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转台支撑连杆结构及其履带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4963发布日期:2019-06-26 01:4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转台支撑连杆结构及其履带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转台支撑连杆结构及其履带起重机,属于起重机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履带起重机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一个分类,在基础设施建设、风电建设、核电建设、石化建设等起到重要的作用。转台作为起重机主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和维修便利性直接影响到产品使用的安全和用户体验感,保证产品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和提高产品维修便利性是制造商和用户共同关注的重点。

现有产品转台后尾部支撑连架是焊接式,而发动机安装架结构为装配式,发动机系统需在外部安装完后,然后将发动机安装架整体吊起,由下往上安装到转台尾部,发动机安装架上除了发动机外还包括、燃油箱、液压油箱、主泵、主阀、液压油散热器等许多零部件。

如图1所示,由于支撑连架为焊接式结构,发动机系统无法从上往下进行装配,需在外部将发动机装配到发动机安装架上,再从转台底部自下而上吊起组装,发动机需要拆出更换时,不能单独拆出,需要将发动机安装架上所有装配件一起从转台下方拆下,再将发动机单独拆出,整个过程操作复杂困难,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发动机发生故障时将发动机单独拆除、操作便捷和节约时间的装配式转台支撑连杆结构及其履带起重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转台支撑连杆结构,包括装配式支撑连杆和设置在转台尾部两侧的转台安装槽板,所述转台安装槽板上开设有豁口,所述装配式支撑连杆包括圆管和设置圆管两端的双立板,所述双立板包括内立板和外立板,所述转台安装槽板位于所述内立板和外立板之间,所述内立板和外立板之间的所述圆管嵌入所述豁口内,所述转台安装槽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内立板上开设有光圆孔,螺栓穿过所述光圆孔和螺纹孔后用螺母锁紧。

所述内立板和外立板与所述圆管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所述光圆孔和螺纹孔的个数为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

所述光圆孔和螺纹孔的个数为4个。

所述螺纹孔在所述豁口的两侧对称分布。

一种履带起重机,装配有任意所述一种装配式转台支撑连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转台支撑连杆结构及其履带起重机,焊接式支撑架更换成装配式支撑连杆,与转台尾部两侧的转台安装槽板配合使用。当发动机拆出时只需先拆掉支撑连杆,再将发动机单独拆出,其余零部件保留在发动机架上,相对焊接式支撑连架结构操作便利性得到很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焊接式支撑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系统装配完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支撑连杆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转台、2-转台安装槽板、3-内立板、4-外立板、5-螺栓、6-螺母、7-圆管、8-发动机安装座、9-焊接式支撑架、10-发动机系统、11-装配式支撑连杆、21-螺纹孔、31-光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式支撑架9与发动机安装座8和发动机系统10配合的形式存在发动机拆出更换困难的问题。

和图2到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转台支撑连杆结构,采用支撑连杆采用装配式。具体包括装配式支撑连杆11和设置在转台1尾部两侧的转台安装槽板2,转台安装槽板2可以选为半圆槽板。转台安装槽板2上开设有豁口22。装配式支撑连杆11包括圆管7和设置圆管7两端的双立板,双立板包括内立板3和外立板4,内立板3和外立板4与圆管7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转台安装槽板2位于内立板3和外立板4之间,内立板3和外立板4之间的圆管7嵌入豁口22内,

转台安装槽板2上开设有螺纹孔21,内立板3上开设有光圆孔31,螺栓5穿过光圆孔31和螺纹孔21后用螺母6锁紧。其中,光圆孔31和螺纹孔21的个数为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优选为4个,螺纹孔21在豁口22的两侧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履带起重机,装配有上述的装配式转台支撑连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将焊接式支撑连架改进为装配式支撑连杆,发动机安装架结构焊接到转台上。首先,将发动机系统自上而下吊入转台后尾部进行装配,完成装配后,将装配式支撑连杆组件安装到转台安装槽板中,然后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当发动机拆出时只需先拆掉装配式支撑连杆,再将发动机单独拆出,其余零部件保留在发动机架上,相对焊接式支撑连架结构操作便利性得到很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