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2315发布日期:2019-06-22 00:11阅读:1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开酥机。



背景技术:

在制作酥皮点心(如潮式月饼)时,都需要开酥这一道工序。目前,开酥工序一般采用人工方式先将酥料包裹在面皮里面,然后用擀面棒进行碾压延伸,折叠之后再次碾压延伸,如此重复多次才能得到皮酥多层的酥皮。但是,这种人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劳动强度较高,导致人工成本较高,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酥机,这种开酥机能够实现对包裹有酥料的面料进行反复碾压,并且可方便地对碾压的厚度进行调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开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碾压装置、前输送带和后输送带,碾压装置、前输送带和后输送带均安装在机架上,前输送带、后输送带分别设置在碾压装置的前后两侧,后输送带与前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同;碾压装置包括下压辊、上压辊、转轴、两个连杆机构、以及能够驱动下压辊和上压辊作相对转动的压辊驱动机构,下压辊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并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上压辊设于下压辊的上方并与下压辊相平行;转轴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并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两个连杆机构分别处于转轴左右两侧;连杆机构包括摆臂、下连杆、上连杆和拉伸弹簧,上连杆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连杆上端铰接,摆臂一端与下连杆下端铰接,摆臂另一端与机架铰接,拉伸弹簧的上端与机架连接,拉伸弹簧的下端与下连杆连接;上压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摆臂的中部可转动连接;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操作手柄,碾压装置还包括能够对操作手柄进行限位的手柄定位装置。

工作时,进行第一次碾压时,压辊驱动机构驱动下压辊和上压辊一起转动,使下压辊和上压辊作相对转动;随后将包裹有酥料的面料放置在前输送带上,并使前输送带、后输送带自前至后输送,此时面料在前输送带的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经前输送带的后端进入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由上压辊和下压辊共同对面料进行碾压延伸,并在上压辊和下压辊的带动下到达后输送带上;随后使前输送带、后输送带暂停输送。进行第二次碾压时,先使操作手柄脱离手柄定位装置的限制,再通过操作手柄使转轴和两个上连杆一起绕转轴的轴线转动,通过两个下连杆带动两个摆臂一起向下摆动,使上压辊下移,将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调小,再通过手柄定位装置对操作手柄进行限位;随后通过压辊驱动机构驱动下压辊和上压辊一起反向转动,使上压辊与下压辊作相对转动;随后将完成第一次碾压的面料进行折叠并放置在后输送带上,并使前输送带、后输送带自后至前输送,折叠好的面料在后输送带的带动下自后至前移动,经后输送带的前端进入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由上压辊和下压辊共同对面料进行碾压延伸,并在上压辊和下压辊的带动下到达前输送带上,随后使前输送带、后输送带暂停输送。进行第三次碾压时,先使操作手柄脱离手柄定位装置的限制,再通过操作手柄使转轴和两个上连杆一起绕转轴的轴线转动,通过两个下连杆带动两个摆臂和两个中链轮一起向下摆动,使上压辊进一步下移,将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进一步调小,再通过手柄定位装置对操作手柄进行限位;随后通过压辊驱动机构驱动下压辊和上压辊一起转动,使上压辊与下压辊作相对转动;随后将完成第二次碾压的面料进行折叠并放置在前输送带上,并使前输送带、后输送带自前至后输送,折叠好的面料在前输送带的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经前输送带的后端进入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由上压辊和下压辊共同对面料进行碾压延伸,并在上压辊和下压辊的带动下到达后输送带,随后使前输送带、后输送带暂停输送。通过重复上述过程,使包裹有酥料的面料在前输送带、碾压装置和后输送带之间来回移动,并在每次碾压后将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调小,对面料进行折叠,折叠之后再次碾压延伸,如此重复多次便可得到皮酥多层的酥皮。上述开酥机通过碾压装置、前输送带和后输送带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包裹有酥料的面料进行反复碾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并且碾压装置通过压辊驱动机构、下压辊、上压辊、两个下链轮、两个上链轮、两个链条、操作手柄、转轴、两个中链轮、两个摆臂、两个下连杆、两个上连杆和两个拉伸弹簧之间的配合,可方便地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对碾压的厚度进行调节,使操作简便。

