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安注检一体化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2664发布日期:2019-02-15 19:55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锚杆安注检一体化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锚杆安注检一体化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隧道二衬密实度、空洞检测以往都是装载机、挖机等进行焊架检测,此方法对于检测的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不方便连续性检测;目前隧道施工开始对隧道超前锚杆注浆、预应力锚杆注浆、砂浆锚杆注浆等施工工艺严格要求,传统注浆设备来回移动,浪费人工和吊装机械,且笨重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传统注浆设备来回移动,浪费人工和吊装机械,且笨重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锚杆安注检一体化移动平台。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锚杆安注检一体化移动平台,包括驾驶车辆,驾驶车辆后方设置有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后方设置有注浆平台,所述的升降平台包括平台安装座、平台和防护栏柵,平台安装座固定在驾驶车辆上,平台安装座四个角处安装有千斤顶,平台安装座上侧通过顶升油缸III固定连接板III,连接板III上侧安装有顶升油缸II,顶升油缸II顶部与连接板II连接,连接板II上侧安装有顶升油缸I,顶升油缸I顶部与平台底部连接固定,平台上设置有防护栏柵,平台上还安装有爬梯;所述的注浆平台包括设置在驾驶车辆上立柱,立柱周侧设置有防护栏,立柱上侧安装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周侧设置有栏柵,操作平台上还安装有竖梯,操作平台下方固定有安装在驾驶车辆上的搅拌注浆一体机,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加料口。

进一步的,顶升油缸I设置有4个,分别布设在平台的四个角处;顶升油缸II设置有4个,分别布设在连接板II的四个角处;顶升油缸III设置有4个,分别布设在连接板III的四个角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移动检测二衬密实度。

2.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隧道高空作业,如隧道缺陷整治、隧道架线等。

3. 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防护设施可保护操作人员安全,防止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

4.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锚杆安注、隧道二衬检测、高空作业一体化移动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升降平台的主视图;

图3为注浆平台的主视图;

图4为注浆平台的侧视图;

图5为注浆平台的俯视图;

图中1-驾驶车辆,2-升降平台,2.1-平台安装座,2.2-连接板III,2.3-连接板II ,2.4-平台,2.5-防护栏柵,2.6-顶升油缸I,2.7-顶升油缸II,2.8-顶升油缸III,2.9-爬梯,2.10-千斤顶,3-注浆平台,3.1-防护栏,3.2-立柱,3.3-栏柵,3.4-操作平台,3.5-竖梯,3.6-搅拌注浆一体机,3.7-加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锚杆安注检一体化移动平台,包括驾驶车辆1,驾驶车辆1后方设置有升降平台2,升降平台2后方设置有注浆平台3。如图2所示,所述的升降平台2包括平台安装座2.1、平台2.4和防护栏柵2.5,平台安装座2.1固定在驾驶车辆1上,平台安装座2.1四个角处安装有千斤顶2.10,平台安装座2.1上侧通过顶升油缸III2.8固定连接板III2.2,连接板III2.2上侧安装有顶升油缸II2.7,顶升油缸II2.7顶部与连接板II2.3连接,连接板II2.3上侧安装有顶升油缸I2.6,顶升油缸I2.6顶部与平台2.4底部连接固定,平台2.4上设置有防护栏柵2.5,平台2.4上还安装有爬梯2.9。

如图3、4、5所示,所述的注浆平台3包括设置在驾驶车辆1上立柱3.2,立柱3.2周侧设置有防护栏3.1,立柱3.2上侧安装有操作平台3.4,操作平台3.4周侧设置有栏柵3.3,操作平台3.4上还安装有竖梯3.5,操作平台3.4下方固定有安装在驾驶车辆1上的搅拌注浆一体机3.6,操作平台3.4上设置有加料口3.7。

顶升油缸I2.6设置有4个,分别布设在平台2.4的四个角处;顶升油缸II2.7设置有4个,分别布设在连接板II2.3的四个角处;顶升油缸III2.8设置有4个,分别布设在连接板III2.2的四个角处。

图1所示为锚杆安注检测一体化移动平台的主视图。由装载机运送水泥至注浆平台上存放,人工放料于搅拌机内,料口采用外皮包装,减少了以往放料搅拌时的浪费,经过搅拌机搅拌、泵送、实现锚杆注浆等注浆工艺。

图2所示为升降平台的展示图,人员操作平台上有升降控制器,可自行调节高度,主要功能为操作千斤顶(车身支腿)的上下提升,可在斜面的地面上稳定车身,调节平均车身的承重,防止车身倾斜发生安全事故。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