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3273发布日期:2019-03-05 19:2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退卷机。



背景技术:

目前,纺织行业蓬勃发展,纺织行业中经常配备有退卷机,退卷机是一种用于将成卷的布料散开以便于进行印染等加工工序的设备。

公告号为CN2060510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布匹退卷机,包括机架和料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间隙配合的驱动辊和张紧辊,所述机架上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安装板,所述驱动辊和张紧辊位于安装板之间,驱动辊两端与安装板转动配合,所述张紧辊上套设有轴套,轴套与张紧辊转动配合,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滑槽,张紧辊两端位于滑槽内,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张紧辊端部沿滑槽位移的调节件。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件改变张紧辊端部在安装板滑槽内的位置,从而改变张紧辊的位置,使得轴套与驱动辊表面的间隙被改变,进而实现对于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匹采用不同的张紧力。但由于调节件的高度位置不便于操作人员调节张紧力,从而增加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卷机,能便于操作人员调节对不同布匹的张紧力,减少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退卷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底部一侧的进料箱、设置在机架顶部的驱动辊、设置在驱动辊上的压布辊、开设在机架顶部两侧供压布辊两端滑移的滑槽、与压布辊端部相连的牵引带,以及设置在机架底部一侧且与牵引带相连的配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开设滑槽,以供压布辊两端滑移,当配重机构拉动牵引带时,牵引带拉动压布辊两端以调节压布辊与驱动辊的间距,从而调节对穿过驱动辊与压布辊之间的布料的张紧力,由于可调节牵引力的配重机构位于机架底部一侧,因此便于操作人员调节张紧力,减少了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布辊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中部与牵引带的一端通过螺钉螺帽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引带与转动块通过螺钉螺帽可拆卸连接,以便操作人员拆卸牵引带进行更换,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一侧固定有套环,所述压布辊两侧的牵引带均穿过套环且与配重机构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布辊两侧的牵引带并在一处并穿过套环,且与配重机构相连,套环用于稳定牵引带,以此确保压布辊两侧的压力一致,使压布辊对布料均匀施加作用力,提升布料的退卷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与牵引带相连且悬空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顶部设置有弯钩,所述配重块的底部设置有与弯钩插接配合的吊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用于对牵引带施加牵引力,以使压布辊对布料施加压力,使布料表面更平整;弯钩与吊环相配合以使配重块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增减配种块的数量调节对牵引带的牵引力,从而调节对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料的张紧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固定在滑槽顶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块顶部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的活塞杆在伸缩的过程中,调节了压布杆与驱动板之间的间距,使压布辊对布料的压力产生了变化,从而调节对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料的张紧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底部一侧且与牵引带相连的悬空的配重桶,所述配重桶内放置有颗粒状的配重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粒的增减会改变配重桶的质量,以此调节对牵引带的牵引力,从而调节对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料的张紧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桶设置成透明状,所述配重桶的外表面上竖直设置有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桶设置成透明状,且在配重桶的外表面上竖直设置刻度,透明状的配重桶便于操作人员根据配重粒堆叠的高度与刻度的对比,从而对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料的张紧力进行微调,提高调节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桶一侧安放有供配重粒存储的配重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配重桶一侧安放的配重箱,配重箱用于供配重粒存储,以便更换不同布料时快速增减配重块内配重粒的数量,以此加快退卷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顶部设置有与机架铰接的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机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压布辊与布料长期摩擦会产生磨损,因此需要更换;压杆与机架可拆卸连接,以便操作人员从滑槽中取出压布辊进行更换,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将可调节牵引力的配重机构设置在机架底部一侧,以此便于操作人员调节张紧力,减少了工作量;

2、通过增减配种块的数量调节对牵引带的牵引力,从而调节对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料的张紧力;

3、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增减对牵引带的牵引力,从而调节对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料的张紧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驱动辊;12、压杆;2、进料箱;3、压布辊;31、滑槽;311、滑块;32、牵引带;33、配重机构;34、转动块;35、套环;331、配重块;332、弯钩;333、吊环;334、气缸;335、配重桶;336、配重粒;4、配重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退卷机,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机架1、与机架1底部两侧焊接的进料箱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架1顶部的驱动辊11、平行设置在驱动辊11上方的压布辊3、与压布辊3端部相连的牵引带32,以及设置在机架1底部一侧且与牵引带32相连的配重机构33。进料箱2用于放置待退卷的布料,进料箱2内的布料依次绕过机架1顶部的多个辊,将布料展开。驱动辊11受驱动件带动,同时配合压布辊3压紧布料,以此拖动布料进行退卷。配重机构33用于调节压布辊3对布料的张紧力,避免压布辊3对布料施加的压力不够而导致布料打滑,同时避免压布辊3的压力过大损伤布料。

配重机构33包括至少两个与牵引带32绑缚固定且悬空的配重块331,本实施例中,配重块331呈圆柱体状,其顶部一体连接有弯钩332,且底部一体连接有与弯钩332插接配合的吊环333。配重块331用于对牵引带32施加牵引力,弯钩332与吊环333相配合以使配重块331之间可拆卸连接。牵引带32采用皮带,皮带具有良好的韧性,避免出现拉断的情况。

如图2所示,机架1顶部开设有供压布辊3两端竖直滑移的滑槽31、滑槽31位于机架1顶部的两侧,其长度方向与机架1高度方向一致,滑槽31内滑移连接有滑块311,滑块311呈长方体状,其两侧凸出且嵌设在滑槽31内壁上,以此避免滑块311脱离滑槽31。压布辊3呈圆柱体状,其两端与滑块3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压布辊3穿过滑块311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转动块34转动连接。转动块34的中部与牵引带32通过螺钉螺帽固定,以便更换牵引带32。滑槽31的顶部设置有压杆12,压杆12的一端与机架1顶部两侧铰接,另一端与机架1通过螺钉螺帽可拆卸连接。

如图3所示,机架1高度方向的中部焊接固定有套环35,两根牵引带32穿过套环35与配重机构33相连,以此使布料两侧所受的牵引力相同,同时套环35避免配重机构33摆动,而导致牵引力出现波动,影响布料的退卷。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配重块331用于对牵引带32施加牵引力,弯钩332与吊环333相配合以使配重块331之间可拆卸连接,操作人员只需增减配种块的数量以调节对牵引带32的牵引力,从而调节对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料的张紧力,使布料表面更平整。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一种退卷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配重机构33包括与机架1顶部两侧焊接固定的气缸334,气缸334的活塞杆与滑块311抵触。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只需控制气缸334的活塞杆伸缩,使压布辊3对布料的压力产生变化,从而调节对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料的张紧力。

实施例三:如图5、图6所示,一种退卷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配重机构33包括悬空在机架1底部一侧且与牵引带32绑缚固定的配重桶335,其外表面上竖直设置有均匀的刻度,配重桶335内放置有颗粒状的配重粒336。本实施例中,配重桶335呈圆柱体状,且配重桶335采用亚克力材质,亚克力具有较好的透明性,以便操作人员对比配重粒336高度和刻度。配重粒336采用廉价且颗粒较小的沙子,以便精确得控制牵引力的大小。配重桶335一侧安放有供配重粒336存储的配重箱4,以便操作人员随时取放沙子。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只需根据配重粒336堆叠的高度与刻度的对比,增减配重粒336以改变配重桶335的质量,以此调节对牵引带32的牵引力,从而对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布料的张紧力进行微调,提高调节的精度。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可调节牵引力的配重机构33设置在机架1底部一侧,以此便于操作人员调节张紧力,减少了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