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2113发布日期:2019-10-19 03:4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空间建筑越来越多,装饰装修领域,面积大于5平方米的超大异形吊顶的运用越来越广。对于此类吊顶的运输和吊装一直是工程界的难题。由于吊顶形状的特殊性,在运输中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且运输至现场后,装卸、平行移动等动作,首先操作不方便,其次会增加吊顶破坏的风险;吊装过程中,如果将吊点直接设置在吊顶框架上,由于其自重过大,易产生形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能够解决超大异形吊顶运输困难、起吊安装不方便,传统起吊方法易导致吊顶的变形和破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包括:

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底部框架的侧面对称分布有4个吊钩;

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上的多根高度调节杆;

多根吊顶连接受力杆,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连接,其中,超大异形吊顶单元架设于各根吊顶连接受力杆上,每根高度调节杆的长度根据其上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饰面距离底部框架的距离确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中,所述底部框架由方钢焊接而成,所述底部框架的形状与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竖直投影在地面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在上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中,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部对称设置有6~8个滚轮。

进一步的,在上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中,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底部框架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分别与多根高度调节杆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中空的第一方钢,所述第一方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底部框架的顶端为多个中空的第二方钢,所述第二方钢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每根高度调节杆为中空的第三方钢,所述第三方钢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方钢内,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准,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和第二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第一螺栓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套设于所述第三方钢内,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对准,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和第三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内的第二螺栓互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中,相邻的两根高度调节杆之间还连接有横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为第一角钢。

进一步的,在上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中,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包括:

横向受力杆件,所述横向受力杆件为C字型方钢,所述C字型方钢的两个自由端与所述高度调节杆的顶端连接;

连接于所述横向受力杆件上的吊顶连接件,所述吊顶连接件为第二角钢,所述第二角钢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横向受力杆件连接,所述第二角钢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和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背部框架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每个C字型方钢的两个自由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分别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中空的第四方钢,所述第四方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连接孔;

每个C字型方钢的顶端设置有第五连接孔;

每根高度调节杆为中空的第三方钢,所述第三方钢的顶端设置有第六连接孔,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三方钢内,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的第四连接孔和第六连接孔对准,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和第三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三方钢的底端的第六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内的第三螺栓互相连接;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套设于所述C字型方钢内,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的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对准,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和C字型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的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内的第四螺栓互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中,所述底部框架由8个方形框架依次首尾连接而成。

进一步的,在上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中,第二个和第三个方形框架的公共连接端的侧面对称分布有2个吊钩;第六个和第七个方形框架的公共连接端的侧面对称分布有2个吊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针对超大异形吊顶运输困难、起吊安装不方便,传统起吊方法易导致吊顶的变形和破坏。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装置由底部框架、高度调节杆、吊顶连接受力杆三部分组成,高度调节杆和吊顶连接受力杆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和底部框架有效地固定在一起,起到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高度调节杆根据吊顶的饰面到底部框架系统的距离选取适宜的长度,使得本辅助装置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吊顶。同时底部框架的底部自带滚轮,方便吊顶单元的横向移动;底部框架的侧面设置有吊钩,起吊时,绳索和吊钩连接,避免了超大异形吊顶的变形。超大异形吊顶单元架设于各根吊顶连接受力杆上,实现辅助装置和吊顶的多点连接。起吊时,起吊绳索和吊钩连接,通过辅助装置,将绳索与吊钩的4点起吊受力等效为多点起吊受力,避免了超大异形吊顶的变形,能够有效地保证超大异形吊顶的安全运输和起吊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装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未安装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底部框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底部框架的滚轮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底部框架的侧面的吊钩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装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度调节杆和底部框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度调节杆和底部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向受力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度调节杆和吊顶连接受力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向支撑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吊顶连接受力杆与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吊顶连接受力杆与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连接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包括:

底部框架1,所述底部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2,所述底部框架的侧面对称分布有4个吊钩3;

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1上的多根高度调节杆4;

多根吊顶连接受力杆5,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5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4连接,其中,超大异形吊顶单元6架设于各根吊顶连接受力杆5上,每根高度调节杆4 的长度根据其上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6的饰面距离底部框架1的距离确定。

