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收纳的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618发布日期:2019-06-11 23:40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收纳的盒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盒子。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盒子,例如快递运输盒,其一般由纸板或塑料板裁切后折叠组装而成,并包括有相互之间通过第一折痕折叠形成盒体的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后侧板之间通过第二折痕转动连接。其在盒子状态下时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收纳。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盒子存放,通常会将其拆开摊平进行存放,但需要使用时又要重新组装,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盒子,结构简单,便于收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盒子,包括相互之间通过第一折痕折叠形成盒体的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后侧板之间通过第二折痕转动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对称设置有第三折痕,左侧板和右侧板可通过各自的第三折痕向盒体中心方向内折摊平,前侧板的左右两侧处对称设置有第四折痕,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内折摊平时,所述前侧板随之沿第四折痕向前翻折摊平,同时所述后侧板和盖板向前摊平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底板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当盒子需要存放或运输时,将左侧板和右侧板沿第三折痕向盒体中心方向内折摊平,同时使与左侧板、右侧板相连接的前侧板通过第四折痕向前翻折摊平,并使后侧板和盖板向前摊平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底板上方,使原本呈立体形状的盒子能够通过折叠变成扁平形状,便于盒子的收纳。当需要使用盒子时,只需要沿原有的折痕逆向翻折便能够恢复成立体形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侧板的内侧设置有内衬板,内衬板抵设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所述前侧板的上端与内衬板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五折痕连接,盒子在折叠收纳时所述内衬板能够随前侧板向前摊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内衬板的设置可以抵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防止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三折痕内折,从而起到了支撑和加固的作用,使呈立体状态时的盒子具有更高的强度,不容易变形。由于前侧板的上端与内衬板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五折痕连接,内衬板能够随时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翻出,便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折摊平。内衬板还可以在盒子折叠收纳时随前侧板向前摊平,不会对盒子的折叠收纳造成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第四折痕的上端分别连接有延伸至前侧板两侧边缘处的切痕,所述前侧板位于切痕上方的部分与所述内衬板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前侧板位于切痕上方的部分可与所述内衬板相连接,从而使前侧板在沿第四折痕翻折时不会对内衬板造成连带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切痕之间连接有第六折痕,所述前侧板位于切痕上方的部分与所述内衬板相固定,所述前侧板位于切痕上方的部分与内衬板可同时沿第六折痕翻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前侧板位于切痕上方的部分与内衬板同时沿第六折痕翻折时,内衬板能够方便地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滑出,便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折摊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板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当前侧板位于切痕上方的部分与内衬板同时沿第六折痕翻折时,便于将内衬板插入到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插头,所述前侧板和内衬板之间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头配合插接的第一插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防止盖板因为晃动而打开,对盒子内的物品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插头,所述前侧板与底板之间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头配合插接的第二插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内衬板下端的第二插头可插入至前侧板与底板之间连接处的第二插槽中,防止内衬板因为晃动而翻出,使内衬板与前侧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一体性更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板的下端开设有便于对内衬板进行抓持的U型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U型缺口的设置便于手部对内衬板的抓持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过程的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过程的示意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过程的示意图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后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纳的盒子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包括相互之间通过第一折痕31折叠形成盒体2的底板21、左侧板22、右侧板23、前侧板24和后侧板25,其中的后侧板25的两侧包括有后侧翼251,后侧翼251与后侧板25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折痕31一体连接,后侧翼251通过铆钉6固定于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的内侧,其中的前侧板24的两侧包括有前侧翼242,前侧翼242与前侧板24之间同样通过所述第一折痕31一体连接,前侧翼242通过铆钉6固定于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的内侧,所述后侧板25上设置有盖板1,盖板1与后侧板25之间通过第二折痕32连接,盖板1可沿着第二折痕32的轴线转动开合,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上对称设置有第三折痕33,第三折痕33的下端位于后侧板25和底板21之间的连接处,第三折痕线33的上端位于左侧板22/右侧板23的上端边缘处,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可通过各自的第三折痕33向盒体2中心方向内折摊平,左侧板22上的第三折痕33优选得与左侧板22的后端边缘之间以及与左侧板22的下端边缘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右侧板22上的第三折痕33也采用相同的设置,以使得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在内折摊平时,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的后端边缘和下端边缘能够相互重合,前侧板24的左右两侧处对称设置有第四折痕34,第四折痕34的下端位于左侧板22/右侧板23与底板21之间连接处,所述前侧板24的内侧设置有内衬板26,内衬板26抵设在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之间,所述前侧板24的上端与内衬板26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五折痕35连接,盒子在折叠收纳时所述内衬板26能够随前侧板24向前摊平。所述两个第四折痕34的上端分别连接有延伸至前侧板24两侧边缘处的切痕4,所述前侧板24位于切痕4上方的部分241与所述内衬板26相连接。所述两个切痕4之间连接有第六折痕36,所述前侧板24位于切痕4上方的部分与所述内衬板26相固定,所述前侧板24位于切痕4上方的部分241与内衬板26可同时沿第六折痕36翻折。所述内衬板26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形状。所述盖板1上设置有第一插头11,所述前侧板24和内衬板26之间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头11配合插接的第一插槽51。所述内衬板26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插头261,所述前侧板24与底板21之间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插头261配合插接的第二插槽52。所述内衬板26的下端开设有便于对内衬板26进行抓持的U型缺口262。本实用新型需要收纳时,先将所述盖板1打开(见图2的动作a),并将所述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沿第三折痕33内折摊平(见图3的动作b),所述前侧板24和内衬板26随之沿第四折痕34向前翻折摊平(见图3的动作c),而后将所述后侧板25和盖板1向前摊平在所述左侧板22、右侧板23、前侧板24和底板21上方(见图3、4的动作d),并使盒子折叠成扁平状,从而能够减小盒子的体积,便于其收纳。本实用新型的盒子优选的采用带多孔结构的塑料板材,具有较强的硬度,不容易损坏,而且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以上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