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式电梯井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9804发布日期:2019-04-05 22:00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积木式电梯井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积木式电梯井道,应用在民房增设电梯上。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梯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电梯设备不再是高层建筑的专属。近些年低矮的老旧房屋数量的增加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的趋势使得旧屋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旺盛。旧屋未预留电梯设备的井道,传统的加装电梯方法均是在原有建筑外层增设钢结构井道,然后再安装电梯设备。最初的具体做法是直接在楼体外壁上先搭建电梯井道框架,之后再在框架外部装上玻璃或铝板等外围墙板形成电梯井道。其存在着工序繁琐、安装难度大等缺点。

为克服上述问题,如图1-3,现有市场上出现了改进过的电梯井道(积木式电梯井道),其将整个电梯井道模块化,即将电梯井道分为多个标准节1’,预先将每个标准节1’装配成型后,再将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和拼接。每个标准节1’为长方体,每个标准节1’包括四根等长的立柱4’、多根横梁5’和多块外围墙板’,立柱4’和横梁5’相互连接形成井道框架,外围墙板’围设在框架外围且与立柱4’或横梁5’固定连接,四根立柱4’分别竖直设置在四角处且相互平行,横梁5’包括四根底部横梁5’、四根顶部横梁5’和多根中部横梁5’,每根底部横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两相邻立柱4’的底端部,每根顶部横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两相邻立柱4’的顶端部,四根底部横梁5’和四根顶部横梁5’分别在一个平面上,立柱4’端部均没有伸出该两平面,中部横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立柱4’的中部且分别与该两立柱4’相垂直。拼接标准节1’之前,在底部标准节1’外围墙板’上部预先注胶,形成胶水层8’,然后再通过吊装设备,将新的标准节1’与底部标准节1’进行对齐拼接。一段标准节1’的重量几乎都在2吨以上,标准节间的高精度拼接需要频繁的移动、对孔等动作,会导致预先加注的胶体被剐蹭得不均匀,出现局部胶体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导致无法真正达到外围墙板’防水的作用,影响到电梯井道的质量。另外,该电梯井道外围墙板’封闭,导致在拼装过程中,很多部位高强螺栓无法施拧,或者无法采用高强度螺栓专用扳手,扭矩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其采用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多是在圈梁位置(即两个标准节1’的接合位置),即圈梁位置出的横梁5’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7’,配合其用高强度螺栓将上标准节1’的底部横梁5’与下标准节1’的顶部横梁5’锁在一起,而非用高强度螺栓将相邻标准节1’的立柱4’锁在一起。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柱子作为主要受力结构,其用螺栓进行强度连接的结构是不可替代的。用横梁5’连接代替柱子连接的缺点是使得电梯井道整体的抗震性、抗风性差。

因此提供一种工期短、方便安装、工序简单且牢固度好、安全性高、井道防水性佳的积木式电梯井道己成为当务之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电梯井道虽然采用标准节的模块化生产及拼接而成,其需要频繁的移动、对孔,且其通过横梁进行固定连接,存在着井道漏水、抗震性和防风性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积木式电梯井道,其将现有立柱上端和/或下端露置于预先装配好的标准节的上方或下方形成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通过相邻两节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替代现有通过横梁的连接,具有工期短、方便安装、工序简单、牢固度好、安全性高、井道防水性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积木式电梯井道,由多个标准节自下而上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多个标准节包括一个底部标准节、一个顶部标准节和多个中部标准节,底部标准节、顶部标准节和中部标准节均为长方体,每个底部标准节、顶部标准节和中部标准节均包括四根等长的立柱、多根横梁和多块外围墙板,立柱和横梁相互连接形成标准节框架,外围墙板围设固定在该标准节框架外围形成标准节;每节标准节的四根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四角处且相互平行,每节标准节的横梁包括四根底部横梁、四根顶部横梁和多根中部横梁,相邻两根立柱的底端部由一根底部横梁相连接且该底部横梁与该两立柱均垂直,相邻两根立柱的顶端部由一根顶部横梁相连接且该顶部横梁与该两立柱均垂直,各中部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立柱的中部;

