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1143发布日期:2019-07-31 20:2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平底筒仓附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平底筒仓是目前较为主流的煤炭存储建筑,筒仓底部一般采用倒锥形设计,即在圆柱形筒仓内壁下部砌筑一圈与仓内壁呈一定夹角的保护檐,保护檐与仓内壁形成一环形人工区域用于安放及运转螺旋出煤装置以及进行人工检修维护等操作。由于螺旋出煤装置螺旋杆需要伸入仓内与中心回转装置连接,所以在保护檐底部有一环形通道来提供螺旋杆的公转运动,保护檐与地面的夹角大于煤炭安息角,所以在静止状态下煤炭不会落入人工区域内。

但因环形通道连接仓内和人工区,在螺旋出煤装置运行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煤灰进入人工区,煤灰不仅污染环境、清理困难,容易对电器设备造成损坏;另外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也会有少量煤炭受到螺旋杆挤压进入人工区,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煤炭平底筒仓中螺旋出煤装置运行过程中会有煤灰进入而造成污染及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尘装置,包括若干防尘挡板、支架Ⅰ、支架Ⅱ和位于螺旋出煤装置驱动设备底板上的斜向的推杆,所述防尘挡板包括斜向挡板和竖挡板,斜向挡板的一端与竖挡板的一端连接,支架Ⅰ的一端与平底筒仓的保护檐中的预埋件Ⅰ连接,支架Ⅱ的一端与平底筒仓底部的预埋件Ⅱ连接,斜向挡板的另一端与位于支架Ⅰ靠近平底筒仓内壁一端的侧壁的铰链铰接连接,竖挡板的另一端位于支架Ⅱ的顶部,竖挡板靠近平底筒仓内壁一端的侧壁设有挡板把手。

所述推杆的端部为弧形,推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螺旋出煤装置的螺旋杆的两侧。

所述支架Ⅰ的一端与平底筒仓的保护檐中的预埋件Ⅰ通过螺栓Ⅰ连接,便于安装拆卸。

所述支架Ⅱ的一端与平底筒仓底部的预埋件Ⅱ通过螺栓Ⅱ连接,便于安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尘挡板结构简单、方便灵活,无需进行人工操作即可随着设备的运转而实现挡板的启闭,可最大程度阻断煤灰或煤块进入人工区,有效的保护了仓内环境和电器设备,降低维修及清理成本;

2. 防尘挡板上部、下部支架都是用螺栓连接在预埋件上,当某一块挡板损坏时,只需拆除损坏区域上部支架的连接螺栓即可将挡板卸下,维修或更换后再通过螺栓连接到预埋件即可正常使用;当螺旋出煤装置损坏需要更换时,可将对应区域上下部挡板支架连接螺栓全部拆除,即可将螺旋杆拖出,操作简单、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平底筒仓仓壁;2-人工区;3-保护檐;4-挡板把手;5-支架Ⅱ;6-螺栓Ⅱ;7-预埋件Ⅱ;8-斜向挡板;9-铰链;10-支架Ⅰ;11-螺栓Ⅰ;12-预埋件Ⅰ;13-螺旋出煤装置驱动设备;14-推杆;15-螺旋杆;16-竖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防尘装置,包括若干防尘挡板、支架Ⅰ10、支架Ⅱ5和位于螺旋出煤装置驱动设备13底板上的斜向的推杆14,所述防尘挡板包括斜向挡板8和竖挡板16,斜向挡板8的一端与竖挡板16的一端连接,支架Ⅰ10的一端与平底筒仓的保护檐3中的预埋件Ⅰ12连接,支架Ⅱ5的一端与平底筒仓底部的预埋件Ⅱ7连接,斜向挡板8的另一端与位于支架Ⅰ10靠近平底筒仓内壁一端的侧壁的铰链9铰接连接,竖挡板16的另一端位于支架Ⅱ5的顶部,竖挡板16靠近平底筒仓内壁一端的侧壁设有挡板把手4。

所述推杆14的端部为弧形,推杆1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螺旋出煤装置的螺旋杆15的两侧。

所述支架Ⅰ10的一端与平底筒仓的保护檐3中的预埋件Ⅰ12通过螺栓Ⅰ11连接,便于安装拆卸。

所述支架Ⅱ5的一端与平底筒仓底部的预埋件Ⅱ7通过螺栓Ⅱ6连接,便于安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螺旋出煤装置驱动设备13位于人工区2内用于驱动螺旋杆15的公转与自转运动,推杆14焊接在螺旋出煤装置驱动设备13的底座上。螺旋杆15未经过的区域,防尘挡板在自重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当螺旋杆15经过时,防尘挡板的挡板把手4与推杆14接触,推杆14将随着弧形轨迹将防尘挡板向上开启至螺旋杆15经过,防尘挡板随着轨迹自动闭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