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挂式体感外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6290发布日期:2019-07-10 10:3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挂式体感外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召唤盒,特别涉及一种外挂式体感外召。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电梯外召包括面板和底壳,底壳固定连接在厅外墙体上,面板为电梯操纵部件的承托件,与底壳可拆卸连接,安装时,需要在墙体上预留或者开凿至少380*100mm的孔,并采用在底壳和墙体上设置多个相适配的扣件或者螺栓连接件,安装时需要对准每个扣件或者拧紧多个螺栓,拆卸时需要分离相适配的扣件或者拧松所有螺栓,装配困难、安装后拆开维修保养困难,费时费力。

此外,传统外召一般安装机械按钮或者触摸按钮,操作时需要触摸机械按钮或者触摸按钮,不仅机械触摸损坏率高,且公共场合容易造成细菌和疾病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挂式体感外召,包括相互卡合的主面板与底板,以及设置于两端的上封头及下封头;

所述主面板的正面具有体感面板、上行指示器及下行指示器,所述主面板的背面周侧具有一圈垂直于所述主面板的外框,所述底板卡合在所述外框内并与所述主面板平行并形成上端卡口及下端卡口,所述上封头通过所述上端卡口进行上端封堵,所述下封头通过所述下端卡口进行下端封堵;

所述底板设置有上挂孔、下挂孔及穿线孔,通过所述穿线孔将控制线束由所述主面板上的体感面板、上行指示器及下行指示器连接至电梯控制器。

其中,所述上封头包括具有一圈凸缘的上盖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的主上卡板及底上卡板,所述主上卡板对应所述主面板上端内侧相互卡合,所述底上卡板对应所述底板上端内侧相互卡合,并通过具有一圈凸缘的所述上盖板进行上端封堵。

其中,所述下封头包括具有一圈凸缘的下盖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下盖板上的主下卡板,所述主下卡板对应所述主面板的下端内侧相互卡合,并通过具有一圈凸缘的所述下盖板进行下端封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

①体感外召的体感面板可以感应人体动作,不需要接触即可以操作外召,减少接触后可以避免细菌和疾病传播,更加便捷,机械损坏率降低;

②通过底板的上挂孔及下挂孔设置,可以方便的将外召挂靠在墙体的挂钩上,安装方便且可以通过快速取下进行维修,因而操作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外挂式体感外召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外挂式体感外召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上封头立体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封头立体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主面板 11.体感面板 12.上行指示器

13.下行指示器 20.底板 21.上挂孔

22.下挂孔 23.穿线孔 30.上封头

40.下封头 31.上盖板 32.主上卡板

33.底上卡板 41.下盖板 42.主下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及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挂式体感外召,包括相互卡合的主面板10与底板20,以及设置于两端的上封头30及下封头40;主面板 10的正面具有体感面板11、上行指示器12及下行指示器13,主面板10 的背面周侧具有一圈垂直于主面板10的外框,底板20卡合在外框内并与主面板10平行并形成上端卡口及下端卡口,上封头30通过上端卡口进行上端封堵,下封头40通过下端卡口进行下端封堵;底板20设置有上挂孔 21、下挂孔22及穿线孔23,通过穿线孔23将控制线束由主面板10上的体感面板11、上行指示器及下行指示器连接至电梯控制器。

参考图3及4,上封头30包括具有一圈凸缘的上盖板31,以及垂直设置在上盖板31上的主上卡板32及底上卡板33,主上卡板32对应主面板 10上端内侧相互卡合,底上卡板33对应底板20上端内侧相互卡合,并通过具有一圈凸缘的上盖板31进行上端封堵。

参考图5及6,下封头40包括具有一圈凸缘的下盖板41,以及垂直设置在下盖板41上的主下卡板42,主下卡板42对应主面板10的下端内侧相互卡合,并通过具有一圈凸缘的下盖板41进行下端封堵。

本实用新型的体感外召的体感面板11可以感应人体动作,不需要接触即可以操作外召,减少接触后可以避免细菌和疾病传播,更加便捷,机械损坏率降低;通过底板20的上挂孔21及下挂孔22设置,可以方便的将外召挂靠在墙体的挂钩上,安装方便且可以通过快速取下进行维修,因而操作简便快捷。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