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胶管挤出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3884发布日期:2019-03-30 09:5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胶管挤出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下料机构,具体是一种直胶管挤出后下料机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胶管总成市场需求日益剧增。胶管生产大致需经过内层挤出、编织、外层挤出等工序,而目前国内橡胶企业的胶管外层挤出工序多采用人工下料方式,下料过程中容易对胶管表层造成蹭伤、划伤等伤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靠稳定的下料机构,符合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本增效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胶管外层挤出工序中的自动下料,便于将胶管挤出后平稳送至指定位置,同时避免表面损伤,配合自动摆盘设备实现胶管外层挤出自动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下:

一种直胶管挤出下料机构,其包括无动力滚轮托架、顶升送料装置、旋转摇臂机构和机架;所述无动力滚轮托架、顶升送料装置、旋转摇臂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无动力滚轮托架间隔布置于机架上,在机架尾端安装有光栅开关,且无动力滚轮托架、顶升送料装置和光栅开关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无动力滚轮托架用于托置管状体,顶升送料装置上升后可带动无动力滚轮托架上的管状体移动,所述旋转摇臂机构用于抓取管状体并将其放至指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无动力滚轮托架包括凹形轴承滚轮和托架,所述凹形轴承滚轮间隔安装于托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送料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电机、支架、导向轴、V形轴承滚轮、气缸和固定板;所述V形轴承滚轮通过固定轴间隔安装于支架上,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安装板上,且第一电机用于驱动V形轴承滚轮旋转,所述固定板通过直线轴承或轴套与导向轴相连,所述导向轴顶端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气缸的轴穿过固定板并固定于安装板底部。

进一步的,第一所述电机通过皮带轮、皮带或链轮、链条或同步轮、同步带驱动V形轴承滚轮旋转;所述导向轴通过螺纹方式安装于安装板上;所述气缸缸体通过螺纹等方式安装于固定板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上设有气缸磁性开关,分别为第一磁性开关和第二磁性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摇臂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旋转轴、摇臂和导杆气缸;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与旋转轴相连,所述摇臂后端可旋转固定于旋转轴上,摇臂前端安装有所述导杆气缸,导杆气缸的气缸轴前端固定有U形工装。

进一步的,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通过螺纹方式安装于机架上,所述摇臂后端通过胀紧套方式固定于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机架上,所述导杆气缸通过螺纹方式安装于摇臂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气缸上设有气缸磁性开关,分别为第三磁性开关和第四磁性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气缸在缩回时摇臂旋转半径小于旋转轴中线与无动力托架下底面距离,在导杆气缸伸出时,摇臂旋转半径大于旋转轴中线与无动力托架上缘距离;在导杆气缸伸出时,U形工装底部与无动力托架中心线齐平。

一种直胶管挤出下料机构的控制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控制器获取胶管尾端离开牵引信号后,输出信号控制气缸伸出,并带动顶升送料装置升起;

步骤二:当控制器获取到第一磁性开关信号,第一电机驱动V形轴承滚轮转动,带动胶管在无动力托架上向前运动;

步骤三:当胶管前端到达光栅开关时,控制器获取光栅开关信号,输出控制顶升送料装置降下;

步骤四:控制器获取第二磁性开关信号,输出信号控制导杆气缸伸出使U形工装接触胶管;

步骤五:控制器获取第三磁性开关信号,输出信号控制摇臂机构旋转带动胶管向一侧运动;

步骤六:控制器获取到达指定位置信号后,输出信号控制摇臂机构停止旋转,并输出信号控制导杆气缸缩回,胶管被放置在指定位置,控制器获取到第四磁性开关信号,控制器控制摇臂向回旋转至初始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人工下料方式,下料过程中容易对胶管表层造成蹭伤、划伤等伤害等问题,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便于将胶管挤出后平稳送至指定位置,同时避免表面损伤,配合自动摆盘设备实现胶管外层挤出自动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直胶管挤出下料机构轴向结构图。