在此,本实用新型针对超大异形吊顶运输困难、起吊安装不方便,传统起吊方法易导致吊顶的变形和破坏。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装置由底部框架、高度调节杆、吊顶连接受力杆三部分组成,高度调节杆和吊顶连接受力杆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和底部框架有效地固定在一起,起到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高度调节杆根据吊顶的饰面到底部框架系统的距离选取适宜的长度,使得本辅助装置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吊顶。同时底部框架的底部自带滚轮,方便吊顶单元的横向移动;底部框架的侧面设置有吊钩,起吊时,绳索和吊钩连接,避免了超大异形吊顶的变形。超大异形吊顶单元架设于各根吊顶连接受力杆上,实现辅助装置和吊顶的多点连接。起吊时,起吊绳索和吊钩连接,通过辅助装置,将绳索与吊钩的4点起吊受力等效为多点起吊受力,避免了超大异形吊顶的变形,能够有效地保证超大异形吊顶的安全运输和起吊安装。

如图1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框架1由方钢焊接而成,所述底部框架1的形状与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6的竖直投影在地面的形状相同,以保证吊顶运输与起吊安装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所述底部框架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6~8个滚轮2,方便装置整体在地面自由移动。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件71,所述底部框架1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71分别与多根高度调节杆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件71为中空的第一方钢,所述第一方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711;

所述底部框架1的顶端为多个中空的第二方钢,所述第二方钢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1;

每根高度调节杆4为中空的第三方钢,所述第三方钢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41,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方钢内,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的第一连接孔711和第二连接孔11对准,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和第二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的第一连接孔711和第二连接孔11内的第一螺栓92 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套设于所述第三方钢内,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的第一连接孔711和第三连接孔41对准,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和第三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的第一连接711孔和第三连接孔41内的第二螺栓 91互相连接。

在此,高度调节杆和底部框架通过连接件锚栓连接,从而实现可靠连接。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根高度调节杆4之间还连接有横向支撑10,横向支撑10 为第一角钢。

在此,当需要的高度调节杆长度大于1米时,相邻的两根高度调节杆之间还连接设置横向支撑,横向支撑为角钢,通过螺栓和高度调节杆连接,以加强高度调节杆的支撑稳定性。

如图10、13、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一实施例中,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5包括:

横向受力杆件51,所述横向受力杆件51为C字型方钢,所述C字型方钢的两个自由端与所述高度调节杆4的顶端连接;

连接于所述横向受力杆件51上的吊顶连接件52,所述吊顶连接件52为第二角钢,所述第二角钢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横向受力杆件51连接,所述第二角钢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和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6的背部框架连接。

在此,通过C字型方钢和第二角钢,实现吊顶连接受力杆分别与高度调节杆和吊顶可靠连接。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72,每个C字型方钢的两个自由端通过第二连接件72分别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4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件72为中空的第四方钢,所述第四方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连接孔712;

每个C字型方钢51的顶端设置有第五连接孔511;

每根高度调节杆4为中空的第三方钢,所述第三方钢的顶端设置有第六连接孔42,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三方钢内,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的第四连接孔712和第六连接42孔对准,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和第三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三方钢的底端的第六连接孔42和第四连接孔712内的第三螺栓94 互相连接;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套设于所述C字型方钢内,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的第四连接孔712和第五连接孔511对准,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和C字型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的第四连接孔712和第五连接孔511内的第四螺栓93互相连接。

在此,高度调节杆和横向受力杆件通过连接件锚栓连接,从而实现可靠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框架由8个方形框架依次首尾连接而成,以提高底部框架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一实施例中,第二个和第三个方形框架的公共连接端的侧面对称分布有2个吊钩3;第六个和第七个方形框架的公共连接端的侧面对称分布有2个吊钩3,以提高辅助装置起吊时的稳定性。

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

制作底部框架1,在所述底部框架1的底部设置滚轮2,在所述底部框架的侧面对称设置4个吊钩3;

根据超大异形吊顶单元6的饰面距离底部框架的距离确定每根高度调节杆4 的长度,根据确定的长度,制作多根高度调节杆4,在所述底部框架1上连接多根高度调节杆4;

制作多根用于架设超大异形吊顶单元6的吊顶连接受力杆5,将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5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4连接。

