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啤酒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748发布日期:2019-04-13 01:2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啤酒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啤酒装运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啤酒筐。



背景技术:

现有啤酒筐存在的缺陷是:一、啤酒筐内部缺少固定啤酒瓶子的护栏,使放入的啤酒在装运运输过程中容易相互碰撞,发生破损,二、现有啤酒筐结构简单,跌落或者纵向放置时,啤酒筐容易发生变形、破损,三、现有啤酒筐把手僵硬,不便于搬运,容易造成搬运者的手损伤,造成缺陷原因在于:现有啤酒筐设计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啤酒筐,解决现有技术中啤酒筐结构不坚固,装运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啤酒瓶损坏,筐体本身容易受力变形损坏,不便于搬运的问题,技术效果:结构简单,轻巧坚固,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啤酒筐,筐顶部拐角与对应底部拐角之间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设有支撑片柱,所述支撑片柱设置在筐内壁与外壁之间;筐壁上设有把手孔,所述把手孔上部设有把手槽,所述把手槽设有多个间隔的条块;筐外壁上设有加强筋,筐底部设有卡脚,所述卡脚外边部呈弧形状,所述弧形槽顶部设有通孔;筐内设有网格栅。

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筐拐角外壁。

所述网格栅由多个片栅相互垂直组成。

所述片栅顶部呈锯齿形状。

所述加强筋形状呈竖条形状。

所述每个弧形槽顶部设有三个通孔。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区别在于:

一、筐顶部拐角与对应底部拐角之间设有弧形槽,效果在于:弧形槽与啤酒瓶身相匹配,便于酒瓶放入箱内后,使筐体偏侧的酒瓶稳定不易晃动,不发生碰撞破损的情形。

二、支撑片柱设置在筐内壁与外壁之间,效果在于:支撑片柱支撑筐体的顶部与底部,便于多个酒筐落在一起的时,底部的酒筐不易变形或发生破损,节省酒筐的占地面积。

三、卡脚外边呈弧形状,效果在于:便于多个筐体叠放时,卡脚嵌入弧形槽,使多个筐体叠放时,稳定,不易倒塌。

四、把手槽设有多个间隔的条块,效果在于:便于搬运时,手作用力在条块上,不易手滑,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网格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条块1、把手槽2、把手孔3、弧形槽4、通孔5、支撑片柱6、网格栅7、加强筋8、片栅9、卡脚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啤酒筐,筐顶部拐角与对应底部拐角之间设有弧形槽4,所述弧形槽4连接筐顶部拐角与对应底部拐角,所述弧形槽4与酒瓶的外壁相贴,便于固定放入弧形槽4内的酒瓶,所述弧形槽4设有支撑片柱6,所述支撑片柱6形状呈长方体形状,便于支撑筐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支撑片柱6设置在弧形槽4拱起的部位,所述支撑片柱6设置在筐内壁与外壁之间,能够更好的保护支撑片柱6;筐壁上设有把手孔3,所述把手孔3与筐壁为一体,所述把手孔3上部设有把手槽2,所述把手槽2设置在把手孔3上部,便于搬运时,手伸过把手孔3,手指接触把手槽2,所述把手槽2设有多个间隔的条块1,所述条块1在把手槽2内均匀间隔排列,便于手指握住;筐外壁上设有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排列在筐的拐角外壁处,所述加强筋8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筐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加强筋8与筐体为一体,筐底部设有卡脚11,所述卡脚11与筐体为一体,所述卡脚11外边部呈弧形状,便于多个筐体跌落时,上一个筐底部的卡脚11嵌入下一个筐的弧形槽4,所述弧形槽4顶部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是在弧形槽4顶部钻出;筐内设有网格栅7,所述网格栅7用于盛放啤酒瓶,并固定啤酒瓶。

如图2、3所示,所述加强筋8设置在筐拐角外壁,所述加强筋8形状呈竖条形状,使筐体被搬运时坚固,叠落时,不易变形,或被压坏。

如图5所示,所述网格栅7由多个片栅9相互垂直组成,所述片栅9顶部呈锯齿形状,多哥片栅9之间锯齿突起的地方相交,便于盛放酒瓶时更稳定不易发生碰撞。

如图1所示,所述每个弧形槽4顶部设有三个通孔5,便于筐体透气,以防进水不易排出筐体。

使用时,啤酒瓶放入网格栅7内,搬运者通过把手孔3握住把手槽2内的条块1,卡脚11对准弧形槽4,将筐体叠落起来。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有不脱离本方案结构和作用的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