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贴标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1994发布日期:2019-06-29 01:3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贴标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外包装贴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自动贴标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在包装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将包装盒装入包装盒后,需要对包装盒贴上标签以区别其他的包装盒,现有的贴标方式采用人工贴标,容易出现贴错、粘贴不牢固的问题,极大的耗费了贴标时间,导致贴标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贴标生产线,具有提高贴标效率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贴标生产线,其包括用于承载运输包装盒的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沿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在包装盒上粘贴标签的贴标机构、用于按压完成标签粘贴的包装盒以加固标签的压顶机构和用于剔除标签粘贴不合格的包装盒的剔除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底座、转动承载于底座的第一主动轮、转动承载于底座的多个第一从动轮、套设在第一主动轮和多个第一从动轮之间的传送带及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的第一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贴标机构包括贴标部和用于支撑贴标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用于调节贴标部水平位置的第一X轴调节组件和用于调节贴标部高度位置的第一Z轴调节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X轴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底座的固定块、固定于固定块的第一导向杆、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杆的第一滑块和用于固定第一滑块的第一定位件;所述Z轴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滑块的第二导向杆、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杆的第二滑块和用于固定第二滑块的第二定位件,所述贴标部固定于第二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为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平行于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第一限位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平行于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限位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顶机构包括设于底座的调节架和设于调节架的用于按压包装盒标签的带传送组件,所述调节架包括用于调节带传送组件水平位置的第二X轴调节组件和用于调节带传送组件高度位置的第二Z轴调节组件;所述带传送组件包括转动承载于第二Z轴调节组件的第二主动轮、转动承载于底座的多个第二从动轮、套设在第二主动轮和多个第二从动轮之间的皮带及用于驱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带传送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上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剔除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用于检测包装盒贴标质量的检测组件和用于剔除经由检测组件检测不合格的包装盒的除次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于底座的支撑架和固定于支撑架的工业相机。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转动设置于底座的第一支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块上的第二支撑块和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块的第三支撑块,所述工业相机固定于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设有用于将第一支撑块固定于底座的第一锁合部,所述第二支撑块设有用于将第二支撑块固定于第一支撑块的第二锁合部,所述第三支撑块设有用于将第三支撑块固定于第二支撑块的第三锁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除次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底座上的推板和用于驱动推板滑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推板的滑动轨迹位于产传送带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装盒可以在传输机构上经由贴标机构贴上标签,再由压顶机构对包装盒上贴好的标签进行二次加固,最后进行检测,将标签贴附不合格的包装盒剔除,该生产线不易贴错包装盒标签,且标签贴附非常牢固,不易脱落,同时该生产线的贴标签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剔除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传输机构;110、底座;120、第一主动轮;130、第一从动轮;140、传送带;150、第一驱动件;200、贴标机构;210、贴标部;220、支撑部;221、固定块;222、第一导向杆;223、第一滑块;224、第一螺纹杆;225、第一限位块;226、第二导向杆;227、第二滑块;228、第二螺纹杆;229、第二限位块;300、压顶机构;310、调节架;311、第二X轴调节组件;312、第二Z轴调节组件;320、带传送组件;321、第二主动轮;322、第二从动轮;323、皮带;324、第二驱动件;400、剔除机构;410、检测组件;411、工业相机;412、第一支撑块;4121、条形孔;413、第二支撑块;414、第三支撑块;415、第一螺栓;416、第二螺栓;420、除次组件;421、推板;422、第三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贴标生产线,其包括用于承载运输包装盒的传输机构100,所述传输机构100沿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在包装盒上粘贴标签的贴标机构200、用于按压完成标签粘贴的包装盒以加固标签的压顶机构300和用于剔除标签粘贴不合格的包装盒的剔除机构400。具体工作时,包装盒可以在传输机构100上经由贴标机构200贴上标签,再由压顶机构300对包装盒上贴好的标签进行二次加固,最后由剔除机构400进行检测,将标签贴附不合格的包装盒剔除,该生产线不易贴错包装盒标签,且标签贴附非常牢固,不易脱落,同时该生产线的贴标签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如图1所示,所述传输机构100包括底座110、转动承载于底座110的第一主动轮120、转动承载于底座110的多个第一从动轮130、套设在第一主动轮120和多个第一从动轮130之间的传送带140及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轮120转动的第一驱动件150。这里的第一驱动件150为电机。传输机构100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及输送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贴标机构200包括贴标部210和用于支撑贴标部210的支撑部220,所述支撑部220包括用于调节贴标部210水平位置的第一X轴调节组件和用于调节贴标部210高度位置的第一Z轴调节组件。这里的贴标部210为市场上可以购买的贴标机。所述第一X轴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底座110的固定块221、固定于固定块221的第一导向杆222、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杆222的第一滑块223和用于固定第一滑块223的第一定位件(图中未标号);所述Z轴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滑块223的第二导向杆226、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杆226的第二滑块227和用于固定第二滑块227的第二定位件(图中未标号),所述贴标部210固定于第二滑块227。所述第一定位件为第一螺纹杆224,所述第一螺纹杆224平行于第一导向杆222,且所述第一螺纹杆22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221和第一限位块22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24与第一滑块22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第二螺纹杆228,所述第二螺纹杆228平行于第二导向杆226,且所述第二螺纹杆22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223和第二限位块22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28与第二滑块227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224和第二螺纹杆228可以对贴标部210的贴标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型号的包装盒。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压顶机构300包括设于底座110的调节架310和设于调节架310的用于按压包装盒标签的带传送组件320,所述调节架310包括用于调节带传送组件320水平位置的第二X轴调节组件311和用于调节带传送组件320高度位置的第二Z轴调节组件312;所述带传送组件320包括转动承载于第二Z轴调节组件312的第二主动轮321、转动承载于底座110的多个第二从动轮322、套设在第二主动轮321和多个第二从动轮322之间的皮带323及用于驱动第二主动轮321转动的第二驱动件324,这里的第二驱动件324为伺服电机。采用皮带323按压包装盒上的标签,皮带323可以与传送带140上的包装盒同步运动,从而有利于包装盒顺利通过皮带323,避免了包装盒在生产线的传送带140上发生相对滑动,造成生产线阻塞。

