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机出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077发布日期:2019-04-16 23:3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型机出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型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定型机出布装置。



背景技术:

定型机包括进布装置、浸轧装置、超喂装置、拉幅装置、烘箱装置、收布装置,布料通过烘箱装置中的烘箱内时,由于烘箱里面的热交换器会使空气温度升高,形成热空气,对布料进熨烫,使布料变得平坦,无褶皱,然后用收布装置将布收集,方便布料的转移。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定型机收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收布装置包括安装在定型机烘箱的出料端的机架1、第一传送辊21、第二传送辊22和第二电机24。第二传送辊22转动连接在机架靠近烘箱的一端,第一传送辊21转动连接在机架远离烘箱的一端,第二电机24设置在机架1上,且输出轴与第一传送辊21连接;布料从定型机烘箱的出料端通过第二传送辊22进入机架1,然后传送到第一传送辊21将布料输出,使布料落下,实现对布料的收集。

但是,布在第二传送辊传送到第一传送辊上的时候,布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辊的轴线没有垂直的时候,布会在传送的时候朝靠近机架方向传送,布就会卡在第一传送辊与机架之间,就需要工作人员将机器停下,将卡住的布拿出,再重新运转机器,这样很浪费时间,降低了定型机出布装置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型机出布装置,设置的导向机构,限定布在机架上的传送范围,防止布卡在传送辊与机架之间,避免浪费时间将布拿出,提高定型机出布装置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型机出布装置,包括机架和传送辊组件,所述传送辊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杆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一导向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轴线平行;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套和连接杆,所述限位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杆上;所述第一导向杆上所述限位套与所述第二导向杆上所述限位套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从定型机烘箱的出料端通过传送辊组件进入机架,然后绕过第一导向杆限位套之间,然后穿过连接杆之间的空隙,再绕过第二导向杆限位套之间,最后在机架上将布输出。设置的导向机构,限定布在机架上的传送范围,防止布卡在传送辊组件与机架之间,避免浪费时间将布拿出,提高定型机出布装置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主杆、副杆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且另外一端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副杆的一端滑移连接在所述凹槽内,且另外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副杆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主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副杆在凹槽内滑移,使连接杆的位置移动,带动限位套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移动,使导向机构能够导向不同宽度的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齿轮条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主杆的侧壁上,且输出轴穿过所述机架的侧壁;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键连接;所述齿轮条设置在所述副杆沿其长度方向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然后带动齿轮条移动,使副杆在凹槽内移动,调整连接杆的位置;设置齿轮与齿轮条啮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调整副杆在凹槽内的位置,还可以将副杆在主杆内实现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辊、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冷却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冷却辊内部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另外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经过定型机的烘箱后布料的温度会变高,这时的布料因为温度很高,收集布料的操作不方便,而且布料容易损坏;设置对布料进行降温的冷却装置,冷水通过冷水进水管流进冷却辊的冷却通道中,然后再从冷却通道由出水管流出,冷水的流进使冷却辊的温度降低,冷水降温的冷却辊就可以对与冷却辊接触的布料进行降温,对收集的布料有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辊上套设有抵紧冷却辊的防滑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防滑套可以使得冷却辊与布接触时摩擦力变大,保证布料不容易打滑,从而保证布料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辊组件包括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传送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靠近烘箱的一端;所述第一传送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远离所述第二传送辊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传送辊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从定型机烘箱的出料端通过第二传送辊进入机架,然后穿过两个冷却辊之间的空隙,然后绕过第一导向杆两个限位套之间,然后穿过连接杆之间的空隙,再绕过第二导向杆两个限位套之间,最后在第一传送辊上将布输出;设置的第二电机带动第一传送辊转动,使布能够在机架上传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出布机构,所述出布机构包括两个侧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动力机构,两个所述侧板铰接在机架的两端,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摆布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在卷绕第一传导辊之后,穿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摆布口;动力机构带动侧板运动,然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会跟着运动,同时带动布摆动,使布在下落的时候就会出现往复折叠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凸轮、第二驱动组件和摇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与第二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摇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侧板上,且另外一端铰接在所述凸轮上且铰接点偏离凸轮的转动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凸轮做圆周运动,铰接在凸轮上的摇杆就会做往复运动,侧板就会做往复摇摆运动,布在下落的时候就会出现往复折叠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连接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齿轮键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套接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凸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电机输出轴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就会转动,两个凸轮就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摇杆做往复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设置的导向机构,限定布在机架上的传送范围,防止布卡在传送辊组件与机架之间,避免浪费时间将布拿出,提高定型机出布装置的效率;

2、设置的调节组件能够根据布的宽度来调节限位套在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的位置;使导向机构能够导向不同宽度的布;

3、设置齿轮与齿轮条啮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调整副杆在凹槽内的位置,还可以将副杆在主杆内实现定位;