在此,本实用新型针对超大异形吊顶运输困难、起吊安装不方便,传统起吊方法易导致吊顶的变形和破坏。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装置由底部框架、高度调节杆、吊顶连接受力杆三部分组成,高度调节杆和吊顶连接受力杆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和底部框架有效地固定在一起,起到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高度调节杆根据吊顶的饰面到底部框架系统的距离选取适宜的长度,使得本辅助装置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吊顶。同时底部框架的底部自带滚轮,方便吊顶单元的横向移动;底部框架的侧面设置有吊钩,起吊时,绳索和吊钩连接,避免了超大异形吊顶的变形。超大异形吊顶单元架设于各根吊顶连接受力杆上,实现辅助装置和吊顶的多点连接。起吊时,起吊绳索和吊钩连接,通过辅助装置,将绳索与吊钩的4点起吊受力等效为多点起吊受力,避免了超大异形吊顶的变形,能够有效地保证超大异形吊顶的安全运输和起吊安装。

如图1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安装方法一实施例中,制作底部框架1,包括:

由方钢焊接而成所述底部框架1,其中,所述底部框架1的形状与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6的竖直投影在地面的形状相同,以保证吊顶运输与起吊安装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安装方法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部框架1的底部设置滚轮2,包括:

所述底部框架1的底部对称设置6~8个滚轮2,方便装置整体在地面自由移动。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安装方法一实施例中,制作底部框架1之后,还包括:

制作第一连接件7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71为中空的第一方钢,在所述第一方钢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孔711;

制作底部框架1,包括:

将底部框架1的顶端设置为多个中空的第二方钢,在所述第二方钢的顶端设置第二连接孔11;

制作多根高度调节杆4,包括:

将每根高度调节杆4设置为中空的第三方钢,在所述第三方钢的底端设置第三连接孔41,

在所述底部框架1上连接多根高度调节杆4,包括:

将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方钢内,将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的第一连接孔711和第二连接孔11对准,将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和第二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的第一连接孔711和第二连接孔11内的第一螺栓 92互相连接;

将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套设于所述第三方钢内,将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的第一连接孔711和第三连接孔41对准,将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和第三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的第一连接孔711和第三连接孔41内的第二螺栓 91互相连接。

在此,高度调节杆和底部框架通过连接件锚栓连接,从而实现可靠连接。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安装方法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部框架上连接多根高度调节杆之后,还包括:

在相邻的两根高度调节杆之间还连接横向支撑10,所述横向支撑10为第一角钢。

在此,当需要的高度调节杆长度大于1米时,相邻的两根高度调节杆之间还连接设置横向支撑,横向支撑为角钢,通过螺栓和高度调节杆连接,以加强高度调节杆的支撑稳定性。

如图10、13、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安装方法一实施例中,制作多根用于架设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吊顶连接受力杆,将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连接,包括:

制作横向受力杆件51,其中,所述横向受力杆件51为C字型方钢,将所述 C字型方钢的两个自由端与所述高度调节杆的顶端连接;

制作连接于所述横向受力杆件51上的吊顶连接件52,其中,所述吊顶连接件为第二角钢,将所述第二角钢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横向受力杆件连接,将所述第二角钢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和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6的背部框架连接。

在此,通过C字型方钢和第二角钢,实现吊顶连接受力杆分别与高度调节杆和吊顶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安装方法一实施例中,制作多根高度调节杆4之后,还包括:

制作第二连接件7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中空的第四方钢,在所述第四方钢的两端分别设置第四连接孔712;

制作横向受力杆件51,包括:

在每个C字型方钢的顶端设置第五连接孔511;

制作多根高度调节杆4,包括:

将每根高度调节杆4设置为中空的第三方钢,在所述第三方钢的顶端设置第六连接孔42;

将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5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4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三方钢内,将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的第四连接孔712和第六连接孔42对准,将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和第三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三方钢的底端的第六连接孔42和第四连接孔712内的第三螺栓 94互相连接;

将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套设于所述C字型方钢内,将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的第四连接孔712和第五连接孔511对准,将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和C字型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的第四连接孔712和第五连接孔511内的第四螺栓互相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安装方法一实施例中,制作底部框架,包括:

将8个方形框架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底部框架。

在此,高度调节杆和横向受力杆件通过连接件锚栓连接,从而实现可靠连接,以提高底部框架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安装方法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部框架的侧面对称设置4个吊钩,包括:

