处设置能使移动机构3下压并且可自复位的自复位机构,自复位机构可为弹簧,当驱动机构4驱使移动机构3带动吸头51上方时,自复位机构中的弹簧在外力的作用下下压,使吸头51吸牢加热膜,待吸头51吸劳加热膜后,外力移去,弹簧自复位,带动吸头51,吸头51带动加热膜向上并将加热膜向输送装置中移动,使加热膜进入到下一工序。

安装台1为侧边开口的中空结构,开口方向朝向移动机构3,安装台1分为供上述移动机构3安装的第一安装部11及供上述驱动机构4安装的第二安装部12,驱动机构4可为电机驱动或者气缸驱动等,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机驱动,通过电机正转反转推动移动机构向前进给或向后收回,电机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热,为了避免热量对其他机构部件造成影响,在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之间安装了隔板13,隔板13可由隔热材料制成。

隔热材料(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能阻滞热流传递的材料,又称热绝缘材料,传统绝热材料,如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等,新型绝热材料,如气凝胶毡、真空板等。隔热材料分为多孔材料,热反射材料和真空材料三类。前者利用材料本身所含的孔隙隔热,因为空隙内的空气或惰性气体的导热系数很低,如泡沫材料、纤维材料等;热反射材料具有很高的反射系数,能将热量反射出去,如金、银、镍、铝箔或镀金属的聚酯、聚酰亚胺薄膜等。真空绝热材料是利用材料的内部真空达到阻隔对流来隔热。航空航天工业对所用隔热材料的重量和体积要求较为苛刻,往往还要求它兼有隔音、减振、防腐蚀等性能。各种飞行器对隔热材料的需要不尽相同。飞机座舱和驾驶舱内常用泡沫塑料、超细玻璃棉、高硅氧棉、真空隔热板来隔热。

导弹头部用的隔热材料早期是酚醛泡沫塑料,随着耐温性好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应用,又将单一的隔热材料发展为夹层结构。导弹仪器舱的隔热方式是在舱体外蒙皮上涂一层数毫米厚的发泡涂料,在常温下作为防腐蚀涂层,当气动加热达到200°C以上时,便均匀发泡而起隔热作用。人造地球卫星是在高温、低温交变的环境中运动,须使用高反射性能的多层隔热材料,一般是由几十层镀铝薄膜、镀铝聚酯薄膜、镀铝聚酰亚胺薄膜组成。另外,表面隔热瓦的研制成功解决了航天飞机的隔热问题,同时也标志着隔热材料发展的更高水平。

气凝胶毡是新型的隔热材料,其为纳米级孔径的多孔材料,多用于管道保温、设备保温等,该材料的导热系数常温为0.018W/(K·m),低温下可至0.009W/(K·m)。

真空隔热板是最新的隔热材料,在国外大受推广,多用于家电行业等,这种材料的导热系数极低仅为0.004.所以在保温节能上面效果突出。 [1]目前国内的冰箱冷藏集装箱已经完全使用这种材料。

纳基隔热软毡是一种隔热性能极强的软质工业隔热材料。

本实施例中隔板13可采用气凝胶毡材料,气凝胶毡是以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为主体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同玻璃纤维棉或预氧化纤维毡复合而成的柔性保温毡,其特点是导热系数低,有一定的抗拉及抗压强度,便于保温施工应用,属于新型的保温材料。

为了保证移动机构3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上述第一安装部11内安装有移动滑块2,上述移动机构3固定安装在上述移动滑块2上,通过电机驱动移动滑块2滑动来移动移动机构3。

第一安装部11内设有滑轨14和定位柱15,滑轨14安装在第一安装部11的下表面,定位柱15安装在第一安装部11的内部空间里,滑轨14截面呈半圆弧型,滑轨14有两根,两根滑轨14与上述定位柱15在空间上平行设置,形成结构稳定的三角形。

移动滑块2设有滑槽21和定位通孔22,上述滑槽21与上述滑轨14相适配即大小、形状相似,以使移动滑块2可滑动安装在滑轨14上,上述定位通孔22与上述定位柱15相适配,使定位柱15穿设在定位通孔22内,保证移动滑块2的稳定性。

移动滑块2与上述移动机构3连接处设有卡槽23,进一步保与移动滑块2连接处的稳定性。

移动机构3包括移动板31及移动管36,上述移动管36固定安装在上述移动板31上,上述移动板31部分内嵌在上述卡槽23内,保证了移动机构3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移动管36呈中空的方管结构状,便于将吸气管穿设在移动管36内与吸头51连通,避免吸气管杂乱对其他设备部件造成影响,且能有效降低吸气管损坏的概率,保证吸气管的使用寿命,吸头51固定安装在上述移动管36的一端,以便对加热膜进行操作。

为了保证加热膜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因吸力不足造成加热膜掉落的概率,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管36与吸头51均为两个。

加热膜的尺寸忽大忽小,因此两个吸头51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加热膜的大小进行调整,为了方便调整吸头51之间的距离,在移动板31上开设了呈条状的移动滑槽32,上述移动管36通过锁紧装置安装在上述移动滑槽32处。

锁紧装置可为结构简单的锁紧螺栓34,便于安装于拆卸,能够有效提高安装效率,且锁紧螺栓34使用成本低,便于更换。

锁紧螺栓34与上述移动板31之间还设有锁紧块33,锁紧块33呈块状,能够有效降低锁紧螺栓34对移动管36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汽车后视镜加热膜的移取装置,通过使用吸气机构5,待加热片加工完成后,通过吸气机构5将加热膜吸取移动至输送装置上,对加热膜进行后续的操作,避免了加热膜与操作人员接触,降低了加热膜的污染率,能够有效保证加热膜的成品率,且能够有效保证加热膜的加工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该装置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1、安装台;11、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3、隔板 ;14、滑轨;15、定位柱;2、移动滑块;21、滑槽;22、定位通孔;23、卡槽;3、移动机构;31、移动板;32、移动滑槽;33、锁紧块;34、锁紧螺栓;36、移动管;4、驱动机构;5、吸气机构;51、吸头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