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针自动落针装置的振动排针载料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4359发布日期:2019-01-13 17:2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针灸针自动落针装置的振动排针载料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针自动化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针灸针自动落针装置的振动排针载料台。



背景技术:

现有针灸针的针柄有绕柄结构和管柄结构两种,其中绕柄结构的针灸针结构为:针体的尾部以金属丝按螺旋状缠绕一定长度形成绕柄,在绕柄的尾部由金属丝形成一丝环,该丝环的环形面与绕柄的端面相垂直。

现在绕柄结构针灸针制作方式有手工制作和自动绕柄机械制作两种方法。本申请人在自动绕柄设备方面进行了多年研究和开发,已拥有一专利权:见中国专利2006年10月25日公告的名称为《用于完成针灸针绕柄的加工设备》,公开号为CN2829725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整体上公开了针灸针绕柄加工设备是由转盘以及在转盘周向上按序等分排布的送丝及绕丝环工位、送针及装头工位、绕柄工位、修磨工位和下料工位( 共五个工位) 组成,转盘外周上对应上述五个工位分别设置有专用工位夹具。上述自动绕柄设备与手工绕柄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但是其放针还没有实现自动化,为解决这一问题,申请人于2010年申请了《针灸针自动绕柄机的自动放针装置》的专利,但该装置在长期使用之后依然发现有以下几处有待改进:

一、采用压一针落一针的竖排方式分针出针,针径一一叠加,一旦有针的位置歪了便会导致卡针,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且提升了维护成本;

二、一次性能够加的料(针)量较少,通常10-20分针便需要续料,当一位操作人员同时监控多台设备时,需要频繁加料,存在可持续性差,费人工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申请人研发了一种新型针灸针自动落针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该装置中的振动排针载料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灸针自动落针装置的振动排针载料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灸针自动落针装置的振动排针载料台,包括一放针板,该放针板固设于设备机架上,用于承载堆叠待分针上针的针坯;其中,所述放针板的上表面朝向一上针轮倾斜,其较低一端为放针板的出料口,该出料口贴合于所述上针轮的入料侧;

还包括一电磁振动器,该电磁振动器相对所述放针板固定,用于使放针板产生振动,进而将堆叠于放针板上的针坯排列整齐。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磁振动器包括一电磁铁以及一电磁铁吸板,所述电磁铁吸板相对所述放针板固定,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进而吸附于所述电磁铁吸板。

当所述电磁铁断电时,磁性消失,进而离开所述电磁铁吸板;因此通过对所述电磁铁有规律的通断电,便能够使其对放针板产生有规律的振动,由于放针板的上表面倾斜设置,当电磁振动器水平或竖直设置时,该振动将产生一分力作用于放针板上堆叠的针坯,使针坯通过振动排列整齐。

2.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磁振动器水平设置于所述放针板侧部,或竖直设置于所述放针板的底部。除此而外,还可相对所述放针板的上表面垂直设置。

3.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第一挡针板,该第一挡针板竖直设置于所述放针板的出料口处上方,并与放针板的上表面间隙配合,该间隙的大小至少大于一根针坯的直径,用于进行预分针。

4.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第二挡针板,该第二挡针板设于所述放针板的一侧,放针板上的各所述针坯的端部抵靠于所述第二挡针板,用于将针坯排列整齐。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针自动落针装置的振动排针载料台,包括放针板,固设于机架上,用于堆叠针坯;放针板的上表面朝向上针轮倾斜,其较低一端为出料口,贴合于上针轮的入料侧;还包括电磁振动器,相对放针板固定,用于使放针板产生振动,进而将堆叠于放针板上的针坯排列整齐。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长时间持续提供针坯自动分检落针的装置,其载料台针坯装载量大,可由之前10-20分钟加装一次针坯物料缩减至每天加装针坯1至2次,且落针稳定,自动化程度高。

其中,通过电磁振动器使放针板产生有规律的振动,由于放针板的上表面倾斜设置,该振动将产生一分力作用于堆叠的针坯,使针坯通过振动排列整齐,便于落针。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正面视角);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俯视视角);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一(前方左上视角);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二(前方右下视角);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三(后方右上视角);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四(前方右上视角);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磁振动器的另一实施例图一(正面视角);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磁振动器的另一实施例图二(立体视角)。