所述底部标准节和中部标准节的每根立柱上端部均高出顶部横梁一段形成第一连接部,中部标准节和顶部标准节的每根立柱下端部均长出底部横梁一段形成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有多个螺栓孔,相邻两节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连接片、高强螺栓与螺栓孔的配合进行连接;

所述外围墙板包括多块先装外围墙板和多块后装外围墙板,各先装外围墙板分别围设在位于各节中部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位于底部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以下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以及位于顶部标准节的第二连接部以上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并且各先装外围墙板与其内侧的立柱或横梁固定连接;各后装外围墙板分别围设在相邻两节标准节之间相互连接好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外围且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各先装外围墙板的相邻接缝之间、各后装外围墙板的相邻接缝之间以及各先装外围墙板与后装外围墙板的相邻接缝之间均设有用于密封防水的胶水层。

本申请的积木式电梯井道将现有的标准节最顶部和/或最底部外围墙板的长度进行了缩短,以在标准节顶部和/或底部露出立柱端部,上下标准节拼接时无需频繁移动、对孔,不仅能快速对齐,而且其克服了传统两标准节间通过横梁连接导致的承重不均匀、牢固性不好导致电梯井道抗震性、防风性差的缺点,改为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来拼接标准节,提升了整体电梯井道的抗震性和防风性。另外,其采用标准节拼接后再在标准节之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外围安装后装外围墙板并注胶的做法替代现有标准节间预先注胶再行拼接的做法,避免了现有电梯井道标准节拼接时移动、对孔导致的胶水被剐蹭导致的井道漏水问题,使得积木式电梯井道防水性好。外围墙板可以为玻璃、铝板等保温材料。

所述立柱为工字钢、H型钢或方管,所述横梁为方管或槽钢。

上述优选的材料易得且连接方便。

每根中部横梁均与立柱相垂直。

该优选结构使得标准节框架稳定性更好。

上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生产标准节:

①搭建标准节框架:将底部横梁、顶部横梁和中部横梁分别与立柱相连接搭建出一个底部标准节框架、一个顶部标准节框架和多个中部标准节框架;

②封闭标准节框架,形成标准节:将先装外围墙板分别围设在位于各节中部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位于底部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以下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以及位于顶部标准节的第二连接部以上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并且各先装外围墙板与其内侧的立柱或横梁固定连接,形成底部标准节、顶部标准节和中部标准节;

③标准节的防水处理:在各先装外围墙板的相邻接缝之间注胶以形成胶水层对标准节起到密封防水作用;

2)标准节的吊装拼接:

先将底部标准节吊装到位,通过连接构建连接建筑物外墙并固定,再将一个中部标准节吊装叠放至该底部标准节顶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的螺栓孔与连接片及高强螺栓的配合将底部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与中部标准节的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之后再在该中部标准节上方依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叠放连接多个中部标准节;最后在位于顶部的中部标准节的上方叠放上顶部标准节,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的螺栓孔与连接片及高强螺栓的配合将该位于顶部的中部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与顶部标准节的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初步形成电梯井道;

3)后装外围墙板的安装:将各后装外围墙板分别围设固定在相邻两节标准节之间相互连接好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外围,封闭电梯井道;

4)电梯井道的防水处理:在各后装外围墙板的相邻接缝之间以及各先装外围墙板与后装外围墙板的相邻接缝之间注胶以形成胶水层对电梯井道起到密封防水作用。

本申请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安装方法改进了标准节的吊装拼接方式,由通过横梁连接改为通过立柱延长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使得电梯井道的牢固度、抗震性、防风性更佳;另外将外围墙板间的注胶封闭放到工序的最后,避免了传统预先注胶在标准节拼接时容易被剐蹭导致电梯井道漏水问题的发生,提升了积木式电梯井道的防水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的积木式电梯井道采用立柱延长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提升了电梯井道的牢固度、抗震性、防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积木式电梯井道标准节的正视图;

