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双腔系统的多功能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9284发布日期:2019-06-14 22:3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设置有双腔系统的多功能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双腔系统的多功能保温箱。



背景技术:

随着户外休闲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冷藏及保鲜要求越来越高,故而人们通过,不同的冷藏及保鲜方式来实现。

保温箱是家庭旅游、餐厅外卖、实验品、疫苗等运输和保鲜的用品。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市场上传统的保温箱功能单一,通常只设置有一个保温腔体,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需要在保温箱里存放不同特性的物品,其对温度要求也不相同,单腔体的保温箱难以满足用户对物品进行区分存放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设置有双腔系统的多功能保温箱,该多功能保温箱,可以根据用户实际存放的需求,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单独存储保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轮子的多功能保温箱,包括:

上表面开口的保温箱本体,其呈长方体结构,所述保温箱本体包括:外箱体以及设置与所述外箱体内的内箱体,并且所述内箱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储物腔体和第二储物腔体;

第一盖体以及第二盖体,其中,所述第一盖体一端部与所述保温箱本体铰接,另一端部至少通过一个锁扣与所述保温箱本体扣合连接,所述第一盖体用于遮盖所述第一储物腔体,所述第二盖体一端部与所述保温箱本体铰接,另一端部至少通过一个锁扣与所述保温箱本体扣合连接,所述第二盖体用于遮盖所述第二储物腔体;

以及位于所述外箱体底部成对设置的轮子,其用于拖动所述保温箱本体移动;

其中,所述外箱体包括沿外箱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外箱体前侧板、外箱体后侧板,以及用于连接外箱体前侧板、外箱体后侧板的两个外箱体立板,所述外箱体前侧板一端部靠近所述外箱体底部位置设有前轮固定凹槽,所述外箱体后侧板与外箱体前侧板对应位置设有后轮固定凹槽,所述前轮固定凹槽、后轮固定凹槽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轮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储物腔体和所述第二储物腔体通过分隔板进行隔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转轴与轮子形成可拆卸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箱体底部设置有水龙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储物腔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流部,以及所述第二储物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与一个所述水龙头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部与另一个所述水龙头进水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导流部为向下倾斜的斜面,以使所述第一储物腔体的底部形成漏斗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导流部为向下倾斜的斜面,以使所述第二储物腔体的底部形成漏斗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龙头包括:水龙头主体,以及插接在所述水龙头主体中的水龙头芯体;

所述水龙头主体呈腔体结构,且设置有与所述水龙头主体内壁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水龙头主体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将水龙头主体分割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一端与所述保温箱本体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

所述水龙头芯体包括柱状本体、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一端的挡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另一端的水龙头按钮;

所述柱状本体可沿所述水龙头主体的轴线移动,所述水龙头主体一端与保温箱本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水龙头按钮相连,其中,所述水龙头按钮为弹性部件;

当所述水龙头按钮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挡体与所述凸起配合以形成密封结构,以使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隔断;

当所述水龙头按钮处于按压状态时,所述挡体与所述凸起分离以形成间隙,以使所述保温箱本体内的液体依次经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以及所述出水口流出所述水龙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龙头主体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所述出水通道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

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腔体呈倾斜向下设置;

所述凸起为沿所述水龙头主体内壁周向设置的凸环;

所述挡体呈球状结构;

所述柱状本体上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挡片,所述挡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所述水龙头设置在所述保温箱本体的底部侧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龙头按钮通过按钮固定螺母与所述水龙头主体相连,所述水龙头主体通过水龙头固定螺母与保温箱本体连接,其中,所述水龙头主体与所述水龙头固定螺母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设置有双腔系统的多功能保温箱,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存储需求,将不同的物品分隔放置在不同的腔体内,以实现区分存放,提高使用时的用户体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储物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的爆炸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功能保温箱单腔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功能保温箱双腔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功能保温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龙头;

11:水龙头主体;

12:出水通道;

13:出水口;

14:凸起;

21:柱状本体;

22:挡体;

23:挡片;

24:水龙头按钮;

3:按钮固定螺母;

4:密封圈;

5:水龙头固定螺母;

6:保温箱本体;

61:PE层;

62:发泡层;

631:第一盖体;

632:第二盖体;

641:第一储物腔体;

642:第二储物腔体;

65:分隔板;

71:前轮固定凹槽;

72:轮子;

73:转轴;

74:后轮固定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功能保温箱单腔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功能保温箱双腔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功能保温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设置有双腔系统的多功能保温箱,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存储需求,将不同的物品分隔放置在不同的储物腔体内,以实现区分存放,提高使用时的用户体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储物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轮子的多功能保温箱,包括:

上表面开口的保温箱本体6,其呈长方体结构,保温箱本体6包括:外箱体以及设置与外箱体内的内箱体,并且内箱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储物腔体641和第二储物腔体642,第一盖体631以及第二盖体632,其中,第一盖体631一端部与保温箱本体6铰接,另一端部至少通过一个锁扣与保温箱本体6扣合连接,第一盖体631用于遮盖第一储物腔体641,第二盖体632一端部与保温箱本体6铰接,另一端部至少通过一个锁扣与保温箱本体6扣合连接,第二盖体632用于遮盖第二储物腔体642。

在用户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例如不同的温度需求,具体例如一类物品需要常温保存,而另一类物品则需要冷藏保存,则可以将这两种物品分别置于相互独立的第一储物腔体641和第二储物腔体642中,以实现单独保存。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保温箱,还包括:位于外箱体底部成对设置的轮子72,其用于拖动保温箱本体6移动。