在第二个和第三个方形框架的公共连接端的侧面对称设置2个吊钩;

在第六个和第七个方形框架的公共连接端的侧面对称设置2个吊钩,以提高辅助装置起吊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一种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制作底部框架,在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部设置滚轮,在所述底部框架的侧面对称设置4个吊钩;

根据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饰面距离底部框架的距离确定每根高度调节杆的长度,根据确定的长度,制作多根高度调节杆,在所述底部框架上连接多根高度调节杆;

制作多根用于架设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吊顶连接受力杆,将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连接,得到制作完成的辅助装置;

在工厂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和制作完成的辅助装置固定在一起,锁定所述底部框架的滚轮,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和辅助装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装卸和运输;

将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和辅助装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装卸和运输达到施工现场后,解锁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部的滚轮;

将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和辅助装置作为一个整体移动到吊顶安装位置下方;

将起吊装置的绳索固定在底部框架的侧面的吊钩上,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和辅助装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起吊;

当起吊达到安装高度时,在所述起吊装置不泄力的同时,进行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安装,此时将辅助装置和超大异形吊顶单元仍保持为一个整体的连接;

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安装完成后,在所述起吊装置不泄力的同时,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与辅助装置脱离;

将所述辅助装置降下至地面,除去所述起吊装置的绳索与底部框架的侧面的吊钩的连接,此时,即完成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运输和安装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制作底部框架一实施例中,包括:

由方钢焊接而成所述底部框架,其中,所述底部框架的形状与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竖直投影在地面的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制作底部框架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部设置滚轮,包括:

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部对称设置6~8个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制作底部框架一实施例中,制作底部框架之后,还包括:

制作第一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中空的第一方钢,在所述第一方钢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孔;

制作底部框架,包括:

将底部框架的顶端设置为多个中空的第二方钢,在所述第二方钢的顶端设置第二连接孔;

制作多根高度调节杆,包括:

将每根高度调节杆设置为中空的第三方钢,在所述第三方钢的底端设置第三连接孔,

在所述底部框架上连接多根高度调节杆,包括:

将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方钢内,将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准,将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和第二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方钢的底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第一螺栓互相连接;

将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套设于所述第三方钢内,将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对准,将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和第三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方钢的顶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内的第二螺栓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制作底部框架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部框架上连接多根高度调节杆之后,还包括:

在相邻的两根高度调节杆之间还连接横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为第一角钢。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制作底部框架一实施例中,制作多根用于架设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吊顶连接受力杆,将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连接,包括:

制作横向受力杆件,其中,所述横向受力杆件为C字型方钢,将所述C字型方钢的两个自由端与所述高度调节杆的顶端连接;

制作连接于所述横向受力杆件上的吊顶连接件,其中,所述吊顶连接件为第二角钢,将所述第二角钢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横向受力杆件连接;

在工厂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和制作完成的辅助装置固定在一起,包括:

将所述第二角钢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和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背部框架连接;

将超大异形吊顶单元与辅助装置脱离,包括:

解除所述第二角钢的另一端与所述超大异形吊顶单元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制作底部框架一实施例中,制作多根高度调节杆之后,还包括:

制作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中空的第四方钢,在所述第四方钢的两端分别设置第四连接孔;

制作横向受力杆件,包括:

在每个C字型方钢的顶端设置第五连接孔;

制作多根高度调节杆,包括:

将每根高度调节杆设置为中空的第三方钢,在所述第三方钢的顶端设置第六连接孔;

将每根吊顶连接受力杆与对应的高度调节杆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三方钢内,将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的第四连接孔和第六连接孔对准,将所述第四方钢的底端和第三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三方钢的底端的第六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内的第三螺栓互相连接;

将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套设于所述C字型方钢内,将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的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对准,将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和C字型方钢,通过穿设于所述第四方钢的顶端的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内的第四螺栓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制作底部框架一实施例中,制作底部框架,包括:

将8个方形框架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底部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超大异形吊顶单元运输与吊装一体化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制作底部框架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部框架的侧面对称设置4个吊钩,包括:

在第二个和第三个方形框架的公共连接端的侧面对称设置2个吊钩;

在第六个和第七个方形框架的公共连接端的侧面对称设置2个吊钩。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