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2665发布日期:2018-12-14 22:2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货运港口码头都配备有专业的货物起吊装卸设备设施,大型船舶自带的货物起吊装置能满足高效安全的装卸载船员生活补给物资等零散货物的需求,一般都配备有门座起重机、门座抓斗卸船机、龙门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等专业的货物起吊装卸设备设施,此类设备起重量大、装卸载效率高,但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仅适用于大型船舶的装卸载。

中小型船舶停靠普通固定码头进行零散货物装卸载时,通常都是以人力搬运为主。由于中小型船舶极少有自带登船舷梯或者货物起吊装置,其搬运通道主要以木质跳板或钢质简易登船梯为主。另一方面,为便于低干舷中小型船舶停靠,固定码头通常设置有低于码头主平面的固定楼梯。当水位较低时,中小型船舶必须通过跳板连接船舶甲板与固定楼梯,作为上下船的通道。受潮汐的影响,登船跳板倾斜角度、前后位置变化比较大,长江下游及沿海海域固定码头尤为明显,在增加了人工搬运货物的难度的同时,增大了人员上下码头的安全隐患。适用于中小型船舶,以跳板或简易登船梯为上下船通道的人工装卸载方式存在搬运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缺点,尤其是在长江下游及沿海海域水位变化比较大的固定码头,上述缺点尤为明显。随着水位的升降,跳板的坡度、位置变化很大且有晃动,需要通过派遣值班人员来及时调整跳板,甚至还需根据潮差变化移动船舶的停靠位置,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增加了船员的工作量。

申请公布号 CN 103482031 A公布的码头用货物卸载装置虽然具有卸载效率高、操作简单的效果,但其仅适用于货物的卸载,且对卸载位置码头平面的形状、表面粗糙度等有特殊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其工作原理,当水位较低导致船舶卸货甲板低于码头时,该装置不能进行卸载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中小型船舶停靠长江下游及沿海海域固定码头,利用简易跳板或登船梯人工搬运物资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装卸物资过程中需要根据潮水的涨落及时调整登船舷梯角度,甚至需要调整船舶停靠位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款移动灵活、角度可调节的船岸物资双向传送装置。此装置适用于中小型船舶在固定码头的装卸载作业,不仅可在码头上灵活移动,而且能满足不同水位时货物在船岸之间的双向传送,消除中小型船舶停靠长江下游及沿海海域固定码头,利用简易跳板或登船梯人工搬运物资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装卸物资过程中需要根据潮水的涨落及时调整登船舷梯角度,甚至需要调整船舶停靠位置的问题,提高装卸载效率。基于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包括底盘装置、支撑调整机构、传送带架装置和驱动及电气控制系统;所述底盘装置包括底盘本体,连接在底盘本体下部的码头行走轮;所述支撑调整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在底盘装置上,另一端连接传送带架装置,所述支撑杆用于调整该传送装置角度;所述传送带架装置包括传送带架、安装于传送带架上的传送轮、传送带;所述驱动及电气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及保护电路、操作面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传送轮进而驱动传送带运转。电气及控制系统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源并控制装置的运行,传送带架装置在电气及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用于货物的卸载,底盘装置和支撑调整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传送装置的定位及物资传送角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装置还包括纵向调整盘,所述纵向调整盘安装在底盘本体上,且沿传送带架平行方向移动,用于传送装置的位置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调整盘通过调整盘行走轮安装在底盘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本体的两侧设有纵向调整盘行走轮导轨。底盘本体两侧设计有纵向调整盘行走轮导轨,导轨长度能保证当纵向调整盘位于两端极限位置时整个装置的重心位于底盘行走轮轴线之间,防止发生倾覆事故。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调整盘行走轮配套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固定纵向调整盘与底盘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码头行走轮配套设置刹止装置。止刹装置用于装卸载时固定传送装置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调整机构还包括固定臂支撑杆,所述固定臂支撑杆由短臂和长臂组成,所述短臂的一端和长臂的一端连接,且铰接于底盘装置上,所述短臂和长臂的另一端与传送带架连接。长臂和断臂与传送带架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框架结构,有效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保证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调整机构还包括张紧轮组件,所述张紧轮组件由张紧轮和张紧轮支撑杆组成,所述张紧轮支撑杆连接在底盘装置,张紧轮支撑在张紧轮支撑杆上,所述张紧轮连接在传送带上。张紧轮是带传动的张紧装置,当带的中心距不能调节时,可以采用张紧轮将带张紧,如果两传动轮的中心距无法调整时,使用张紧轮以保证正常传动而不致打滑,张紧轮利用弹簧或油压等产生一个将皮带绷紧的力,使得皮带能以合适的压力压在工作皮带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轮支撑杆为手动可调档结构,高度可调节。可根据传送装置工作角度、传送带使用变形等情况进行高度调节,以确保传送带有合适的张紧度,避免传送带发生打滑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架包括主体段和延伸段。传送带架两段式设计,便于更好地调整装置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轮包括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驱动电机安装与主动轮轴内,两端输出动力,输出轴一端直接为传送带提供驱动动力,输出轴另一端通过齿轮传动与传送带架延伸段连接,在减速电路的控制下用于调整延伸段角度。传送带架与主动轮、从动轮构成传送带安装基架,是物资装卸载主要工作面。主动轮由驱动电机驱动,进而驱动传送带运转。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轮包括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驱动电机安装于主动轮轴内,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与传送带架延伸段连接,在减速电路的控制下用于调整延伸段角度;所述第一从动轮作为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外置电机。当第一从动轮为主动轮时,需要通过外置电机来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架装置还包括梯船连接架,所述梯船连接架连接在传送带架靠近船舶甲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梯船连接架为橡胶减振材料。梯船连接架为橡胶减振材料,与传送带架铰接,避免传送装置与甲板之间的刚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液压支撑杆。液压支撑杆用于调整传送装置角度,两端分别与纵向调整盘和传送带架铰接。通过调整液压缸伸缩的长度,可以调整传送装置工作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及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应急保护电路。减速控制电路用于降低电机转速,以便准确调整带架延伸段角度(0°≤∠1≤30°)。应急保护电路具有过载保护、过流保护以及短路保护功能。操控面板上主要布置有正转、反转、上升、下降、停止按钮。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应能力强,能随一年中四季水位的高低及涨落潮起伏的变化调节工作角度,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可靠性高;该装置对码头条件要求低,操作简便易学,实现了物资在船岸间的双向传送,实用性好,消除了中小型船舶停靠长江下游及沿海海域固定码头利用简易跳板或登船梯人工搬运物资时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液压支撑杆和移动底盘的配合使得装置可灵活调整工作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两层式可相对移动的底盘结构设计使得该装置工作位置调整更加灵活方便;

