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电力卷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9489发布日期:2019-04-05 21:5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电力卷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电力卷线设备。



背景技术:

绕线器的使用为汽车安全生产以及维修业的省力化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诸多汽车维修设备中,绕线器是一种特制的远距离能源传输装置。各种不同的绕线器分别可以传输电压、压缩空气、冷水、温水、机油以及氧乙炔等,其基本结构由软管或电线、回卷弹簧、转动轴及其它安全机构组成。

但现有的简易电力卷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卷线流程操作复杂,并且卷线设备的结构设计复杂,导致卷线效率差,并且卷入过多的线时,重心不稳,进而导致电线容易从卷线设备中脱落,再是,现有的卷线设备可调节性差,无法卷入直径较大的电线,进而使得卷线设备的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电力卷线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简易电力卷线设备,卷线流程操作复杂,结构设计复杂,导致卷线效率差,重心不稳,进而导致电线容易从卷线设备中脱落,可调节性差,无法卷入直径较大的电线,进而使得卷线设备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电力卷线设备,包括圆环、弧形托板,所述弧形托板设置于圆环下端方,且所述弧形托板与所述圆环紧密焊接,所述圆环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两个圆环右侧中心均开有圆孔,且所述两个圆孔内贯穿设置有将两个圆环相连为一体的转轴,所述转轴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摇杆,且所述转轴表面紧密焊接有四根环绕在转轴上的卷线杆,所述卷线杆位于两个圆环之间,且所述卷线杆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开槽深度为1cm的圆槽,所述转轴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把,且所述手把位于所述摇杆上方;所述转轴与卷线杆内均嵌入设置有内杆,且所述内杆右面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勾入有弯钩,且所述弯钩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弯钩之间固定连接有将两个弯钩相连的弹簧,且所述内杆前端分别开有滑槽与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滑槽上下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孔外壁紧密焊接有四个与所圆环相连为一体的龙骨,所述四个龙骨末端均紧密贴合在所述圆环内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与卷线杆右端均开有钩孔,且所述转轴中的钩孔位于所述摇杆下方,且钩孔与所述转轴相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通过转动两侧的摇杆可在圆孔内转动,且通过拉动手把,所述转轴可在圆孔内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钩孔与所述弯钩相匹配,将弯钩勾入相对应的钩孔内,使得内杆加固在转轴与卷线杆内,且同时通过向左拉动转轴与卷线杆,所述内杆便能通过滑槽进行拉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托板下端固定连接有立块,且所述立块下端紧密焊接有支板,所述弧形托板与所述圆环直径相匹配,且将弧形托板表面紧密贴合于圆环外壁,使得弧形托板固定在圆环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1.该种简易电力卷线设备,将需要被卷起的电线中的头部绑定并固定在卷线杆中其中一个圆槽内,使用者再同时转动转轴左右两侧的摇杆,而设有的转轴便会随着摇杆进行不停的转动,同时电线便能够慢慢在卷线杆中卷起,达到一个卷线收纳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左右拉动转轴两侧手把,而转轴也能够左右摇动,使得将卷入的电线可以均匀的卷在卷线杆上,有利于避免电线卷入过多时而导致整个卷线设备的重心不稳的现象发生,该种卷线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卷线设备的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便于维修与携带,有利于提高卷线设备的卷线效率与使用效率;

