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运输的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168发布日期:2019-04-20 03:5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运输的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运输的行车。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小型生产车间,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多数采用车辆或链条悬挂线传输原料,这些吊装机构传动机构复杂,安装成本高,对于小型车间并不实用,

专利公告号CN20652922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型车间用吊装运输行车,其包括车间、左导轨和右导轨,左导轨上端设有左滚轮,左滚轮中部连接有左固定轴,右导轨上端连接有右滚轮,右滚轮中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左端连接有旋转轮,旋转轮上端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右端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下端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下端两侧连接有支撑柱,左侧支撑柱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移动架,移动架下端连接有限位套,限位套中部设有滑块,滑块中部连接有螺杆,滑块下端连接有底板,底板下端连接有卷扬机。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是行车每次运输都只能悬挂一种原料,不能做到同时运输种原料或者同种原料一次可大量运输,造成运输的效率不高;其二是当设置在导轨上端的部件损坏后,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工人借助梯子来维修,在维修时容易发生跌落事故。根据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有待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运输的行车,通过升降机构和上料机构来实现轨道高度的调节和多次上料的目的,既方便人员维护清理又提高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率运输的行车,包括左导轨、右导轨、上料机构、左转动机构、右转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左、右导轨之间;所述左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左导轨上部,且左转动机构侧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右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右导轨上部,且所述右转动机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柱;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于右导轨上部,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主板、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以及电机一;所述电机一设置于主板下部的一侧,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设有轮毂一、轮毂二和轮毂三;所述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分别相对于轮毂一、轮毂二和轮毂三设置于主板下部;所述轮毂一、轮毂二和轮毂三均固定连接有绳索,每根所述绳索分别穿过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且穿过的下端设有挂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直接驱动右转动机构沿右导轨运动,同时由于右转动机构联动左转动机构,所以当右转动机构转动的时候带动左转动机构沿左导轨运动,这样便可以实现原料的前移运动;上料机构的原理为:当原料悬挂于挂钩后,电机一转动带动输出轴上的轮毂一、轮毂二和轮毂三转动,三根绳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轮毂一、轮毂二和轮毂三,三个轮毂同时转动,绳索穿过三个滑轮开始缠绕,原料开始离开地面,上升到一定高度,电机一停止;滑轮的间隔设置不仅可以实现一次性运输大量原料,也可以根据你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滑轮运输,实现原料相对横移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左、右导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收缩支架、油缸和底座;所述收缩支架为两组,所述两组收缩支架相对设置,且每组所述收缩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底座和支撑板;两组所述收缩支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连接杆,所述油缸分为两组,每组油缸数量为两个,每组所述油缸的底部和活塞杆均分别转动连接于相邻斜对角处的连接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油缸组进油,油缸的活塞向外顶出,由于收缩支架可以进行伸缩的原理,活塞杆顶出便可以使收缩支架伸展开来,使原来缩起的收缩支架变长,达到向上撑起的效果,保持油缸一直进油,整个收缩支架就会保持高度不变;当油缸出油时,油缸组的活塞杆退回,没有了油缸的支撑力,收缩支架便会下降,左、右轨道便会从高处下降,工作人员便于维护驱动机构,也便于对左右轨道进行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左转动机构包括左滚轮和左固定轴;所述左导轨的上部为凸字形结构;所述左滚轮的轮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卡接于左导轨上部的凸字形结构中,且左滚轮沿左导轨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左滚轮与左固定轴同轴连接;所述左固定轴固定连接于固定板;所述右转动机构包括与左滚轮结构相同的右滚轮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左侧的支撑柱中部与右滚轮同轴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导向轮;所述右导轨两侧的中部上端设有轮槽,所述导向轮滑动连接于轮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左转动机构和右转动机构联动起来,达到右转动机构轮带动左转动机构转动的目的,而导向轮的设置利于右滚轮与右导轨之间移动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二、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支撑柱上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电机二固定设置于连接板;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于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固定连接于旋转轴靠近内空心管的一端;所述主动轮皮带连接于从动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二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通过皮带联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旋转轴旋转,而旋转轴与右滚轮固定相连,最后实现右滚轮沿右导轨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左导轨;2、右导轨;21、轮槽;31、左滚轮;32、左固定轴;33、固定板;41、右滚轮;42、旋转轴;43、支撑柱;44、导向轮;46、连接板;51、电机二;52、主动轮;53、从动轮;61、主板;62、滑轮一;63、滑轮二;64、滑轮三;65、电机一;66、轮毂一;67、轮毂二;68、轮毂三;69、挂钩;71、支撑板;72、收缩支架;73、油缸;74、底座;7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率运输的行车,包括左导轨1、右导轨2、上料机构、左转动机构、右转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左、右导轨2之间;所述左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左导轨1上部,且左转动机构侧部设有固定板33;所述右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右导轨2上部,且所述右转动机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柱43;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于右导轨2上部。

