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851发布日期:2019-06-14 22:53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缆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缆车。



背景技术:

以往铁路施工敷设通信区间线缆时,都是采用民工一字排开拉行的方式进行,此种方法效率低下,但是,由于铁路工程条件制约,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所以,铁路通信工程一直沿用该种方式。目前,地铁工程已经大规模展开,技术含量和功能越来越高,区间缆线种类也越来越多,施工的工程量要求高,之前铁路工程的施工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地铁施工的要求,缆线敷设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缆线损伤造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放缆车,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缆线敷设效率低下以及缆线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放缆车包括:

车体;

固定在车体上端面的升降单元;

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单元上端面的线缆安装架,所述线缆安装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架,缆线筒设置在两个支撑架之间,两端和支撑架转动配合。

所述线缆安装架包括:

固定在升降单元上端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表面设置有滑道;

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端面并沿滑道往复滑动配合的两个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架下端设置有一体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固定螺栓和螺纹孔配合端部顶紧在所述滑道上;

一端和一个支撑架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自由端端部设置有轴向通孔;

一端和另一个支撑架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外径小于所述轴向通孔的孔径,当两个支撑架相向运动时,第第二支撑轴伸入到轴向通孔内,当两个支撑架向背运动时,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分离。

所述安装台为旋转台。

所述升降单元包括:

升降台;

以及设置在车体和升降台之间的电缸。

所述电缸包括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放缆车由车体以车体上方的升降单元和缆线安装架组成,升降单元可以调整缆线筒的高度,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另外,线缆安装件的安装台为旋转台,可以调整线缆筒的角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避免出现线缆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放缆车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放缆车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放缆车结构主视图中隐藏缆线筒时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体,2、升降单元,201、升降台,202、电缸,3、线缆安装架,301、安装台,302、支撑架,303、第一支撑轴,304、第二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放缆车包括:

车体1;

固定在车体1上端面的升降单元2;

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单元2上端面的线缆安装架3,所述线缆安装架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架302,缆线筒设置在两个支撑架302之间,两端和支撑架302转动配合。

所述线缆安装架3包括:

固定在升降单元2上端的安装台301,所述安装台301上表面设置有滑道;

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台301上端面并沿滑道往复滑动配合的两个支撑架302,每个所述支撑架302下端设置有一体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固定螺栓和螺纹孔配合端部顶紧在所述滑道上,实现调整后的锁紧;

一端和一个支撑架302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轴303,所述第一支撑轴303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支撑轴303的自由端端部设置有轴向通孔;

一端和另一个支撑架302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轴304,所述第二支撑轴304外径小于所述轴向通孔的孔径,当两个支撑架302相向运动时,第第二支撑轴304伸入到轴向通孔内,当两个支撑架302向背运动时,第一支撑轴303和第二支撑轴304分离。在取出或放入缆线筒时,调整两个支撑架302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取放。

所述安装台301为旋转台。

所述升降单元2包括:

升降台201;

以及设置在车体1和升降台201之间的电缸202。

所述电缸202包括两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