图2是现有积木式电梯井道标准节的俯视图;

图3是现有积木式电梯井道相邻两节标准节的拼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底部标准节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顶部标准节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中部标准节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底部标准节的仰视图/顶部标准节的俯视图/中部标准节的仰视图或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拼接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拼接示意图二。

标号说明:

底部标准节1、中部标准节2、顶部标准节3、立柱4、横梁5、螺栓孔7、胶水层8、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先装外围墙板-1、后装外围墙板-2、标准节1’、立柱4’、横梁5’、外围墙板’、螺栓孔7’、胶水层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4-9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4-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积木式电梯井道,由多个标准节自下而上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多个标准节包括一个底部标准节1、一个顶部标准节3和多个中部标准节2,底部标准节1、顶部标准节3和中部标准节2均为长方体,每个底部标准节1、顶部标准节3和中部标准节2均包括四根等长的立柱4、多根横梁5和多块外围墙板,立柱4和横梁5相互连接形成标准节框架,外围墙板围设固定在该标准节框架外围形成标准节;每节标准节的四根立柱4分别竖直设置在四角处且相互平行,每节标准节的横梁5包括四根底部横梁、四根顶部横梁和多根中部横梁,相邻两根立柱4的底端部由一根底部横梁相连接且该底部横梁与该两立柱4均垂直,相邻两根立柱4的顶端部由一根顶部横梁相连接且该顶部横梁与该两立柱4均垂直,各中部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立柱4的中部;

所述底部标准节1和中部标准节2的每根立柱4上端部均高出顶部横梁一段形成第一连接部4-1,中部标准节2和顶部标准节3的每根立柱4下端部均长出底部横梁一段形成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上均设有多个螺栓孔7,相邻两节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通过连接片、高强螺栓与螺栓孔7的配合进行连接;

所述外围墙板包括多块先装外围墙板6-1和多块后装外围墙板6-2,各先装外围墙板6-1分别围设在位于各节中部标准节2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位于底部标准节1的第一连接部4-1以下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以及位于顶部标准节3的第二连接部4-2以上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并且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其内侧的立柱4或横梁5固定连接;各后装外围墙板6-2分别围设在相邻两节标准节之间相互连接好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外围且与第一连接部4-1或第二连接部4-2固定连接,各先装外围墙板6-1的相邻接缝之间、各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以及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均设有用于密封防水的胶水层8。

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生产标准节:

①搭建标准节框架:将底部横梁、顶部横梁和中部横梁分别与立柱4相连接搭建出一个底部标准节1框架、一个顶部标准节3框架和多个中部标准节2框架;

②封闭标准节框架,形成标准节:将先装外围墙板6-1分别围设在位于各节中部标准节2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位于底部标准节1的第一连接部4-1以下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以及位于顶部标准节3的第二连接部4-2以上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并且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其内侧的立柱4或横梁5固定连接,形成底部标准节1、顶部标准节3和中部标准节2;

③标准节的防水处理:在各先装外围墙板6-1的相邻接缝之间注胶以形成胶水层8对标准节起到密封防水作用;

2)标准节的吊装拼接:

先将底部标准节1吊装到位,通过连接构建连接建筑物外墙并固定,再将一个中部标准节2吊装叠放至该底部标准节1顶部,通过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上的螺栓孔7与连接片及高强螺栓的配合将底部标准节1的第一连接部4-1与中部标准节2的第二连接部4-2进行连接;之后再在该中部标准节2上方依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叠放连接多个中部标准节2;最后在位于顶部的中部标准节2的上方叠放上顶部标准节3,通过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上的螺栓孔7与连接片及高强螺栓的配合将该位于顶部的中部标准节2的第一连接部4-1与顶部标准节3的第二连接部4-2进行连接;

