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架移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6156发布日期:2019-03-27 09:30阅读:1218来源:国知局
CT机架移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CT设备辅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CT机架移机装置。



背景技术:

CT影像设备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已经在各级医院广泛使用。由于CT设备在维护或运送过程前后,需要对CT设备进行移动。CT设备包含机架,CT设备的其他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现有方案一般利用大型起重设备抬升CT机架以进行CT设备的移动,然而,由于大型起重设备的购买成本较高,一般医院不会配备,导致无法方便快捷地对CT设备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方便移动CT设备的CT机架移机装置。

一种CT机架移机装置,包括:

主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面板、连接所述底板的螺杆、及连接所述底板的二导杆;所述螺杆连接所述面板;所述导杆连接所述面板;

安装在所述主架上的升降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主架中的基板、连接所述基板的转接板、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的蜗轮、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连接所述蜗杆的转柄、及罩壳;所述螺杆及所述导杆穿设在所述基板中;所述蜗轮的轴心部设有贯通其上下的螺孔,所述螺杆穿设在所述螺孔中;所述蜗杆与所述罩壳转动连接;所述蜗轮容置在所述罩壳中;所述罩壳与所述基板连接;及

连接所述主架的万向轮。

上述CT机架移机装置,通过蜗轮与蜗杆之间的啮合,在转动蜗杆时,蜗轮相对螺杆上下移动,通过罩壳、基板及转接板带动CT设备机架在竖直方向上抬升或下降,结合万向轮即可实现CT设备机架的移动,从而避免了大型起重设备的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的一侧设有水平延伸的若干凸块;所述转接板上设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轮廓沿水平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导杆上的杆套,所述基板与所述杆套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若干滚珠,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蜗轮上侧与所述罩壳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轮的上侧设有与所述滚珠对应的环形槽,所述滚珠的下端容置在所述环形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容纳环,所述容纳环设置在所述蜗轮上侧与所述罩壳之间,所述容纳环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间孔,所述滚珠容置在所述间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轮包括连接所述底板的转座、连接所述转座的轮壳、及转动设置在所述轮壳中的转动轮;所述轮壳与所述转座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座与所述底板的中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红外测距模块及显示模块;所述红外测距模块与所述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红外测距模块设有检测口,所述红外测距模块的检查口朝向所述万向轮一侧;所述红外测距模块将所述基板相对地面的测量数据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安装在所述面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CT机架移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CT机架移机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蜗轮与蜗杆之间的配合关系图;

图4为CT机架移机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CT机架移机装置100,用于对CT设备的机架700进行移动操作。该CT机架移机装置100包括主架20、安装在主架20上的升降机构30、及连接主架20的万向轮40;升降机构30与CT设备的机架700连接,通过手动操作升降机构30,可调节主架20与CT设备的机架700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对CT设备的机架700产生抬升作用,结合万向轮40的转动,即可方便地对CT设备的机架700进行移动操作。主架20包括底板21、设置在底板21上的面板22、连接底板21的螺杆23、及连接底板21的导杆24;螺杆23还连接面板22;导杆24还连接面板22;升降机构30包括滑动设置在主架20中的基板31、连接基板31的转接板32、套设在螺杆23上的蜗轮33、与蜗轮33啮合的蜗杆34、连接蜗杆34的转柄35、及罩壳36;螺杆23及导杆24穿设在基板31中;蜗轮33的轴心部设有贯通其上下的螺孔330,螺杆23穿设在螺孔330中;蜗杆34与罩壳36转动连接;蜗轮33容置在罩壳36中;罩壳36与基板31连接。

通过蜗轮33与蜗杆34之间的啮合,在转动蜗杆34时,蜗轮33相对螺杆23上下移动,通过罩壳36、基板31及转接板32带动CT设备机架700在竖直方向上抬升或下降,结合万向轮40即可实现CT设备机架700的移动,从而避免了大型起重设备的使用。

导杆24分别与底板21及面板22固定连接,具体地,导杆24的数量为二;万向轮40连接底板21。

请参阅图1及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可靠支撑CT设备的机架700,转接板32的一侧设有水平延伸的若干凸块321;为使转接板32与CT设备的机架700固定连接,转接板32上设有通孔322,以通过固定件;具体地,通孔322贯穿凸块321。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适应不同CT设备的机架700上的安装孔,通孔322的横截面轮廓沿水平方向延伸;在应用时,固定件穿过通孔322后,穿设在CT设备机架700上的安装孔中,从而使转接块与CT设备的机架700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使导杆24向基板31提供准确的导向作用,使基板31升降平稳,升降机构30还包括套设在导杆24上的杆套37,基板31与杆套37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减少蜗轮33在转动过程中与罩壳36之间的摩擦,升降机构30还包括若干滚珠38,滚珠38设置在蜗轮33上侧与罩壳36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减少蜗轮33对滚珠38产生的压强,蜗轮33的上侧设有与滚珠38对应的环形槽331,滚珠38的下端容置在环形槽331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使蜗轮33向罩壳36提供均衡支撑,同时避免滚珠38在转动过程中聚集在一起,影响滚珠38的灵活转动,升降机构30还包括容纳环39,容纳环39设置在蜗轮33上侧与罩壳36之间,容纳环39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间孔,滚珠38容置在间孔中。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万向轮40包括连接底板21的转座41、连接转座41的轮壳42、及转动设置在轮壳42中的转动轮43;轮壳42与转座41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减少万向轮40在摆动过程中受到外部物件的阻挡,转座41与底板21的中部连接,从而减少了轮壳42受到外部物件接触的机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方便确认CT设备机架700相对地面的调节高度,CT机架移机装置100还包括红外测距模块50及显示模块60;红外测距模块50与基板31的一侧固定连接,红外测距模块50设有检测口,红外测距模块50的检查口朝向万向轮40一侧;红外测距模块50将基板31相对地面的测量数据输出至显示模块60;显示模块60安装在面板22上,显示模块60上显示出基板31相对地面的测量数据;操作人员根据测量数据可在移动CT设备机架700前保证CT设备机架700的平衡。具体地,显示模块60通过显示屏或数码管显示测量数据。

请参阅图4,CT机架移机装置100在使用时,将若干个CT机架移机装置100安装在CT设备机架700底侧的不同位置,使转接板32及基板31与CT设备机架700底侧固定连接;然后,转动转柄35,转柄35带动蜗杆34进行转动;在蜗杆34的驱动下,蜗轮33相对自身轴心转动;在对CT设备机架700进行抬升过程中,由于蜗轮33与螺杆23的作用,使转接板32及CT设备机架700相对螺杆23上升,CT设备机架700底侧通过CT机架移机装置100悬空,在万向轮40的支撑下,可将CT设备机架700往任意方向移动,从而通过简单的装置结构即可实现CT设备的移动,从而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本实施例中,通过蜗轮与蜗杆之间的啮合,在转动蜗杆时,蜗轮相对螺杆上下移动,通过罩壳、基板及转接板带动CT设备机架在竖直方向上抬升,结合万向轮即可实现CT设备机架的移动,从而避免了大型起重设备的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