第二X轴调节组件311与上述第一X轴调节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二Z轴调节组件312与上述第一Z轴调节组件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为了避免在包装盒在传送带140上发生相对滑动,使包装盒可以顺利进入到皮带323的下方被按压,所述带传送组件320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上倾斜的斜面,这里的斜面可以引导包装盒进入皮带323下方。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剔除机构400包括设置于底座110用于检测包装盒贴标质量的检测组件410和用于剔除经由检测组件410检测不合格的包装盒的除次组件420;所述检测组件410包括设于底座110的支撑架和固定于支撑架的工业相机411。通过工业相机411对包装盒进行拍摄,然后判断包装盒的贴标位置和质量,对于标签不合格的包装盒再由除次组件420剔除,与人工除次相比,剔除机构400除次准确,极大地提高了除次的效率。

所述支撑架包括转动设置于底座110的第一支撑块412、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块412上的第二支撑块413和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撑块413的第三支撑块414,所述工业相机411固定于第三支撑块414;所述第一支撑块412设有用于将第一支撑块412固定于底座110的第一锁合部,所述第二支撑块413设有用于将第二支撑块413固定于第一支撑块412的第二锁合部(图中没有显示),所述第三支撑块414设有用于将第三支撑块414固定于第二支撑块413的第三锁合部(图中没有显示)。由于不同包装盒的形状和大小不同,需要对工业相机411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滑动调节第二支撑块413和第三支撑块414,进而可以调节工业相机411与包装盒之间的相对位置,方便拍摄。通过转动第一支撑块412,可以调整工业相机411的拍摄角度,从而适应多种包装盒的贴标位置。支撑架对于工业相机411的固定非常稳定,同时支撑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占用空间较小。

第一锁合部包括开设于第一支撑块412下侧的铰接孔(图中未标号)和纵截面呈扇形的条形孔4121,条形孔4121的中心线至铰接孔的中心线上各点的距离均相等,铰接孔转动配合有第一螺栓415,且第一螺栓415与底座110的侧壁螺纹连接,条形孔4121滑动配合有第二螺栓416,且第二螺栓416与底座110的侧壁螺纹连接,分别转动第一螺栓415和第二螺栓416可以使第一螺栓415的头部和第二螺栓416的头部分别抵接第一支撑块412。具体调节时,转动第一螺栓415和第二螺栓416,支撑架以第一螺栓415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第二螺栓416在条形孔4121内发生相对滑动,调整好工业相机411的拍摄角度后,反向转动第一螺栓415和第二螺栓416使第一螺栓415的头部和第二螺栓416的头部分别抵接第一支撑块412进行固定。这里的第二锁合部和第三锁合部均采用螺栓和螺母螺纹配合进行固定。采用两个螺栓穿过第一支撑块412和第二支撑块413,在螺栓的螺纹部螺纹连接螺母,转动螺母使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分别抵接抵接第一支撑块412和第二支撑块413;采用两个螺栓穿过第二支撑块413和第三支撑块414,在螺栓的螺纹部螺纹连接螺母,转动螺母使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分别抵接抵接第二支撑块413和第三支撑块414。

所述除次组件420包括滑动设置于底座110上的推板421和用于驱动推板421滑动的第三驱动件422,这里的第三驱动件422采用气缸,所述推板421的滑动轨迹位于产传送带140的上方。

工作原理:包装盒可以在传输机构100上经由贴标机构200贴上标签,再由压顶机构300对包装盒上贴好的标签进行二次加固,最后进行检测,将标签贴附不合格的包装盒剔除,该生产线不易贴错包装盒标签,且标签贴附非常牢固,不易脱落,同时该生产线的贴标签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