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袋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823发布日期:2019-01-29 18:2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上袋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全自动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上袋机械手。



背景技术:

自动上袋机械手是从包装生产线上分离出来而发展起来的,它是针对饲料、肥料、粮食、种子、面粉、添加剂等行业的10 ~ 50kg大颗粒或者粉料包装而研制的机械系统。近年来,传统的机械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的机械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自动上袋机械手属于工业机器人的范畴。工业机器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始于40年代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机械操作手。在我国,包装机械始于1958年,主要是自用设备,属于革新产品,未进入市场。正式包装生产线起始于七十年代初,“八五”期间呈全方位发展态势,“九五”期间进入转型期,逐步成为高科技、高效益、现代化、国防化的产业。在我国包装设备制造业近三十年的努力下,自动上袋机在数量、质量、水平方面均有较大的进步,上袋机械手作为自动上袋机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其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且同步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上袋机械手,简化了结构,同时提高了其同步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袋机械手,包括伺服电机、旋转轴、撑袋杆、插刀和气缸,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旋转轴,接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支承安装在带座轴承内,撑袋杆为两根利用连接件安装在旋转轴上,插刀安装在撑袋杆的端部,气缸安装在两根撑袋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能够相对旋转的轴连接部和杆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杆连接部上连接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间铰接第二连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气缸控制撑袋杆开合,伺服电机带动旋转轴从而带动撑袋杆旋转,结构简单;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保证了撑袋杆开合的高同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伺服电机、2-旋转轴、3-撑袋杆、4-插刀、5-带座轴承、6-连接件、6.1-轴连接部、6.2-杆连接部、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上袋机械手,包括伺服电机1、旋转轴2、撑袋杆3、插刀4和气缸9。伺服电机1连接旋转轴2,接旋转轴2的两端分别支承安装在带座轴承5内,撑袋杆3为两根利用连接件6安装在旋转轴2上。插刀4安装在撑袋杆3的端部,方便插入袋口。气缸9安装在两根撑袋杆3之间,气缸9运动控制撑袋杆3的开合。连接件6包括轴连接部6.1和杆连接部6.2,轴连接部6.1套在旋转轴2上,撑袋杆3与杆连接部6.2相固定,轴连接部6.1和杆连接部6.2能够相对旋转。在杆连接部6.2上连接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的外端卡在杆连接部6.2上,第一连杆7的内端之间铰接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位置可以保持不变。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保证了撑袋杆3开合的高同步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