(3)两段式角度可调节传送带架的结构设计;也方便调整物资传送角度;

(4)其中一个从动轮也可以作为主动轮,采用外置电机驱动,原来的驱动电机用于调整传送带架的延伸段的工作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纵向调整盘结构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装置,11-底盘本体,12-码头行走轮,13-纵向调整盘,14-调整盘行走轮,15-纵向调整盘行走轮导轨,2-支撑调整机构,21-支撑杆,22-固定臂支撑杆,221-短臂,222-长臂,23-张紧轮组件,231-张紧轮,232-张紧轮支撑杆,3-传送带架装置,31-传送带架,311-主体段,312-延伸段,32-传送轮,321-主动轮,322-第一从动轮,323-第二从动轮,33-传送带,34-梯船连接架, 41-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包括底盘装置1、支撑调整机构2、传送带架装置3和驱动及电气控制系统。底盘装置1包括底盘本体11,底盘本体11下部安装有码头行走轮12,实现传送装置在码头上沿传送带架垂直方向的行走移动和位置调整。码头行走轮12配套有装卸载货物时固定传送装置位置设置刹止装置。

支撑调整机构2包括用于调整该传送装置角度的支撑杆21、固定臂支撑杆22和张紧轮组件23。支撑杆21为液压支撑杆,其一端铰接在底盘本体11上,另一端铰接在传送带架装置3上,使用时,调整液压缸伸缩的长度,可以调整传送装置工作角度。固定臂支撑杆22由短臂221和长臂222组成,其为钢质三角形框架结构,短臂221的一端和长臂222的一端连接,且铰接于底盘装置1上,短臂221和长臂222的另一端与传送带架31连接,短臂221、长臂222和传送带架组成一个三角形。张紧轮组件23由张紧轮231和张紧轮支撑杆232组成,张紧轮支撑杆232连接在底盘本体11上,张紧轮231支撑在张紧轮支撑杆232上,张紧轮231连接在传送带33上;张紧轮支撑杆232为手动可调档结构,高度可调节,可根据传送装置工作角度、传送带使用变形等情况进行高度调节,以确保传送带有合适的张紧度,避免传送带发生打滑现象。

传送带架装置3包括传送带架31、安装于传送带架上的传送轮32、传送带33、梯船连接架34,梯船连接架34连接在传送带架31靠近船舶的一侧。传送带架31为合金材质框架结构,分为主体段311和延伸段312。传送轮32包括主动轮321、第一从动轮322、第二从动轮323,驱动电机41安装与主动轮轴内,两端输出动力,输出轴一端直接为传送带提供驱动动力,输出轴另一端通过齿轮传动与传送带架延伸段312连接,在减速电路的控制下用于调整延伸段312角度。传送带架与主动轮、从动轮构成传送带安装基架,是物资装卸载主要工作面,主动轮321由驱动电机41驱动,进而驱动传送带33运转。传送带最好为挡边传送带。梯船连接架34为橡胶减振材料,与传送带架31铰接,避免传送装置与甲板之间的刚性接触。

