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模壳搬运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0840发布日期:2019-12-24 21:2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模壳搬运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模壳搬运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采用模壳方式的现浇无梁密肋板已得到广泛应用,一次性建筑模壳是一种新型建筑模壳,是周转模壳的更新换代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跨度和大荷载、大空间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如商场、图书馆、展览馆、车站等大中型公共建筑,开始广泛使用的建筑模壳包括铁制模壳、木制模壳、有机材料模壳和grc硫酸铝盐水泥模壳。

建筑模壳有着很多优点,例如与普通楼板相比较,使用一次性菱镁建筑模壳,混凝土用量可降低10-20%,钢筋用量减少30-40%,综合造价降低20-30%,肋梁的长、宽、高任意变化,设计人员可根据楼板载荷的大、小准确算出梁肋的高度,不需按周转模壳的固定尺寸设计,一次性菱镁建筑模壳具有很好的保温、隔音效果,耐火性能好,一次性菱镁建筑模壳施工工艺简单,在楼板底模铺好后,直接安放模壳,调整,固定模壳,最后绑扎小肋梁即可。在混凝土浇筑后,模壳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不用拆模壳,缩短工期,节省材料及人工费用。

但是建筑模壳也有很多缺点,由于这些模壳在使用中均存在不足,近几年本领域多使用菱镁材料制作的模壳,但是其也存在不足,结构欠合理、承载力低、使用寿命短、强度低、在运输及施工中破损率较高、变形及脱落现象较严重,在建筑模壳搬运过程中,大多数通过人工搬运,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而且建筑模壳易破碎,工人搬运容易使模壳受到变形甚至破碎。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建筑模壳搬运的升降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模壳搬运的升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建筑模壳搬运过程中,大多数通过人工搬运,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而且建筑模壳易破碎,工人搬运容易使模壳受到变形甚至破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模壳搬运的升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连接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连接设置有竖箱,且竖箱的宽度与转盘的宽度相等,所述竖箱的右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竖箱的内腔左侧壁连接设置有第一滑轨,且第一滑轨的长度等于开口的长度,所述竖箱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与竖箱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丝杠的圆周外侧螺接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左侧连接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座的右侧连接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左右对称的第二滑轨,所述承载板的顶部通过伸缩杆连接设置有托盘,所述伸缩杆的圆周外侧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固接于承载板与托盘之间,所述托盘的底部铰接有两组左右对称的夹臂,所述夹臂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夹臂的顶部连接设置有夹板,所述托盘的顶部抵接有建筑模壳。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连接设置有万向轮,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搬运更加简单快捷。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右侧通过立柱连接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位于承载板的底部,通过限位板支撑承载板,防止将建筑模壳放在支撑板上时受力过大产生变形。

优选的,所述夹板上连接设置有防滑垫,防止建筑模壳的外侧壁受到损坏,影响工作效果。

优选的,所述转盘包括上盘体与下盘体,所述上盘体的底部伸出端与下盘体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上盘体的底部与下盘体的顶部之间通过平面轴承相连接,拖过转盘带动竖箱旋转,便于对建筑模壳进行旋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与其螺接的升降座上下移动,升降座带动承载板移动,承载板上放置有建筑模壳,便于对建筑模壳的搬运,无需人力搬运,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建筑模壳抵接在托盘的顶部,托盘通过压缩压缩弹簧,使两组夹臂的顶部向内旋转,通过夹板对建筑模壳进行固定,实现装置对模壳的自动固定,并且取用方便,加强了对模壳搬运过程中的保护,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模壳搬运的升降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板,2-转盘,201-上盘体,202-下盘体,203-平面轴承,3-竖箱,4-开口,5-第一滑轨,6-电机,7-丝杠,8-升降座,9-第一滑块,10-承载板,11-第二滑轨,12-伸缩杆,13-托盘,14-压缩弹簧,15-夹臂,16-第二滑块,17-夹板,18-建筑模壳,19-万向轮,20-立柱,21-限位板,22-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模壳搬运的升降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左侧连接设置有转盘2,转盘2的顶部连接设置有竖箱3,且竖箱3的宽度与转盘2的宽度相等,竖箱3的右侧壁开设有开口4,竖箱3的内腔左侧壁连接设置有第一滑轨5,且第一滑轨5的长度等于开口4的长度,竖箱3的顶部安装有电机6,电机6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丝杠7,丝杠7与竖箱3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丝杠7的圆周外侧螺接设置有升降座8,升降座8的左侧连接设置有第一滑块9,第一滑块9与第一滑轨5滑动连接,升降座8的右侧连接设置有承载板10,承载板10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左右对称的第二滑轨11,承载板10的顶部通过伸缩杆12连接设置有托盘13,伸缩杆12的圆周外侧设置有压缩弹簧14,压缩弹簧14固接于承载板10与托盘13之间,托盘13的底部铰接有两组左右对称的夹臂15,夹臂15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滑块16,第二滑块16与第二滑轨11滑动连接,夹臂15的顶部连接设置有夹板17,托盘13的顶部抵接有建筑模壳18。

底板1的底部连接设置有万向轮19,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搬运更加简单快捷。

底板1的顶部右侧通过立柱20连接设置有限位板21,且限位板21位于承载板10的底部,通过限位板21支撑承载板10,防止将建筑模壳18放在支撑板10上时受力过大产生变形。

夹板17上连接设置有防滑垫22,防止建筑模壳18的外侧壁受到损坏,影响工作效果。

转盘2包括上盘体201与下盘体202,上盘体201的底部伸出端与下盘体20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上盘体201的底部与下盘体202的顶部之间通过平面轴承203相连接,拖过转盘2带动竖箱3旋转,便于对建筑模壳18进行旋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在底板1的顶部左侧连接设置有转盘2,转盘2的顶部连接设置有竖箱3,在竖箱3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开口4,竖箱3的内腔左侧壁连接设置有第一滑轨5,且第一滑轨5的长度等于开口4的长度,在竖箱3的顶部安装有电机6,电机6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丝杠7,丝杠7与竖箱3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丝杠7的圆周外侧螺接有升降座8,升降座8的左侧连接设置有第一滑块9,第一滑块9与第一滑轨5滑动连接,升降座8的右侧连接设置有承载板10,承载板10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左右对称的第二滑轨11,承载板10的顶部通过伸缩杆12连接设置有托盘13,伸缩杆12的圆周外侧设置有压缩弹簧14,托盘13的底部铰接有两组左右对称的夹臂15,夹臂15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滑块16,第二滑块16与第二滑轨11滑动连接,将建筑模壳18放置在托盘13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压缩弹簧14压缩,托盘13向下,第二滑块16在第二滑轨11上向外侧移动,带动两组夹臂15的顶部向内旋转,通过夹板17将建筑模壳18自动固定,便于模壳的固定与取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