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616发布日期:2019-02-10 23:5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瓶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收纳时可防止水渗漏,使用上亦便利操作的瓶盖装置。



背景技术:

水瓶上的瓶(杯)盖作用,最理想莫过于同时可达到完全防止水渗漏以及操作使用上的便利性。市面上的瓶盖一般区分为弹盖式及旋盖式之设计,其中弹盖式的瓶盖在使用上须透过弹簧的按压以将出水口开启让水流出,惟该弹盖式的设计在使用上通常须将弹簧垂直按压到底,较为费力,且未必能够达到真正的防漏效果;而旋盖式的瓶盖虽然可有效解决漏水的问题,却也因开盖或关盖的操作须透过持续转动该瓶盖而显得相当耗时,于使用上非常不便。

鉴于此,如何改善习知瓶盖所存在的瑕疵确是本领域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装置,能够有效防止水渗漏,且在操作上相当简易,且不费时费力,符合使用便利性的需求。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包括:本体,具有套环,该套环具相对之上环口及下环口,该上环口之内壁隆起具有纵向延伸的复数卡合柱,该卡合柱沿着该上环口依特定的间距设置,该下环口之内壁具有能与瓶口互相螺接固定之外接螺纹;及底座,组接于该本体内,由基部及外环部组成,该基部呈凵形,其底面中央向上隆起具有轴柱,而底面周边具有纵向贯通该底座的出水口,该外环部贴设于该基部外周面,该外环部具有呈纵向延伸并能与该本体之卡合柱相互卡接之卡合槽;以及转盘,组接于该底座,该转盘之外径与该基部之内径相当,该转盘具有相对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及贯通该上、下表面的饮用口,该转盘之下表面贴设于该基部之底面,该转盘之下表面中央具有轴孔,系与该底座之轴柱相对,该饮用口位于该转盘下表面的周边,其中该饮用口至该轴孔的距离相当于该出水口至该轴柱的距离;如是,一旦该转盘经转动时该饮用口得以衔接至出水口,让瓶中的液体通过该出水口从该饮用口流出;而当该转盘反向转动时,该饮用口与该出水口产生相对位移致彼此间不衔接,该出水口则以该转盘之下表面全面覆盖。

依据上述,该转盘之轴孔与该底座之轴柱上分别设置能够互相螺接的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以利于该转盘相对于该底座转动。

依据上述,该转盘之上表面设有供操作者手指接触的凹陷部,以便该转盘之操作,该凹陷部为长条形状,利于辅助该转盘作不同方向转动的操作。

依据上述,该本体之上环口周缘具有朝内横向延伸之止挡板,用于抵靠于该底座的外环部上缘,以确保该底座无法由该本体的上环口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A系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之立体分解图;

图1B系图1A各个组件反转180度并上下对调排列的另一视角之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之立体图;

图3A系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之底座与转盘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B系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之底座与转盘组合后与本体的组合立体分解图;

图3C系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之本体、底座及转盘的立体半剖视分解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组装于水瓶之实施例立体半剖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瓶盖装置 2—本体 3—底座

4—转盘 21—套环 22—上环口

23—下环口 31—基部 32—外环部

41—上表面 42—下表面 43—饮用口

221—卡合柱 222—止挡板 231-外接螺纹

311—轴柱 312-出水口 321-卡合槽

410-凹陷部 421—轴孔 4210—第一螺纹

3110—第二螺纹 500—水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图1B及图2,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1包含本体2、底座3及转盘4,该本体2具有套环21,该套环21具相对之上环口22及下环口23,该上环口22之内壁隆起具有纵向延伸的卡合柱221,该卡合柱221沿着该上环口22依120度角等距设置为3条,且该上环口22周缘具有朝内横向延伸之止挡板222。该下环口23之内壁具有能与一般瓶(杯)状容器之瓶口(未图示)互相螺接固定之外接螺纹231。

该底座3组接于该本体2内,由基部31及外环部32组成,该基部31呈凵形,其底面中央向上隆起具有轴柱311,而底面周边具有纵向贯通该底座3的出水口312,能够提供瓶中的液体(如饮品)通过。该外环部32贴设于该基部31外周面并向上抵接至该本体2之止挡板222。该外环部32具有呈纵向延伸并能与该本体2之卡合柱221相互卡接之卡合槽321,该卡合槽321与该卡合柱221之数量相同均为3条,实际实施上该卡合槽321与该卡合柱221可为相同之任意数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之数量。

该转盘4组接于该底座3,该转盘4之外径与该基部31之内径相当,该转盘4具有相对之上表面41及下表面42,及贯通该上、下表面41,42的饮用口43,该转盘4之下表面42为平坦面系贴设于该基部31之底面藉以完全覆盖该出水口312。该转盘4之下表面42中央具有轴孔421,系与该底座3之轴柱311相对,提供该转盘4相对于该底座3转动。为利于该转盘4转动,于该转盘4之轴孔421与该底座3之轴柱311上分别设置能够互相螺接的第一螺纹4210与第二螺纹3110。该饮用口43位于该转盘4下表面42的周边,其中该饮用口43至该轴孔421的距离相当于该出水口312至该轴柱311的距离。另,为方便该转盘4之操作,于该转盘4之上表面41设有供操作者手指接触的凹陷部410,该凹陷部410为长条形状,利于辅助该转盘4作不同方向转动操作。

请参阅图3A与图3C,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1组接时,该轴柱311藉该第二螺纹3110(图1A参照)对应螺锁于该轴孔421的第一螺纹4210(图1B参照),使该转盘4可旋动地锁紧并贴设于该底座3之基部31内(图3B),该底座3及转盘4螺锁一体后,再以该本体2的3条卡合柱221对应插接于该底座3的外环部32的卡合槽321中,同时以该本体2的止挡板222抵靠于该底座3的外环部32上缘(图4参照),以确保该底座3无法由该本体2的上环口22中脱出,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1之组装(图2参照)。

依上述构造,续请参阅四图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1组装于水瓶500之实施例平面图,藉该转盘4贴设于该基部31,即该转盘4之外径与该基部31之内径相当,且该饮用口43至该轴孔421与该出水口312至该轴柱311的距离相当,一旦该转盘4经转动时该饮用口43得以衔接对准至出水口312,让水瓶500中的液体通过该出水口312由该饮用口43流出;一旦该转盘4反向转动时,该饮用口43与该出水口312产生相对位移致彼此间不衔接,该出水口312则被该转盘4之下表面42全面覆盖,而能够有效防止水渗漏。另,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上仅需透过手指轻推该转盘4即可控制该出水口312的启闭,相当简易且不费时费力,符合使用便利性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瓶盖装置确能达到实用新型之目的,符合专利要件,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大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所为之各种修饰与变化仍应包含于本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