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盛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064发布日期:2019-01-18 19:4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门盛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盛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在生产车间制作完成后需要放到盛具中保存,使用时再将盛具和车门整体转运到指定地点。车门多为钣金件,在存储时,如果不采取措施对车门进行分隔,生产好的车门之间会因为接触而相互摩擦产生刮痕、破坏漆面;在转运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颠簸而加剧摩擦甚至撞出凹坑,严重影响车门的美观。如此一来,车门需要返工,给生产人员带来更多的工作量,不仅浪费工人的时间,也不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目前采用的分隔措施是使用固定槽对车门进行分隔和支撑。车门部分放入固定槽内,减少了车门之间的摩擦。但是,固定槽需要具有一定高度才能将车门隔开,在将车门放入固定槽时,需要将车门提高到固定槽的高度,取出时,也需要先提到固定槽的高度再取出。如此,只能从固定槽的上方放入和取出车门。每一块车门放入和取出都需要提高稿固定槽的高度,非常的麻烦,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方便使用且能分隔和保护车门的盛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存放和取出车门时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来提升车门,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下且不节能环保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盛具,使用简单方便,能快速的实现放入或取出车门,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并能够对车门进行有效的分隔,从而有效保护车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汽车车门盛具,包括矩形底架和四根立柱,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底架上,四根立柱的下端分别与底架的四个角相连;在底架左右两侧的立柱的上端分别设有侧横杆,在底架后侧的两立柱的上端设有后横杆,所述底架、立柱、侧横杆和后横杆整体形成前侧开放的框架结构;在后横杆与底架后侧之间设有两竖杆,在两竖杆上沿底架)的前后方向分别设有一根水平设置的悬挂杆;在底架上对应两竖杆的位置设有两托杆;在底架左右两侧的两立柱的中部分别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轴、第一限位杆和定位杆,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底架同一侧的两立柱固定连接;在固定轴上可转动套设有若干套筒,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与套筒相连,使第一限位杆与套筒整体呈“T”形结构;所述定位杆位于框架结构内侧,并与两立柱相连,当第一限位杆转动至框架结构内侧时,能够通过定位杆进行支撑定位。

本方案通过将第一限位杆转动到框架结构内侧并通过定位杆进行支撑定位来实现车门放入后的分隔;取出车门时,向外转动第一限位杆到固定轴下方并位于竖直位置即可,这样,车门放入盛具中或从盛具中取出只需要水平移动,省略了提高车门的步骤,简化了操作,较大的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提高车门需要的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固定轴上设置套筒来固定第一限位杆,通过定位杆对第一限位杆支撑定位,第一限位杆转动至框架结构内侧时处于同一高度,使得车门存储整洁规范。在底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位结构,可以从车门的两侧对车门进行固定,固定更加牢固,有效的防止了车门之间的相互接触,从而避免了车门之间的摩擦,杜绝了车门划痕的产生,保持了车门的美观,降低了车门的返工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通过轴承与固定轴连接。使用轴承连接套筒和固定轴,可以使第一限位杆转动更加顺畅,使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得心应手,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套设有缓冲套。设置缓冲套,使车门与第一限位杆之间的接触为柔性接触,即使车门与第一限位杆之间出现摩擦或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磕碰,也不会对车门造成影响;能够更好的保持车门的美观。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位于固定轴下方,其两端弯折后与立柱相连。定位杆的两端弯折后固定在竖杆上,使固定杆与竖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能更好的支撑第一限位杆;定位杆位于固定轴的下方,可使第一限位杆对车门限位使处于水平位置,对车门实现良好的分隔。