图2 是无动力托架结构图。

图3 是顶升送料装置结构图。

图4是旋转摇臂机构结构图。

附图标识说明:1-无动力托架、2-顶升送料装置、3-旋转摇臂机构、4-机架、11-凹形轴承滚轮、12-托架、21-安装版、22-第一电机、23-支架、24-导向轴、25-V形轴承滚轮、26-气缸、27-固定板、261-第一磁性开关、262-第二磁性开关、31-第二电机、32-蜗轮蜗杆减速机、33-旋转轴、331-轴承座、34-摇臂、341-胀紧套、35-导杆气缸、351-U形工装、352-第三磁性开关、353-第四磁性开关、4-机架、41-光栅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直胶管挤出下料机构,其包括无动力滚轮托架1、顶升送料装置2、旋转摇臂机构3和机架4;所述无动力滚轮托架1、顶升送料装置2、旋转摇臂机构3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无动力滚轮托架1间隔布置于机架4上,在机架4尾端安装有光栅开关41,且无动力滚轮托架1、顶升送料装置2和光栅开关41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无动力滚轮托架1用于托置管状体,顶升送料装置上升后可带动无动力滚轮托架1上的管状体移动,所述旋转摇臂机构3用于抓取管状体并将其放至指定位置。

如图2所示,所述无动力滚轮托架1包括凹形轴承滚轮11和托架12,所述凹形轴承滚轮11间隔安装于托架12上。

如图3所示,所述顶升送料装置2包括安装板21、第一电机22、支架23、导向轴24、V形轴承滚轮25、气缸26和固定板27 ;所述V形轴承滚轮25通过固定轴间隔安装于支架23上,所述第一电机22安装于安装板21上,且第一电机21用于驱动V形轴承滚轮25旋转,所述固定板27通过直线轴承或轴套与导向轴24相连,所述导向轴24顶端安装在安装板21上,所述气缸26的轴穿过固定板27并固定于安装板21底部。

所述第一所述电机22通过皮带轮、皮带或链轮、链条或同步轮、同步带等方式驱动V形轴承滚轮25旋转;所述导向轴24通过螺纹方式安装于安装板21上;所述气缸26缸体通过螺纹等方式安装于固定板27下部。所述气缸26上设有气缸磁性开关,分别为第一磁性开关261和第二磁性开关262。

如图4所示,所述旋转摇臂机构3包括第二电机31、蜗轮蜗杆减速机32、旋转轴33、摇臂34和导杆气缸35;所述第二电机31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32与旋转轴33相连,所述摇臂34后端可旋转固定于旋转轴33上,摇臂34前端安装有所述导杆气缸35,导杆气缸35的气缸轴前端固定有U形工装351。

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32通过螺纹方式安装于机架4上,所述摇臂34后端通过胀紧套341方式固定于旋转轴33上,所述旋转轴33通过轴承座331固定于机架上,所述导杆气缸35通过螺纹方式安装于摇臂34前端。所述导杆气缸35上设有气缸磁性开关,分别为第三磁性开关352和第四磁性开关353。

所述导杆气缸35在缩回时摇臂34旋转半径小于旋转轴33中线与无动力托架1下底面距离,在导杆气缸35伸出时,摇臂34旋转半径大于旋转轴33中线与无动力托架1上缘距离;在导杆气缸35伸出时,U形工装351底部与无动力托架1中心线齐平。

一种直胶管挤出下料机构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器获取胶管尾端离开牵引信号后,输出信号控制气缸26伸出,并带动顶升送料装置2升起;

步骤二:当控制器获取到第一磁性开关信号261,第一电机22驱动V形轴承滚轮25转动,带动胶管在无动力托架1上向前运动;

步骤三:当胶管前端到达光栅开关41时,控制器获取光栅开关41信号,输出控制顶升送料装置2降下;

步骤四:控制器获取第二磁性开关262信号,输出信号控制导杆气缸35伸出使U形工装接触胶管;

步骤五:控制器获取第三磁性开关352信号,输出信号控制摇臂34机构旋转带动胶管向一侧运动;

步骤六:控制器获取到达指定位置信号后,输出信号控制摇臂34机构停止旋转,并输出信号控制导杆气缸35缩回,胶管被放置在指定位置,控制器获取到第四磁性开关353信号,控制器控制摇臂34向回旋转至初始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