以上附图中:1.振动载料台;2.上针轮;3.机架;4.入料侧;5.出料侧;6.分针槽;7.针坯;8.电机;9.放针板;10.出料口;11.电磁铁;12.电磁铁吸板;13.第一挡针板;14.第二挡针板;15.压针皮带;16.压针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8所示,一种针灸针自动落针装置的振动排针载料台,所述针灸针自动落针装置包括振动载料台1以及上针轮2;其中,

所述上针轮2具有一圆柱形轮体,转动设置在设备机架3上,其转轴水平设置;所述上针轮2包括一入料侧4以及一出料侧5,所述入料侧4位于上针轮2转动方向的前端,对应所述振动载料台1设置,所述出料侧5位于上针轮2转动方向的后端,对应绕柄机构设置;所述上针轮2的圆周面上开设有多个长条状分针槽6,每个分针槽6用于定位一根针灸针的针坯7;各所述分针槽6均平行于所述上针轮2的转轴且沿上针轮2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其中,各所述分针槽6中均可开设有吸气孔(图中未绘出),该吸气孔持续吸气以产生负压,对各分针槽6中的针坯7进行吸附定位,防止针坯7在上针轮2转动时脱出分针槽6;所述吸气孔相互贯通,并连设于一吸气装置。

所述上针轮2通过一电机8驱动转动,所述电机8固设于机架3上,电机8的输出轴与一主动轮的转轴同轴固定,所述主动轮通过一传动皮带与所述上针轮2的转轴传动连接。这种电机8驱动上针轮2转动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例如电机8亦可直接装配于上针轮2的相对侧,电机8的输出轴与上针轮2的转轴同轴;而对于电机8的选择,可以选择例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从成本考虑可优选选择步进电机。

所述振动载料台1包括一放针板9,该放针板9固设于所述机架3上,用于承载堆叠待分针上针的所述针坯7;其中,所述放针板9的上表面朝向所述上针轮2倾斜,其较低一端为放针板9的出料口10,该出料口10贴合于所述上针轮2的入料侧4;还包括一电磁振动器,该电磁振动器相对所述放针板9固定,用于使放针板9产生振动,进而将堆叠于放针板9上的针坯7排列整齐。

所述电磁振动器包括一电磁铁11以及一电磁铁吸板12,所述电磁铁吸板12相对所述放针板9固定,所述电磁铁11通电时产生磁性,进而吸附于所述电磁铁吸板12;当所述电磁铁11断电时,磁性消失,进而离开所述电磁铁吸板12;因此通过对所述电磁铁11有规律的通断电,便能够使其对放针板9产生有规律的振动,由于放针板9的上表面倾斜设置,当电磁振动器水平或竖直设置时,该振动将产生一分力作用于放针板9上堆叠的针坯7,使针坯7通过振动排列整齐,便于上针轮上针。

其中,如图1~6所示,所述电磁振动器可水平设置于所述放针板9侧部,或竖直设置于所述放针板9的底部(未附图示);除此而外,如图7、8所示,还可相对所述放针板9的上表面垂直设置。

其中,还包括一第一挡针板13,该第一挡针板13竖直设置于所述放针板9的出料口10处上方,并与放针板9的上表面间隙配合,该间隙的大小至少大于一根针坯的直径,用于进行预分针。

还包括一第二挡针板14,该第二挡针板14设于所述放针板9的一侧,放针板9上的各所述针坯7的端部抵靠于所述第二挡针板14,用于将针坯7排列整齐。

其中,还包括一压针结构,该压针结构位于所述上针轮2的入料侧4和出料侧5之间,并作用于上针轮2的外周部;所述压针结构包括一压针皮带15,该压针皮带15贴合于所述上针轮2的外周部,避免所述分针槽6中的针坯7在未到达所述出料侧5之前落出分针槽6。

所述压针结构还包括一压针片16,该压针片16具有一弹性,压针片16的底端贴合于所述上针轮2的外周部,且位于上针轮2的入料侧4至上针轮2的最高点之间,用于将所述分针槽6中多余的针坯7拨回至所述入料侧4,避免一个分针槽6中定位多根针坯7。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长时间持续提供针坯自动分检落针的装置,其载料台针坯装载量大,可由之前10-20分钟加装一次针坯物料缩减至每天加装针坯1至2次,且落针稳定,自动化程度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