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桶提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4102发布日期:2019-01-02 22:42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桶提拉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用水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桶提拉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日常饮水也有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是外购山泉水或纯净水作为日常的额饮用水,饮用水生产也成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饮用水生产行业一般是饮用水生产及配送服务一体化的,在饮用水配送过程中,由于饮用水重量过重,送水工作人员的工作十分辛苦,为改善送水工人的工作环境,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需设计一些辅助工具,用于辅助工作水员送水,水桶提拉器就是其中的一种,现有的水桶提拉器一般为一体成型,结构过于单一,实用性不高,尤其是使用过程中与人手的接触面积过小,造成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且不易携带。

因此,改进和生产一种能够改善送水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同时方便携带的水桶提拉器是十分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桶提拉器,所述的水桶提拉器的手柄与人手宽度切合,方便抓握,手柄内侧设置有防滑垫,增加工作人员舒适感的同时,防止工作人员手滑发生事故,连接帽设置有两个,连接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一个与固定螺栓连接,一个与拉绳底端连接,可从固定螺栓及拉绳底部进行拆卸,方便携带安装,使送水工人的工作相对轻松的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水桶提拉器主要包括手柄、防滑垫、凹槽、固定螺栓、连接帽、拉绳、连接口、固定口、调节螺栓、螺帽,所述的手柄为方形框,防滑垫设置在手柄顶边的内表面,凹槽设置在防滑垫上,所述的固定螺栓与手柄的底边连接,拉绳通过连接帽与固定螺栓连接,连接口设置在拉绳底端,固定口设置在连接口底端,调节螺栓与固定口连接,连接帽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拉绳顶端,一个与连接口连接,所述螺帽与调节螺栓匹配。

所述手柄边宽至少为4cm,防滑垫与手柄顶边等宽等长,防滑垫为泡沫材质,凹槽设置有至少四个。

所述连接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一个与固定螺栓连接,一个与拉绳底端连接。

所述连接口由两个弧形槽组成,连接口一端焊接在连接帽底部,一端向竖直方向延伸形成固定口。

所述调节螺栓横穿固定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的水桶提拉器的手柄与人手宽度切合,方便抓握,手柄内侧设置有防滑垫,增加工作人员舒适感的同时,防止工作人员手滑发生事故,连接帽设置有两个,连接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一个与固定螺栓连接,一个与拉绳底端连接,可从固定螺栓及拉绳底部进行拆卸,方便携带安装,使送水工人的工作相对轻松的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防滑垫、3-凹槽、4-固定螺栓、5-连接帽、6-拉绳、7-连接口、8-固定口、9-调节螺栓、10-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的水桶提拉器主要包括手柄1、防滑垫2、凹槽3、固定螺栓4、连接帽5、拉绳6、连接口7、固定口8、调节螺栓9、螺帽10,所述的手柄1为方形框,防滑垫2设置在手柄1顶边的内表面,手柄1边宽至少为4cm,防滑垫2与手柄1顶边等宽等长,防滑垫2为泡沫材质,凹槽3设置有至少四个,凹槽3设置在防滑垫2上,所述的固定螺栓4与手柄1的底边连接,拉绳6通过连接帽5与固定螺栓4连接,连接口7设置在拉绳6底端,固定口8设置在连接口7底端,调节螺栓9与固定口8连接,连接口7由两个弧形槽组成,连接口7一端焊接在连接帽5底部,一端向竖直方向延伸形成固定口8,连接帽5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拉绳6顶端,一个与连接口7连接,连接帽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一个与固定螺栓4连接,一个与拉绳6底端连接,所述螺帽10与调节螺栓9匹配,调节螺栓9横穿固定口8设置。

所述的水桶提拉器的手柄1与人手宽度匹配,手柄1边宽至少为4cm,防滑垫2与手柄1顶边等宽等长,防滑垫2为泡沫材质,凹槽3设置有至少四个,防滑垫2可增加手掌与手柄1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同时泡沫材质松软,可增加手掌的舒适感,方便抓握,防止工作人员手滑发生事故,连接帽5设置有两个,连接帽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一个与固定螺栓4连接,一个与拉绳6底端连接,可从固定螺栓4及拉绳6底部进行拆卸,方便携带安装,使送水工人的工作相对轻松的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饮用水送水操作时,首先将所述水桶提拉器按要求进行安装,旋转螺帽10位置,调节连接口7及固定口8的宽度,将连接口7套在桶口位置,旋紧螺帽10,将水桶提拉器固定在水桶桶口位置,进行饮用水搬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