优选方案中,上述压辊驱动机构包括压辊驱动电机、两个下链轮、两个上链轮、两个中链轮和两个链条,压辊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压辊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下压辊一端传动连接,两个下链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压辊的两端,两个中链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压辊的两端,两个上链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机架的左右两侧,两个上链轮、两个中链轮、两个链条与两个下链轮一一对应;上链轮处在下链轮的上方,中链轮处在相应的下链轮和上链轮之间,上链轮和下链轮均处于相应的链条内侧并与链条啮合,中链轮处于相应的链条外侧并与链条啮合,上链轮、中链轮和下链轮共同将相应的链条张紧。工作时,压辊驱动电机驱动下压辊和两个下链轮转动,通过两个链条带动两个中链轮和两个上链轮转动,再带动上压辊转动;由于下链轮处于相应的链条内侧并与链条啮合,中链轮处于相应的链条外侧并与链条啮合,因此中链轮与相应的下链轮作相对转动,从而使上压辊与下压辊作相对转动。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压辊驱动机构与下压辊之间的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环形皮带,主动带轮安装在所述压辊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带轮安装在所述下压辊上,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共同将环形皮带张紧。工作时,压辊驱动电机驱动主动带轮转动,通过环形皮带带动从动带轮和下压辊一起转动,并通过两个下链轮、两个链条和两个中链轮带动上压辊转动,使上压辊与下压辊作相对转动。

优选方案中,上述操作手柄包括连接臂和把手,连接臂的上端与所述转轴一端连接,连接臂的下端与把手连接;所述手柄定位装置包括弧形齿条、摆动杆和压缩弹簧,弧形齿条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且沿前后方向设置,弧形齿条的圆心处在转轴的轴线上;摆动杆的中部与把手铰接,摆动杆的一端设有卡块、另一端设有按压部,卡块与弧形齿条上的齿槽卡接配合,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把手连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按压部连接。当需要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距时,可握住把手,并对按压部施加作用力,使按压部向上移动(此时压缩弹簧处于受压缩状态),使卡块与弧形齿条的齿槽发生分离;随后拉动把手,通过连接臂带动转轴一起绕转轴的轴线转动,通过上连杆、下连杆带动摆臂和中链轮一起向上或向下摆动,使上压辊上移或者下移,便可实现将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距调大或者调小。确定好上压辊的位置后,松开把手,按压部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卡块向上移动并与弧形齿条的齿槽相卡接,实现对操作手柄进行限位。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连接臂上端设有转轮,转轮与转轴轴线相重合,转轮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刻度尺。这样可通过对环形刻度尺的读取,即可获知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大小,操作方便,大大缩短调节上压辊高度位置所花费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方案中,上述碾压装置的前侧、后侧分别设有前防护架、后防护架,前防护架处在前输送带后端的正上方,后防护架处在后输送带前端的正上方。前防护架和后防护架用于防止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将手伸至碾压装置的加工位置,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通常,上述前输送带可通过前摆动支架安装在机架上,上述后输送带可通过后摆动支架安装在机架上。当开酥机处于闲置状态下时,可将前摆动支架、后摆动支架朝向碾压装置折叠,这样可大大减少开酥机的占用空间,利于存储及搬运。

上述前输送带、后输送带均可采用现有的常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作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开酥机通过碾压装置、前输送带和后输送带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包裹有酥料的面料进行反复碾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并且碾压装置通过压辊驱动机构、下压辊、上压辊、两个下链轮、两个上链轮、两个链条、操作手柄、手柄定位装置、转轴、两个中链轮、两个摆臂、两个下连杆、两个上连杆和两个拉伸弹簧之间的配合,可方便地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对碾压的厚度进行调节,使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开酥机中碾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机架、操作手柄和手柄定位装置未画出)。

图3是操作手柄和手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这种开酥机包括机架1、碾压装置2、前输送带3和后输送带4,碾压装置2、前输送带3和后输送带4均安装在机架1上,前输送带3、后输送带4分别设置在碾压装置2的前后两侧,后输送带4与前输送带3的输送方向相同;碾压装置2包括下压辊21、上压辊22、转轴23、两个连杆机构24、以及能够驱动下压辊21和上压辊22作相对转动的压辊驱动机构25,下压辊21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上压辊22设于下压辊21的上方并与下压辊21相平行;转轴23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两个连杆机构24分别处于转轴23左右两侧;连杆机构24包括摆臂241、下连杆242、上连杆243和拉伸弹簧244,上连杆243的一端与转轴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连杆242上端铰接,摆臂241一端与下连杆242下端铰接,摆臂241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拉伸弹簧244的上端与机架1连接,拉伸弹簧244的下端与下连杆242连接;上压辊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摆臂241的中部可转动连接;转轴23的一端安装有操作手柄26,碾压装置2还包括能够对操作手柄26进行限位的手柄定位装置27。