其中,外箱体包括沿外箱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外箱体前侧板、外箱体后侧板,以及用于连接外箱体前侧板、外箱体后侧板的两个外箱体立板,外箱体前侧板一端部靠近外箱体底部位置设有前轮固定凹槽71,外箱体后侧板与外箱体前侧板对应位置设有后轮固定凹槽74,前轮固定凹槽71、后轮固定凹槽74内设有转轴73,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轮子72。

值得说明的是,外箱体底部成对设置的轮子72,可以便于使用者对保温箱进行拖动,减小了阻力。作为优选保温箱只设置一对轮子72,保温箱未设置轮子72一侧上端部设有把手。当需要移动保温箱的时候,使用者只需通过把手将保温箱向上提拉,使得轮子72与地面形成倾斜的角度,从而可以十分轻松的拖动保温箱。采用前轮固定凹槽71、后轮固定凹槽74,使得保温箱置于地面的时候轮子72不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在放置时候的稳定性。其中保温箱本体6包括发泡层62以及发泡层62外的PE层6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储物腔体641和第二储物腔体642通过分隔板65进行隔离,此外,第一储物腔体641和第二储物腔体642还可以是直接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以是新形成一个大的储物腔体之后,再成型分隔板进行隔离出第一储物腔体641和第二储物腔体64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转轴73与轮子72形成可拆卸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外箱体底部设置有水龙头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储物腔体641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流部6411,以及第二储物腔体64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流部6421,第一导流部6411与一个水龙头进水口连通,第二导流部6421与另一个水龙头进水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导流部6411为向下倾斜的斜面,以使第一储物腔体641的底部形成漏斗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导流部6421为向下倾斜的斜面,以使第二储物腔体642的底部形成漏斗状结构。

通过在第一储物腔体641以及第二储物腔体642的底部设置导流部,可以当第一储物腔体641以及第二储物腔体642中液体较少时,通过漏斗状结构对其内部的液体进行聚拢,以便能够更彻底地排尽储物腔体内部的液体。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关闭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开启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的爆炸示图。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水龙头包括:

水龙头1包括:水龙头主体11,以及插接在水龙头主体11中的水龙头芯体。其中,水龙头主体11呈腔体结构,且设置有与水龙头主体11内壁相连通的出水口13,水龙头主体11的内壁上设有凸起14,凸起14将水龙头主体分割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一端与保温箱本体6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腔体相连。水龙头芯体包括柱状本体21、设置在柱状本体21一端的挡体22以及设置在柱状本体另一端的水龙头按钮24;

柱状本体21可沿水龙头主体11的轴线移动,水龙头主体11一端与保温箱本体6相连,另一端与水龙头按钮24相连,水龙头按钮24为弹性部件。当水龙头按钮24处于自由状态时,挡体22与凸起14配合以形成密封结构,以使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隔断,而当水龙头按钮24处于按压状态时,挡体22与凸起14分离以形成间隙,以使保温箱本体6内的液体依次经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出水口13流出水龙头1。

当使用者按动水龙头按钮24,其驱动柱状本体21沿水龙头主体11的轴向朝里移动,从而挡体22远离凸起14,使得液体从挡体22与凸起14之间的间隙流出,而当使用者松开水龙头按钮24,由于水龙头按钮24为弹性部件,水龙头按钮24自动复位,并且带动柱状本体21沿水龙头主体11的轴向朝外移动,此时,挡体22与凸起14配合以形成密封结构,以使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隔断,从而水龙头1处于关闭的状态。从而实现了使用者无需打开保温箱的盖子,就可取用保温箱内的液体,同时还不会影响其余液体的保温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水龙头主体11设有出水通道12,出水通道12一端与第二腔体相连,出水通道12另一端与出水口13相连。

其中,设置出水通道12,便于在水龙头1处于开启状态时,液体可快速的随着出水通道12流向出水口13。从而实现了使用者无需打开保温箱的盖子,就可取用保温箱内的液体,同时还不会影响其余液体的保温效果。

再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出水通道12与第二腔体呈倾斜向下设置。其中,将出水通道12与第二腔体呈倾斜向下设置,当水龙头1进入开启状态,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联通,液体从第一腔体流入到第二腔体中,从而液体可以更加快速的往出水口13流出。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凸起为沿水龙头主体11内壁周向设置的凸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挡体22呈球状结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柱状本体21上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挡片23,挡片23设置于第二腔体内。其中,设置挡片23是为了,防止液体从水龙头按钮24流出,当水龙头1进入开启状态,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联通,液体从第一腔体流入到第二腔体中,由于水龙头按钮24与第二腔体相联通,保温箱中的液体会往水龙头按钮24渗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水龙头1设置于保温箱本体6的底部侧壁上。其中根据液压效应,将水龙头1设置于保温箱本体6的底部,可以更好的取用保温箱中液体。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水龙头按钮24通过按钮固定螺母3与水龙头主体11相连。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水龙头主体11通过水龙头固定螺母5与保温箱本体6连接,水龙头主体11与水龙头固定螺母5之间还设有密封圈4。其中,为了保证更佳的密封效果,在水龙头主体11与水龙头固定螺母5之间还设有密封圈4。

此外,值得说明地,为了在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保温箱在开启水龙头,进行液体排放时,能够平衡内外气压,还可以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保温箱上设置有泄压阀。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带轮子的多功能保温箱,该多功能保温箱,无需其他的辅助工具,使用者便可以轻松的将其移动,提高使用时的用户体验,同时又拓宽了用户人群。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当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