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对重后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397发布日期:2019-03-02 03:09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机房对重后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更具体地说一种无机房对重后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梯行业中,为了减小曳引机的输出功率与力矩,通常在轿厢架或者对重架上部设置反绳轮,并使曳引绳绕过反绳轮来增加曳引比。而对于顶层高度较小的无机房电梯而言,无法满足安装要求,为此,工厂会将反绳轮安装在轿厢底部来降低对顶层高度的要求,例如申请号为CN201420188452.2专利公布了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及曳引机设于轿厢后侧,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该电梯,反绳轮安装在轿厢底部,虽然解决了顶层空间的安装问题,但是,该电梯,导向轮组布置不合理,钢丝绳的涨紧力较小,电梯运行不稳定,舒适感较低,市场竞争力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机房对重后置结构,不仅解决了无机房电梯顶层安装空间过小的问题,同时导向轮组分布合理,钢丝绳涨紧效果较好,使电梯运行稳定,舒适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机房对重后置结构,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及曳引机设于轿厢后侧,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的对重轮、与曳引机相对应的曳引轮、用于牵引轿厢的轿底轮组、后导向轮组,所述滑轮组还包括具有涨紧功能的侧导向轮组,所述对重轮、曳引轮及后导向轮组设于轿厢后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所述侧导向轮组设于轿厢左、右任一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所述轿底轮组设于轿厢底部;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对重轮、曳引轮、后导向轮组、侧导向轮组、轿底轮组、轿厢侧绳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向轮组包括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第一侧导向轮、第二侧导向轮、第三侧导向轮,所述第一侧导向轮与第二侧导向轮位于同一井道高度位置,所述第三侧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一侧导向轮与第二侧导向轮中心轴连线的中垂线上且所述第三侧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一侧导向轮以及第二侧导向轮的下方,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侧导向轮、第三侧导向轮以及第二侧导向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轿底轮组设置于轿底,钢丝绳绕过轿底轮组,解决了无机房顶层空间的安装问题,同时,侧导向轮组进行了特殊的设置,分布合理,其具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侧导向轮、第三侧导向轮以及第二侧导向轮,钢丝绳绕过第一侧导向轮、第三侧导向轮以及第二侧导向轮,使钢丝绳具有较好的涨紧状态,从而使得电梯运行更加稳定,舒适性强。

优选的,所述侧导向轮组还包括第二涨紧机构;所述第二涨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井道壁上的安装块、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两侧的一对涨紧轮机构;所述涨紧轮机构包括第一涨紧轮以及设在所述第一涨紧轮下方的第二涨紧轮。该设置,进一步保证钢丝绳的涨紧效果,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与第一侧导向轮的包角大于180°,所述钢丝绳与第三侧导向轮的包角大于180°。该设置,较大的包角能够进一步提高钢丝绳的涨紧效果,保证电梯的运行稳定性以及舒适性。

由于电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钢丝绳会被较小地拉长,会使得钢丝绳的涨紧效果变差,为进一步保证钢丝绳的涨紧效果,优选的,所述安装块包括块体、设在所述块体中的安装腔、和所述安装腔相通的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安装腔两侧的且随远离所述安装腔而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滑动槽、和所述安装腔相通的并向上延伸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中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一涨紧轮的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槽中设置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二滑动槽的滑动压杆,所述滑动压杆上固定设置有配重块。本设置,滑动压杆配合配重块的作用,使得安装腔中的空气得到压缩,并作用到与安装腔相通的第一滑动槽中滑动杆上,滑动杆滑动并作用到钢丝绳上,使钢丝绳涨紧,当钢丝绳变长变松时,滑动杆在滑动压杆以及配重块的作用下进一步滑出,继续对钢丝绳进行涨紧。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中设置安装板,所述滑动杆通过连接弹簧和所述安装板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滑动杆运动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滑动槽上的限位滑槽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杆上的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的滑块。该设置,防止滑动杆滑出第一滑动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不仅解决了无机房电梯顶层安装空间过小的问题,同时导向轮组分布合理,钢丝绳涨紧效果较好,电梯运行稳定,舒适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机房对重后置电梯的运动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机房对重后置电梯的俯视图;

