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用抗震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2741发布日期:2019-04-05 21:3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用抗震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运输用抗震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诸如高压变频器等结构复杂、精密且设备体积及自重相对较大的产品进行远距离运输作业时,设备极易因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产生的振荡冲击等而导致结构受损等现象发生,从而严重影响了对这类设备运输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同时也为这类设备后期的施工及使用作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主要的解决手段一方面时在对设备进行运输作业时,通过木质包装箱、泡沫塑料板等传统的包装定位设备对运输时的振动冲击能量进行吸收,但收效甚微,依然不能有效的满足对设备进行精密有效防护的需要,于此同时,当前的这类包装定位设备不但不能有效的对振荡冲力能力进行有效的吸收,同时还造成了设备包装结构、体积和自重均明显增加,给设备包装后的转运、运输及定位作业造成了极大的不理影响,并导致作业成本增加,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定位机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用抗震紧固装置,该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面,通用性好,可有效的满足多种结构体积类型设备安装定位的需要,同时还可有效满足各类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对设备进行承载定位的同时,可有效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个方向上的不规则冲击力进行有效的吸收、消除并缓慢释放,从而达到对设备运输过程中的有效防护,避免因震荡等造成的设备损坏现象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运输用抗震紧固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立柱、导向滑轨、弹性伸缩杆及定位板,其中承载底座为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其竖直方向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承载底座下端面均布至少四个定位块,且每个定位块上均设至少一个定位螺孔,承载立柱至少四个,环绕承载底座竖直方向轴线均布在承载底座上端面,且承载立柱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垂直分布,导向滑轨若干,并均通过弹性伸缩杆分别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和承载立柱侧表面相互连接,其中每个承载立柱上均设一条导向滑轨并与导向滑轨平行分布,承载底座上端面均布至少两条导向滑轨,且承载底座上端面的各导向滑轨之间及导向滑轨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均相互平行分布,导向滑轨中,每个导向滑轨后端面均与至少两条弹性伸缩杆相互连接,弹性伸缩杆两端通过铰链机构分别与承载底座、承载立柱及导向滑轨相互铰接,且弹性伸缩杆轴线与导向滑轨轴线呈0°—90°,并当弹性伸缩杆处于静止装置时,弹性伸缩杆轴线与导向滑轨间相互垂直分布,导向滑轨前端面设至少两个滑块,并通过滑块与定位板相互连接,滑块与定位板后端面相互铰接,且每个滑块均与一个定位板相互连接,定位板和与其连接的导向滑轨间呈0°—90°夹角,定位板包括基板、弹性垫块、承载板,基板后端面与滑块连接,前端面通过若干弹性垫块与承载板后端面相互连接,承载板前端面均布若干滑槽及定位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侧表面和承载立柱侧表面均布若干吊环,所述的承载底座侧表面另均布至少两个叉车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立柱与承载底座上端面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并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呈-45°—9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伸缩杆为弹簧伸缩噶、液压伸缩杆及气压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立柱中,相邻两个承载立柱间通过强化筋相互连接,所述的强化筋与承载立柱呈45°—9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板中,相邻两个定位板间通过至少两条弹性连接带相互连接。

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面,通用性好,可有效的满足多种结构体积类型设备安装定位的需要,同时还可有效满足各类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对设备进行承载定位的同时,可有效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个方向上的不规则冲击力进行有效的吸收、消除并缓慢释放,从而达到对设备运输过程中的有效防护,避免因震荡等造成的设备损坏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一种运输用抗震紧固装置,包括承载底座1、承载立柱2、导向滑轨3、弹性伸缩杆4及定位板5,其中承载底座1为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其竖直方向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承载底座1下端面均布至少四个定位块6,且每个定位块6上均设至少一个定位螺孔7,承载立柱2至少四个,环绕承载底座1竖直方向轴线均布在承载底座1上端面,且承载立柱2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垂直分布,导向滑轨3若干,并均通过弹性伸缩杆4分别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和承载立柱2侧表面相互连接,其中每个承载立柱2上均设一条导向滑轨3并与导向滑轨3平行分布,承载底座1上端面均布至少两条导向滑轨3,且承载底座1上端面的各导向滑轨3之间及导向滑轨3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均相互平行分布,导向滑轨3中,每个导向滑轨3后端面均与至少两条弹性伸缩杆4相互连接,弹性伸缩杆4两端通过铰链机构分别与承载底座1、承载立柱2及导向滑轨3相互铰接,且弹性伸缩杆4轴线与导向滑轨3轴线呈0°—90°,并当弹性伸缩杆4处于静止装置时,弹性伸缩杆4轴线与导向滑轨3间相互垂直分布,导向滑轨3前端面设至少两个滑块8,并通过滑块8与定位板5相互连接,滑块与定位板5后端面相互铰接,且每个滑块8均与一个定位板5相互连接,定位板5和与其连接的导向滑轨3间呈0°—9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板5包括基板51、弹性垫块52、承载板53,基板51后端面与滑块8连接,前端面通过若干弹性垫块52与承载板53后端面相互连接,承载板53前端面均布若干滑槽54及定位螺孔5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底座1侧表面和承载立柱2侧表面均布若干吊环9,所述的承载底座1侧表面另均布至少两个叉车孔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立柱2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间通过转台机构11相互铰接,并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呈-45°—9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伸缩杆4为弹簧伸缩噶、液压伸缩杆及气压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立柱2中,相邻两个承载立柱2间通过强化筋12相互连接,所述的强化筋12与承载立柱2呈45°—9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板5中,相邻两个定位板5间通过至少两条弹性连接带13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铰链机构处均设复位弹簧。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对括承载底座、承载立柱、导向滑轨、弹性伸缩杆及定位板进行组装备用。

在进行对产品安装定位时,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将待运输设备摆放到承载底座上的各定位板上,然后对待运输设备通过导向滑轨进行位置调整,使待运输设备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或待运输设备重心落在承载底座的中心位置,然后调整各承载立柱上的定位板,使各定位板均与待运输设备外表面间相抵并定位,实现对待运输设备进行整体定位,然后在调整各弹性伸缩杆的伸缩行程,使弹性伸缩杆在水平面静置时,各弹性伸缩杆均预留一定饿伸缩形变余量,同时确保待运输设备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或待运输设备重心落在承载底座的中心位置,然后通过吊装或起重设备对本新型及安装本新型中的待运输设备一同转运到运输设备上,即可完本新型对待运输设备包装定位的需要。

当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振动冲击时,首先由承载底座、承载立柱、导向滑轨、弹性伸缩杆及定位板的自身的机械强度首先对外力冲击进行抵御,降低外力冲击对待运输设备造成的影响,然后剩余的冲击动能则通过弹性伸缩杆的弹性伸缩形变进行而次吸附,进一步降低振荡冲击对待运输设备造成的影响,然后通过承载立柱与承载底座之间进行位移形变、弹性伸缩杆与导向滑轨和定位板间进行形变位移,对剩余的冲击动能再次吸收,最后通过定位板的弹性垫块对剩余的冲击动能进行吸收,从而达到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动能对待运输设备造成的冲击震动,提高待运输设备运输转运作业的可靠性、

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面,通用性好,可有效的满足多种结构体积类型设备安装定位的需要,同时还可有效满足各类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对设备进行承载定位的同时,可有效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个方向上的不规则冲击力进行有效的吸收、消除并缓慢释放,从而达到对设备运输过程中的有效防护,避免因震荡等造成的设备损坏现象发生。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