初步形成电梯井道;

3)后装外围墙板6-2的安装:将各后装外围墙板6-2分别围设固定在相邻两节标准节之间相互连接好的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的外围,封闭电梯井道;

4)电梯井道的防水处理:在各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以及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注胶以形成胶水层8对电梯井道起到密封防水作用。

实施例2

如图4-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积木式电梯井道,由多个标准节自下而上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多个标准节包括一个底部标准节1、一个顶部标准节3和多个中部标准节2,底部标准节1、顶部标准节3和中部标准节2均为长方体,每个底部标准节1、顶部标准节3和中部标准节2均包括四根等长的立柱4、多根横梁5和多块外围墙板,立柱4和横梁5相互连接形成标准节框架,外围墙板围设固定在该标准节框架外围形成标准节;每节标准节的四根立柱4分别竖直设置在四角处且相互平行,每节标准节的横梁5包括四根底部横梁、四根顶部横梁和多根中部横梁,相邻两根立柱4的底端部由一根底部横梁相连接且该底部横梁与该两立柱4均垂直,相邻两根立柱4的顶端部由一根顶部横梁相连接且该顶部横梁与该两立柱4均垂直,各中部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立柱4的中部;

所述底部标准节1和中部标准节2的每根立柱4上端部均高出顶部横梁一段形成第一连接部4-1,中部标准节2和顶部标准节3的每根立柱4下端部均长出底部横梁一段形成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上均设有多个螺栓孔7,相邻两节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通过连接片、高强螺栓与螺栓孔7的配合进行连接;

所述外围墙板包括多块先装外围墙板6-1和多块后装外围墙板6-2,各先装外围墙板6-1分别围设在位于各节中部标准节2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位于底部标准节1的第一连接部4-1以下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以及位于顶部标准节3的第二连接部4-2以上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并且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其内侧的立柱4或横梁5固定连接;各后装外围墙板6-2分别围设在相邻两节标准节之间相互连接好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外围且与第一连接部4-1或第二连接部4-2固定连接,各先装外围墙板6-1的相邻接缝之间、各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以及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均设有用于密封防水的胶水层8。

所述立柱4为工字钢、H型钢或方管,所述横梁5为方管或槽钢。

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生产标准节:

①搭建标准节框架:将底部横梁、顶部横梁和中部横梁分别与立柱4相连接搭建出一个底部标准节1框架、一个顶部标准节3框架和多个中部标准节2框架;

②封闭标准节框架,形成标准节:将先装外围墙板6-1分别围设在位于各节中部标准节2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位于底部标准节1的第一连接部4-1以下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以及位于顶部标准节3的第二连接部4-2以上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并且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其内侧的立柱4或横梁5固定连接,形成底部标准节1、顶部标准节3和中部标准节2;

③标准节的防水处理:在各先装外围墙板6-1的相邻接缝之间注胶以形成胶水层8对标准节起到密封防水作用;

2)标准节的吊装拼接:

先将底部标准节1吊装到位,通过连接构建连接建筑物外墙并固定,再将一个中部标准节2吊装叠放至该底部标准节1顶部,通过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上的螺栓孔7与连接片及高强螺栓的配合将底部标准节1的第一连接部4-1与中部标准节2的第二连接部4-2进行连接;之后再在该中部标准节2上方依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叠放连接多个中部标准节2;最后在位于顶部的中部标准节2的上方叠放上顶部标准节3,通过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上的螺栓孔7与连接片及高强螺栓的配合将该位于顶部的中部标准节2的第一连接部4-1与顶部标准节3的第二连接部4-2进行连接;

初步形成电梯井道;

3)后装外围墙板6-2的安装:将各后装外围墙板6-2分别围设固定在相邻两节标准节之间相互连接好的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的外围,封闭电梯井道;