驱动及电气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41、控制及保护电路、应急保护电路、操作面板,所述驱动电机41通过驱动传送轮32进而驱动传送带33运转。应急保护电路具有过载保护、过流保护以及短路保护功能。操控面板上主要布置有正转、反转、上升、下降、停止按钮。

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水位较高时,船舶卸载甲板高于固定码头主平面时,首先通过操控面板控制驱动电机将带架延伸段与主体段调整为直线,既∠1=0°,然后通过手动调整液压支撑杆长度,将传送装置调整到和船舶卸载甲板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后,再次通过码头行走轮调整装置的整体位置,使整个装置的梯船连接架和甲板之间连接,并按下码头行走轮的刹止装置,即可进行装卸载作业。

当水位较低时,船舶卸载甲板低于固定码头主平面时,首先通过手动调整液压支撑杆长度,将传送装置带架调整到水平位置,然后再通过操控面板调整带架延伸段角度(增大∠1),到合适位置后即可进行装卸载作业。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底盘装置上还有纵向调整盘13,纵向调整盘13用于传送装置的位置调整。

一种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包括底盘装置1、支撑调整机构2、传送带架装置3和驱动及电气控制系统。底盘装置1包括底盘本体11,底盘本体11下部安装有码头行走轮12,实现传送装置在码头上沿传送带架垂直方向的行走移动和位置调整。码头行走轮12配套有装卸载货物时固定传送装置位置设置刹止装置。底盘本体11的上方设有纵向调整盘13,纵向调整盘13沿传送带架31平行方向移动,用于传送装置的位置调整。纵向调整盘13通过调整盘行走轮14安装在底盘本体11上。为配合纵向调整盘13移动,在底盘本体11的两侧设有纵向调整盘行走轮导轨15。纵向调整盘行走轮配套有定位装置,用于固定纵向调整盘与底盘的相对位置。底盘行走轮和纵向调整盘行走轮相互配合,可精确定位传送装置位置,使其位于码头上最方便进行物资装卸载的区域。

支撑调整机构2包括用于调整该传送装置角度的支撑杆21、固定臂支撑杆22和张紧轮组件23。支撑杆21为液压支撑杆,其一端铰接在纵向调整盘13上,另一端铰接在传送带架31上,使用时,调整液压缸伸缩的长度,可以调整传送装置工作角度。固定臂支撑杆22由短臂221和长臂222组成,其为钢质三角形框架结构,短臂221的一端和长臂222的一端连接,且铰接于底盘装置1上,短臂221和长臂222的另一端与传送带架31连接,短臂221、长臂222和传送带架组成一个三角形。张紧轮组件23由张紧轮231和张紧轮支撑杆232组成,张紧轮支撑杆232连接在纵向调整盘13上,张紧轮231支撑在张紧轮支撑杆232上,张紧轮231连接在传送带33上;张紧轮支撑杆232为手动可调档结构,高度可调节,可根据传送装置工作角度、传送带使用变形等情况进行高度调节,以确保传送带有合适的张紧度,避免传送带发生打滑现象。

传送带架装置3和驱动及电气控制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水位较高时,船舶卸载甲板高于固定码头主平面时,首先通过操控面板控制驱动电机将带架延伸段与主体段调整为直线,既∠1=0°,然后通过手动调整液压支撑杆长度,将传送装置调整到和船舶卸载甲板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后,再次通过码头行走轮及纵向调整盘调整装置的整体位置,使整个装置的梯船连接架和甲板之间连接,并按下码头行走轮的刹止装置,即可进行装卸载作业。

当水位较低时,船舶卸载甲板低于固定码头主平面时,首先通过手动调整液压支撑杆长度,将传送装置带架调整到水平位置,然后再通过操控面板调整带架延伸段角度(增大∠1),到合适位置后即可进行装卸载作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底盘装置1可以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地盘装置,但本实施例中,传送带架装置3中的第一从动轮可以变为主动轮,然后通过外置电机驱动,原来的驱动电机41仅用于调整带架延伸段的工作角度。

因此本实实施例的描述中,仅重点描述传送带架装置3。

一种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包括底盘装置1、支撑调整机构2、传送带架装置3和驱动及电气控制系统。底盘装置1、支撑调整机构2、驱动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详细结构件实施例1和2。

传送带架装置包括传送带架31、安装于传送带架上的传送轮32、传送带33、梯船连接架34,传送带架31包括主体段311和延伸段312,梯船连接架34安装于延伸段312靠近船舶的一侧。传送轮32包括主动轮321、第一从动轮322、第二从动轮323,驱动电机41安装与主动轮轴内,输出轴一端通过齿轮传动与传送带架延伸段312连接,在减速电路的控制下用于调整延伸段312角度。第一从动轮322作为主动轮使用,然后连接外置电机。外置电机通过驱动第一从动轮322进而驱动传送带运转。由橡胶减震材料制成的梯船连接架34连接在传送带架31靠近船舶的一侧,防止装置和甲板之间的刚性碰撞。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