图3是侧导向轮组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是第二涨紧机构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无机房对重后置结构,包括对重装置6、曳引机、轿厢7、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6及曳引机设于轿厢7后侧,所述对重装置6与轿厢7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6的对重轮2、与曳引机相对应的曳引轮1、用于牵引轿厢7的轿底轮组5、后导向轮组3,所述滑轮组还包括具有涨紧功能的侧导向轮组4,所述对重轮2、曳引轮1及后导向轮组3设于轿厢7后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所述侧导向轮组4设于轿厢7左、右任一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所述轿底轮组5设于轿厢7底部;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对重轮2、曳引轮1、后导向轮组3、侧导向轮组4、轿底轮组5、轿厢侧绳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向轮组4包括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第一侧导向轮41、第二侧导向轮42、第三侧导向轮43,所述第一侧导向轮41与第二侧导向轮42位于同一井道高度位置,所述第三侧导向轮43位于所述第一侧导向轮41与第二侧导向轮42中心轴连线的中垂线上且所述第三侧导向轮43位于所述第一侧导向轮41以及第二侧导向轮42的下方,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侧导向轮41、第三侧导向轮43以及第二侧导向轮42。

相对于现有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轿底轮组5设置于轿底,钢丝绳绕过轿底轮组5,解决了无机房顶层空间的安装问题,同时,侧导向轮组4进行了特殊的设置,其具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侧导向轮41、第三侧导向轮43以及第二侧导向轮42,钢丝绳绕过第一侧导向轮41、第三侧导向轮43以及第二侧导向轮42,钢丝绳具有较好的涨紧状态,使电梯运行稳定,舒适性强。

如图3-4所示,优选的,所述侧导向轮组4还包括第二涨紧机构44;所述第二涨紧机构44包括固定设置于井道壁上的安装块441、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块441两侧的一对涨紧轮机构442;所述涨紧轮机构442包括第一涨紧轮4421以及设在所述第一涨紧轮4421下方的第二涨紧轮4422。该设置,进一步保证钢丝绳的涨紧效果,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与第一侧导向轮41的包角大于180°,所述钢丝绳与第三侧导向轮43的包角大于180°。该设置,较大的包角能够进一步提高钢丝绳的涨紧效果,保证电梯的运行稳定性以及舒适性。

由于电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钢丝绳会被较小地拉长,会使得钢丝绳的涨紧效果变差,为进一步保证钢丝绳的涨紧效果,优选的,所述安装块441包括块体4411、设在所述块体4411中的安装腔4412、和所述安装腔4412相通的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安装腔4412两侧的且随远离所述安装腔4412而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滑动槽4413、和所述安装腔4412相通的并向上延伸的第二滑动槽4414;所述第一滑动槽4413中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一涨紧轮4421的滑动杆4415,所述第二滑动槽4414中设置有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二滑动槽4414的滑动压杆4418,所述滑动压杆4418上固定设置有配重块4419。本设置,滑动压杆4418配合配重块4419的作用,使得安装腔4412中的空气得到压缩,并作用到与安装腔4412相通的第一滑动槽4413中滑动杆4415上,滑动杆4415滑动并作用到钢丝绳上,使钢丝绳涨紧,当钢丝绳变长变松时,滑动杆4415在滑动压杆4418以及配重块4419的作用下进一步滑出,继续对钢丝绳进行涨紧。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4412中设置安装板4416,所述滑动杆4415通过连接弹簧4417和所述安装板4416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滑动杆4415运动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滑动槽4413上的限位滑槽443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杆4415上的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4413中的滑块444。该设置,防止滑动杆4415滑出第一滑动槽4413。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