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梯上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9640发布日期:2019-03-30 07:50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电梯上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装部件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家用电梯上梁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的机械结构包括轿厢和轿厢架,轿厢时形成用来装载乘客或货物的封闭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板、轿厢壁和轿顶板组成。轿厢架是承重结构件,是一个框形金属架,由上梁、下梁、立梁和拉条(拉杆)组成,框架的材质选用槽钢或按要求压成的钢板,上梁、下梁和立梁之间一般采用螺栓连接。轿顶板固定在上梁下表面,上梁一般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梁板,两块梁板之间安装曳引轮,便可通过钢丝绳拉动轿厢。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住宅有了更高的要求,家庭小电梯应运而生。家用电梯与公用电梯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家用电梯的体积较小,额定承载量较小,提升高度较低。但是,现有的家用电梯的上梁结构多采用公用电梯的上梁结构,其结构组装较为不便,上梁内容易积累灰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电梯上梁结构,其组装方便,可增强上梁的稳定性,还能起到防尘的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用电梯上梁结构,包括互相平行且间隙式相对设置的两块梁板和分别设于梁板两端并连接两块梁板的连接板,

两块所述梁板呈彼此相背设置的L形,所述梁板包括平面板和垂直于平面板的竖直板,所述平面板两端均内设有与其端面连通的插槽,两块梁板相应端的两个插槽相对,且相对面均贯穿梁板的相对面,所述竖直板对应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供曳引轮安装所需的固定轴穿过的轴孔,所述轴孔中心处到梁板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曳引轮的半径;

所述连接板与两块梁板端部之间的间隙相匹配,所述连接板包括呈倒置的L形的密封板和连接于密封板底部的插板,所述密封板包括刚好卡入两块梁板端部之间间隙的密封块及固定于密封块顶部并向梁板中部延伸的遮盖板,所述遮盖板的宽度不小于两块梁板之间的间距,遮盖板的长度小于梁板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密封块上和两块梁板之间通过螺栓一连接,所述密封块上和两块梁板之间贯穿有供螺栓一穿过的穿孔一;所述插板与插槽相适配,所述插槽的上下侧壁和插板之间通过螺栓二连接,所述插槽的上下侧壁和插板之间贯穿有供螺栓二穿过的穿孔二;

两块所述连接板上遮盖板的相对侧均铰接有翻盖板,两块所述翻盖板的自由端于梁板的中部搭接,两块所述翻盖板的自由端侧边分别设有相互搭接适配的凸边,两条所述凸边的搭接面上分别设有微磁片和铁片,所述翻盖板上开设有供钢丝绳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底部固定有防尘板,所述防尘板上开设有通气孔。因为连接板底部的插板与插槽相适配,使得连接板底部位于梁板底部上方,即连接板下方留有一条间隙,不利于防尘,设置防尘板,可避免梁板内侧机构积灰情况严重,通气孔可连通轿厢的通气口,以便于轿厢通气。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板内还设有位于两个插槽之间的空腔。可减轻梁板自重,便于上梁的搬运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对应梁板的外侧壁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由空腔所在侧向外端口侧渐低。通风孔可与轿厢的通气口连通,促成轿厢通气通道,且通风孔斜向设置,可阻止灰尘由通风孔进入上梁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板上两端均固定有导滑夹板,两块所述连接板的相背面上均固定有导滑块。导滑夹板和导滑块均与导轨配合,可实现上梁带动轿厢沿导轨上下移动,有利于提高轿厢移动的稳定性。

3.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互相平行且间隙式相对设置的两块梁板和分别设于梁板两端并连接两块梁板的连接板,梁板包括平面板和竖直板,连接板包括密封板和插板,竖直板与密封板之间通过螺栓一连接在一起,实现连接板和梁板的连接,由于两块梁板的两端均通过相应的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使得梁板和连接板的位置均固定;平面板上设有与插板相适配的插槽,用螺栓二从插槽顶部穿入穿过插板并钻入轿顶板,可实现轿厢与上梁的连接,同时,因为螺栓二穿过了插板,可增强连接板和梁板的连接关系,又起到促进两块梁板的位置稳定的作用。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组装方便,还可增强上梁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与两块梁板端部之间的间隙相匹配,连接板的密封板包括刚好卡入两块梁板端部之间间隙的密封块及固定于密封块顶部并向梁板中部延伸的遮盖板,遮盖板的相对侧均铰接有翻盖板,两块所述翻盖板的自由端侧边分别设有相互搭接适配的凸边,两条所述凸边的搭接面上分别设有微磁片和铁片。将翻盖板打开后,可安装曳引轮,翻盖板上开设有通孔,便于钢丝绳穿过,然后盖上翻盖板,可使得曳引轮所在空间上端口封闭,可防止尘土灰烬落入该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梁板,2-连接板,3-曳引轮,4-固定轴,5-螺栓一, 6-穿孔一,7-螺栓二,8-穿孔二,11-平面板,12-竖直板,13-插槽,14-轴孔,15-空腔,16-通风孔,17-导滑夹板,18-导滑块,21-密封板,211-密封块,212-遮盖板,22-插板,23-翻盖板,24-凸边,25- 通孔,26-防尘板,27-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家用电梯上梁结构,包括互相平行且间隙式相对设置的两块梁板1和分别设于梁板1两端并连接两块梁板1 的连接板2,