4)电梯井道的防水处理:在各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以及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注胶以形成胶水层8对电梯井道起到密封防水作用。

实施例3

如图4-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积木式电梯井道,由多个标准节自下而上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多个标准节包括一个底部标准节1、一个顶部标准节3和多个中部标准节2,底部标准节1、顶部标准节3和中部标准节2均为长方体,每个底部标准节1、顶部标准节3和中部标准节2均包括四根等长的立柱4、多根横梁5和多块外围墙板,立柱4和横梁5相互连接形成标准节框架,外围墙板围设固定在该标准节框架外围形成标准节;每节标准节的四根立柱4分别竖直设置在四角处且相互平行,每节标准节的横梁5包括四根底部横梁、四根顶部横梁和多根中部横梁,相邻两根立柱4的底端部由一根底部横梁相连接且该底部横梁与该两立柱4均垂直,相邻两根立柱4的顶端部由一根顶部横梁相连接且该顶部横梁与该两立柱4均垂直,各中部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立柱4的中部;

所述底部标准节1和中部标准节2的每根立柱4上端部均高出顶部横梁一段形成第一连接部4-1,中部标准节2和顶部标准节3的每根立柱4下端部均长出底部横梁一段形成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上均设有多个螺栓孔7,相邻两节标准节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通过连接片、高强螺栓与螺栓孔7的配合进行连接;

所述外围墙板包括多块先装外围墙板6-1和多块后装外围墙板6-2,各先装外围墙板6-1分别围设在位于各节中部标准节2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位于底部标准节1的第一连接部4-1以下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以及位于顶部标准节3的第二连接部4-2以上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并且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其内侧的立柱4或横梁5固定连接;各后装外围墙板6-2分别围设在相邻两节标准节之间相互连接好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外围且与第一连接部4-1或第二连接部4-2固定连接,各先装外围墙板6-1的相邻接缝之间、各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以及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均设有用于密封防水的胶水层8。

所述立柱4为工字钢、H型钢或方管,所述横梁5为方管或槽钢。

每根中部横梁均与立柱4相垂直。

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生产标准节:

①搭建标准节框架:将底部横梁、顶部横梁和中部横梁分别与立柱4相连接搭建出一个底部标准节1框架、一个顶部标准节3框架和多个中部标准节2框架;

②封闭标准节框架,形成标准节:将先装外围墙板6-1分别围设在位于各节中部标准节2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位于底部标准节1的第一连接部4-1以下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以及位于顶部标准节3的第二连接部4-2以上部位的标准节框架外围,并且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其内侧的立柱4或横梁5固定连接,形成底部标准节1、顶部标准节3和中部标准节2;

③标准节的防水处理:在各先装外围墙板6-1的相邻接缝之间注胶以形成胶水层8对标准节起到密封防水作用;

2)标准节的吊装拼接:

先将底部标准节1吊装到位,通过连接构建连接建筑物外墙并固定,再将一个中部标准节2吊装叠放至该底部标准节1顶部,通过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上的螺栓孔7与连接片及高强螺栓的配合将底部标准节1的第一连接部4-1与中部标准节2的第二连接部4-2进行连接;之后再在该中部标准节2上方依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叠放连接多个中部标准节2;最后在位于顶部的中部标准节2的上方叠放上顶部标准节3,通过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上的螺栓孔7与连接片及高强螺栓的配合将该位于顶部的中部标准节2的第一连接部4-1与顶部标准节3的第二连接部4-2进行连接;

初步形成电梯井道;

3)后装外围墙板6-2的安装:将各后装外围墙板6-2分别围设固定在相邻两节标准节之间相互连接好的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的外围,封闭电梯井道;

4)电梯井道的防水处理:在各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以及各先装外围墙板6-1与后装外围墙板6-2的相邻接缝之间注胶以形成胶水层8对电梯井道起到密封防水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式电梯井道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