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编码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8128发布日期:2019-07-19 22:47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拉线编码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线编码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拉线编码器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线型位移的传感器。如附图1、2所示,叉车式AGV中常用拉线编码器1来测量货叉架3的起升高度。拉线编码器1要求工作时拉线11与出线口的指向保持平行。因此,对于叉车式AGV常用的安装方法为将拉线编码器1安装于门架4的底部,与车体固定并保持不动。拉线固定支架2固定于货叉架3上。拉线11的端部固定于拉线固定支架2上。当货叉架3升降时,拉线固定支架2带动拉线11同步升降。这种安装方式要求门架4的底部具有较大空间,不适用于门架4的底部空间不足的结构。例如,门架4起升高度较高时要求拉线编码器1的测量范围大,相应拉线编码器1的体积也会比较大;而对于三级全自由门架需要在门架4的底部安装前起升油缸,会进一步减少门架4的底部的空间;如果将拉线编码器1安装于车身侧面则会对车辆通过性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线编码器的安装结构,确保在叉车上进行合理的布置拉线编码器,不要求门架的底部具有较大安装空间也不会影响叉车的车辆通过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拉线编码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拉线编码器、拉线编码器的拉线、拉线固定支架、货叉架及门架,所述的门架的两侧边设置有立柱,所述的拉线编码器布置于立柱的上端,所述的拉线编码器的出线口指向货叉架的前端,所述的拉线编码器的前方设置有滚轮一,所述的立柱的前端设置有处于滚轮一下方的滚轮二,所述的拉线经滚轮一、滚轮二换向竖直向上延伸与拉线固定支架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的拉线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与货叉架的上横梁的端部连接。

所述的滚轮一的轴线与拉线编码器的出线口的指向垂直,所述的滚轮二的轴线与滚轮一的轴线垂直,所述的拉线水平延伸至滚轮一,再经滚轮一向下竖直延伸至滚轮二的外侧,再经滚轮二的内侧向上竖直延伸。

所述的立柱的上端设置有基板,所述的拉线编码器布置于基板的后端,所述的基板的前端垂直布置有两支架板,所述的滚轮一转动布置于两支架板之间。

所述的滚轮一包括垂直布置于两支架板之间的轴一,所述的滚轮一与轴一之间设置有轴承一,所述的轴承一的两端设置有卡簧一,螺栓一穿过两支架板与轴一固定连接。

所述的立柱的前端设置有U型连接件,所述的U型连接件的侧壁的端部向外侧垂直延伸有与立柱的前端连接的翻边,所述的U型连接件的侧壁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的滚轮二转动布置于U型连接件的底壁与固定板之间。

所述的滚轮二包括垂直布置于U型连接件的底壁与固定板之间的轴二,所述的滚轮二与轴二之间设置有轴承二,所述的轴承二的两端设置有卡簧二,螺栓二穿过U型连接件的底壁、固定板与轴二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拉线编码器布置于立柱的上端既不会占用门架底部的空间,也不会因占用叉车侧边的空间而影响车辆通过性,拉线从拉线编码器的出线口向前伸出自滚轮一的外周向下延伸至滚轮二的外周,然后再经滚轮二的外周换向竖直向上延伸与拉线固定支架的一端垂直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这样的布置结构充分的利用了立柱的上端与前端空间,使得货叉架带动换向后的拉线在竖直方向上下位移,既不会占用叉车的空间也不会影响叉车的车辆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拉线编码器布置示意图;

图2为拉线编码器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线编码器布置示意图;

图4为拉线编码器与滚轮一、滚轮二配合立体示意图;

图5为滚轮一布置分解示意图;

图6为滚轮二布置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拉线编码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拉线编码器1、拉线编码器1的拉线11、拉线固定支架2、货叉架3及门架4,所述的门架4的两侧边设置有立柱5,所述的拉线编码器1布置于立柱5的上端,所述的拉线编码器1的出线口指向货叉架3的前端,所述的拉线编码器1的前方设置有滚轮一6,所述的立柱5的前端设置有处于滚轮一6下方的滚轮二7,所述的拉线11经滚轮一6、滚轮二7换向竖直向上延伸与拉线固定支架2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的拉线固定支架2的另一端与货叉架3的上横梁的端部连接。

拉线编码器1布置于立柱5的上端既不会占用门架4底部的空间,也不会因占用叉车侧边的空间影响而车辆通过性,拉线11从拉线编码器1的出线口向前伸出自滚轮一6的外周向下延伸至滚轮二7的外周,然后再经滚轮二7的外周换向竖直向上延伸与拉线固定支架2的一端垂直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这样的布置结构充分的利用了立柱5的上端与前端空间,使得货叉架3带动换向后的拉线11在竖直方向上下位移,既不会占用叉车的空间也不会影响叉车的车辆通过性。

所述的滚轮一6的轴线与拉线编码器1的出线口的指向垂直,所述的滚轮二7的轴线与滚轮一6的轴线垂直,所述的拉线11水平延伸至滚轮一6,再经滚轮一6向下竖直延伸至滚轮二7的外侧,再经滚轮二7的内侧向上竖直延伸。拉线11自拉线编码器1的出线口伸出,与滚轮一6的顶点相切之后,再绕滚轮一6的外周向下竖直延伸至滚轮二7的外周,绕滚轮二7换向之后拉线11处于滚轮二7的内侧向上竖直延伸再与拉线固定支架2连接,这样不会与其他造成部件造成任何干涉。

所述的立柱5的上端设置有基板8,所述的拉线编码器1布置于基板8的后端,所述的基板8的前端垂直布置有两支架板81,所述的滚轮一6转动布置于两支架板81之间。滚轮一6的轴线与两支架板81垂直,通过两支架板81转动布置滚轮一6。

所述的滚轮一6包括垂直布置于两支架板81之间的轴一61,所述的滚轮一6与轴一61之间设置有轴承一62,所述的轴承一62的两端设置有卡簧一63,螺栓一64穿过两支架板81与轴一61固定连接。首先在轴一61上布置轴承一62,然后使滚轮一6与轴承一62配合连接,通过卡簧一63对轴承一62进行轴向限位,采用螺栓一64将轴一61固定于两支架板81之间,这样使得滚轮一6相对轴一61转动。

所述的立柱5的前端设置有U型连接件9,所述的U型连接件9的侧壁的端部向外侧垂直延伸有与立柱5的前端连接的翻边91,所述的U型连接件9的侧壁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板92,所述的滚轮二7转动布置于U型连接件9的底壁与固定板92之间。U型连接件9包括两侧壁及底壁,延伸的翻边91用于与立柱5的前端连接,滚轮二7的轴线与U型连接件9的底壁、固定板92垂直。

所述的滚轮二7包括垂直布置于U型连接件9的底壁与固定板92之间的轴二71,所述的滚轮二7与轴二71之间设置有轴承二72,所述的轴承二72的两端设置有卡簧二73,螺栓二74穿过U型连接件9的底壁、固定板92与轴二71固定连接。首先在轴二71上布置轴承二72,然后使滚轮二7与轴承二72配合连接,通过卡簧二73对轴承二72进行轴向限位,采用螺栓二74将轴一71固定于U型连接件9的底壁与固定板92之间,这样使得滚轮二7相对轴二71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