4、设置对布料进行降温的冷却装置,冷水通过冷水进水管流进冷却辊的冷却通道中,然后再从冷却通道由出水管流出,冷水的流进使冷却辊的温度降低,冷水降温的冷却辊就可以对与冷却辊接触的布料进行降温,对收集的布料有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定型机出布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型机出布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体现传送辊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机架;2、传送辊组件;21、第一传送辊;22、第二传送辊;23、第三传送辊;24、第二电机;3、导向机构;31、第一导向杆;32、第二导向杆;4、限位组件;41、限位套;42、连接杆;5、调节组件;51、主杆;511、凹槽;52、副杆;6、第一驱动组件;61、第一齿轮;62、齿轮条;63、第一电机;7、冷却机构;71、冷却辊;72、进水管;73、出水管;8、出布机构;81、侧板;82、第一挡板;83、第二挡板;84、摆布口;9、动力机构;91、凸轮;92、第二驱动组件;921、连接轴;922、第二齿轮;923、第三齿轮;924、第三电机;93、摇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定型机出布装置,包括机架1、传送辊组件2、导向机构3、冷却机构7和出布机构8。传送辊组件2设置在机架1上。导向机构3设置在机架1上。冷却机构7设置在机架1上。出布机构8设置在机架1上。

如图3所示,传送辊组件2包括第一传送辊21、第二传送辊22、第三传送辊23和第二电机24。第二传送辊22转动连接在机架1的一端。第一传送辊21转动连接在机架1远离第二传送辊22的一端;第一传送辊21的轴线与第二传送辊22的轴线平行。第二电机24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参考图2),且输出轴与第一传送辊21连接。第三传送辊23转动连接在机架1靠近第一传送辊21的一端,且位于第一传送辊21与第二传送辊22之间;第三传送辊23的轴线与第一传送辊21的轴线平行。

如图2所示,冷却机构7包括冷却辊71、进水管72和出水管73。冷却辊71设置有两个,两个冷却辊71上均套设有防滑套;两个冷却辊71均转动连接在机架1靠近第二传送辊22的一端,且位于第二传送辊22与第三传送辊23之间,两个冷却辊71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且转动方向相反;冷却辊71内部开设有冷却通道。进水管72连接在机架1的一侧,且与冷却通道连通。出水管73连接在机架1远离进水管72的一侧,且与冷却管道连通。

导向机构3包括第一导向杆31、第二导向杆32和限位组件4。第一导向杆31固定在机架1靠近冷却辊71的一端,且位于冷却辊71与第三传送辊23之间(参考图3)。第二导向杆32固定在机架1靠近第三传送辊23的一端,且位于第一导向杆31与第三传送辊23之间(参考图3)。

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套41、连接杆42和调节组件5。

调节组件5包括主杆51、副杆52和第一驱动组件6。主杆51的一端固定在机架1的内壁上,且另外一端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凹槽511。副杆52的一端滑移连接在凹槽511内,且另外一端与连接杆42固定连接。

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齿轮61、齿轮条62和第一电机63。第一电机63固定在主杆51远离机架1的一端,且输出轴穿过主杆51的侧壁位于凹槽511内。第一齿轮61位于凹槽511内,且与第一电机63的输出轴键连接。齿轮条62设置在副杆52沿其长度方向上,且与副杆52一体设置,齿轮条62与第一齿轮61啮合。

如图2所示,连接杆4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41,连接杆42一端的限位套41套设在第一导向杆31上,且连接杆42另外一端的限位套41套设在第二导向杆32上。

出布机构8包括侧板81、第一挡板82、第二挡板83和动力机构9。侧板81有两个,侧板81横截面积呈菱形,侧板81铰接在机架1上。第一挡板82横截面呈长方形,第一挡板8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81靠近机架1的一端。第二挡板83横截面呈长方形,第二挡板8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81远离机架1的一端。第一挡板82下端和第二挡板83下端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摆布口84。

动力机构9有两个,动力机构9包括凸轮91、第二驱动组件92和摇杆93。凸轮91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摇杆93的一端铰接在凸轮91上且偏离凸轮91的转动中心,且另外一端铰接在侧板81上。第二驱动组件92包括连接轴921、第二齿轮922、第三齿轮923和第三电机924。连接轴921的两端穿过机架1分别与两个凸轮91的转动中心固定连接。第三齿轮923套设在连接轴921上。第三电机924固定连接在机架1的侧壁上。第二齿轮922与第三电机924的输出轴键连接,第二齿轮922与第三齿轮923啮合。

具体实施过程:先启动第一电机63,带动第一齿轮61转动,使齿轮条62移动,实现副杆52在凹槽511内移动,使连接杆42移动,带动限位套41在第一导向杆31与第二导向杆32上移动。根据布的宽度调节好两个连接杆42之间的距离;然后关闭第一电机63。

布从定型机烘箱的出料端通过第二传送辊22进入机架1,然后穿过两个冷却辊71之间的空隙,与防滑套抵触;然后绕过第一导向杆31两个限位套41之间,然后穿过两个连接杆42之间的空隙,再绕过第二导向杆32两个限位套41之间,再绕在第三传送辊23上,再卷绕第一传送辊21,然后穿过摆布口84。

启动第二电机24,使第一传送辊21转动,使布在机架1内传送。

启动第三电机924,输出轴带动第二齿轮922转动,第三齿轮923就会跟着转动,连接轴921转动,最终两个凸轮91就会转动,摇杆93就会做往复运动,侧板81做往复运动。布在落下的时候就会往复折叠。

设置的导向机构3,限定布在机架1上的传送范围,防止布卡在传送辊组件2与机架1之间,避免浪费时间将布拿出,提高定型机出布装置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