如图5及图6所示,两块所述梁板1呈彼此相背设置的L形,所述梁板1包括平面板11和垂直于平面板11的竖直板12,所述平面板11两端均内设有与其端面连通的插槽13,两块梁板1相应端的两个插槽13相对,且相对面均贯穿梁板1的相对面,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竖直板12对应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供曳引轮3安装所需的固定轴4穿过的轴孔14,所述轴孔14中心处到梁板1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曳引轮3的半径;

如图2及图6所示,所述连接板2与两块梁板1端部之间的间隙相匹配,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板2包括呈倒置的L形的密封板21 和连接于密封板21底部的插板22,所述密封板21包括刚好卡入两块梁板1端部之间间隙的密封块211及固定于密封块211顶部并向梁板1中部延伸的遮盖板212,所述遮盖板212的宽度不小于两块梁板 1之间的间距,遮盖板212的长度小于梁板1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密封块211上和两块梁板1之间通过螺栓一5连接,所述密封块211 上和两块梁板1之间贯穿有供螺栓一5穿过的穿孔一6;所述插板22 与插槽13相适配,所述插槽13的上下侧壁和插板22之间通过螺栓二7连接,所述插槽13的上下侧壁和插板22之间贯穿有供螺栓二7 穿过的穿孔二8;

如图2及图4所示,两块所述连接板2上遮盖板212的相对侧均铰接有翻盖板23,两块所述翻盖板23的自由端于梁板1的中部搭接,两块所述翻盖板23的自由端侧边分别设有相互搭接适配的凸边24,两条所述凸边24的搭接面上分别设有微磁片和铁片,所述翻盖板23 上开设有供钢丝绳穿过的通孔2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连接板2底部固定有防尘板26,所述防尘板26上开设有通气孔27。因为连接板2底部的插板22与插槽13相适配,使得连接板2底部位于梁板1底部上方,即连接板2下方留有一条间隙,不利于防尘,设置防尘板26,可避免梁板1内侧机构积灰情况严重,通气孔27可连通轿厢的通气口,以便于轿厢通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平面板11内还设有位于两个插槽13之间的空腔15。可减轻梁板1自重,便于上梁的搬运和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空腔15对应梁板1的外侧壁设有通风孔16,所述通风孔16由空腔15所在侧向外端口侧渐低。通风孔16可与轿厢的通气口连通,促成轿厢通气通道,且通风孔16斜向设置,可阻止灰尘由通风孔16进入上梁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竖直板12上两端均固定有导滑夹板17,两块所述连接板2的相背面上均固定有导滑块18。导滑夹板17和导滑块18均与导轨配合,可实现上梁带动轿厢沿导轨上下移动,有利于提高轿厢移动的稳定性。

上述家用电梯上梁结构的具体组装过程为:

先将两块梁板1并列间隙式放好,将两块连接板2分别从梁板1 两端插入,插板22刚好插入插槽13内,将螺栓一5插入穿孔一6,将连接板2和两块梁板1连接在一起,由于两块梁板1的两端均通过相应的连接板2连接在一起,使得梁板1和连接板2的位置均固定,然后用螺栓二7穿过穿孔二8并钻入轿顶板,可实现轿厢与上梁的连接,同时,因为螺栓二7穿过了插板22,可增强连接板2和梁板1 的连接关系,进而可促进两块梁板1的位置稳定;梁板1和连接板2 连接在一起后,遮盖板212遮挡于梁板1两端所在侧,将翻盖板23 掀开,可将曳引轮3放入两块梁板1之间,将固定轴4从轴孔14穿入并穿过曳引轮3中轴线,在固定轴4两端装上限位部件以防止固定轴4脱离梁板1,即可使固定轴4的位置相对固定,将钢丝绳绕过曳引轮3并从通孔25穿出在连接到牵拉驱动部件上,然后将翻盖板23 盖上即可,可对上梁内部曳引轮3等部件起到防尘的作用。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组装方便,可增强上梁的稳定性,还能起到防尘的效果。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