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滑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1785发布日期:2019-03-05 19:1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渡滑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渡滑道。



背景技术:

在车间生产的过程中,半成品通常需要经过多道次的工序加工才能最终成为产品,以供销售。

在生产过程中,由一个工序到另一个工序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运输线对半成品进行运输,两条运输线之间往往具有高度差,为了使两条运输线上的半成品得到运输,通常的做法是在两条运输线之间搭设一块铁板或者溜槽作为过渡滑道,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半成品与铁板或者溜槽接触时产生较大的噪音,噪音过大,会对操作人员的耳膜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半成品和铁板撞击时,容易将半成品的表面砸伤,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亟需一种过渡滑道,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保护半成品的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渡滑道,可以有效的缓冲零件与过渡滑道之间的冲击力,降低噪音,保证零件的品质。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渡滑道,包括支架和降噪机构,所述降噪机构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端,所述降噪机构包括链条组件、转动组件和回弹组件,所述链条组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绕过所述转动组件后与所述回弹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和多个转轮,多个所述转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降噪机构还包括支撑板、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链条组件的所述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链条组件的所述一端连接于多个所述挂钩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上开设有多个腰型孔和多个容纳槽,紧固件穿过所述腰型孔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回弹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降噪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件和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为杆状结构,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调节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调节件能够沿其长度方向往返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组件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链条,每根所述链条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转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降噪机构还包括端板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端板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端板和所述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升降组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升降组件能够沿竖直方向调节所述支撑板相对水平面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降噪机构还包括多个连接座,每个所述连接座设有容置槽,多根所述链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回弹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过渡滑道,包括支架和降噪机构,降噪机构转动地设置于支架上端,降噪机构还包括链条组件、转动组件和回弹组件,链条组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绕过转动组件后与回弹组件连接。即当回弹组件处于原位时,链条组件自身具有一定的张力,当零件落在链条组件上时,回弹组件的部分处于拉伸状态,零件得到缓冲,防止零件与传送装置之间的刚性接触,保护了零件的表面质量,并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渡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机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渡滑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降噪机构;2、支架;3、回弹组件;4、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固定件;

11、支撑板;12、链条组件;13、转轮;14、挡板;15、端板;16、第一转轴;17、连接座;18、第二转轴;19、倾斜表面;21、升降组件;31、拉环;41、容纳槽;42、锁紧件;43、紧固件;44、连接杆;45、连接槽;46、腰型孔;51、挂钩;61、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工序的不同,需要不同的运输线对半成品进行运输。由于运输线的不同,相邻的运输线之间往往具有高度差。为了运输方便,通常的做法是在两条运输线之间搭设一块铁板或者溜槽作为过渡滑道,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半成品与铁板或者溜槽接触时造成较大的噪音,会对操作人员的耳膜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半成品和铁板撞击时,容易将半成品的表面砸伤,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亟需一种过渡的降噪滑道,来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架2和降噪机构1,降噪机构1设置在支架2上端。降噪机构1在支架2上端整体倾斜设置,用于连接高度不同的两条运输线,并作为工件的过渡表面。降噪机构1相对于支架2的倾斜角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差的运输线。如图1所示,降噪机构1包括倾斜表面19和垂直于倾斜表面19设置的挡板14,倾斜表面19和挡板14共同围成输送工作的滑道区域。

如图2和图3所示,降噪机构1包括链条组件12以及支撑链条组件12的转动组件。链条组件12一端固定,另一端绕过转动组件后与回弹组件3连接,使得链条组件12具有伸缩弹性。回弹组件3固定于第一横梁4上,链条组件1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横梁5上。如图3所示,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16和穿设于第一转轴16上的多个转轮13,多个转轮13与链条组件12啮合。

具体地,链条组件12为多根链条并排设置而成,且每一根链条均啮合连接有一个转轮13。回弹组件3为多个拉簧并排设置而成,每一个拉簧连接相应地一根链条。并且,链条的间距应尽量小,以防半成品的零件由相邻的两个链条的缝隙中落下。且每个转轮13在第一转轴16上的位置固定,即转轮13不可以沿第一转轴16的轴线方向运动。

如图2所示,降噪机构1还包括支撑板11,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设置于支撑板11上。其中,第二横梁5固定安装于支撑板11上,第一横梁4能够沿链条组件12的长度方向微小运动。具体地,如图3-6所示,还包括调节机构,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件6和调节件61,固定件6安装于支撑板11上,调节件61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横梁4上开设的连接槽45,且调节件61与固定件6上开设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即通过旋转调节件61可以使调节件61相对固定件6运动,当调节件61运动时则拉动第一横梁4运动,调节链条组件12上的张力。

具体地,为了方便第一横梁4相对支撑板11的运动,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横梁4上开设有多个腰型孔46,紧固件43穿过腰型孔46连接于支撑板11上,即紧固件43可以沿着腰型孔46的长度方向运动,运动的距离即腰型孔46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3可以为螺栓,并与支撑板11螺纹连接。

此外,为了将回弹组件3与链条组件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回弹组件3为拉簧,且拉簧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拉环31,拉环3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座17,连接座17的另一端与链条组件12连接,拉环3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横梁4。

在第一横梁4上还开设有多个与拉环31配合的容纳槽41,第一横梁4上设置有沿多个容纳槽41的排列方向贯穿的通槽,当拉环31位于容纳槽41内时,通过连接杆44穿设于通槽并穿过多个拉环31,以实现将拉簧与第一横梁4连接,且在通槽的开口处还设置有锁紧件42,锁紧件4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横梁4上,并覆盖在通槽的开口处,可以防止连接杆44脱离通槽内。

链条组件1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梁5,且在第二横梁5上设置有多个挂钩51,多根链条的一端连接于多个挂钩51上,以实现对链条组件12的固定。

继续参见图2和图4,降噪机构1还包括端板15和第二转轴18,第一转轴16穿设于端板15上,第二转轴18分别穿设于支架2与端板15,端板15能够相对支架2转动。具体地,支架2上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可以穿过第二转轴18的通孔,使的第二转轴18可以依次穿过支架2和端板15,且端板15能够相对支架2转动,进而调节链条组件12与水平面的夹角,以适应不同角度和高度的运输线在落料时的情况。

而且为了更稳定的调节降噪机构1的角度,支架2包括升降组件21,其一端连接于支撑板11,另一端连接于支架2,升降组件21能够沿竖直方向调节支撑板11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具体地,如图3所示,升降组件21包括开口口径大小不同的两个支撑管组成,其中口径小的支撑管穿设于口径大的支撑管内,且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1上,口径大的支撑管连接于支架2上,即两个支撑管可以相对运动,还包括紧固组件,其能够对两个支撑管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当链条组件12的角度调节合适后,则通过紧固组件对两个支撑管进行限位,防止在工作过程中,链条组件12突然地改变角度,给接取物料带来一定的麻烦。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首先通过操作端板15和调节组件来调整降噪机构1的角度,然后将位置较高的运输线对准过渡滑道较高的一端,位置较低的运输线对准过渡滑道位置较低的一端,使带运输的零件由运输线落在降噪机构1上。当零件落在链条组件12上时,与零件接触的链条则会跟随零下下落的方向运动很小的一端距离,此时,回弹组件3处于拉伸状态,在回弹组件3的作用下,零件得到缓冲,同时由于链条是由多个链节组成,在与零件接触时可以缓解链条组件12的受力,同时减小了噪音,也避免了零件的刚性接触而造成表面质量的损伤。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