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包装机的开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5166发布日期:2019-02-26 17:3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包装机的开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包装机的开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全自动的包装机械的工作步骤如下:第1步,将塑料宽带对折,形成开口向上的双层带;第2步,将对折后的双层塑料带通过高频热压机压出两条痕迹,形成联体的袋体;第3步,在热压痕迹的两侧将塑料袋切断;第4步,将袋体向上的开口吸开;第5步,往袋体内灌装食品;第6步,将袋展平;第7步,高频热压封口;这种包装机械由于是单个包装,生产效率不高。目前包装机械的开袋的成功率较低,时常出现包装袋开袋不完全或未开袋的情况,影响后续加工。目前包装机械均无法检测包装袋袋口是否已完全开袋,在包装袋未完全开袋时或未开袋的情况下,后续灌装工作会照常进行,会造成灌装液体外漏在机架上,会导致零部件损坏,造成严重浪费,提高生产成本。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加工效率高,成品率高的自动包装机。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包装机的开袋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包装机的开袋检测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包装机的开袋检测装置,包括气缸安装架、气缸、检测拨片、弹性件和拨杆;所述气缸固定在气缸安装架的顶部,并且其活塞杆伸入气缸安装架内;所述检测拨片在气缸安装架的一侧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并且两个检测拨片沿拨杆对称设置;所述两个检测拨片的底部在弹性件的驱动下向外侧翻转;所述气缸驱动拨杆推动两个检测拨片的底部闭合;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气缸安装架上,用于感应两个检测拨片的开合。

所述气缸安装架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固定轴;所述检测拨片的顶部设有套设在固定轴上的轴管。

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两头分别与两个检测拨片的顶部固定。

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拨杆一端固定;所述拨杆的另一端伸出气缸安装架的一侧;所述检测拨片上设有搭在拨杆上的挂钩。

所述拨杆外端的端部上设有限位盘。

所述气缸安装架内设有与气缸的活塞杆相对的限位柱。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通过弹性件驱动检测拨片张开,检测包装袋袋口是否完全张开,检测精度较高,结构稳定,检测时避免损坏包装袋。

(2)本实用新型的气缸安装架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固定轴,检测拨片的顶部设有套设在固定轴上的轴管,检测拨片翻转更为顺畅。

(3)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为拉簧,拉簧的驱动力更为平缓,避免力度过大造成包装袋袋口撕裂。

(4)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的一端固定,拨杆的另一端伸出气缸安装架的一侧,检测拨片上设有搭在拨杆上的挂钩,通过气缸推动检测拨片闭合,结构更稳定。

(5)本实用新型的拨杆外端的端部上设有限位盘,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的气缸安装架内设有与气缸的活塞杆相对的限位柱,限制气缸的伸缩杆的行程。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传感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气缸安装架1、固定轴1-1、限位柱1-2、气缸2、检测拨片3、轴管3-1、拨杆4、限位盘4-1、拉簧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自动包装机的开袋检测装置,包括气缸安装架1、气缸2、检测拨片3、弹性件和拨杆4。

气缸2固定在气缸安装架1的顶部,并且其活塞杆伸入气缸安装架1内。检测拨片 3在气缸安装架1的一侧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并且两个检测拨片3沿拨杆4对称设置。两个检测拨片3的底部在弹性件的驱动下向外侧翻转。气缸2驱动拨杆4推动两个检测拨片3的底部闭合。传感器设置在气缸安装架1上,用于感应两个检测拨片3的开合。气缸安装架1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固定轴1-1。检测拨片3的顶部设有套设在固定轴1-1 上的轴管3-1。弹性件为拉簧5。拉簧5的两头分别与两个检测拨片3的顶部固定。气缸2的活塞杆与拨杆4一端固定。拨杆4的另一端伸出气缸安装架1的一侧。检测拨片 3上设有搭在拨杆4上的挂钩。拨杆4外端的端部上设有限位盘4-1。气缸安装架1内设有与气缸2的活塞杆相对的限位柱1-2。

传感器优选采用接近开关,比如型号为PSN17-8DN的接近开关。

使用时,气缸2驱动拨杆4向上移动,拨杆4通过两个检测拨片3各自的挂钩推动检测拨片3翻转,使检测拨片3的底部闭合,气缸2驱动拨杆4向下移动,拉簧5驱动两个检测拨片3向外侧翻转,通过检测拨片3拨动包装袋袋口边缘,若包装袋袋口为完全张开的,检测拨片3正常翻转,若袋口未张开或未完全张开,两个检测拨片3异常翻转,传感器感应到检测拨片3未正常翻转,并将检测拨片3未正常翻转的信号发送至自动包装机的控制系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