2.使用者若需要将直径较大电线卷起时,便可以将转轴与卷线杆同时向左侧拉动,与此同时内杆便会随着滑槽向左侧拉伸滑动,这样转轴与卷线杆的长度便可以得到拉伸,使用者就可以卷入更多的电线了,而且,拉伸到合适长度后,再通过其中的卡槽进行卡接固定即可,利用设有的弯钩与弹簧,在使用者拉动转轴与卷线杆时,通过弹簧能够增加内杆的拉力,使得内杆不易松动,利用内杆拉长转轴与卷线杆的长度,不仅有利于扩大卷线设备的适用范围,并且还有效的增强的使用卷线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弧形托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环;2-转轴;3-摇杆;4-龙骨;5-圆孔;6-手把;7-钩孔;8-卷线杆;9-圆槽;10-内杆;11-弯钩;12-弹簧;13-卡槽;14-滑槽;15-通孔;16-弧形托板;17-立块;18-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简易电力卷线设备,包括圆环1、弧形托板16,弧形托板16设置于圆环1下端方,且弧形托板16与圆环1紧密焊接,圆环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圆环1右侧中心均开有圆孔5,且两个圆孔5内贯穿设置有将两个圆环1相连为一体的转轴2,转轴2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摇杆3,且转轴2表面紧密焊接有四根环绕在转轴2上的卷线杆8,卷线杆8位于两个圆环1之间,且卷线杆8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开槽深度为1cm的圆槽9,转轴2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把6,且手把6位于摇杆3上方,转轴2通过转动两侧的摇杆3可在圆孔5内转动,且通过拉动手把6,转轴2可在圆孔5内左右移动,使用者使用该种卷线设备时,先将需要被卷起的电线中的头部绑定并固定在卷线杆8中其中一个圆槽9内,将电线的首端固定住之后,便无需担心电线在卷入时发生脱落的现象,接着,使用者再转动转轴2左右两侧的摇杆3,而设有的转轴2便会随着摇杆3进行不停的转动,同时电线便能够慢慢在卷线杆8中卷起,达到一个卷线收纳的效果,而使用者在卷线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左右拉动手把6,使得转轴2也能够左右摇动,这样便能够将卷入的电线均匀的卷在卷线杆8上,有利于避免电线卷入过多时而导致整个卷线设备的重心不稳的现象发生,该种卷线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卷线设备的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便于维修与携带,有利于提高卷线设备的卷线效率与使用效率,而使用者将电线卷完后,便可以将电线的末端缠绕在卷线杆8上的圆槽9内,由于圆槽9开槽深度为1cm,使得电线不易掉落,并且使用者需要使用电线时,只需将固定的电线末端从圆槽9内解开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轴2与卷线杆8内均嵌入设置有内杆10,且内杆10右面开有通孔15,通孔15内勾入有弯钩11,且弯钩11设置有两个,两个弯钩11之间固定连接有将两个弯钩11相连的弹簧12,且内杆10前端分别开有滑槽14与卡槽13,卡槽13位于滑槽14上下方,钩孔7与弯钩11相匹配,将弯钩11勾入相对应的钩孔7内,使得内杆10加固在转轴2与卷线杆8内,且同时通过向左拉动转轴2与卷线杆8,内杆10便能通过滑槽14进行拉伸,使用者使用该种卷线设备之前,先将设有的内杆10固定在转轴2与卷线杆8内,并且将设有的两个弯钩11,一个勾入内杆10右面的通孔15内,另一个勾入转轴2右面的钩孔7内与卷线杆8右面的钩孔7内,使得内杆10加固在转轴2与卷线杆8内,然后,使用者若需要对直径较大或者长度较长的电线进行卷起时,使用者便可以将转轴2与卷线杆8同时向左侧拉动,与此同时内杆10便会随着滑槽14向左侧拉伸滑动,这样转轴2与卷线杆8的长度便可以得到拉伸,使用者就可以卷入更多的电线了,而且,拉伸到合适长度后,再通过其中的卡槽13进行卡接固定即可,利用设有的弯钩11与弹簧12,在使用者拉动转轴2与卷线杆8时,通过弹簧12能够增加内杆10的拉力,使得内杆10不易松动,利用内杆10拉长转轴2与卷线杆8的长度,不仅有利于扩大卷线设备的适用范围,并且还有效的增强的使用卷线设备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圆孔5外壁紧密焊接有四个与所圆环1相连为一体的龙骨4,四个龙骨4末端均紧密贴合在圆环1内壁,通过圆环1中设有的四个龙骨4,能够增强圆环1的结实性,使得圆环1的稳固性能得到保障。

本实施例中,弧形托板16下端固定连接有立块17,且立块17下端紧密焊接有支板18,弧形托板16与圆环1直径相匹配,且将弧形托板16表面紧密贴合于圆环1外壁,使得弧形托板16固定在圆环1下端,使用者在使用卷线设备之前,先将设有的弧形托板16分别安装并固定在两个圆环1下方,并且利用设有的立块17起到了将弧形托板16与支板18相连的作用,而利用支板18可以起到支撑圆环1的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1-圆环;2-转轴;3-摇杆;4-龙骨;5-圆孔;6-手把;7-钩孔;8-卷线杆;9-圆槽;10-内杆;11-弯钩;12-弹簧;13-卡槽;14-滑槽;15-通孔;16-弧形托板;17-立块;18-支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