如图2所示,左转动机构包括左滚轮31和左固定轴32;左滚轮31与左固定轴32同轴连接;左固定轴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33,左导轨1的上部为凸字形结构;左滚轮31的轮面设有凹槽,凹槽卡接于左导轨1上部的凸字形结构中,从而联动固定板33沿左导轨1长度方向移动;右转动机构包括与左滚轮31结构一样的右滚轮41和旋转轴42;旋转轴42穿过左侧的支撑柱43中部与右滚轮41同轴连接;右导轨2两侧的中部上端向内开设有轮槽21;每个支撑柱43的底部设有导向轮44;导向轮44滑动连接于轮槽21内。

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二51、主动轮52和从动轮53;电机二51设置于支撑柱43上方的连接板46上;电机二51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于主动轮52;从动轮53固定连接于旋转轴42靠近内空心管的一端;主动轮52皮带连接于从动轮53。

如图3所示,左导轨1处的固定板33和右导轨2处的支撑柱43之间固定连接的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主板61、滑轮一62、滑轮二63、滑轮三64以及电机一65;所述主板61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固定板33和左侧的支撑柱43;所述电机一65设置于主板61下部的一侧,所述电机一65的输出轴设有轮毂一66、轮毂二67和轮毂三68;所述滑轮一62、滑轮二63、滑轮三64分别相对于轮毂一66、轮毂二67和轮毂三68设置于主板61下部;所述轮毂一66、轮毂二67和轮毂三68均固定连接有绳索,每根所述绳索分别穿过滑轮一62、滑轮二63、滑轮三64,且穿过的下端设有挂钩69。

参见图1,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71、收缩支架72、油缸73和底座74;收缩支架72为两组,两组收缩支架72相对设置,且每组收缩支架7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底座74和支撑板71;两组收缩支架72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连接杆75,油缸73分为两组,每组油缸73数量为两个,每组油缸73的底部转动连接于一个连接杆75,油缸73的活塞杆转动连接于与上述连接杆75处于上下平面的对面的连接杆75。

升降机构的设置除了起到支撑左导轨1、右导轨2的作用,还可以调节左右导轨2离地的高度;升降机构为剪叉式升降平台,其型号为SJY0.3-8;其采用液压工作原理:叶片泵输出高压油通过一系列控制阀及管路进入油缸73下部,推动油缸73的活塞向上运动,收缩支架72展开,带动支撑板71举升;下降时,叶片泵停止,控制阀打开泄油回路,没有了油缸73活塞杆的支撑力,支撑板71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降,油缸73中的液压油被挤出泄油,左右轨道便会从高处降下,工作人员便可维护驱动机构,也便于对左右轨道进行清理。升降机构中的每个油缸73一直保持进油状态,油缸73的活塞杆向外顶出,利用收缩支架72可以进行伸缩的原理,活塞杆顶出便可以使收缩支架72伸展开来,使原来缩起的收缩支架72在高度上变长,达到向上撑起的效果,使整个收缩支架72保持高度不变。首先当原料悬挂于挂钩69后,电机一65转动带动输出轴上的轮毂一66、轮毂二67和轮毂三68转动,三根绳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轮毂一66、轮毂二67和轮毂三68,三个轮毂同时转动,绳索穿过三个滑轮开始缠绕,原料开始离开地面,上升到一定高度,电机一65停止;值得注意的是三个滑轮不一定全部悬挂原料,当空余的滑轮不进行运输时,电机一65的转动带动对应滑轮上的绳索上升时也不会出现绳索从滑轮上掉落的问题;滑轮的间隔设置不仅可以实现一次性运输大量原料,也可以根据你的需求选择不同位置的滑轮运输,达到原料相对横移的效果。其次驱动机构开始动作,电机二51转动带动主动轮52转动,从而通过皮带联动从动轮53转动,从动轮53带动旋转轴42旋转,而旋转轴42与右滚轮41固定相连,便可以带动右滚轮41沿右导轨2转动;左转动机构和右转动机构之间以上料机构为中间带连接在一起,由此,右转动机构的转动运行可以联动左转动机构中的左滚轮31沿左导轨1运行,实现原料的前后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