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可调移载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7519发布日期:2019-04-16 23:3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速度可调移载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速度可调移载搬运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搬运机构,如执行常规的抓取、平移搬运、下放的步骤,通常通过垂直、水平两套移载气缸实现的,垂直气缸实现抓取、下放上下移动步骤,水平气缸实现平移搬运步骤,在运行过程中,气缸不能够随意调速,不能满足一些需要变速需求的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速度可调移载搬运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速度可调移载搬运机构,包括安装支架、可调速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一侧的抓取移载机构,所述可调速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侧,所述抓取移载机构包括沿X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平移导轨、沿着Y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平移导轨上的升降架、驱动摆杆,所述可调速动力机构包括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穿过安装支架与所述驱动摆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架上固定设置有联接架,所述联接架既能沿着以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心为圆心的径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驱动摆杆上,同时所述联接架能沿着“倒U形”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心线沿Z轴方向延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摆杆上开设有摆杆导槽,所述联接架包括导杆、设置在所述导杆上的摆杆轴承,所述摆杆轴承插在所述摆杆导槽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开设有“倒U形”的移载行程槽,所述导杆上还设置有行程轴承,所述行程轴承插在所述移载行程槽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移载行程槽包括位于两侧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升降段与第二升降段、连通在所述第一升降段上部与第二升降段上部沿X方向延伸的平移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架上安装有机械抓取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联接架与升降架在平移导轨的作用下,是被允许在安装支架的X、Y平面内移动的,同时联接架还受控于驱动摆杆与安装支架,当动力输出轴正反转动控制驱动摆杆来回转动时,带动联接架沿着倒U形轨迹来回移动,即升降架沿着倒U形轨迹来回移动,实现起升、平移、下放、起升、平移、下放的动作,速度完全受可调速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控制,调整动力输出轴的速度就可以调整升降架的移动速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安装支架;11、移载行程槽;2、抓取移载机构;21、平移导轨;22、升降架;23、联接架;24、驱动摆杆;3、可调速动力机构;31、动力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速度可调移载搬运机构,包括安装支架1、可调速动力机构3、设置于安装支架1一侧的抓取移载机构2。

可调速动力机构3设置于安装支架1的另一侧,可调速动力机构3为常见机构,通常包括电机、速度控制器,或者还有齿轮箱等,可调速动力机构3包括动力输出轴31,动力输出轴31可以是电机轴,也可以经由齿轮箱传递后的最终输出齿轮轴。

抓取移载机构2包括沿X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支架1上的平移导轨21、沿着Y方向滑动设置在平移导轨21上的升降架22、驱动摆杆24,动力输出轴31穿过安装支架1与驱动摆杆24固定连接,升降架22上固定设置有联接架23,联接架23既能沿着以动力输出轴31的轴心为圆心的径向滑动设置在驱动摆杆24上,同时联接架23能沿着“倒U形”滑动设置在安装支架1上,动力输出轴31的轴心线沿Z轴方向延伸,升降架上安装有机械抓取手。

具体的,驱动摆杆24上开设有摆杆导槽,摆杆导槽的长度方向是以动力输出轴31的轴心为圆心的径向延伸的。联接架23包括导杆、设置在导杆上的摆杆轴承,摆杆轴承插在摆杆导槽内。

安装支架1上开设有“倒U形”的移载行程槽11,导杆上还设置有行程轴承,行程轴承插在移载行程槽11内。

移载行程槽11包括位于两侧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升降段与第二升降段、连通在第一升降段上部与第二升降段上部沿X方向延伸的平移段。

联接架与升降架在平移导轨的作用下,是被允许在安装支架的X、Y平面内移动的,同时联接架还受控于驱动摆杆与安装支架,当动力输出轴正反转动控制驱动摆杆来回转动时,联接架23的摆杆轴承既在摆杆24的摆杆导槽内来回滑动,控制升降架22在X方向来回移动,同时必须又沿着安装支架1上的移载行程槽11来回移动,即实现在X、Y平面里运动,实现起升、平移、下放、起升、平移、下放……的动作,速度完全受可调速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控制,调整动力输出轴的速度就可以调整升降架的移动速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