进一步地,在两悬挂杆上分别可转动套设有一长度与悬挂杆一致的旋转管,在该旋转管上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垂直于该悬挂杆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位置与第一限位杆的位置相对应;在旋转管和悬挂杆远离竖杆的一端上,对应设有贯穿旋转管和悬挂杆的通孔,旋转管和悬挂杆通过穿过该通孔的定位插销定位。第二限位杆从车门的上侧进行限位,这样,与左右两个限位结构相配合将车门的三侧位置进行限定,降低了车门相互摩擦或磕碰的概率,对车门形成更好的保护。将第二限位杆设置在旋转管上,操作时只需旋转该旋转管即可实现限位和取消限位,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杆上套设有缓冲套。设置缓冲套,使车门与第二限位杆柔性接触,避免车门之间摩擦,从而保持了车门的美观。

进一步地,在托杆上设有橡胶垫。设置橡胶垫,能够对车门进行支撑,增加放入后的车门的稳定性,并避免车门与托杆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损坏,最大程度避免车门受损。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下侧的中部设有相互平行的矩形管。由于车门质量较大,装满车门的盛具质量更大,设置相互平行的矩形管便于使用叉车对盛具进行搬运。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下侧,靠近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套管。设置套管,可以将盛具重叠放置而不发生倾斜,不仅保持车间的整洁美观,还能更大程度的利用车间的空间。

进一步地,在底架的下侧还设置有四个带锁止结构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位于套管的内侧。设置万向轮便于在生产和储存时移动盛具,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给操作人员带来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车门放入盛具中或从中取出只需要水平移动,省略了提高车门的步骤,简化了操作步骤,较大的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提高车门需要的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2、在底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位结构,可以从车门的两侧对车门进行分隔限位,有效的防止了车门之间的相互接触,从而避免了车门之间的摩擦,杜绝了车门划痕的产生,保持了车门的美观,降低了车门的返工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3、通过定位杆对第一限位杆支撑定位,使第一限位杆转动至框架结构内侧时处于同一高度,使得车门存储整洁规范,更便于车门的分隔,也更便于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盛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底架,2-立柱,3-侧横杆,4-后横杆,5-竖杆,6-旋转管,7-托杆,8-第一限位杆,9-定位杆,10-第二限位杆,11-矩形管,12-套管,1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一种汽车车门盛具,包括矩形底架1和四根立柱2,所述立柱2竖直设置在底架1上,四根立柱2的下端分别与底架1的四个角相连。在底架1左右两侧的立柱2的上端分别设有侧横杆3,在底架1后侧的两立柱2的上端设有后横杆4,所述底架1、立柱2、侧横杆3和后横杆4整体形成前侧开放的框架结构。在后横杆4与底架1后侧之间设有两竖杆5,所述竖杆5沿后横杆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使整个盛具结构更好。在两竖杆5上沿底架1的前后方向分别设有一根水平设置的悬挂杆;在底架1上对应两竖杆5的位置设有两托杆7;该悬挂杆的位置与车门的车窗上侧位置相对应,当车门下侧位于托杆7上时,车窗上侧能够悬挂在两悬挂杆上。其中,在托杆7上设有橡胶垫,这样,能够对车门进行支撑,增加放入后的车门的稳定性,并避免车门与托杆7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损坏,最大程度避免车门受损。

在底架1左右两侧的两立柱2的中部分别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轴、第一限位杆8和定位杆9。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底架1同一侧的两立柱2固定连接;在固定轴上可转动套设有若干套筒;其中,所述套筒通过轴承与固定轴连接(即在套筒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轴承)。使用轴承连接套筒和固定轴,可以使第一限位杆8转动更加顺畅,使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得心应手,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第一限位杆8的一端与套筒相连,使第一限位杆8与套筒整体呈“T”形结构;为避免第一限位杆8与车门产生碰撞、摩擦等,所述第一限位杆8上套设有缓冲套;设置缓冲套,使车门与第一限位杆8之间的接触为柔性接触,即使车门与第一限位杆8之间出现摩擦或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磕碰,也不会对车门造成影响;能够更好的保持车门的美观。