在本实施例中,压辊驱动机构25包括压辊驱动电机(图中未画出)、两个下链轮251、两个上链轮252、两个中链轮253和两个链条254,压辊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1上,压辊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下压辊21一端传动连接,两个下链轮251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压辊21的两端,两个中链轮253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压辊22的两端,两个上链轮252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的左右两侧,两个上链轮252、两个中链轮253、两个链条254与两个下链轮251一一对应;上链轮252处在下链轮251的上方,中链轮253处在相应的下链轮251和上链轮252之间,上链轮252和下链轮251均处于相应的链条254内侧并与链条254啮合,中链轮253处于相应的链条254外侧并与链条254啮合,上链轮252、中链轮253和下链轮251共同将相应的链条254张紧。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手柄26包括连接臂261、把手262和转轮263,连接臂261的上端与转轴23一端连接,连接臂261的下端与把手262连接,转轮263设于连接臂261上端,转轮263与转轴23的轴线相重合,转轮263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刻度尺2631;手柄定位装置27包括弧形齿条271、摆动杆272和压缩弹簧(图中未画出),弧形齿条271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沿前后方向设置,弧形齿条271的圆心处在转轴23的轴线上;摆动杆272的中部与把手262铰接,摆动杆272的一端设有卡块2721、另一端设有按压部2722,卡块2721与弧形齿条271上的齿槽卡接配合,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把手262连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按压部27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输送带3通过前摆动支架5安装在机架1上,后输送带4通过后摆动支架6安装在机架1上。当开酥机处于闲置状态下时,可将前摆动支架5、后摆动支架6朝向碾压装置2折叠,这样可大大减少开酥机的占用空间,利于存储及搬运。

在本实施例中,碾压装置2的前侧、后侧分别设有前防护架7、后防护架8,前防护架7处在前输送带3后端的正上方,后防护架8处在后输送带4前端的正上方。前防护架7和后防护架8用于防止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将手伸至碾压装置2的加工位置,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下面简述一下本开酥机的工作原理:

进行第一次碾压时,压辊驱动电机驱动下压辊21和两个下链轮251一起转动,通过两个链条254带动两个中链轮253和上压辊22一起转动,使下压辊21和上压辊22作相对转动。随后将包裹有酥料的面料放置在前输送带3上,并使前输送带3、后输送带4自前至后输送,此时面料在前输送带3的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经前输送带3的后端进入上压辊22与下压辊21之间,由上压辊22和下压辊21共同对面料进行碾压延伸,并在上压辊22和下压辊21的带动下到达后输送带4上;随后使前输送带3、后输送带4暂停输送。

进行第二次碾压时,先握住把手262,并对按压部2722施加作用力,使按压部2722向上移动(此时压缩弹簧处于受压缩状态),使卡块2721与弧形齿条271的齿槽发生分离,随后拉动把手262,通过连接臂261带动转轴23一起绕转轴23的轴线转动,通过上连杆243、下连杆242带动摆臂241和中链轮253一起向下摆动,使上压辊22下移,将上压辊22与下压辊21的间距调小;确定好上压辊22的位置后,松开把手262,按压部2722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卡块2721向上移动并与弧形齿条271的齿槽相卡接,对操作手柄26进行限位。随后压辊驱动电机驱动下压辊21和两个下链轮251一起反向转动,通过两个链条254带动两个中链轮253和上压辊22一起反向转动,使下压辊21和上压辊22作相对转动;随后将完成第一次碾压的面料进行折叠并放置在后输送带4上,并使前输送带3、后输送带4自后至前输送,折叠好的面料在后输送带4的带动下自后至前移动,经后输送带4的前端进入上压辊22与下压辊21之间,由上压辊22和下压辊21共同对面料进行碾压延伸,并在上压辊22和下压辊21的带动下到达前输送带3上,随后使前输送带3、后输送带4暂停输送。

进行第三次碾压时,先握住把手262,并对按压部2722施加作用力,使按压部2722向上移动(此时压缩弹簧处于受压缩状态),使卡块2721与弧形齿条271的齿槽发生分离,随后拉动把手262,通过连接臂261带动转轴23一起绕转轴23的轴线转动,通过上连杆243、下连杆242带动摆臂241和中链轮253一起向下摆动,使上压辊22进一步下移,将上压辊22与下压辊21的间距进一步调小;确定好上压辊22的位置后,松开把手262,按压部2722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卡块2721向上移动并与弧形齿条271的齿槽相卡接,对操作手柄26进行限位。随后压辊驱动电机驱动下压辊21和两个下链轮251一起转动,通过两个链条254带动两个中链轮253和上压辊22一起转动,使下压辊21和上压辊22作相对转动;随后将完成第二次碾压的面料进行折叠并放置在前输送带3上,并使前输送带3、后输送带4自前至后输送,折叠好的面料在前输送带3的带动下自前至后移动,经前输送带3的后端进入上压辊22与下压辊21之间,由上压辊22和下压辊21共同对面料进行碾压延伸,并在上压辊22和下压辊21的带动下到达后输送带4,随后使前输送带3、后输送带4暂停输送。

通过重复上述过程,使包裹有酥料的面料在前输送带3、碾压装置2和后输送带4之间来回移动,并在每次碾压后将上压辊22与下压辊21的间距调小,对面料进行折叠,折叠之后再次碾压延伸,如此重复多次便可得到皮酥多层的酥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