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底坑轿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9620发布日期:2019-03-30 07:4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底坑轿厢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底坑轿厢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梯的需求越来越大,电梯标准中规定,当轿厢完全压导缓冲器上,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底坑中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x0.60x1.0m的长方体为准,任何平面朝下即可,底坑底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50m,当护脚板和井道壁的距离小于150mm时,此距离可以为100mm,这就要求电梯底坑深度不能低于1500mm,由于别墅装配空间有限,底坑深度达不到正常电梯深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降低轿厢结构高度的浅底坑轿厢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浅底坑轿厢架,包括安全制动装置、至少一组轿厢导靴、两组上梁、两组立梁、轿底和四组轿厢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位于两组立梁顶端上部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固定,轿底位于两组立梁底端内侧且立梁前侧和后侧还分别通过所述轿厢拉条与脚底连接,轿底中部设有下梁,下梁两端与立梁底端对应设置;

所述立梁中部面板底端为开口且轿厢侧面设有一位于该开口内的固定面板,轿厢侧面于立梁底端两侧分别设有L型连接面板,L型连接面板一侧与立梁侧面相抵并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固定,L型连接面板另一侧与轿底侧壁相抵并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固定;

所述安全制动装置设置在两组上梁一端端部,安全制动装置端部分别穿过上梁及立梁设置,且安全制动装置下部与固定在立梁内侧的安全钳连接;

所述轿厢导靴固定在所述立梁内侧。

所述两组上梁之间还通过连接板连接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优化了现有的轿厢架装配结构,降低了结构高度,充分满足浅底坑安装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轿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2上梁、3安全制动装置、4安全钳、5立梁、6轿厢拉条、7轿厢导靴、8L型连接面板、9固定面板、10开口、11轿底、12下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浅底坑轿厢架,包括安全制动装置3、一组轿厢导靴7、两组上梁2、两组立梁5、轿底11和四组轿厢拉条6,其中:

所述上梁2位于两组立梁5顶端上部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固定,两组上梁2之间还通过连接板1连接固定,轿底11位于两组立梁5底端内侧且立梁5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所述轿厢拉条6与脚底连接,轿底11中部设有下梁12,下梁12两端与立梁5底端对应设置,四组轿厢拉条6的设置提高了轿底11与轿厢拉条6连接强度,可以保证轿底11的整体稳定性;

所述立梁5中部面板底端为开口10且轿厢侧面设有一位于该开口10内的固定面板9,固定面板9一方面可以对立梁5底端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固定面板9在装配过程中起到定位作用,方便现场组装时的准确性,轿厢侧面于立梁5底端两侧分别设有L型连接面板8,L型连接面板8一侧与立梁5侧面相抵并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固定,L型连接面板8另一侧与轿底11侧壁相抵并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固定,通过L型连接面板8在立梁5两侧将其与轿底11连接固定,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用接触面积,保障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相对于两者的直连效果更加稳定;

所述安全制动装置3设置在两组上梁2一端端部,安全制动装置3端部分别穿过上梁2及立梁5设置,且安全制动装置3下部与固定在立梁5内侧的安全钳4连接,将安全制动装置3和安全钳4装配在电梯轿厢架主体结构内,可以降低其占用的地坑空间;

所述轿厢导靴7固定在所述立梁5内侧,节省了底坑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