所述定位杆9位于框架结构内侧,并与两立柱2相连,当第一限位杆8转动至框架结构内侧时,能够通过定位杆9进行支撑定位。实际加工时,所述定位杆9位于固定轴下方,其两端弯折(并延伸)后与立柱2相连。定位杆9的两端弯折后固定在竖杆5上,使固定杆与竖杆5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能更好的支撑第一限位杆8。作为优化,当第一限位杆8由定位杆9支撑时,第一限位杆8对车门限位时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对车门实现良好的分隔。

本方案通过将第一限位杆8转动到框架结构内侧并通过定位杆9进行支撑定位来实现车门放入后的分隔;取出车门时,向外转动第一限位杆8到固定轴下方并位于竖直位置即可,这样,车门放入盛具中或从盛具中取出只需要水平移动,省略了提高车门的步骤,简化了操作,较大的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提高车门需要的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固定轴上设置套筒来固定第一限位杆8,通过定位杆9对第一限位杆8支撑定位,第一限位杆8转动至框架结构内侧时处于同一高度,使得车门存储整洁规范。在底架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位结构,可以从车门的两侧对车门进行固定,固定更加牢固,有效的防止了车门之间的相互接触,从而避免了车门之间的摩擦,杜绝了车门划痕的产生,保持了车门的美观,降低了车门的返工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时,为使车门分隔、限位效果更好;在两悬挂杆上分别可转动套设有一长度与悬挂杆一致的旋转管6,在该旋转管6上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垂直于该悬挂杆的第二限位杆10,所述第二限位杆10的位置与第一限位杆8的位置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杆10上也套设有缓冲套,这样,使车门与第二限位杆10柔性接触,避免车门之间摩擦,从而保持了车门的美观。在旋转管6和悬挂杆远离竖杆5的一端上,对应设有贯穿旋转管6和悬挂杆的通孔,旋转管6和悬挂杆通过穿过该通孔的定位插销定位。实际加工过程中,所述通孔沿旋转管6和悬挂杆的径向设置,从而得旋转管6转动180°后,也能够通过定位插销进行定,避免旋转管6转动。为了使操作更方便,所述通孔横向贯穿旋转管6和悬挂杆,这样,定位插销就不会影响车门的放入和取出,进一步提高整个盛具使用的便捷性。第二限位杆10从车门的上侧进行限位,这样,与左右两个限位结构相配合将车门的三侧位置进行限定,降低了车门相互摩擦或磕碰的概率,对车门形成更好的保护。将第二限位杆10设置在旋转管6上,操作时只需旋转该旋转管6即可实现限位和取消限位,操作简单方便。

在加工过程中,所述底架1下侧的中部设有相互平行的矩形管11;由于车门质量较大,装满车门的盛具质量更大,设置相互平行的矩形管11便于使用叉车对盛具进行搬运。所述底架1的下侧,靠近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套管12,该套管12可以将盛具重叠放置而不发生倾斜,不仅保持车间的整洁美观,还能更大程度的利用车间的空间。在底架1的下侧还设置有四个带锁止结构的万向轮13,所述万向轮13位于套管12的内侧,便于在生产和储存时移动盛具,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给操作人员带来方便。

使用过程:放入车门时,首先将一块车门从盛具的前侧放入盛具内,并通过悬挂杆和托杆7配合进行悬挂和支撑;然后转动与该车门相邻的第一限位杆8到盛具内侧并由定位杆9进行支撑定位;再放入一块车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整个盛具装满;这样,就能够在车门放置过程中实现将相邻的车门分隔;最后,再转动旋转管6,使第二限位杆10将车门上侧分隔;从而对车门的三侧进行分隔,有效地对车门进行了限位,能够避免车门之间发生碰撞、摩擦等。并且,在车门放置过程中,车门只需水平移动,不需上下移动,从而使车门放置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取出车门时,首先转动旋转管6,使第二限位杆10位于悬挂杆下侧;再将(最外侧车门)外侧的第一限位杆8向外转动至位于固定轴下方,这样,就能够实现车门的水平取出;再重复转动第一限位杆8,并取出车门,直至车门完全从盛具中取出。

整个车门取放非常方便、快捷,能够有效提高车门取放的工作效率。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